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商贸专业学生喜欢上地理课堂

时间:2022-10-10 03:02:34

如何让商贸专业学生喜欢上地理课堂

[摘要] 该文以教学实践为基础,认为要让中职生喜欢地理课堂,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从情感出发,用“心”与学生交流,培养良好的师生情谊;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学习“有用”的地理知识;挖掘教材中的专业知识,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地理的必要性;采用多种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 情感交流 中职地理课 联系实际 学习兴趣

笔者在职业学校从事物流地理教学以来,对中职生文化基础知识薄弱、对文化基础课缺乏兴趣的特点深有感触,因而,本人便一直致力于寻找让中专学生喜欢上地理课的教学方法,以活跃课堂氛围,提高教学质量。笔者发现,如果能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注重创设良性教学情境,学生的学习情趣便能较快地被调动起来,自然也就喜欢上地理课堂了。

1 从情感出发,用“心”与学生交流,培养良好的师生情谊

情感关系是师生心理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对教学效果有重大影响。情感的渗透对认知目标的实现起着催化作用。笔者发现,教师的关怀、期望、信任等情感信号会对学生产生激励、督促的作用。教师只要能以自己的爱心和激情唤起学生高昂的学习兴趣,培养融洽的师生情感,就可以促使师生间缩短空间、心理距离,产生友好、亲近、共鸣、信赖的氛围,有利于教学的有效开展和教学效果的提高。

1.1 尊重学生

职业学校的学生大部分由于不佳的学习成绩和长期受漠视而产生了排斥和否定一切(包括积极而正确的)的自卑心理,形成了基于自我保护和自身价值认定的极强的自尊意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旦言行过激就可能触碰“雷区”;另外,由于长期缺乏有效的规范或者是自身的内省约束,大部分学生行为习惯很不好,令人很难接受。面对这种情况,沟通远比责骂更能缓和气氛,因而,笔者总是先友善地去和他们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再通过聊天的方式来告诉他们那些不良习惯可能产生的后果,最后语重心长地劝说他们改变。 比如:上课时,有学生扒睡,笔者会适度地叫醒他,问他是不是昨晚没睡好,而在课堂上睡很容易着凉,问他是否需要站起来提提神等等。学生也往往出于对我真诚关怀的感激而立马循规蹈矩起来,结果是,教育目的达到了,师生间的情谊也更加浓厚了。

1.2 信任学生

信任、期待的情感可以给人一种“器重”的暗示,从而激发个体的潜能,促使其收获不俗的成绩甚至成功。而我们知道,职业学校的学生由于长期被重视得不够,尤其需要这种信任和期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时适度地将这种信任和期待传递给学生,它便能汇成一股无形的力量成为学生不断努力,取得进步的原动力。另外,职业学校的学生多数由于自信心缺失,从而产生自暴自弃的想法,认为既然什么课都听不懂,索性什么课都不要听。面对这类学生,有效的激励和信任常常是重新树立他们学习自信的有效方法。笔者的做法是,上课时认真观察这部分学生,然后出一些简单的题目问他们,再适时表现出“我相信你能回答得很好!”的信号,激发他们的成就意识,从而达到有效育人的教学目的,笔者曾经以“厦门的气候有什么特点”的问题与那些自信心缺失的学生进行教与学的对话,当学生表现出难以回答的情绪时,适时地以“夏天和冬天各有什么特点”这一学生熟悉的问题进行巧妙地引导,鼓励他们结合自己的感受回答,答对以后我便及时而热情地表扬了他们,使他们产生“自己原来对地理也并非一点都不懂”等意识,为他们更加积极地投入到物流地理学科的学习中做好充分的准备。

1.3 鼓励学生

教学的艺术不仅仅在于传授的本领,还在于有效地引导学生唤醒他们的学习热情,激励学生在学习的路上勇往直前。事实证明,最能鼓舞差生自信心的莫过于让他们体味到成功的欣喜。基于此,老师必须千方百计地为他们提供可能成功的情境,同时尽可能地多发现其“闪光点”,对他们的微小进步和点滴成绩予以认可、表扬奖励,这样,有了积极的心理体验的学生,便能不断地自信自强,乐观向上起来,而后,懂得充分释放内在潜能,进一步追求新的成功,形成良性循环,最后提高自我,完善自我。笔者任教的08电子商务班学生在入学第一学期就开了经济地理课,一个班坐满50多个学生,我常常表扬他们上课积极性高,表现很好,要是能主动提出问题,我更是赞赏他,他们也常沉浸在受表扬的喜悦中上课,每堂课上下来都能获得一种满足感。

2 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学到“有用”的地理知识

地理学科联系广泛,但也有很多地理概念非常抽象,这时如果地理教师能充分而灵活地利用学生最容易看到、听到、接触到的地理事物作为教学案例,便能起到化抽象为形象,变无聊为有趣的教学效果,从而使学生感受到地理课贴近生活,贴近实践,学好地理课,能够解决生活、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达到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探求知识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笔者也经常联系最近的天气变化和发生在身边的事情,让学生感觉到生活中时时处处有地理。如:在讲到自然地理的气候时,正好当天台风来袭,我就由此引入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一起讲述台风带来的害处和利处,自然,这个有趣的开头使学生学趣盎然;讲气候资源与农业时,我密切联系家乡的农业实际,针对性地向产茶地——安溪的学生提出问题:家乡茶叶生产有利的自然条件有哪些?(温热多雾的气候,排水良好的山坡地,酸性土壤)学生自是对答如流,教学互动极好,效果极佳;谈到我国环境的地域差异,引出一连串学生略有所知的问题,如为什么我们吃的主食是大米饭,而北方的人们经常吃面条和馒头?为什么“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为什么青藏高原的牧民喜欢吃糌粑?为什么新疆地区有“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说法?……这些现象都是学生平时生活所经历的,所以,当教师提出这一系列他们也想知道的问题时,学生们表现出了极大的好奇心。当教师在课堂上系统解释原因的时候,学生表现出很强的学习兴趣,也增强了他们注意观察事物,注重学习必须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身边学习地理知识的意识。

3 挖掘教材中的专业知识,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地理的必要性

职业学校的大部分学生到学校学习只有一个目的:学会一些技能,谋得一份工作。这也导致了学生产生重专业主课而轻非专业课的意识。每到此时,我总是灵活地挖掘教材中的专业知识,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地理的必要性。上第一堂课时,有学生问我:“老师,我们学物流的学生为什么要学地理呀?”我反问学生:“物流是指什么?物流是指为了满足客户的需要,以最低的成本,通过运输、保管、配送等方式,实现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及相关信息由商品的产地到商品的消费地所进行的计划、实施和管理的全过程。 其中运输方式的选择及原料、商品和消费者分布都离不开地理。具体的相关知识在我们将来的一学期里大家就能学到。”由于我将地理学科和物流专业巧妙地关联起来,学生便也信服而认真地学起物流地理这门课来了。

上一篇:浅谈数学课堂中盲生的主体性发挥 下一篇:简论初中英语动态真实的听说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