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进生转化有学问

时间:2022-10-10 10:06:46

转化后进生是教育教学工作特别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一环,因而我们在这方面也付出了几分汗水,取得了微薄的收获。我认为,对于后进生的转化应寻根求源,对症下药,深疾浅医,潜移默化。

经常与学生们在一起交流、谈心,我察觉由于失误积累过多造成了学生后进,究其失误出现的根源,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1.兴趣缺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产生动力,学习的良好动力和根本动力来源于兴趣,不管是头脑聪明的还是笨拙的,如果不爱学,对学习没有正当的兴趣,他们就会缺乏勤奋学习和刻苦钻研的自觉性,失去排除学习障碍的勇气和发挥自己能动作用的积极性,才能得不到挖掘,很难取得理想的学习成绩。

2.负担过重。这里说的负担包括生理、心理和课业负担。对学习缺乏兴趣,不能取得理想成绩,在同学当中就会造成心理的不平等或不平衡。表现为:(1)先天智能低下以致基础差,学习不得法;(2)家长对孩子要求太高太严使其产生了压力;(3)教师对学生要求过严,作业与优生一样多甚至更多,超过了他们的承受能力;(4)家长的家庭生活习惯或作风低俗使孩子背上了心理包袱;(5)后进生有诸多心理障碍(畏惧老师的批评、家长的责备,害怕同学嘲讽,担心课堂提问,担心检查作业、考试及公布分数等)。这些造成了学生较重的负担,学习心思外移、精力分散而成绩下降。

3.学习习惯不良。这是一个重要原因,对于后进生来说尤其突出,如经常写错别字而不在乎,在教室里学习很少有坐正的时候,对作业或试题中的错误及平常的违犯纪律若无其事,读书写字时心不在焉、走马观花,很少拿起笔来读书等等,这些坏习惯慢慢腐蚀着他们的思想,扭曲着他们的言行,影响着学习潜力的正常发挥。

以上原因是从学生方面说的。另一方面在教师,教师的心理素质或修养境界不高,教师集体对后进生的要求达不到协调一致,使得后进生没有固定的学习目标,久而久之便得过且过,丧失了学习信心和动力,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鉴于以上这些因素,可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进行感化和启发,充分调动后进生的学习热情,相信定会在后进生的转化方面取得理想的效果。主要措施有:

一、以教学设计激发兴趣。我们可以发现一个规律,那就是学生刚入学时学习兴趣很高,是因为新学期的新鲜感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样,在教学中不妨争取在每一堂课都不要单调地重复某种模式或某一动作,以此激发其学习兴趣。另外,我们可抓住课堂有限的时间,力争使自己的教学美起来。可以从三方面考虑:1.让教材内容变美;2.让讲课艺术变美(包括语言艺术、板书艺术、教态及学生活动的引导艺术等);3.教具美。这样便会不断感化学生的心灵,鼓舞起他们的学习信心,并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二、以互动关系支持兴趣。“互动”是指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互相创造条件,潜移默化,当然这主要靠老师来引导学生创造条件激励、感化后进生。我作为班主任,在学生面前会努力做到热情关怀、耐心教育、和蔼而又风趣,对他们负责,并对全体学生高度平等,以教育优生的态度感化后进生,做到“爱屋及乌”。再者,对后进生要真诚地期望、信任他们,协调好他们与老师、同学或家长的关系,为其打开精神枷锁,让他们释放出自己的潜力,以诚信合作互动关系支持兴趣。

三、以激励方式增强兴趣。在班级中要有意识地为后进生树立竞争对手,使其学起来永远有比较、有催动力。要设置适合其学习水平的障碍,让他们战胜学习困难,战胜自己的对手,表扬与鞭策并行,不断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欣慰,看到自己能进步、能提高,自我增强学习兴趣。

四、愉悦其身心保持兴趣。要让学生置身于优美的学习环境中,使其精神振奋、兴趣盎然。同时,要注意保护学习上的自尊心,留心观察,对于他们的每个举动表现出真诚的评价。我们面对某些学生的发展有时无技可施,并非教师无能,也非学生无才,往往是由于不了解学生,缺乏足够的诚心和耐心所致。再者,要及时排解家庭、师生、同学之间的纠纷,为他们伸张正义,创造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让学生永远有愉悦的身心、旺盛的兴趣。学生的兴趣有了,对他们的转化也就成功了一半。为了进一步减轻学习负担,培养学习习惯,还可相应地采取以下措施:

1.优化学法指导,减轻学习压力。针对后进生的心理状况,要有的放矢地加强心理保健教育,改善他们的学习心理,使他们的思想压力变为学习动力,自我纠正不良学习习惯。如上课注意力集中了,自觉作课堂笔记了,开始重视预习,有的甚至学会了把各科相关内容联系起来学习、以优势学科支持薄弱学科,使知识互相迁移、学以致用等。这使他们放下了包袱,开发了学习潜能,逐步有了自己的学习方法。

2.把握并满足后进生需要,促使其产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一个人养成了饭前洗手、饭后漱口的习惯,一旦用饭,就会有这种需要,若不有满足则会吃不香或心绪不安、别扭等。有的学生因为后天养成的坏习惯、青春期不健康的心理、老师错误的评价手段等而学习成绩落后,对此类学生可采取如下的激励措施:为他们树立恰当的学习目标,降低评价成绩的标准;及时称赞并以联系卡等可接受的形式向家长道贺;动员班集体表扬或张榜表扬其进步等,并且务必及时、实事求是,这样会使后进生逐渐破坏其坏习惯,增强学习好的信心。

总之,对待后进的学生,需要平等、耐心、细致的工作,深入浅出地转化他们,切不可急于求成;要在无私的师爱中循循善诱、潜移默化,让他们感到老师的教育是他们上进的源泉和动力。浇树浇根,“教人教心”,为了学生的一切,我们不求其都能后来居上,但一定要抱着深深的期望,施以不倦的教诲,这样持之以恒定有所成。

上一篇:效应·有心人·反思 下一篇:“人本”引领,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