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对舌癌根治术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时间:2022-10-10 10:09:22

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对舌癌根治术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究异丙酚瑞芬太尼联合麻醉对舌癌根治术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9月在我院接受舌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均为1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七氟烷结合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观察组患者采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观察两组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数值变化,并评估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接受全凭静脉麻醉的观察组在接受麻醉前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以及CD4+/CD8+比值与静吸复合麻醉组相当(P>0.05),在接受麻醉后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以及CD4+/CD8+比值均优于静吸复合麻醉组(P

【关键词】异丙酚;瑞芬太尼;舌癌根治术;T淋巴细胞;细胞免疫功能

【中图分类号】R739.8 【文献标识码】A

舌癌是最常见的口腔恶性肿瘤之一,在临床过程中多采用舌癌根治术进行治疗,尽管舌癌可以在早期被发现和治疗,但是预后并不十分理想[1]。麻醉在舌癌根治术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麻醉导致的免疫功能抑制可以导致肿瘤的加速生长以及转移的发生,并影响患者预后。探索不同麻醉方式对T淋巴细胞亚群以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对于评估患者接受舌癌根治术的预后,探索针对舌癌根治术的合理麻醉方式有着积极的意义。本研究拟采用两种不同的麻醉方式来评价对舌癌根治术患者外周T淋巴细胞亚群和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与患者及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9月在我院接受舌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30例,ASA I~II,术前均通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舌癌。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均为15例;其中对照组男性患者8例,女性患者7例,年龄在45~57岁,平均50.2±3.7岁,观察组男性患者7例,女性患者8例,年龄在43~56岁,平均51.1±3.4岁。所有患者无心血管、内分泌疾病史,无异常手术麻醉史,无神经精神疾病、神经肌肉系统疾病及药物食物过敏史,肝肾功能正常,其他基本资料基本一致,符合统计学特征,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麻醉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禁食禁饮8h。入室前30min肌肉注射阿托品0.01mg/kg及苯巴比妥钠2mg/kg。入室后开放静脉通路,常规监测心电图(ECG)、血压(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平均动脉压(MAP)。为消除不同的人员操作带来的影响,所有与手术有关的麻醉措施均有一组麻醉医师执行,诱导麻醉方式均采用丙泊酚2.0~2.5mg/kg,顺苯磺酸阿曲库铵0.15mg/kg,以及瑞芬太尼1~2μg/kg进行诱导麻醉。观察组以异丙酚4~6mg/kg・h-1及瑞芬太尼0.1~0.2μg/kg・min-1静脉输注维持麻醉。对照组采用七氟烷2%~3%进行吸入维持麻醉,并以瑞芬太尼0.1~0.2μg/kg・min-1静脉输注。所有患者在手术进程中均对其麻醉深度进行检测,使麻醉深度指数维持在50~60。

1.2.1镇痛方法

镇痛采用芬太尼进行镇痛,所有患者手术结束前30min静脉注射芬太尼1μg/kg,术后以芬太尼(6.7mg/L)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背景输注剂量3mL/h,单次bonus 2mL,锁定时间20min。疼痛评价采用VAS视觉模糊评分。

1.2.3 检测方法

对两组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百分比以及CD4+/CD8+进行检测,检测节点选择手术麻醉诱导前30min,手术中2h,以及手术结束时,手术结束后3h。检测仪器采用BD公司提供的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在不同的时间点采取患者静脉血2mL,荧光标记取抗凝血100μL加入试管中,每管中分别加入相应荧光抗体20μL,每份标本设一同型对照,对照中加入抗凝血100μL阴性参照抗体20μL,混匀,室温避光20min后加入2mL溶血素,室温避光溶血10min,经过2次离心,去上清液,加500μL PBS悬浮后上机检测。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SPS19.0软件对相关资料进行分析,资料均采用xs形式表示,差异性检验方法采用成组t检验方法,P

2 结果

2.1 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

两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30min 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表达不存在差异性,术中2h,手术结束时,以及手术结束后3h 两组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差异性(P值均

