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普通高等院校体育课内容的构建

时间:2022-10-10 07:30:44

浅谈普通高等院校体育课内容的构建

[摘要]普通高等院校体育课应当让学生在课上课下都能连贯与衔接,坚持健身性与文化性相结合,把提高学生体质、培养终身体育作为教学目的。当前普通高等院校体育课教学内容已不能充分完成这一目的,本文从体育课教学内容构建上提出新见解,从而进行试验、探讨。

[关键词]普通高等院校;体育课;教学内容;构建

一、目前普通高等院校体育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

目前,普通高等院校的体育教学内容的构建大体都是以竞技性的运动项目为主要内容,硬性的达标、测试为主要的监测手段,强调身体活动,不重视理论内容的讲授。基于目前这类情况,所以在整个的体育教学中难免形成了形式单一、内容枯燥、缺乏实用性,难以达到理论性、健身性与文化性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全程的体育教学中,无法学到适用性强的健体方式方法。也不利于突出体育文化的熏陶与培养,最终难以形成终身体育意识。

二、普通高等院校体育教学内容的改革

在教学中,我经过思考和实验总结,感觉到如果在教育教学中,加大理论课的教学比例。在素质课的教学中,选取新兴的、潮流的、娱乐性强的体育运动项目,形成一个新的教学内容体系。可以有效的解决以上问题。新教学内容体系设置如下:

在该教学内容体系中,最显著的特点是将理论知识的讲授,作为素质内容的基础和辅助,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在同一时间调动学生的身体和心智,甚至是早于身体活动就形成一定理论概念。在素质内容中将整体内容分切为两块:基础部分、提高部分(应用部分)。基础部分:主要完成提高学生体育理论知识,增强学生体质体能,全面锻炼学生身体,使学生掌握体育与保健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让学生学会正确的运动方式方法,进行思想品德意志品质教育,培养学生体育能力。提高部分(应用部分):主要完成提高学生体育理论知识,增强学生体质,进行美学教育,发展学生体育才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解决课内外、校内外的连贯与衔接问题,让学生们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三、针对于该设想的实验

(1)理论课。在大一、大二两个学年四个学期的体育课程中,每学期进行4~6课时理论授课,并在素质课中经常穿插理论内容,理论课内容占到总教学量的40%左右(正常班级为23%)。讲授内容包括:正常教学内容以及解剖、生理、保健、测评、养生、运动创伤急救,体育文化及欣赏,体育美学等一系列体育基础知识。(2)素质课。第一,基础部分。在这部分教学中,试验班级,为达到教学目的,用一学年的教学时间来完成,采用的教学内容有:田径、群体趣味性游戏、测试。第二,提高部分(应用部分)。开展问卷调查,选取学生喜爱的项目进行教学。采用的教学内容有:定向越野、素质拓展、轮滑、健美操。(3)实验结论。经与普通教学班级的对比,在实践中发现进行体育理论课的讲授可以拓宽学生体育知识面,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培养体育意识。对学生养成良好、健康的生活习惯,加强体育保健、健身具有重要的作用。并且,常识性、实用性的理论知识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的兴趣和参与性有了很大的提高,能够积极配合课程的教学。体育教师在指导和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活动时,充分地挖掘学生对运动的内在兴趣,无论是讲解,示范和组织教学,都要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运动中能充分表现出自己的运动才能,感受到参加运动对自己体质增强的实效,从而激发对体育运动的喜爱。

四、教学变革的设想

体育教育的变革,应从“以人为本”入手,加大理论知识的讲授,用知识来充实学生教学内容。体育锻炼贵在有恒,在学校体育教学中,传授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运动,让学生培养体育意识,养成自觉锻炼习惯,培养学生终身从事体育锻炼习惯兴趣和体育能力,使学生能够学会自主、会给自己合理安排、监测。

参考文献

[1]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学校体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1

[2]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体育概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9

[3]戴三育.试析中日《学校体育学》的比较研究[J].学校体育学.2008

[4]王斌.我校大学体育课程建设的改革与实践[J].企业导报.2009(9)

上一篇:浅析多媒体技术在培训教学中的利与弊 下一篇:浅谈交通职业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