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实际 做好贫困山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

时间:2022-10-10 10:54:53

立足实际 做好贫困山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

摘要:当前,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是中央和地方政府关心的主要问题,如何使农业增收、农民致富是摆在各级政府领导面前的头等大事。近年来,贫困地区始终坚持把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作为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村工业化进程的重点工程来抓,农业结构调整及龙头企业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与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和不足,急需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力措施积极予以解决。

关键词:贫困山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各项目标的实现归根到底还是要全力促进农民增收,而增收的多与少,快与慢,就得依靠农业结构调整的有效推行来实现。搞好结构调整,目的是促进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千家万户的钱包鼓起来。这是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当务之急。近几年来,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和发展,这项关乎农民切身利益的世纪工程也由开始的探索阶段逐渐向完善和成熟的方向迈进。在眼下供求矛盾比较突出,市场千变万化的情况下,贫困山区究竟如何立足实际搞好农业结构调整,这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一个十分严肃的课题。

一、当前山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近几年贫困山区农业结构调整的实践来看,由于政府重视,广大农民积极参与,总体上取得了一些成效,农业结构正逐步优化,不少农民在结构调整中得到了实惠、增加了收入、增长了才干,但与先进地区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还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和不足。

(一)部分农民不愿调整农业结构

1、主观方面的原因。部分农民思想观念落后,心态被动,小农意识根深蒂固,习惯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农业,始终存在“养猪为过年、养鸡换油盐”的求稳怕变思想。

2、客观方面的原因。(1)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就贫困山区来说,多数的村组地处深山区,群众居住分散,农业生产区内的道路、水利、电力、通讯等重要基础设施落后,远远不能适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2)农户利益难保障。农民属弱势群体,收入一直处于最低水平,而农业受自然灾害、市场行情的影响大,又缺乏农业种养业和自然灾害保险,一旦出现不测,亏损包袱只能由农民一背到底。(3)缺乏必要的信息。由于农民对市场行情缺少必要的了解,往往是往年啥贵种啥,而职能部门对农产品信息的收集、整理、不及时,造成农民种啥啥贱。(4)留守农村的劳动力素质低下。近些年来农村一些青壮年劳动力都外出打工,大多数留在农村的老弱病残人员,对新知识、新技术的接受能力有限,想搞农业产业化也力不从心。

这些主、客观原因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调整农业结构的积极性。

(二)制定规划缺乏科学性,产业优势不突出,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低

1、有的乡镇在制定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规划时,对项目没有进行科学论证,也没考虑农民的实际承受能力,更没有对市场进行分析、细化、研究,以至于制定的规划脱离实际。

2、农业的标准化生产严重缺乏,无公害农产品少;高效生态农业有了一定规模,但是一般品牌多,叫得响的品牌少,无法实现高效益;部分农产品有比较优势,但推广扩张差,产业规模无法做大做强。

3、贫困地区缺乏有实力、带动力强、科技含量高的龙头企业,难以实现农产品的加工转化增值;农民在生产与经营中多数“各自为政”,走公司+农户+基地或合作经济组织+农户+基地生产模式的不多;新型农村合作组织少,规范化程度低,其示范带动作用不够强。

(三)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缺乏资金投入,发展困难

1、农业生产除业主和政府投入外,吸纳社会资金少,投资渠道单一。

2、政府对农业的资金投入有限,由于贫困山区地方政府的财力弱,维持吃饭财政本身就很困难,很少安排资金投入农业发展。

3、由于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需要的资金投入大、周期长,超越了小额农贷支持范围,而许多农户缺乏合法有效的抵押担保,而使信贷资金潜在一定的风险,削弱了农金部门投入的积极性,由此造成了大量信贷资金的闲置。

4、一些基层领导为搞政绩工程,在没有摸清市场的情况下,搞短平快项目,往往使农民受损,使投入的资金难以回笼,影响到农金部门贷款的热情。

(四)服务体系建设落后

1、科技服务滞后。农机、农技、畜牧、林业等涉农部门的个别职工缺乏为农服务意识和行动,既不愿意放弃“吃皇粮”身份,又为“有偿服务”难于操作不满意,加之贫困地区主要从事农技服务工作的专业人员太少,专业技术水平不高,技术指导服务不力,不能提供发展“名、特、优、新”农产品的技术指导与服务。

