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文化创意企业经营能力升级的策略探讨

时间:2022-10-10 06:03:04

浙江文化创意企业经营能力升级的策略探讨

摘要: 文化创意产业正逐步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文化创意企业的经营能力不足,严重制约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针对经营能力出现的问题,需要从配套产业环境、搭建营销平台、提升企业核心能力、构筑人才高地以及创新投融资服务体系等方面推动企业经营能力升级。

Abstract: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has gradually become a pillar industry of national economy, the shortage of the viability of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enterprises is seriously restri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For operating capacity problems, it is necessary to mating industrial environment, build marketing platform, enhance the core capabilities, train talents as well as innovate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service system to promote the entrepreneurial capacity upgrade.

关键词: 文化创意产业;经营能力;对策

Key words: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operation capacity;measures

中图分类号:F2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3-0146-03

————————————

作者简介:张兴梅(1973-),女,山东滨州人,讲师,毕业于浙江大学,工商管理硕士,研究方向为区域产业经济与企业管理。

0 引言

十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确保到2020年文化产业要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浙江省重点扶持发展的产业之一。

文化创意产业是以创意为核心,以文化为灵魂,以科技为支撑,以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为主体的知识密集型、智慧主导型战略产业。[1]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对于浙江省集聚创新要素、优化产业结构、推进转型升级、提升都市能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然而在众多的文化创意企业中能实现持续盈利的企业寥寥无几。大部分创意企业的创意和设计还停留在工作室作品,没能转化为市场有固定需求,客户愿意积极购买的商品。多数企业规模偏小,增长缓慢,长不大;企业知名度低,企业维持经营主要依靠政府给予的免租返税等优惠政策,一旦政策优惠期结束,企业就面临资金、客户、市场等方面的经营困难。即使是已经较有知名度的企业也在为如何打开市场,持续稳定的盈利而殚精竭虑。这些现象都说明文化创意企业的经营能力正成为制约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瓶颈,需要政府及相关部门共同支持和帮助,加以提升和改善。

1 创意企业的经营能力状况分析

经营能力就是让企业健康发展并保持盈利的能力。良好的企业经营能力要求企业有明确的战略方向和清晰商业模式,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竞争力,能迅速开发和占有目标市场,资金充裕、人才队伍稳定,最终能持续获得良好的盈利。

目前浙江省文化创意企业经营能力不足,主要原因在于企业盈利模式不够清晰,市场开发能力薄弱,高级经营管理和专业人才缺乏,产业环境不够成熟,企业资本运营能力效率不足等五个方面的原因。

1.1 盈利模式不够清晰 文化创意产业是新兴的智慧产业,比传统产业更注重盈利模式的创新。目前文化创意企业的成功主要依赖创业时期个别创意产品的“灵光一现”或者创业者的直觉。在创意推广初期能吸引社会眼球,但对创意产品和服务价值定位不明确,具体赢利环节和实现形式不清晰,因此无法锁定消费者特定的需求和市场,来获得客户的持续购买和盈利。通俗的说就是企业还说不清楚自己到底靠什么赚钱。此外大部分文化创意企业盈利模式简单雷同,极易模仿,进入门槛低,很难形成独特的技术壁垒和核心竞争力,导致各地创意企业低水平竞争加剧,很多前期进入的企业用自己的经验为后来者做了嫁衣裳。

1.2 市场开发能力薄弱 再好的创意也要在市场中完成交换才能实现价值。目前浙江省创意产品和服务市场化水平很低。一方面,创意产品是一种高附加值的产品,甚至是满足消费者某种体验需求的无形产品,因此要赢得市场的接受和认可比传统产品更难。创意产品和服务的市场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客户的创意消费习惯需要文化创意企业来不断培育,对企业的市场开发能力要求更高。另一方面,对企业自身来说,创业者往往是创意的研发和设计人员,不懂市场,不会开发和管理客户,却又不得不挑担子管经营跑市场。企业缺乏专业营销团队,市场宣传和推广活动太少,市场开发获取客户的能力非常薄弱。甚至对当地的客户开发比例也比较低,有潜在需求的企业对创意企业了解甚少。进一步拓展交流渠道,获取更多的市场信息,扩大产品服务的推广和宣传,是当前90%以上的文化创意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1.3 经营专业人才匮乏 文化创意企业的人才队伍不够稳定,总体数量不足,素质良莠不齐,人才流动性大,严重制约企业的快速发展和经营。创意企业普遍严重缺乏三类人才:一是具有商业洞察力和国际大视野的复合型高级经营管理人才,二是市场开拓及经纪、营销人才,三是缺乏大批能为企业的创意设计研发提供稳定发展的专业和技术支持的创意专业人才。

浙江在创意人才总量上储备较少,在人才结构和总体质量素质上也不能满足创意企业发展需要。针对文化创意产业从业者的培训及信息交流平台发展相对滞后,导致现有的创意人才的供给和需求不能良好对接。

1.4 配套的产业环境不成熟 文化创意产业是为生产生活提供服务的行业,创意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对整个产业链的完善程度以及配套的产业环境依赖度很大。而目前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尚未形成以创意为龙头、以内容为核心、驱动原创产品设计、制造、流通,并通过后续关联产品和衍生产品的开发,形成上下联动、左右衔接、一次投入、多次产出的文化产业链,产业内企业关联度低,表现为“麻袋里面装土豆”现象,从而无法通过创意的“价值扩散”来实现效益最大化。[2]产业配套的各类社会中介服务和资源平台建设有待完善,产业环境尚不成熟,对企业经营能力提升不能提供足够的支持。

