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立替康联合5-氟尿嘧啶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分析

时间:2022-10-10 03:23:02

伊立替康联合5-氟尿嘧啶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分析

摘 要 目的:评价伊立替康联合5-氟尿嘧啶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对32例晚期胃癌患者采用伊立替康联合5-氟尿嘧啶方案化疗治疗,连用4个周期。结果:全组32例均可评价疗效,其中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11例,稳定14例,进展5例,总有效率40.6%。中位缓解5个月,中位TTP 4.5个月,中位生存7.2个月。毒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迟发性腹泻、恶心呕吐等,未见因毒副反应而终止治疗者,无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伊立替康联合氟尿嘧啶、亚叶酸钙双周方案治疗晚期胃癌耐受性较好,疗效较满意,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伊立替康 5-氟尿嘧啶 晚期胃癌 化疗

资料与方法

2008~2009年应用伊立替康联合5-氟尿嘧啶治疗晚期胃癌32例,男20例,女12例,年龄35~72(中位57)岁。全部病例均经病理学及影像学证实为晚期胃癌,原发及转移均具有所测量客观病灶。其中,低分化腺癌12例,中分化腺癌8例,高分化腺癌3例,黏液腺癌4例,印戒细胞癌5例。肝脏转移10例,肺转移4例,腹腔淋巴结转移20例,盆腔转移4例,锁骨上淋巴结转移3例,不全肠梗组1例。2个及以上部位转移12例。初治14例,复治18例,所有复治病人均未用过伊立替康,且停止化疗1个月以上。所有病例体质状况评分(KPS)≥70分,化疗前所有病人的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检查均基本正常。

治疗方法:采用伊立替康180mg/m2>/sup>静滴90分钟(d1);四氢叶酸钙200mg/m2>/sup>静滴2小时(d1、d2);5-氟尿嘧啶400mg/m2>/sup>静注(d、d2),继5-氟尿嘧啶600mg/m2>/sup>,持续静滴22小时(d1、d2),每2周为1个周期。化疗前常规预防性应用5-HT3拮抗剂止吐。化疗后每周检查1~2次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化疗4个周期后评价疗效,治疗结束后复查胸腹部螺旋CT,测量观察病灶,评价疗效。

疗效评定:按WHO统一标准评价,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进展(PD),以CR+PR为有效,有效者4周后再确认,疾病无进展时间(TTP)为自治疗开始至肿瘤病灶出现进展的时间、生存期为治疗开始至死亡时间。毒副反应按WHO抗癌药物急性与亚急性毒性表现和分度标准观察和判断分为0~Ⅳ度。

结 果

全组32例均完成4个周期以上化疗,可评价疗效32例:CR 2例(6.3%),PR 11例(34.3%)、SD 14例(43.8%),PD 5例(15.6%),近期客观有效率RR(CR+PR,40.6%),另外,对TTP也做了初步统计,中位TTP 4.5个月,中位生存7.2个月。未出现药物所致的死亡及严重的不良反应。

讨 论

胃癌早期症状不典型,一经发现多为局部晚期或已发生转移,往往错失手术机会,化疗是其重要的诊疗方法之一[1]。伊立替康与5-氟尿嘧啶合用具有协同作用,两者无明显交叉耐药。本组试验疗效及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与国外报道相近(30%~49%)[2]。国外疗效较好可能由于用药剂量较大所致。伊立替康联合氟尿嘧啶、亚叶酸钙双周方案,疗效肯定,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小,使大部分患者临床受益,可作为晚期胃癌一线或其他方案治疗失败的二线方案。

参考文献

1 秦叔逵,龚新雷.晚期胃癌化疗的现状和新进展[J].临床肿瘤杂志,2006,11:641-652.

2 Moehler MH,Siebler J,Hoehler T,et al. Safety and efficacy of CPT-11/CF/5-FU(IFL)versus FLF in previously unereaeed advanced or metastatis adoenocarcinoma of the stomach or gastroesophageal junction[J].Proc Amsoc Clin Oncol,2003,22(5):1034.

上一篇:糖尿病患者社区行为干预的效果分析 下一篇:慢性酒精中毒致癫痫发作8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