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新生入学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

时间:2022-09-05 09:10:47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

[摘要] 大学新生在入学初期,由于角色、学习、生活方式的转变,容易出现一系列的不适应现象,而成功的入学教育将对新生顺利转变角色、迅速融入大学生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该文针对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若干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教育管理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大学新生 适应期 入学教育

世间很少能有东西能够比大学更具吸引力,也更美。而让这大学变得美,让大学带给人类智慧的,则是校园里的莘莘学子。大学新生,则是开启这智慧大门重要的钥匙。他们是一群刚刚经过高考洗礼,并从高考中脱颖而出顺利步入大学殿堂的幸运儿。大学是梦想起飞的地方,也是理想最佳的着落地。从新生入学到基本适应大学生活的这一段时间,是大学新生的适应期。在适应期,很多新生会感到大学与中学有着截然不同的学习、生活方式,大学是一个小社会,要处理好师生关系,宿舍关系,同学关系,甚至与社会的关系,而很多新生暂时无法适应这样一个突然的转变;有的新生则会因为没有找到新的奋斗目标,而陷入暂时的茫然。因此大学新生的入学教育,就是针对适应期的新生们所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给予引导,帮助新生们尽快了解学校、了解专业,了解生活的舍友,生活的城市,甚至教课的老师,顺利完成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帮助他们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帮助他们寻找和确立新的理想和目标。大学的理想需要靠每一位学生和教师来实践。因此,成功的入学教育将为学生们顺利完成大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1 大学新生在适应期容易出现的问题

1.1 理想和目标的失落

在高中阶段,很多人这样形容,就像在黎明前漆黑一片的隧道中赛跑,高考就是前方那盏最闪耀的灯,周边的同学们互相你追我赶朝着那一明灯奔去,虽身心疲累,为了目标却乐此不疲,因此考上大学是学生们主要的学习动力。大学之后,虽天已大亮,顺利进入大学以后,考上大学的目标已经实现,对于部分学生来说,生活瞬间失去了目标和动力。周围全是一片陌生的景观,新鲜好奇的同时也伴随着失落和茫然。同时,有的学生是通过调剂来到大学的,所进入的大学和所学的专业并不是自己理想和感兴趣的。再加上,大多新生都是抱着对大学的美好向往来到学校,把大学想象成“人间天堂”,但是,跨入大学校园以后,发现现实并非如此。因此,这种前无目标,后无动力的情况以及现实与理想的落差,导致部分大一新生出现了较强的失落感,产生情绪低落、彷徨迷茫、得过且过的现象。

1.2 自我优越感的丧失

许多大学生在高中阶段是学校里的佼佼者,因此,他们带着良好的自我感觉进入大学。当他们进入大学之后,发现自己不过是大学生中普通的一员,身边处处是高手,昔日那种鹤立鸡群的优越感便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却是一种深深的失落感。

1.3 学习方法的不适应

大学的学习与中学的学习存在着截然不同的差异。面对如此自由的学习天空,新生们反而不知所措起来。这主要表现在:第一,课堂教学方式的差异。中学的教学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多采用填鸭式教学,一切按部就班,循序渐进;而大学的教学在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课堂上,教师往往对书上的内容只做大致讲解,甚至讲解的内容书上完全没有,全部是教师补充的内容。老师上完课除了安排答疑时间外一般很难见到踪影,因此,大学的学习更多的是靠学生自主的学习。第二,考试的差异。中学的考试经常有,特别是高三,几乎天天考试,两天一小考,三天一大考;而大学的考试几乎是每学期只考一次,一次定胜负。第三,教学场所与教学时间的差异。中学的教室是固定的,大学的教室是流动的;中学有相对固定的教学时间,白天上课,晚上和周末休息,而大学的教学并不是每天都把课排满,而是在保证周学时数的情况下,有的白天排课,有的晚上排课,有的全天有课,有的全天不排课留给学生自己掌握。而面对这样大量的空余时间,有的新生一时无所适从,不知道该怎样合理安排这些时间,有的同学一学期下来,就有两三们课挂起红灯笼。不少学生会因此焦虑产生悲观消极的情绪,进而产生空虚茫然的感觉,严重的甚至破罐子破摔,出现自我堕落式的行为偏差。

1.4 人际交往的不适应

现今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在家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并且,在中学阶段,人际交往的对象范围相对较窄,学生把主要时间都放在了学习上;而进入大学,人际交往对象的范围迅速扩大,学生们除了面对自己的家人、任课老师、同班同学,还要面对领导、辅导员以及其他部门、院系的师生。而且,大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彼此的性格不同,生活习惯不同,兴趣爱好各异,在这个大家庭的人际交往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一些摩擦和冲突。有一句顺口溜是这样形容当代的大学生交际状况:踏着铃声进出课堂,宿舍里不声不响,互联网上诉说衷肠。因此如何与来自不同家庭、不同社会背景的人相处,如何处理好寝室舍友之间的关系,成为大学新生们苦恼的问题。

1.5 独立生活的不适应

许多大学新生在进入大学以前,处在教师、家长的管理监督和细心呵护之下,可以说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除了学习,其他根本无须自己操心;而在大学生活中,新生们必须离开家长的庇护,开始独立面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由于长期习惯由父母包办一切,因此,突然远离父母,独立面对陌生的环境学习和生活,新生们往往感到不知所措,不能在短期内适应,并产生浓厚的恋家情绪。还有部分新生,说不清楚愁从何来,常常莫名其妙的苦闷、压抑,自以为看透这个世界,看透世俗人情,因此对生活缺乏激情,对学习缺乏热情,每天晃晃悠悠,无所事事,烦躁不已。

2 教育管理对策

针对以上大学新生在适应期内产生的问题,辅导员应该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和教育,帮助新生们克服种种不适应,迅速融入到大学的学习和生活中,迈好大学的第一步。

2.1 引导学生全面认识自我,重新进行角色定位

在新生刚刚入学的这一阶段,及时引导学生们对自我进行重新定位。可以举办“大学生角色转变与适应”的专题讲座,请有经验的老师或者学长学姐们为新生们传授如何适应自身角色的转变,让学生们明白,一个心态健康的人,应该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和优缺点做出恰当、客观的评价,既不是评价过高,也不是估计过低。在大学里,之所以感觉自己不再优秀,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自己与其他人不合理的比较。大学里每个学生都是强手,进入大学以后,大家又重新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几年后的差距源于大学四年自己是否努力。在引导学生们重新认识自我的同时,也要引导学生们对心目中的大学进行调整,回归现实,认清大学不是伊甸园,而是学习的大舞台。对那些调剂的学生,要引导他们树立“既来之,则安之”的观念,脚踏实地投入到大学生活中去。

上一篇:科技馆如何打造科学素养教育中心 下一篇:试论引入企业文化与中职德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