2、农产品加工与营销服务落后。由于受传统农业生产思想的影响,农业生产一般重产量不重质量,重实用不重加工、包装与销售,现有的农产品以初级产品为主,加工链条短,加工技术落后,销售方法原始,销售人员缺乏,致使农产品附加值低,经济效益差。

3、市场体系建设滞后。市场发育迟缓,特别是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发育滞后,市场辐射功能不强,而外地市场拓展缺乏龙头企业和流通中介组织、贩运大户、农产品经纪人等参与,致使大宗农产品无法成批量向外地流通。

二、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做好贫困山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

农业结构调整是农业发展进入新世纪一个带有战略性的大转变,是农业发展向深度和广度进军的过程,是逐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过程,是提高广大干部和农民素质的过程,从根本上说,就是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为此,要深化贫困山区农业结构调整应采取如下措施:

(一)大力普及推广农业科技知识和技术,提高农民科技致富的能力

农民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体,目前,贫困地区大部分农民科学文化素质较低,缺乏闯市场的意识,往往只会被动应付。治穷先治愚,要大力普及农业科技知识和先进农业科技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使农民从愚昧、贫穷和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在广大农村培养一大批农业科技人才和科技致富带头人。

1、要健全以县、乡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为枢纽,以村、社农户为基础的农业技术推广网络,提高农业科技新技术的应用转化能力。

2、要鼓励产业化龙头企业技术人员和农村的土专家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的农业适用技术培训,及时把先进适用的科学技术送到农民手中,使农民通过学科技、用科技,实现农业生产增产增效。

(二)加强农业生产基地建设,大力培育和发展龙头企业和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1、要在吃透县情、摸清市场行情的基础上,根据市场和龙头企业需要,合理确定主导产业,优化品种结构,搞好农产品生产基地的结构调整。当前贫困地区应把着眼点放在挖掘和发挥自身潜在优势上,寻找适合农业发展的“缺口”和“冷门”产业,培育特色经济,以特色求生存、求发展,不断增强县域经济的竞争力。

2、大力培育和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引导龙头企业走优势开发、规模发展之路,使龙头企业成为科技含量高、规模大、竞争力强的优势企业。

3、大力培育农村专业合作社、综合服务社、专业协会等合作组织,充分发挥它们在生产、技术、销售、信息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三)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扶持力度

1、各级党政部门应进一步落实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政策措施。

2、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和广泛挖掘现有财力,切实加大对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支持力度。

3、农村金融机构要广泛筹集资金,积极支持投资少、风险小、家家户户都能搞的适宜发挥当地资源优势的种养加工业,支持“名、优、特、新”农产品的种植和深加工,支持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建设,支持发展各类民间中介服务组织。

4、在信贷支农工作方式上,针对农民贷款缺乏抵押、担保的情况,可采取由产业担保基金担保贷款、农户联保贷款等易于广大农户接受的贷款方式和审贷管理办法,拓宽信贷支农范围和贷款方式,尽量简化贷款手续,方便农户贷款。

(四)做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支持服务工作

1、做好农技服务工作。通过提高待遇等措施解决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农技队伍不稳等问题,同时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农技人员的科技水平,提高服务质量。

2、做好收集和农业信息工作。当地政府有关部门要及时准确地收集、分析国内外市场供求信息,通过新闻媒体、计算机网络等途径广泛农业生产、销售、加工等方面的信息,提供政策、法律、科技、金融、行情等动态信息,服务好农民的生产经营决策。

3、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应加大投入,搞好贫困地区农业生产区内的道路、水利、电力、通讯等设施的规划和实施,从而改善农业生产环境。

4、着力于市场体系建设。要积极实施市场带动、营销推动战略,不断培育完善市场体系,要形成以县批发市场为龙头、以乡镇产地批发市场为基础、以村集贸零售市场为补充的农产品流通网络,以市场建设促进农产品流通。

5、充分发挥农村基层组织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乡、村两级组织要采取各种方式做好宣传、引导、支持、组织、服务工作,为农民提前、产中、产后服务。

参考文献:

1、李莉.科技:欠发达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强大动力[J].安徽农业科学,2007(12).

2、刘德.欠发达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难点及对策[J].甘肃金融,2007(10).

3、陈应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困境与对策[J].江苏农村经济,2006(7).

4、郭蕊.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农业产业化[J].现代化农业,2005(12).

5、陈万先.农业结构调整需解决的问题[J].河南农业科学,2000(11).

(作者单位:中共嵩县县委党校)

上一篇:经济学视角下的旅游消费二元结构 下一篇:浅析债权人代位权制度的若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