组别 麻醉诱导前30min 术中2h 手术结束时 术后3h

CD3+ CD4+ CD8+ CD3+ CD4+ CD8+ CD3+ CD4+ CD8+ CD3+ CD4+ CD8+

对照组 71.3±5.6 45.5±5.5 27.3±4.9 68.4±3.2 38.4±5.7 31.2±6.4 66.7±4.1 37.6±5.1 34.1±5.4 66.7±4.9 37.4±5.4 34.3±5.9

观察组 71.4±4.8 45.3±5.3 27.6±4,8 70.3±4.1 43.4±3.8 26.7±5.4 68.3±5.5 42.6±3.9 29.7±3.8 67.9±4.4 40.7±6.1 28.4±4.0

2.2 CD4+/CD8+比值检测

组别 麻醉诱导前30min 术中2h 手术结束时 术后3h

对照组 1.3±0.21 0.9±0.41 0.9±0.37 1.0±0.21

观察组 1.3±0.24 1.1±0.15 1.1±0.17 1.1±0.19

3 讨论

肿瘤疾病的发生与机体抗肿瘤免疫应答和免疫监视密切相关,其中细胞性免疫应答和免疫监视对肿瘤的消灭和监控占有重要的主导地位[2]。T淋巴细胞介导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在抗肿瘤机制中起重要作用。舌癌的复发率较高,有人对112例舌癌患者进行了观察,结果共有66例患者术后复发,总复发率在58.9%[3],尽管对于尚处于早期的舌癌患者,舌癌根治术中原发病灶得到有效的根治,但依然存在复发与淋巴转移的风险,如何在手术时保留T淋巴细胞功能有着积极的意义。某些可以影响到免疫细胞的表达并影响炎性介质的分泌。在本次研究中我们试图探索,不同的麻醉方式对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以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T淋巴细胞介导细胞免疫,它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CD3分子是T淋巴细胞重要表面抗原。T淋巴细胞按功能不同分为辅T淋巴细胞(Th)、抑制性T淋巴细胞(Ts)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Tc)。CD4+为辅T淋巴细胞,在免疫监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它调节免疫反应的活性,辅助B细胞产生抗体,产生白介素Ⅱ激活NK细胞,发挥强大的杀瘤作用。CD8+细胞又称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它在T细胞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主要作用是特异性直接杀伤靶细胞。CD4+/CD8+比值与细胞免疫功能称正比,比值越小说明细胞免疫功能越低下,T淋巴细胞的数量和功能的改变均可引起机体免疫功能的改变[4]。

在本次研究中,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对T淋巴细胞的抑制作用明显弱于七氟烷结合瑞芬太尼作用的复合麻醉组,证明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的静脉麻醉方式更加适合在舌癌根治术中的应用。尽管国外相关研究表明高浓度的异丙酚对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作用可能与DNA修复基因的表达具有一定的关系,而临床浓度对T淋巴细胞无明显作用或促进作用,有利于维持癌症患者的免疫功能[5-6]。

参考文献

[1]常立军,邓刚,皇甫胜利,等. 30例舌癌颈淋巴结转移的临床观察[J]. 中外医疗,2011, 14: 95.

[2]杨萍,程爱明,李程.恶性肿瘤患者T细胞亚群和NK活性及slL-2R检测分析[J].肿瘤防治杂志,2004, 11(1): 79-81.

[3]胡守瑞. 舌癌复发相关因素临床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12.

[4]张铁军,朱飞,刘可斌. 不同全麻方法对舌癌根治术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J]. 口腔医学研究,2013, 29(9): 856-860.

[5]Braz MG, Braz LG, Mazoti MA, et al. Lower levels of oxidative DNA damage and apoptosis in lymphocytes from patients undergoing surgery with propofol anesthesia.[J]. Environ Mol Mutagen, 2012, 53 (1), 70-77.

[6]Song HK, Jeong DC. The effect of propofol on cytotoxicity and apoptosis of lipopolysaccharide-treated mononuclear cells and lymphocytes.[J]. Anesth Analg, 2004, 98 (6), 1724-1728.

上一篇:血管性痴呆的药物治疗进展 下一篇:无创正压通气在抢救急性左心衰治疗中的疗效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