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作用

时间:2022-10-10 06:25:49

浅谈高校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作用

摘 要:依法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推进工会工作的法制化建设,是新形势下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成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必要前提。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劳动力关系市场化程度将进一步加深,而高校作为劳动力输出的最大主体,应加大基层宣传工作力度,提高人才的职业道德素养和维权意识,有力推动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的建设。

关键词:法制教育;高校;职业观

劳动关系是生产关系的关键组成成分,也是最为重要的基本社会关系之一。劳动关系是否和谐稳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和广大职工的根本利益,关系到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而高校作为一个劳动关系体和人才培养的大本营,其内部劳动关系的和谐与否,以及其对学生职业观的教育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也影响工会工作法制化建设的进程。我们应意识到,和谐劳动关系构建和工会工作法制化建设宣传力度的加强,要以高校为切入点,进行最集中、最系统化的工作。

一、以高校为切入点,确保教职工利益

工会应该把切入点和着重点放在建设一个和谐稳定、合情合理、互利共赢、有序规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劳动关系上,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高校作为高等人才培养的基地,代表着中国最先进、最前沿的一部分群体,理应走在各行各业前列,大力做好宣传工作,积极组织开展相关活动,努力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的精神,建成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切实推进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此外,各高校工会应结合本校情况,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开展多元化、多层次的宣传工作,向在校职工普及责任与权力知识,依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工会是为维护各领域职工利益而存在的共同体,应牢记自己的根本,通过加大宣传力度、教育指引、活动感染等多种形式引领广大的职工,使他们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鼓励他们追求高尚的职业梦想,培养优秀的职业道德观念,并增强广大职工的事业感、责任感,让他们做到爱岗敬业、遵纪守法、守信诚实,自觉履行自己的劳动义务。

工会需要运用法律武器,保障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和基本利益。高校职工大都是直接参与人才培养的教育工作者,他们付出了大量的精力与时间,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高级人才,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所以,这一团体的利益应该最先得到公正、合理的保障,这就要求高校职工具备基本的法律知识和法律意识。在过去的数十年中,党和国家高度强调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性,因此制订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并作出了相关的工作部署。教职工团体应以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如广播、报刊等媒介,大力宣传相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等,增强职工的法律知识和维权意识。

二、从学生抓起,加强高校宣传工作

1.宣传的重要性

在“科教兴国”战略的指导下,高校已然成为国家最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并逐渐成为高科技劳动力输送的最主要平台,工会工作法制化从高校抓起是新形势下的要求。人是劳动力关系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想要构建稳固和谐劳动关系,推进工会工作的法制化建设,要趁早对学生进行法律知识的普及和正确职业观的培养。据悉,每年从高校涌入劳动市场中的毕业生高达数百万。因此,我国工会组织尤其是高校工会,要想全力做好和谐劳动关系构建,使工会工作法制化,就需要将目光放长远,给予在校和即将涌入市场的劳动力充分的重视,加大宣传力度,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价值观,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2.宣传的方法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积极的职业观,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宣传教育:

(1)践行职能,引导学生。课堂学习是学生接受思想教育和学习知识的主要方式,也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最直接的方式。高校教师尤其是高校辅导员,所从事的工作集教育、服务和管理于一身,承担着指导和帮助大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职责,应充分利用自身职能进行资源整合,采取措施对学生进行统一、系统的职业意识教育和法制教育,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使其追求崇高的道德修养和职业理想。

(2)重视教育,丰富法律知识。依法治国是我国长期坚持的治国方略,随着我国法律体系日益建立健全,公民的法律意识也日益强烈。然而,为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环境,国家迅速出台了大量的法律法规及方针政策,多数公民难以接触、学习到如此多的法律条例,更无法做到“有法必依”,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法治社会的建立。尤其是与社会劳动相关的法律,许多劳动者并不熟悉,近年来出现了诸多劳动纠纷案件。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制经济,这就要求全体职工及职工的利益代表者要知法懂法,做到有法必依,必须以宪法和法律法规为活动准则,增强法治意识,确保宪法和各种法律法规顺利实施,并提高依法维权意识,在法定权限范围内,依照法定程序解决劳动纠纷。因此,高校应充分重视法制教育,积极教授大学生相关劳动法律法规,让大学生懂得如何去依法维权。

高校课堂上除对学生进行最基本的知识教育外,还要对其进行多方培养,诸如“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是十分有必要开展的。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本身就会处于一个工作劣势期,这一时期他们很容易因不懂法而被侵权,只有知法、懂法者才能迅速把握形势,用法律的手段维护自己的利益。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劳动法律知识的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除在课堂展开系统、具体的学习外,校方还应创办期刊,组织活动,定期发表关于法律维权的言论或进行法律知识的宣传;校园广播、校园网络等媒介也可以充分利用起来,让法律气息弥漫校园,利用这个机会让学法、懂法、守法成为一种优良的校风传承下去。这样不仅极大程度上践行了和谐劳动关系构建,使工会工作法制化,还让广大学生受益,有利于他们更好地开始工作生涯。这样,他们将会回馈母校,造福社会,十分有利于学校和社会的长远、稳定发展。

三、结语

高校法制法规教育是公民法制教育的重要部分,培养学生的法律思想、法制观念和运用法律的能力是其根本。要贯彻落实党的十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重要精神,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将工会工作向法制化推进,就要重视高校法制教育尤其是与劳动法相关的法制教育。我们要以高校法制教育为切入点,加大宣传力度,培养大学生法律素养,推进工会工作法制化进程。此外,诸多职业领域的工会团体也应学习高校的法制宣传手段,利用自身优势,构建、发展和谐的劳动关系,使法治市场稳定发展。

参与文献:

[1]王如华.发展和谐劳动关系 推进和谐社会建设[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7(1).

[2]郭军.以法治思维和法制方式构建市场条件下的和谐劳动关系[J].工会信息,2014(7).

上一篇:运用画图策略有效解决数学问题 下一篇: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沉默现象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