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趣味形式,提高识字教学质量

时间:2022-10-10 11:22:33

创设趣味形式,提高识字教学质量

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学生从运用口头语言过渡到书面语言的桥梁。所以,识字教学质量关系到小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笔者认为低年级识字教学应从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入手,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创设多种趣味形式,提高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一、根据儿童的思维特点,变抽象为具体

识字本身是枯燥的,如果学生们一味地被动识字,不仅识字的效率低,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思维的发展。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在起步阶段通过多种途径来营造识字教学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儿童识字的兴趣,不断激发学生去体验识字的乐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乐于识字、主动识字。例如,在开课之初,教师就演示几个学生在学前接触过有代表性的会意字、形声字,通过画面与文字的演变,使学生将自己头脑中的资源与眼前所见的画面产生联系,从而激起学生探索祖国文字奥秘的欲望,对学习识字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利用多种趣味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文字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小学生往往用形象、色彩、声音来进行思维。”根据低年级小学生这一特点,在教学时,我先利用实物、图画、活动等与相关的直观景象导入,把学生带进形象的情景中。

1.游戏识字法

低年级学生比较爱动,对游戏活动情有独钟。教师先出示基础字“十”,让学生先加一笔,可组成“土”或“千”。继续加一笔,两笔,可组成“王”“主”“玉”等字。这样,使学生在游戏中享受到乐趣,也达到了识字的目的。

2.比较识字法

在汉字教学中,观察和比较是非常重要的。一般学生在开始识字时,往往被字形蒙骗,如:“大”“太”和“犬”不分,“石”和“右”不分,“天”和“夫”不分。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可在他们具有一定的识字基础以后,把这些形似而音和意不同的汉字放在一起并结合相应的图片,引导他们仔细看。这样,学生就容易接受了。

3.换偏旁识字法

教学中我常让学生根据熟悉字换偏旁这类方法,让学生用加减法识记生字,“抢”和“枪”“纪”和“记”“级”和“极”“逃”和“桃”等。通过对比记忆,学生不仅能较快掌握新字,而且还能在对比中与以往熟悉的字多见面进一步巩固旧字,体会识字的成功乐趣。

4.归类识字法

从汉字的结构来看,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几种。教学时,如果能够帮助学生进行适当的归类,既有利于提高识字的效果,又可以促进学生举一反三,扩大识字的范围。如果教学“村、材、枝”等形声字时,我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这些字的共同点:这些字都带有“木”都跟树木有关。再如教学“情、清、请、晴、蜻”等这些字时,我由基本字“青”加偏旁来组成新的形声字。由于在这一组字中形、音、义有一定的联系,让学生更易学易记易掌握了。

5.猜字谜识字法

把生字编成谜语,让学生在猜谜中学习生字,既识记了字音、字形,又理解了字义。同时锻炼了思维能力,语言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一举多得。如:“有两个动物一个在水里,一个在山上。”――鲜;“池里不见水,地上不见泥。”――也;“一口咬断牛尾巴”――告。

6.编顺口溜、儿歌识记法

在教学中,我把一个个枯燥乏味的汉字编成儿歌,帮助学生记忆字形。如:“人门闪,土里埋,山石岩,白水泉”等。再如:“不正歪,三人众,三木森,三日晶”等。又如:“有水把茶泡,有饭能吃饱,有足快快跑,有手轻轻抱。有衣穿长袍,有火放鞭炮。”“泡、饱、跑、抱、袍、炮”用儿歌来认识这六个字,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趣味性,学生很好地掌握了生字的音形义。同时,我还鼓励学生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进行自主识字和创造性识字。如:记忆“喝”和“渴”时,学生就能自编顺口溜:“口渴要喝水”,“渴”是三点水;“喝”是口字旁。“喝水要有嘴”。

三、利用实践活动,带学生走向生活

教师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儿童的兴趣出发,开展实践活动。每个活动都有一个主题,引导学生围绕这个主题自己动手、动脑去收集资料,并交流收获。如举办“一(7)超市”“水果运动会”“小花市”“逛商场”等等识字活动。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说过:“活动和交往是发展的源泉。”活动是儿童生活的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注意和社会生活相沟通,使儿童尽快从“我”的世界跨入更广阔的环境,以吸收各种信息,扩展想象和思维的空间。因此,当学生掌握了识字方法,乐于识字、善于识字后,教师就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四、利用多样的方式,在课外识字

识字仅仅靠几册课本是远远不够的,是因为课本包含的东西实在太有限了。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把教材向课外延伸,把学生学习生字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把学生生活中接触最多的广告牌、商品包装袋、还有各种报刊杂志,这些都可以成为儿童识字的最好材料。让他们收集起来,就成了他们自己喜爱的“课外识字材料”。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动手、动脑、收集、整理,还是一个创造的过程。但是学生识的字多了,如不及时巩固运用,会渐渐遗忘。因此,我在班上指导学生制作了“识字袋”。将每天认识的字写在一张纸卡上,如果会画画的还可以配上相应的图画,然后装进袋里。每周将字卡拿出,认识上面的字。学生在体会成功的同时又复习巩固了所学生字。长此下去,“识字袋”渐渐重了,学生们的识字量也逐渐增多了,知识更加丰富了。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着眼于识字改革,对识字教学提出了更新、更科学的教学目标,这些目标,既积淀了我国传统的识字教学的宝贵经验,又体现了现代教育的最新理念,是我们走进新课程,改革识字教学的新航标,是使用新教材,提高识字教学效率的新途径。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引下,积极探索省时高效的识字教学方略,切实培养学生主动识字、自能识字的能力,还识字教学于精彩。作为一名一年级的教师,有责任对传统的学习模式探索改革,让学生们能在开发性的氛围里愉快、自主地学习。

上一篇:语文教学激趣策略 下一篇:在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