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估时作业基础预算管理作为实验室管理的财务战略

时间:2022-10-10 04:44:40

浅析估时作业基础预算管理作为实验室管理的财务战略

摘要:随着新医改的不断推进,民营资本的大举进入,医学独立实验室的崛起,已逐渐形成以公立医疗机构为主,民营医疗机构为有效补充的多元办医格局。在逐渐市场化的办医格局环境下如何构建实验室的竞争优势是能否长期发展的基础,竞争的优势包括技术的优势、人才的优势、管理的优势。下面简单谈谈新的预算管理办法在实验室管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估时作业 基础预算 实验室管理 财务战略

一、传统预算管理办法在实验室管理中

自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办法实施以来,大部分医疗机构都深化改革,强化管理,规范运作,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已逐步形成了多层面、全方位的预算管理体系。预算管理作为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的一种主要方法,起到了企业资源的整合、内部的有效沟通、企业的内部控制、业绩评价、贯彻企业战略方针的一定功效。

但传统的预算在医院一般都是以上年耗费为基础,核算方法为“增量预算”,即将上年人力成本占收入的一定比例作为基础预算下一年度人力成本总支出,将试剂成本占收入一定比例作为基础预算下一年度试剂成本总支出,将仪器的新增或更新换代作为设备支出。有些管理者也会在上年的基础上按固定比例武断的消减预算,这种“一刀切”的降低成本的方法,即忽略了那些具有发展优势或提供直接服务的部门的特殊情况,也忽略了那些经营成果显著、成本低廉的部门。这种预算经常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现象,一种现象“计划赶不上变化”, 在临床实验室检验方法学大范围改变或检测技术大面积变化时,必须要随时去修订预算;另一种“在预算年度内用尽预算,以保证预算的准确与第二年的预算经费”。这两种现象都是将上年的低效率纳入本年预算,通常不能突出成本消减机会,也不能集中消除无效作业,通常侧重于控制结果而不是过程;通常关注表象,而非深层原因。

二、医学实验室的特点

医学实验室,又称为临床实验室, 是针对临床标本进行各种检验,以便获得病人健康状况信息的一种实验室。实验室按照专业类别一般分为临床生物化学、临床微生物、临床血液、体液学、临床免疫、分子生物学等。

医院实验室的管理从生产的形态看,没有有形的产品,从销售的形态来看,不存在待销产品, 实验室整个生产、销售、再生产的过程(从设备、耗材、场地的准备-标本分析前-标本分析中-标本分析后)为一体的、标准化的、流程化的运转体系。整个业务环节可以清晰的、标准化的划分为各个作业资源,同时由于多数的资源耗费,如人力、机器的使用等等,都能用完成工作的时间来衡量,估时作业成本预算做为先进的管理方法,要求基础数据的好获取,故用估时作业基础预算方法作为实验室的管理手段是更为有效、可以实施的方法。

三、估时作业基础预算强化实验室管理

估时作业基础预算是建立在估时作业成本基础上的一种新型预算管理方法,是指企业将时间作为主要成本动因的基础上,按照时间对未来期间的作业量和资源需求量进行预测的一种方法,是建立在作业层次,以时间进行测量的一种管理过程,以达到对成本和经营业绩的持续改善。

不管是企业战略、年度计划还是季度计划,把时间作业模式嵌入到公司的经营流程当中,就可以把预计的生产销售计划转换为具体的资源,而这些资源是实现预期目标所必需的。例如,下年临床生物化学科室预计提高100%的项目量,日项目量由8000个增长至16000个,标本量由6000个增长至10000个,那么首先要了解现有的生产资源和支持资源能否满足这样的一个增长,或者现在使用的资源是否会出现瓶颈抑或接近产能的饱和状态。在预算过程中,是否需要购买新资源还是维持目前既定的资源水平,新增加的资源是通过购置的形式还是选择厂家投放的形式?估时作业方法可以给管理人员提供在预算过程中需要的信息,用来决定购买、供给和维持在未来时期完成经营活动所需要的资源。

下面以临床生化室为例进行简单介绍,临床生化室的业务流程包括检验前的试剂耗材的准备、收费、采血、标本运转),检验中(分拣上机)、检验后报告审核、结果反馈沟通)。按照作业资源类型划分为非增值业务(检验前的准备与检验后的处理)与增值业务(检验中的分析)。一般科室的资源成本包括人员支出、管理人员支出、设备与技术费、资金成本、占用成本(场地、设备占用空间、水电费的支出)、其他支持性资源。整个业务流程都可以按照时间做为成本动因。如:第一,检验前的准备,可以按月需求的次数,采购的次数,所需时间合理计算所需的人员需求与人员的合理安排;第二,检验中的设备满足率可以根据每小时设备平均检测量计算日最大标本检测量;第三,检验中的分拣上机人员需求可以根据每人每天有效工作时间完成的标本量计算。整个预算方法从预测项目、采购、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各个作业环节,然后估算完成预期需求所必须供给的产能,最后计算成本即预算金额,确定需要供给的资源产能。

用时间度量各作业环节的耗时量,倒推出各作业环节中的配置与问题。当预测目前的资源不能满足未来的经营所需,这时我们就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提高效率

首先假设将第一个作业环节采购需求次数优化为每月一次,那么后面的采购,采购的成本,以及预付款的次数均会减少,我们需要找准一个最合适的次数,但并不是越少越好哈,采购次数越少,那么库存无疑增大,库房的占用成本、资金的时间成本均为增加。其次按照正常业务分拣作业环节每人每小时可以分拣500个标本,但实际每小时只分拣了300个标本,这时作出分析,找出影响作业时间的因素。原因有可能因为条码打印不规范造成仪器无法识别条码,也有可能因为离心环节对标本的影响等。通过作业环节实际时间消耗来倒推运行的效能,从而来改进效率。

(二)调整生产计划

当某专业经营计划资源已不能满足时,也可以通过改变检测技术或对项目与人员进行重新调整进行满足。

(三)购置完成生产计划所需的资源

以上案例设备每天最大运转量不能超过14000个,显然不能满足每天16000个标本量的年度经营计划,如仅站在本年是很难决定是否必须要添置设备,以及添置设备的方式,这时候就必须站在企业战略的角度,只有就分析未来五年计划该项目的发展,对成本效益进行比较分析,才能决定什么时候添置,以何种方式添置。

四、时间作业基础预算在实验室管理中的作用

(一)提高所有部门的产能利用,避免资源的盲目性

通过估时作业基础预算发现人力和设施在内的闲置产能。按照各部门自己的意愿,当存在过剩产能时大部分人是不可能主动承认的。时间作业能够反映花费在诸如订单、分拣、上机、定标、复检、复核等核心作业上的时间,确定业务、发展变化的人力、设施等的资源配置。

改进业务流程,加强内部控制,通过发现作业资源中的问题,通过作业资源的重新分配改时业务流程。

(二)发现非盈利的项目

通过各作业环节反馈出来的信息发现不盈利项目,发现并不是要来对亏损项目的停止。更多的可以把信息反馈给院领导,并告诉他们未来的方向如何解决?

(三)使企业中的每一个人都关注创造价值,有效的进行绩效评价

根据个人职责来说明年度计划的责任预算。须使企业中的每一个人都关注如何创造价值,仅仅告诉员工想到创造价值是不够的,还必须为创造价值提供一个必要的工具,此预算方式能帮助每个人更好地理解所从事的作业和业务流程,以预算形式表现的价值驱动实现管理,有效的进行绩效评价。

上一篇:对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弊病的思考 下一篇:财会信息特征环境下的财会信息管理必要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