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翰墨画廊:艺术的价值待时间来检验

时间:2022-10-10 07:41:26

世纪翰墨画廊:艺术的价值待时间来检验

世纪翰墨画廊为北京资深画廊,

是国内代表性画廊之一。

以推动中国当代艺术发展为己任,曾策划、

推出许多重要当代艺术展览活动,以及众多优秀

青年艺术家,在海内外享有极高的声誉。

曾成功推出徐冰“文化动物”展;

赵半狄“月光号”展等一系列实验艺术展;

“新锐的目光——生于70年代青年艺术家绘画展”等,

在中国当代艺坛产生广泛影响,成为中国当代艺术

的活动中心。世纪翰墨画廊也是国内最早采取艺术家机制的画廊,按国际惯例操作,成功的推出了夏俊娜、

季大纯、闫博等著名青年油画家,

被业界誉为“青年艺术家的梦工厂”。

近日,世纪翰墨画廊搬出现已热闹非凡的798艺术区,林松正谋划为世纪翰墨画廊选择新址。比起多年前的798,如今798艺术区的强大号召力自不用说,但为欣赏艺术而来的人却越来越少了,“热闹”成了对798最为贴切的形容词,昂贵的租金也在不断地增加艺术成本,挑战艺术经营者的承受极限。面对这种现状,林松看到了转变的必要性和时机:“艺术区本是因为画廊存在而赋予其意义,但如今的现状却是本末倒置,与其被动受限,不如主动寻找新的起点,建立新的艺术区,因为有艺术而存在的区域才能称之为艺术区。”

正如为画廊择新址一样,林松做艺术的眼光也同样是更为长远而稳健的。对于画廊未来的走向,林松则更倾向于发掘一些更具潜力的年轻艺术家:“我觉得画廊最主要的职能就是对艺术家的发掘、包装、营销,是一个经纪人的角色。那么也正是因为画廊是连接艺术家的创作和市场,还有社会认同上的重要的桥梁,所以我觉得这个是检验一个画廊是否专业、是否成功的一个标准,所以一个好的画廊、专业的画廊都是采取专业的经济制度,各方长期协议,为艺术家量身订做,就是它的营销推广,这个是画廊最本质的工作。我觉得在中国这个市场,是刚刚开始,充分发展的话,可能从06年之后,当然我们是比较早的,因为我们90年代末就开始做这个事情,也算是一个开创实验者,那个时候采取这种机制可能比较少,现在是非常普遍,在国外,画廊历史有200多年,这是一个惯例,就是一个通常的游戏规则。艺术家通过这种方式来能够步入艺术市场和得到社会的认可,这是一个真正开始的开端。”

作为经营画廊的领军人物,林松在艺术家的选择上自然是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我偏向的艺术介于传统和实验性的中间,范畴还是当代艺术的范畴,当然我个人的喜好还是侧重于说比较讲究中国审美这种情绪,然后有很好的艺术的表达发言能力,鲜明的个性风格,一种独创性的风格。当然画家不能给他完全盖棺定论,只要有发展前景,我们说是一个好苗子,我们就是尽量给他营造好的创作空间和条件。我比较强调有一种中国式的审美,但是不是一个元素也不是标签,我是很杜绝符号化的。我们的艺术家,无论是夏俊娜,彭斯,包括闫博,都可以看到审美的一些情绪和格调在里面,所以这个可能是我自己的一个偏好。艺术品本身的品质和格调要够,还有它的创造性要够。我们一直是想去寻找这样的艺术家,所以这个也是一直没有变,也是我们未来的发展方向,就是我们怎么样去营造具有中国审美情绪或者中国审美这种精神的当代艺术。”

