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

时间:2022-10-10 02:24:43

浅谈初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制定和实施,给初中语文课堂上给带来了一种“解放”,而语文课程标准为教学改革提供一个“平台”、一个很好的“支撑点”,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为了体现“全面”、“综合”,特别关注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新语文标准在我校实施以来,我就着注重《标准》中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课,并切实地它作为校本课程开发。

一、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来源

1. 从课本知识中来

新编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按排了许多综合性学习内容,如七年级上册中按排了“这就是我”、“漫游语文世界”、“感受自然”、“探索月球奥秘”、“我爱我家”、“ 追寻人类“,八年级上册中按排了:世界何时铸剑为犁”、“让世界充满爱”、“说不尽的桥”、“走上辩论台”、“莲文化的魅力”等。

2. 从日常生活中来

学生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熟视无睹,缺乏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意识,因此,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教师的首要工作。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不断的引导学生,启发学生,使他们成为生活中的有心人,例如“现代广告语言艺术探究”、“家乡河道污染问题”,“我家燃料的调查”,“校园花坛自我设计”,“语文手抄小报”,等等。

3. 从信息媒体中来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各种信息媒体的传播广而及时,引导学生从各种信息资料中发现,可以用已学知识进行探索问题,如利用学校校园网等,这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大有好处,如我开设“奇妙的克隆”辩论会,是由学生从信息媒体是取得知识,自已对信息处理可取得一手资料。

二、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呈现形式

1. 课前活动

基本模式先是在课前探究实践,相关资料的查询,让学生从报刊杂志、图书馆、互联网上收集资料,走访社区、工厂、农村、采访别人等。然后在课堂上汇报、交流、展示,如我上八年级语文课中“莲文化的魅力”综合实践活动一节课时,尝试着按以往“教师演示讲解,学生观看听讲”的传统模式变成“课前学生探究,课上展示交流”,让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自主实践,再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已上台演示自已探索成果。古今中赞美莲诗词,莲的有关图片和绘画,和学生美术作品,学生自演莲的有关小品、舞蹈、学生创作有关散文、诗歌进行配乐朗诵等,学生在活动课一通过互相交流,自已感悟,这比教师硬性直接地灌输给学生,效果要好得多,同时在展示交流过程中也锻炼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2. 课后活动

在学生学习语文课本某一单元之后,引导学生走出学校、走出学校,如教完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珍珠鸟》、《斑飞渡》、《华南虎》、《马》、《狼》之后,我带领学生参加六合区灵岩养鹿场,通过参观、调查、采访,亲自体验学生们把自已实践活动汇报展示出来:有的是投影、速写、调查报告、观察日记,有的介绍有关鹿科普知识。

我在学生情绪缴昂时布置作业,让学生带着问题完成任务,这样效果好。因此,这样做,不仅仅大大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积极性,还培养和锻炼了学生将语文知识与周围生活相联系能力,使学生有较大发展空间。

3. 课中活动

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探究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与前面两种形式所不同的是课堂教学教学时间有限,因此课前准备一定要充分,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每册后面有大量课外古诗,我从七年级开始注重课外古诗阅读集累,八年级时我搞一节“趣背古诗”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师生相互配合,通过背诵古诗词丰富了学生课外知识,同时拓展学生思维。又如七年级上册《寓言四则》上学生分成4组,表演寓言故事,《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智子疑邻》和《塞翁失马》,这比单独由教师讲更加生动有趣,学生们自编自演,自已摄制一盘VCD。这样在活动培养他们合作,动手动脑能力.

三、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放性质

1. 内容开放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内容开放则引导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研究探索问题,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多方面的智慧潜能,内容的开放性使得学生可根据自已兴趣和爱好,在与他人合作学习,分享经验的过程中,通过各类探究方式,认识社会生活,认识世界,发现自我,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在开放情境中展示个性,开发自已多方面机会,突出强调学生主体地位,使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感受学习语文乐趣,探求知识。

2. 关系的开放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不应是“个体活动”而应是一种特殊的群体活动,社会活动。在这样的群体活动中,应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往,只有当师生关系和谐一致亲密无间时,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导作用才能真正得以发挥,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是“顾问”、“伙伴”,教师可以成为学生活动的“引导者”,也可以是实践活动汇报“节目”主持人,还可以是谦虚学习者,语文教师要放弃自已“霸权”地位,以学生学习的伙伴,促进者的姿态,扮演一个“平等者中的首席”角色,走进学生群体,走进学生心灵,把师生积极互动延伸到尽可能宽泛的领域,在语文活动中,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良好空间。学会合作,培养团队精神,包括:在合作集体中即独立思考积极主动,又乐于与伙伴互相帮助,彼此协作,自觉遵守合作规范。主动与同伙交流,分享体验。

3. 成果的开放

由于活动内容、活动空间的开放,活动的成果呈现形式也多种多样,如:在七年级开始班级自,我办《雪莲山》文学刊物,每月一期,一期几十篇文章,一学年共办10期,学生分工协作,班级组建编辑部,有主编编辑美工,利用学校计算机进行设计,学生看到自已作品在班刊上发表,配有小小插图版面精工,给予学生提供展示练习实践活动基地,有学生写出了调查报告《六合区灵岩山周边雨花石市场》,有的学生制作媒体网页让环保走进生活,学生通过自已查阅环境资料展示,在活动课上分成蓝天组、碧水组、绿水组、清风组,进行小组讨论,通过典型发言,通过相互评价,既学好语文知识锻炼了学生说明能力,又提高环境保护意识,达到了新语文课程标准,所以提倡以学生为主体,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及形式正确的价值观念的教学目的。如七年级入学之后一周,开学综合语文实践“这就是我”每人3分钟自我展示:我录制一盘录象带,学生们积极投入,充分展示自我,使新入学彼此了解,有的唱歌、有舞蹈、有朗诵诗歌,有的当场即兴舞蹈,讲相响可谓精彩极了,有的学生调查报告,开辩论会、研讨会、搞展览、出墙报、编刊物、制作网络页等方式加以表达学生通过交流,研讨与学生们分享成果,学生们在活动中,边学边做,边实践边学,拓展学生视野,边学边悟,对所学语文知识有新的更深认识,这也是对语文课堂补充和延伸。

总之,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开展使学生觉得有趣,新鲜有事可做,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及时看到自已获得亲身参与探究活协的体验,加深对自然、社会和人生问题思考与感悟,在一次次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坚定了他们乐于探究,获得新知识的心理素质,通过自主开展活动,获得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学会了多种途径获得信息;学会运用获得信息描述成说明事物(问题);学会与同伴合作与交流,培养团队精神,在活动中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自已动脑、动眼、动口,通过实践,学生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学习成绩也相应提高很多,学习方式也有很大改变,我们教师观念也发生根本转变。

(宋法余 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雄州初级中学 211500)

上一篇:浅谈物理探究型教学中存在的误区 下一篇:曲中见幽深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