护理干预在重度烧伤患者护理中的体会

时间:2022-10-10 11:16:12

护理干预在重度烧伤患者护理中的体会

摘要:通过应用护理程序确定护理实践干预方法,解决了重度烧伤病人在创面上气管切开后气道护理,休克期病人体液不足的观察指标等问题,取得良好效果,认为正确有效的护理可提高烧伤护理质量。使患者受益,密切护患关系。进一步提高了对重度烧伤护理的科学性、专业性、技术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护理干预;重度烧伤;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8-0428-01

1 临床资料

2011年7月~2012年7月包头市中心医院烧伤科收治病例24例,男14例,女10例,年龄3~45岁,III.烧伤面积>50%,伴有吸人性损伤16例,全部病例均行气管切开,经过治疗及护理治愈18例,放弃治疗4例,死亡2例。

2 护理干预体会

2.1 有效的排痰,保持气道通畅

2.1.1 问题的提出:大面积烧伤伴有吸人性损伤的病人,支气管及肺泡内吸人大量有毒气体烟尘等,极易造成细支气管痉挛、肺泡水肿,咳嗽反射减弱,鼻、口腔粘膜及支气管内纤毛功能受损,呼吸道内分泌物增多,气道粘膜水肿易出血,病程第1~2周期间呼吸道坏死粘膜脱落,如何合理安排吸痰,有效地排出气道的烟尘及分泌物,防止气道堵塞,保持气道通畅是早期护理的重点问题之一。

2.1.2 护理干预依据:吸痰临床指征及实践方法,吸痰应通过评估,有指征证实需要时再操作,早期如病人能咳嗽,应鼓励病人自行咳嗽排痰或主动刺激病人咳嗽排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为避免气道内产生较大的负压及尽可能减少PaO2下降,吸痰管的内径应小于人工气道内径的一半,有报道表明采用较大直径的吸痰管时PaO2下降的更为明显。吸痰持续时间应小于10~15s,吸痰前给予一定形式的高浓度氧疗,可降低吸痰后低氧血症的严重程度,每轮吸痰最多吸2次,吸痰的时间加倍会导致PaO2下降幅度加倍,反复吸痰可导致心输出量和心率等血流动力学改变,可能导致多种细菌进入气道深处。吸痰的临床指征:呼吸音粗糙,呼吸吸音拉长,吸痰的次数应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按需吸痰,软硅胶吸痰管应小于人工气道内径的一半,吸痰持续时间应小于10~15s,人工气道的充分湿化。

2.1.3 护理干预方法:笔者根据痰液性状,肺部听诊,血氧饱和度监测值,呛咳症状, 生命体征等指标适时吸痰,吸痰管应用柔软的硅胶管,尤其是小儿,以免损伤气道粘膜,吸痰管与气管内套管直径比为1∶(2~3),在10~15s内(从吸痰管插入内套管开始吸引算起)准确吸出痰液,尽量避免深部长时间吸痰,如胸骨上窝听到呼噜声,痰液大多在大气道内,一般应及孔硅胶软管并用低负压吸引,延长每次吸痰间隔,如较粘稠分泌物,含水量较少,痰液联结紧密,容易一次吸尽,此时应选粗硅胶软管边吸边提旋转吸引,当发现患者血氧饱和度逐渐下降2% ~3 %时应及时吸痰。

2.1.4 护理干预后效果:正确掌握吸痰指征及方法技巧,本组病例在适时吸痰后保持气道通畅,维持呼吸功能。

2.2 气管切开处创面护理,感染的预防

2.2.1 问题的提出:严重大面积烧伤,伴吸人性损伤的患者,死亡率为30%~50%,其原因主要为喉头水肿、窒息及肺部并发症。在颈部创面上建立人工气道维持必要的呼吸是抢救病人的必要手段。气管垫的正确护理、感染的预防是防治肺部并发症的措施之一。

2.2.2 护理干预:用碘伏气管垫,气管垫8h更换1次,严重患者4h更换1次,严格口腔及气道吸痰管的分类使用。

2.2.3 效果:本组病例应用碘伏气管垫后,局部创面清洁,无感染发生。

2.3 人工气道湿化方法

2.3.1 问题的提出:严重大面积烧伤伴吸人性损伤的患者,由于皮肤屏障作用的破坏,体液丧失及水分蒸发快,人工气道湿化的特殊方法应用是气道护理的关键问题之一。

2.3.2 护理干预依据:持续吸人干燥空气3~5h后,气道可被粘稠的分泌物堵塞,易产生局灶性肺萎缩或肺不张,导致肺部感染[2] 。肺部感染率随气道湿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3]。注射用水或0.45%氯化钠湿化效果优于等渗盐水[4 ~5]。已有研究证明,等渗盐水对稀释和溶解痰液是无效的。

2.3.3 护理干预方法:应用注射用水或0.45%氯化钠小雾量、短时间、间歇雾化吸入湿化气道注射用水加药液雾化吸入1次/2h。配合吸氧,并且在雾化吸入前先吸尽痰液,使雾化的药物能充分到达肺泡,发挥效果。生理盐水纱布覆盖气管套管口,干后即换。

2.3.4 干预后效果:本组病例无痰痂、痰栓,痰液适时吸出。

3 讨论

重度烧伤病人的临床护理问题复杂而繁多,根据各种资料,寻求最佳证据,不仅可提高烧伤护理质量,使患者受益。密切护患关系。进一步提高了对重度烧伤护理的科学性、专业性和有效性、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重度烧伤病人对潜在的护理问题应提前护理于预,能达到未雨绸缪的效果。护理上应根据病人的个体差异,采取干预性护理措施,取得明显效果。

参考文献

[1] 曹淑琴,魏津萍,周宜芳,等.护理杂志,2003,18(4):292

[2] 常致德,主编.烧伤创面修复与全身治疗[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4.215-216

[3] 郎雁娴,陈琴.气道管理的护理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1997,32(12):713

[4] 杨军平,张宏.呼吸道管理的现状与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1998,13(2):6

上一篇:心血管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分析 下一篇:浅谈外科病人手术前后的心理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