在与艺术家的合作关系上,林松看重的是与艺术家之间价值观和艺术追求的相互认可,只有和艺术家建立相互信任的良好关系,才能进行长期的合作,使艺术家的艺术价值和商业价值都得以实现,实现共赢:“我觉得画廊与艺术家是唇亡齿寒的关系。因为画廊要发现艺术家,然后进行投入,认定你自己的判定是准确的,努力把它推动起来。为什么有人觉得你们发掘人比较准,成功率比较高,因为我们是精挑细选,经打细算,我们也认为自己有一定的水平和能力,当然一起来分享这种胜利的果实和成功是一个很好的循环。所以从这个点来讲,我们跟艺术家除了一个简单的生意和契约关系以外,更重要的是艺术理想上的沟通,互相支持。实际上艺术家在拿自己的画笔创造艺术作品,我们拿艺术家的画也是创作另外一个艺术作品。所以我觉得双方的投入都是很大,时间、精力、钱可能还是少部分。艺术家处于成长的阶段,是经不起失败的。从更高的角度讲,这个是艺术家的艺术理想,他的坚持、他的精神,还有他艺术风格上的独特性,打动我或者是感动我,我们一起去打拼,就是这样一个成长过程,所以是一个亦师亦友关系。我觉得是一个艺术理念上的高度统一,还有对艺术理想的坚持。当然也是一个互利的合作,契约精神的遵循。还有就是说你对画廊的这种经营的理念,包括商业信誉和商业价值观的认同,这个是最重要的。然后才是一些技术层面,比如你画廊的实力,还有就是说你的经营策略方面,所以我觉得经营画廊很不容易,要有艺术判断力,要懂艺术,还要有很好的商业经营手法,商业和艺术都要懂,还要有很好的素养。”

随着中国艺术市场的日渐成熟,画廊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不同的画廊各有各的经验和优势,发挥自己所长。国外的画廊也同样看到了中国艺术市场的潜力,纷纷将分画廊设在中国,林松对此表示:“首先,因为我们在国内画廊里面算是经营比较久的,所以在业界有一个比较良好的口碑,这是一个很好的基础;第二,我们有一些经验和资源,能够跟艺术家的创作有一个很快的衔接和对接,这也是一个捷径;第三,我们确实还是立足于本土市场比较多,我们能够帮助客人选择高品质的作品。当然,我们也有自己的短处,比如说你的实力不够强,海外营销渠道比较少一些,这个是我们国内需要学习和提高的。毕竟我觉得中国市场越来越不是一个区域市场,是一个国际市场的一部分,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一定要把艺术家在中国推动得成功,也要在世界上推动成功,所以这个有很多的工作也有很多的挑战。当然也有很大的竞争,这个就是每个画廊根据自己的优缺点发挥,扬长避短。更国际化的画廊可能更强调观念、装置这些,我觉得这个也是我们一个可以参考、可以补充的方面,我们的一个优势,就是在本土审美口味上的发掘和推广。”

现在的中国艺术市场,并不乏后起之秀批量性的涌现,但如今的年轻艺术家或年轻的艺术更新的似乎有些过快了,中国艺术家在拍卖市场上屡创天价奇观,商业价值翻得很快,但是艺术价值似乎就没有跟上,林松对于这种短期的泡沫现象态度十分淡然:“我觉得市场还是公平的,艺术发展的规律也会自我修整,所以市场也会自我修正,可能会有下跌这种可能性,或者有些作品不值这个钱,太过分可能就会回到一个合理的价钱。我觉得市场是相对调控,可能一两年之内就会看到。所以我觉得在我的心目中艺术价值标准跟市场价值标准应该是高度统一的。比如说毕加索、比如说蒙克,该卖的贵还是贵,因为是人类史上一个经典的作品,又是非常稀缺的,就是这么一张画,是没有办法衡量它的。只要这个社会在成长,就会变得更贵。商业跟文化艺术价值没有什么矛盾,但是在短期之内确实有一些泡沫,因为短期行为里面有商业的力量左右它,所以肯定会有一些比较合理的泡沫和真正的泡沫。所以我觉得还是要回到美术史,回到艺术价值本身,来判定它,而不是一个金钱的记录,用简单的价格来衡量它的价值的高和低。这肯定是一种波动变化的,这也算有一定合理性的这种变化,但是不能太透支未来,终究时间和历史会修正这个东西。所以不论是商业价值的修正还是说艺术价值本身的修正,都会拨乱反正。从中国角度讲,跟以前比是一个巨大的进步,本土市场启动了,也能够买很贵的作品,但是国内市场刚刚启动,这个时间还没到。你把它上涨过快或者太过分的话,对人有一种杀伤力,产生不信任感。成熟也是需要时间的。”

与其说林松是一位成功的商业先行者,不如说他更是一位艺术文化上的开拓者,他用自己敏锐的艺术视觉发掘了很多蜚声海内外的中国本土艺术家,为中国本土艺术的发展做出不可替代的贡献。虽然,艺术市场的发展并不完全在任何人的预料之内,但正如林松所说,真正的艺术的价值是无法用数字来衡量的,时间会帮助我们来检验艺术的真正价值。

上一篇:本科生也能搞出大科研 下一篇:钱钟书自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