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之编年体史传文

时间:2022-10-10 04:18:35

文言文阅读之编年体史传文

【解题钥匙】

编年体史书,以事系日,以日系时(季),以时系年,对了解一代兴亡大势,很为方便。但历史事件自酝酿、发生至结束,往往延及数月乃至数年,编年体史书诸事杂陈,使人们难以稽其首尾。也就是说,其优点是给人以明确的时间观念,比较容易反映出史事发生和发展的时代背景;缺点是不易集中反映同一历史事件前后的联系。为此,从《左传》起,就用追溯往事或带叙后事的方法,以弥补这一缺陷。比如《资治通鉴》就充分利用追述法和并述法,记事情往往先论述纲要,再具体叙述;对于同类事物,则采取并叙方式,从横向说明有关情形。如此编年体史传文让读者容易明了史事发生、发展的时代背景以及因果关系。阅读编年体史传文,考生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把准对象,忌张冠李戴

编年体史传类选文往往涉及到几个人物,因而命题者在设计错误选项时,时常采取张冠李戴的方法,即把其他人物所做的事错位到题干要求表现的人物身上。在选文中出现的人物决不止一个,而考生答这种题时只要抓住题干中“某人”的行为举止,就可以作初步筛选:把罗列的句子中不是“某人”所说所想所做的句子排除,相应的包含这个句子的选项也就被排除,从而顺利解题。

二、体情察意,忌断章取义

编年体史传类选文有一定的情境,事的前因后果都会写出来。有的是议事,有的是就事议人。考生在阅读时首先要明确题目考查的是对事件的梳理,还是对人物的评价,然后到具体语境中去找答案。有时命题者在设置错误选项时,利用考生缺乏语境意识的通病,故意选择貌似正确实则脱离语境的似是而非的句子进行干扰。

高考试题中选取的编年体史传文,通常节选一个历史时间段内,人物与事件比较集中的一个部分。这一个时间段又分为几个小的阶段。因此试题经常会就某一事件去发问,或者就事件的某一阶段去设题。在做题时,考生可以从不同事件或不同阶段去切分层次,这样有利于迅速找准有效的阅读区间,把不属于某一事件或某一阶段的错误选项排除掉,从而快速准确地解题。

三、锁定内涵,忌无的放矢

题干对人物或事件的说法,有时是命题者自己进行概括的,有时则摘引原文中的字眼,它们可能是明晰的,也可能是隐晦的。对于命题者自行概括的较抽象的词语,考生要悉心揣摩其内涵,如果审题粗疏,把握不清,就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针对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冬,十月,以汝阴王骏为征西大将军,羊祜为征南大将军,皆开府辟召,仪同三司。

祜上疏请伐吴曰:“先帝西平巴、蜀,南和吴、会,庶几海内得以休息;而吴复背信,使边事更兴。夫期运虽天所授,而功业必因人而成。不一大举扫灭,则兵役无时得息也。蜀平之时,天下皆谓吴当并亡,自是以来,十有三年矣。夫谋之虽多,决之欲独。凡以险阻得全者,谓其势均力敌耳,若轻重不齐,强弱异势,虽有险阻,不可保也。蜀之为国,非不险也,皆云一夫荷戟,千人莫当。及进兵之日,曾无藩篱之限,乘胜席卷,径至成都,汉中诸城,皆鸟栖而不敢出。非无战心,诚力不足以相抗也。及刘禅请降,诸营堡索然俱散。今江、淮之险不如剑阁,孙之暴过于刘禅,吴人之困甚于巴、蜀,而大晋兵力盛于往时,不于此际平一四海,而更阻兵相守,使天下困于征戍,经历盛衰,不可长久也。今若引梁、益之兵水际俱下,荆、楚之众进临江陵,平南、豫州直指夏口,徐、扬、青、兖并会秣陵;以一隅之吴当天下之众,势分形散,所备皆急。巴、汉奇兵出其空虚,一处倾坏,则上下震荡,虽有智者不能为吴谋矣。吴缘江为国,东西数千里,所敌者大,无有宁息。孙恣情任意与下多忌将疑于朝士困于野无有使世之计一定之心平常之日犹怀去就兵临之际必有应者终不能齐力致死已可知也。其俗急速不能持久,弩戟不如中国;唯有水战是其所便,一入其境,则长江非复所保,还趣城池,去长入短,非吾敌也。官军县进,人有致死之志,吴人内顾,各有离散之心,如此,军不逾时,克可必矣。”帝深纳之。而朝议方以秦、凉为忧,祜复表曰:“吴平则胡自定,但当速济大功耳。”议者多有不同,贾充、荀勖、冯尤以伐吴为不可。祜叹曰:“天下不如意事十常居七八。天与不取,岂非更事进恨于后时哉!”唯度支尚书杜预、中书令张华与帝意合,赞成其计。

有星孛于紫宫。卫将军杨珧等建议,以为“古者封建诸侯,所以藩卫王室;今诸王公皆在京师,非捍城之义。又,异姓诸将居边,宜参以亲戚。”帝乃诏诸王各以户邑多少为三等,大国置三军五千人,次国二军三千人,小国一军一千一百人;诸王为都督者,各徙其国使相近。其异姓之臣有大功者,皆封郡公、郡侯。封贾充为鲁郡公。追封王沈为博陵郡公。徙封钜平侯羊祜为南城郡侯,祜固辞不受。祜每拜官爵,常多避让,至心素著,故特见申于分列之外。

冬,十二月,吴夏口督孙慎入江夏、汝南,略千余家而去。诏遣侍臣诘羊祜不追讨之意,并欲移荆州。祜曰:“江夏去襄阳八百里,比知贼问,贼已去经日,步军安能追之!劳师以免责,非臣志也。昔魏武帝置都督,类皆与州相近,以兵势好合恶离故也。疆场之间,一彼一此,慎守而已。若辄徙州,贼出无常,亦未知州之所宜据也。”

(选自《资治通鉴》,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黑体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皆开府辟召(征召)

B.使边事更兴(更加)

C.诚力不足以相抗也(实在)

D.以一隅之吴当天下之众(抵挡)

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明羊祜建议灭吴一事可行的一项是( )

①吴复背信,使边事更兴②今江、淮之险不如剑阁③一夫荷戟,千人莫当④大晋兵力盛于往时⑤其俗急速不能持久⑥官军县进,人有致死之志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②③④ D.④⑤⑥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羊祜认为灭吴是可行的,不论是天时――晋国平定周边而吴国却又起事端,地利――江淮之险不如剑阁,还是人和――吴国上下猜忌而晋国兵力强盛,都是出兵的好时机。

B.羊祜感慨说“天下不如意事十常居七八”是因为要灭吴之时,秦、凉出了事。

C.异姓大臣有功劳的都被封赏了,而羊祜则拒绝了封赏。

D.晋武帝打算迁徙荆州,被羊祜劝阻。他认为战场之上应谨慎防守,而不是动辄徙州。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孙 恣 情 任 意 与 下 多 忌 将 疑 于 朝 士 困 于 野 无 有 使 世 之 计 一 定 之 心 平 常 之 日 犹 怀 去 就 兵 临 之 际 必 有 应 者 终 不 能 齐 力 致 死 已 可 知 也。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凡以险阻得全者,谓其势均力敌耳,若轻重不齐,强弱异势,虽有险阻,不可保也。

译文:

(2)天下不如意事十常居七八。天与不取,岂非更事进恨于后时哉!

译文:

上一篇:高考作文得分点之感情真挚 下一篇:在自己身上,克服这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