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企业是我国填平城乡“数字鸿沟”,全面构建电子政府的重要推手

时间:2022-10-10 10:44:36

电信企业是我国填平城乡“数字鸿沟”,全面构建电子政府的重要推手

摘要!客观存在的“数字鸿沟”正在制约着我国全面构建电子政府。填平“数字鸿沟”,解决“数字赤贫”人口的问题已经迫在眉睫。电信企业是信息社会的主体,它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构建信息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是我国全面构建电子政府的重要推手。

关键词:电信企业 电子政府 数字鸿沟 信息化 数字贫困

2008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了《2007年中国农村互联网调查报告》。据这份报告反映,目前我国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仅为5.1%:而同期我国城镇互联网普及率已达到21.6%,城乡“数字鸿沟”十分明显。与之同时出现的是各国纷纷构建自己的电子政府来应对更为复杂的国际社会,构建更加平等的和谐社会。如何尽快的填平数字鸿沟,除了政府的龙头作用外,电信企业绝对是重要推手。

一、中国所面临的“数字鸿沟”

“数字鸿沟”(Digital Divide)又称信息鸿沟,最先由美国国家远程通信和信息管理局提出,指不同社会经济水平的个人、家庭、企业和地区在接触信息通讯技术和利用因特网进行各种活动的机会的差距,既存在于不同国家之间,也存在于一国内部不同人群之间。清华大学胡鞍钢教授认为,中国目前面临三大“数字鸿沟”,即中国与世界、中国各地区间及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

(一)中国与世界上发达国家之间的数字鸿沟

与世界发达国家比较,中国已是“数字贫困”国家。据《国际金融报》报道:一项最新研究表明,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蓬勃发展的今天,中国的信息能力仍属低下水平,与美、日等发达国家相差甚远。

据国家统计局研究人员构造的信息能力指数测算基本模型和指数体系,对世界28个主要国家和地区的信息能力进行测算和比较,美国信息能力总水平71.76,居世界第一位:日本信息能力指数为69.97,居世界第二。信息能力较低的国家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一些发展中国家,得分在10以下。

(二)中国各地区之间的数字鸿沟

从国内各地区之间的比较,我们还面临东西部地区信息化发展不平衡的现实,且这一差距还在增大。据2002年的有关信息化水平统计,排位于前10名的省区市没有一个在西部,而列最后4位的都在西部。西部信息化水平指数最低的省份仅为13.3,低于全国总指数25.89,与最高省份相差76.84,西部地区基本上成为了“数字赤贫”地区。另外,东部地区在互联网普及率、电话普及率、人均电信业务指数、人均报纸订阅指数等具体指标方面,均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

(三)中国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

从城乡的比较来看,农村地区完全成为了“数字边缘化”地区。尽管我国网络用户的增长率较高,但网络普及和应用的增长主要发生在城市。广大农民完全处于“数字鸿沟”的另一端,成为网络革命中的“数字贫困”人口。

信息基础设施和收入水平的差距是城乡间“数字鸿沟”的基本原因。从收入水平的比较来看,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农村居民信息消费能力较低。从信息基础设施的比较来看,尽管中国电信企业在改善城乡信息差异方面做出了一定得努力,发展速度较快,但是这种发展是不均衡的,城乡之间的信息差距悬殊。

二、构建电子政府的意义

电子政府是一种新的管理模式,是互联网革命带来的新的行政实践。世界各国纷纷提出了构建电子政府的计划。各国政府信息化实践证明,构建电子政府,在不断打破原有行政体制的稳定与平衡,促使政府管理的发展与变革中,已经显示了巨大的革命性力量,是世界各国政府积极应对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挑战的重要举措之一,已被普遍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电子政府构建正在深刻地影响并改变着政府管理的图景。政府应以政府上网为突破口,以电子政务建设为切入点,以政府信息化建设需求为动力,以政府上网应承担的责任为依据,以中国政府上网的策略选择为参照,转变政府管理职能、工作方式、工作作风,进而改革行政管理体制。

三、电信企业应在填平“数字鸿沟”,全面构建电子政府方面成为重要推手

(一)填平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数字鸿沟”,更快赶超发达型电子政府

所谓发达型电子政府,是指那些电子政务发展较快、基础较好、覆盖面较广、规章制度较为完善的政府,例如加拿大、美国、新加坡等国家。我国虽然加快了信息化的步伐,但是在电子政府发展方面还处于发展阶段,和发达国家之间有一定差距。缩小“数字鸿沟”战略不仅是一个综合战略,也是一个长期的战略,其政策核心是促进资源流向能够促进经济发展和知识发展,

填平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数字鸿沟”,政府首先应该提供更多、更广泛、更廉价的信息公共产品。其次必须加快城镇化建设,尤其是西部地区的城镇化建设和基础建设。更重要的一点,是要尽快解决信息产品的核心技术问题,这样就可以使得信息产品的成本大大降低,使人均信息产品的占有率大大提高。在基础建设和信息产品的核心技术的问题上,电信企业无疑具有较强的实力,在推出新的信息产品的过程中可以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因此,只有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才能填平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数字鸿沟”,才能建立一个高效的、服务型的电子政府。

(二)填平我国国内各地区间的“数字鸿沟”是建立电子政府的战略任务

截至2004年底,各地区上网计算机数广东最多,占全国上网计算机总数的15.5%。上网计算机数最少的是,只占全国上网计算机总数的0.1%。北京、上海、广东等经济发达省区各项指标均远高于、贵州、内蒙古等经济欠发达地区。这之间的“数字鸿沟”主要是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的。“数字鸿沟”如不尽快填平,又会加大经济发展的差距,形成恶性循环。只有用最快速度填平“鸿沟”,才能使国内电子政府更均衡地发展。西部地区地形复杂,幅员辽阔、人员居住分散,电信企业投入大,收入少,甚至亏损,这就要求电信企业承担更多社会责任,还需要国家加大对西部欠发达地区的投入。另外,缩小东西部之间的文化差距,加大对西部的教育、人才培养的投入,也是缩小“鸿沟”的长远办法。

(三)填平我国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是全面构建电子政府的难点和重点

我国城乡之间越来越大的差异将成为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建立电子政府的最大难题。

对于广大农村地区来说,电子政务依然是个新话题,在城市居民中已经认为很普遍的电子政务,在农村几乎就是盲区。这中间除了县、乡两级的电子政务建设缓慢之外,网络建设的基础设施问题、投资问题、农民的使用意识等问题都成为瓶颈。虽然国家已经开始关注县、乡两级的电子政务,电信企业也做出了很多努力,比如信息产业部已经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实现“村通工程”目标,即2010年农村实现“村村通电话、乡乡能上网”,2020年基本实现电话家家通的“电信小康”目标,但要顺利实现这个目标,仅靠政府部门的财政支持远远不够。有调查显示,尽管中国拥有世界第二大互联网和宽带市场,但目前中国互联网使用价格占收入水平的比重仍偏高。发达国家互联网使用价格不到其收入1%,而中国超过10%,也高于东亚及太平洋地区约8%的平均水平。这些问题的解决仅依靠政府来解决是不够的,电信企业必须作为强有力的推手,加大对农村和边远地区的建设力度,降低信息使用费用,消除已经存在很长时间的农业信息化“最后一公里”现象。

四、结语

填平“数字鸿沟”,政府必须起带动作用。只有政府充分实现了信息化,才能直接带动全社会的信息化建设,同时,电信企业作为社会一份子,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在消除“数字鸿沟”方面做更多的努力,从而使“数字鸿沟”迅速填平。

上一篇:浅析企业创新机制 下一篇:企业集团绩效评价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