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实施自主性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

时间:2022-10-10 05:21:22

浅谈如何实施自主性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

【摘要】学习是学生主体性的活动,“学”的实质、核心是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新课改所倡导的,它能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学习方式。本文从自主性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着手,探求自主性的小学英语课堂的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关键词】自主学习 小学英语课堂 教学策略

一、引言

自主性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历来为一线的英语教学实施者所重视。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国内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王升的“主体参与教学模式探索”、庞维国的“自主学习原理和策略”。但总的来说,从研究内容上看,国内在该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外研究成果的介绍和国内环境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方法;研究对象缺乏对小学生外语群体的研究。本文拟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策略的角度探讨如何真正提高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二、自主学习的界定及理论依据

1.概念的界定。自主学习是指学生自己主宰自己的学习,是与他主学习相对立的一种学习方式。结合自主学习的定义,可以把自主学习的特征概括如下:能动性、独立性、有效性和相对性。为了保障学习的有效性,同时考虑到现实情况,我们不得不承认自主学习的相对性,即在教师引导下的自主学习。

2.理论依据。

(1)从心理学角度。皮亚杰认为:儿童具有主动建构图式的能力。学习者是认知的主体,能够独立地确定自己的学习目的,学习目标,以及学习内容和方法,并确定自己的一套评估体系,但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

罗杰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和学习思想强调要信赖学生。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担学习的责任,同时鼓励学生按兴趣独立选择学习方向和程序。教学纪律上以自律代替他律。

(2)从语言学角度。语言习得机制(LAD)理论认为儿童在语言习得过程中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的特点。学习者根据自己英语水平的变化和学习内容的不同,不停地从外界获取新观念、新方法,从而能不断地发展、调整、完善。

新课标中明确提出英语课程要要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让课程实施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构建知识、磨砺意志、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和拓展视野的过程。

(3)从教育学角度。杜威强调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通过“做中学”来实现的。此处的“做”是一个主动探索的过程,同时要求教师在注重教学艺术的基础上采用符合学生心里特点的方法加强对学生的指导。

教育家王升认为:人要成为主体,必须形成合理的主体结构。构成主体结构的要素主要有主体意识、主体精神、主体能力以及主体行为。因此,在自主性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策略的分析方面,笔者主要从强化主体意识、激发主体情感、设计主体活动三个角度出发。

三、自主性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策略

1.强化主体意识,创建人性化课堂。具备主体意识是激发主体情感和实现主体活动的必要前提。通过建立新型的师生、生生关系,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具备这样的意识:我是英语学习活动的主体,能够自主学习。

(1)师生关系――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学生具备学习动机是英语学习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学生成为学习主体的基础。英语课堂中的学生主体具体表现在学生有意识地参加到学习活动中、带有明确的目的性、能有效地监控并调整学习策略、主动建构认知结构。而教师的主导作用就体现在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真正的学习主体只能是学生自己。

(2)生生关系――自主与合作关系。唯有实现主体参与广度和参与深度的最大化,才能达到合作学习效益的最大化。目前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多采用小组合作形式。从合作学习的功能来看,比较理想的是“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方式。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进行合理适度的辅导、启发。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互助与独立学习的能力,让学生更多地体验到成功,强化了自主学习的意愿。

2.激发主体情感,创建自主性课堂。只有当学习者具备了真实的情感,才能更进一步融入到英语课堂中,才能主动参加到主体活动中去。

(1)建设愉悦的课堂氛围。现代教学论认为:课堂教学除知识对流的主线外,还有一条情感对流的主线。为此,英语课堂有必要建设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通过开展游戏、竞赛和表演等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表现机会,给学生创造成就感,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以此来激发学生的主体情感。

【案例】

在学了Oxford English 3A 第1、2、3 单元之后,笔者将这三单元的知识点用学生课后常玩的“你拍一, 我拍一”的歌谣编成英语歌谣: Clap one. Clap one. One is a pencil. Write, write, write. Clap two. Clap two. Two is a duck. Kwua, kwua, kwua. Clap three. Clap three. Three is an ear. Listen to you.

在这一教学设计中,语言操练活动变成了有意义的趣味操练活动,不仅让他们有了更多说、练的机会,而且激发了学生主体学习的兴趣。

(2)小学英语课堂生活化。首先内容上要做到生活化。生活化英语把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和学生的经验紧密联系,但因受篇幅、课时的影响,教材不能囊括生活。因此,教学中要注重以教材为中心、以学生为半径,对教学内容进行扩展,为课堂教学注入“活水”,使课堂与生活融为一体。

其次,方法上也要做到生活化,做到两“要”。第一,要善于模拟真实情景。让学生在“演一演”、“做一做”等多种形式中模拟真实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的愿望。第二要精心创设教学环境。教学中创设适合学生需求的科学的教学情境,是扩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乃至创造思维的重要途径。

3.设计主体活动,创建开放性课堂。主体活动是主体地位的具体表现。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更是通过学生参与的主体活动实现的。因此,要精心设计主体活动,在主体与客体之间建设桥梁。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和设计实践活动,使学生成为英语课堂的主人。

(1)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由问题而思考,由思考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这些问题是课的“脚手架”。脚手架的设计要合理,既要围绕课文中的基本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展开,又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我们要更多地设计一些探究类的开放性问题,同时教给学生一定的方法,帮助学生养成“主动发现,自主质疑,勇于探求”的学习习惯,成为学习的主人。

【案例】

在PEP5B Unit5 Look at the monkeys A 的巩固环节中,教师在大纸上画了一片草地、一条河流和一棵树,准备可以粘贴的纸鸭子、小白兔和小猴子。教师故意把小白兔放在河里,把小鸭子放在草地上,把小猴子放在半空中。让同学们在这样富于趣味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并配一个小故事,让它成为合理、自然。

在这些环节中,教师采用“贴一贴”和“说一说”的方法,使学生在动手、动口和动脑的过程中,完成对问题的建构,并通过合理想象,解决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2)设计实践学习。皮亚杰认为:儿童如果不具有自己的真实活动,教育就不可能成功。语言学习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强调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课堂中的实践活动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诸如do a survey、TPR活动、Touch and Guess等,把学生各种感官都调动起来,引导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去。

四、结束语

本篇论文提倡通过妥善处理师生、生生之间的关系,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明白自己的主体地位;通过建立愉悦的课堂氛围以及生活化的英语课堂来激发学生的主体情感,促使学生“想”学好英语;最后,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下,在实践学习中把主体情感真正落实到主体活动中完成自主学习的全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王升.主体参与型教学探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3]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上一篇:情景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下一篇:托班幼儿分离焦虑的现象、原因及缓解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