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是习惯使然

时间:2022-10-10 03:56:56

成功是习惯使然

〔关键词〕 数学教学;学习习惯;培养;课堂;作业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

14—0038—01

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的,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良好的习惯,有利于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至关重要的。

一、培养仔细阅读课本的习惯

数学课本是枯燥无味的,没有精彩的故事情节,没有美丽的图画,对学生的吸引力小,如果教师不刻意引导,学生是不会认真阅读数学课本的。因此,教学时,教师一定要提出阅读要求,并对学生适时进行指导,使其养成仔细阅读课本的习惯。比如,阅读课本时要求学生逐字、逐句地读,边读边想,把重点的字、词、句划出来着重理解。特别是每一单元、每一小节的第一节课,阅读时要标出疑问,带着问题有重点地听课。

二、培养课前预习的习惯

预习不仅是学习的准备,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途径之一,更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低年级是预习的起步阶段,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地掌握预习的方法和步骤。每次预习,教师都应给出几个自己事先设计好的思考题,让学生先结合思考题阅读课本,然后通过解答思考题了解本课所学内容,有不理解的地方,标记出来,上课的时候重点听讲。

三、培养认真听课的习惯

认真听课是掌握课本内容必须的一环,是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学生上课时听课的专心程度不同,学习效果截然不同。听课时,不仅要听教师的讲解和提问,还要认真听同学发言,并能听出同学发言中的问题。当某一位学生回答问题时,其他学生也应在心里默默回答,并进行评价和补充的准备工作。教学时,教师也要认真听学生的发言,从中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以便“对症下药”。教师还可以表扬听课习惯良好、表现突出的学生,树立榜样的作用,让其他学生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进而逐渐养成认真听课的习惯。

四、培养勤思考、敢发问的习惯

学生要想真正获得知识,除了上课专心听讲,还要积极动脑筋思考。因为学生学习是经历一个由不会到会的认知转化过程,而实现这种转化必须借助于大脑的思考。学生会不会思考,能不能思考,是衡量教学有没有取得成效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同时还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质疑、勇于探索的习惯,不盲目听从教师和教材,也是教师的责任之一。要允许学生在课堂中插话,鼓励他们大胆探索,善于发现问题,并敢于提出新的问题或见解。经常在课堂教学中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并注重创新思维的训练,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及时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议论或全班进行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活动。

五、培养及时复习的习惯

复习是加强记忆、深化理解,使知识系统化的重要环节。根据遗忘先快后慢的特点,要对所学知识牢固掌握,就要经常复习,而且在时间的间隔上要先短后长。课后复习,首先要求学生逐字逐句地读课本,边读边思考,弄清自己所学的知识哪些已经理解、掌握了,哪些地方记得不是太清楚或理解模糊了,可在这些地方标上记号,便于请教教师或与同学交流;其次,还要系统地浏览自己已经做过的作业,对这部分作业内容的特点与解题规律以及已经出现过的错误进行反思,并找出原因和纠错的办法。

上一篇:幼儿区角活动“三部曲” 下一篇:从幼儿教育方式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