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插管患者的护理体会

时间:2022-07-08 02:57:46

气管插管患者的护理体会

气管插管是抢救呼吸衰竭的有效手段, 通过气管插管达到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气道阻力和解剖死腔,便于清洁气管、支气管内的分泌物。增强有效气体交换量,并为其给氧,呼吸机使用及气管内给药等提供条件。 是临床抢救危重患者必不可少的方法之一。 正确的护理方法可降低气管插管患者的并症和死亡率, 因此, 气管插管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护理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安危。现将气管插管患者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心理护理

气管插管患者大多数为意识不清、昏迷患者,对意识较浅的患者应给予安慰、鼓励,解除紧张、烦躁情绪,必要时给予镇静药物。

2 固定气管插管

配合医生插入气管导管后用长胶布将牙垫和导管妥善固定,松紧适宜,再向气囊内注气5~10 ml,以气囊恰好封闭气道为准,以防呼吸机使用时漏气及防止呕吐物、分泌物倒流入气管。确定导管的深度,一般成人插管的深度为22~23 ml。为了便于吸痰,体外导管不可过长,一般于牙垫上3 ml处剪断导管。应随时检查气管插入的深度以及牙垫的位置,防止气管插管滑入一侧支气管或向外脱出。导管要固定牢靠,主要用胶布固定法。固定时不宜过紧,防止管腔变形,确定导管已准确插入气管后,用长胶布将导管和牙垫一起捆扎固定。气管套囊内气体每隔3~4 h将套囊的气体放掉3~5 min,放气前应吸尽口腔、咽部分泌物,放气后套囊以上部分的分泌物可流入气管,所以要经导管吸引分泌物,然后再重新充气5~10 ml。每班应测量记录气管插管与门齿的距离,并做好交班。

3 气管插管患者的卧位

正确的卧位, 不但能使患者舒适, 还能避免造成气管插管的异常扭曲, 损伤气管黏膜。一般采用去枕平卧位,头可偏向一侧或头部稍微后仰, 每1~ 2 h 变换头部位置, 以变换插管的压迫部位, 防止局部损伤。头部后仰则主要是为了减轻插管对咽后壁的压迫, 同时防止插管脱出。气管插管患者由于机体咳嗽反射减弱, 呼吸道以及口腔分泌物增多,易诱发阻塞性肺不张, 应做好患者的预防性护理。

4 呼吸道的湿化与吸痰护理

保持气道通畅充分做好痰液的吸引,吸痰时应注意无菌操作,操作前洗手、戴手套,使用一次性吸痰管, 一根痰管只用一次,吸痰时坚持由内向外的原则,先吸气管内分泌物,然后再吸鼻、口腔内分泌物。一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 s,两次吸痰间隔时间不少于3 min。吸痰时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血氧饱和度下降,一般降至85%以下要停止吸痰,适当调高氧浓度。合理的呼吸道湿化, 是保持呼吸道通畅, 有效吸痰的基础。气管插管术后, 患者被迫呼吸道开放, 空气未经鼻腔的过滤、湿润作用直接进入呼吸道, 加之吸氧导管自上而下吹入氧气, 易使痰液干涸结痂。因此气道湿化很重要, 必须加强化。 对痰液粘稠的患者可进行由气管插管处每小时注入生理盐水3~5 ml 还要及时吸痰防止痰液涌堵。同时, 保持病室的温度、湿度, 避免患者着凉造成呼吸道炎症, 亦能减轻呼吸道黏膜干燥。气管插管患者应单居一室, 病室内温度以18~22℃为宜。湿度应保持在60%~70%。

5 预防感染定时向气管插管内滴人生理盐水或抗生素,起到湿化消炎作用。滴入时要注意安全, 严防针头掉入气管内, 可去掉针头直接用注射器滴入更安全。做好病室的消毒工作, 房间地面应4次/d喷洒500~1000 mg/L含氯消毒液, 空气用紫外线消毒, 2次/d, 每次30 min。 采取消毒隔离措施, 谢绝探视, 呼吸管道要每日更换消毒, 吸痰湿化均要掌握无菌操作原则。做好患者口腔护理,每日用生理盐水棉球擦洗口腔2~3次并防止固定带所致的口角溃疡。

6 气管插管患者的临床观察

插管后通过观察患者面色、口唇、甲床颜色血氧饱和度,血气分析来判断机体是否缺氧。

7 拔管后的护理

气管插管一般可留置3~5 d,超过者应行气管切开,如病情好转、稳定、自主呼吸增强,呼吸通畅度良好,血氧饱和度>96%,患者咳嗽有力,能自行排痰,方可拔除气管插管。拔管前先吸尽气管内及口、鼻腔内的分泌物,解开固定导管的胶布,将吸痰管插入气管导管内至气管,在将气囊放气,边吸引边拔管,并经鼻导管给氧,以防低氧血症。拔管后应严密观察患者有无会厌炎、喉痉挛等并发症,做好口腔护理,床旁仍应备好重新插管或气管切开的用物,拔管后仍要观察病情变化。

参 考 文 献

[1] 陈丽萍,金雪娣.经口腔气管插管对抢救呼吸衰竭的对比分析. 浙江临床医学, 2005,(7):743- 7443.

[2] 尤黎明. 内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99-101.

上一篇:关于1例使用中药注射剂鹿瓜多肽发生循环系统不... 下一篇:肺结核患者全肺切除术后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