1.5 资本运营能力效率不足 资本运营包括企业融资和现有资金使用效率两方面。从融资方面看,文化创意企业由于对研发的投入比重较大,融资需求旺盛。但企业融资渠道单一,融资成本高,对VC、PE等风险投资和私募、上市等融资方式缺乏了解。当前我国又缺乏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的价值评估权威机构和体系,多层次的融资渠道和资本市场不完善。文化创意企业资产规模小,缺少实物抵押品和有效的贷款担保,通过银行融资相对困难,而且政府的专项扶持资金有限。从现有资金的使用效率来看,创意企业财务管理意识不强,缺乏对资金使用分配不合理,资金周转率偏低,流动资金短缺,应收账款回笼慢,极易造成企业资金链断裂,牵制了企业的经营效益。

2 浙江文化创意企业经营能力升级的对策

2.1完善要素保障机制,优化产业配套环境 浙江省已经制定了《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了文化创意产业未来发展的目标方向、空间布局、重点发展的行业门类,为文化创意企业发展提供了明确的路径,成为保障机制的基础。[3]完善财政、税收、投融资等方面的扶持引导政策,创造积极的政策环境。改善公共服务,尽快建成产业孵化平台、投融资服务平台、技术创新平台、产品制作平台、产品和产权交易等平台。以搭建完整的产业链为核心,调整和建设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合理谋划集聚区内的企业结构,引进和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实力雄厚、竞争力强、发展潜力大的龙头企业。成立引进各类文化创意产业运营管理、营销推广的经纪公司和产权评估交易、金融服务、咨询培训类的中介机构,利用中介机构的社会化、功能化优势,为广大文化创意企业提供信息咨询、业务交流、人才引进、教育培训、资金投入、产权等方面的服务。带动相关衍生品开发,形成上下联动、左右衔接、一次投入、多次产出的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条。建立全省文化创意产业独立的统计评估体系,及时监测和正确评价浙江文化创意产业和企业的发展情况。为企业经营能力提升提供充足的要素和优秀的产业环境。

2.2 搭建营销服务平台,推动企业市场能力 发挥政府引导功能,推动文化创意产业与传统制造业结盟,促成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与其他工业园区合作,让创意企业走入传统行业主动寻找需求,赢得客户。这样既有利于传统制造业的改造和转型升级,又为文化创意企业提供更多的市场机会。在现有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基础上,支持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行业嫁接,扩大浙江创意企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对文化创意企业给予适当的包装,进行定期的整体宣传推广和对外交流,搭建营销服务平台,将创意成果推向市场,帮助文化创意企业顺利走向市场。培育龙头企业,打造知名品牌,为企业配备人员担任企业助理,为企业提供政策解读沟通、项目申报、政府各部门事项协调等工作,努力做好公共服务。

2.3 鼓励模式和技术创新,提高企业核心能力 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文化创意技术创新体系。鼓励文化创意企业通过走出去,和国内国外知名文化创意企业交流学习,同时借助外脑的经验和智慧,创新盈利模式,找准赢利环节,实现企业的持续盈利。利用省内外各类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和外部大院名校的资源优势,积极发展新兴业态,培育文化创意企业的创新能力。对取得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创意企业给予重点支持,设立专门的专利申请通道,为创意设计成果提供知识产权保护与开发,加快创意成果的产业化速度,助力企业打造独特的核心能力,提高产业话语权。加强知识产权的教育培训和宣传,引导文化创意企业建立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成立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保护联盟,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坚决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的违法行为,营造公平竞争的健康法制环境。

2.4 加强人才开发力度,构筑创意人才高地 人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根本要素。要解决人才瓶颈,就需要通过营造宽松的人才流动环境。当前应该“引进急需”和“培养现有”并重。首先引进一批文化创意产业界的紧缺人才和复合型高级人才;建立文化创意产业人才数据库,实时跟踪记录人才发展的最新资料;出台激励政策,肯定人才的创意成果和市场、经营能力,让各种贡献得到应有的尊重,发挥文化创意人才的创造热情。

完善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体系,开展合作办学,引导教学与科研相结合,设立文化创意专业人才和管理、营销人才培训基地;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启动文化创意产业关键人才梯队工程,支持文化创意人才的创业计划;改进人才管理和使用制度,构建规范灵活的人才有偿转让和自由流动机制,努力促使人才有序交流和合理流动。构筑人才高地,为提升浙江文化创意企业经营能力提供充足的人才资源。

2.5 创新投融资服务体系,提升企业资本运营能力 加大政府投入,探索建立完善的投融资服务体系。对符合规划的重点文化创意产业项目,通过贷款贴息、项目补贴等方式予以扶持。成立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以股权、可转换债券及法律法规允许的其他方式对文化创意产业企业进行投资。设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引导金融机构、担保机构、产权交易机构等相关中介机构为文化创意企业提供投融资服务。尝试设立文化创意产业创业投资基金,引入风险投资机制,探索金融机构、文化创意企业、担保机构、创业投资基金四方合作的新型融资模式,为企业经营提供灵活和畅通的融资服务。

参考文献:

[1]良渚组团管委会.以创意为核心 以文化为灵魂 以科技为支撑[EB/OL].,2011,04,07.

[2]娄靖.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问题及驱动因素分析[EB/

OL].,2012,1,16.

[4]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R].,2010,1,6.

上一篇:核类专业综合实验教学模式探索 下一篇:产业集群背景下的创业网络环境评价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