劲铆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上

时间:2022-10-10 10:47:22

劲铆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上

《九色鹿》是一篇民间故事,浅显易懂,教师往往在感受九色鹿和调达的人物形象上做文章。特级教师王树华在教学时却独辟蹊径,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他让学生在基本熟读后,直接“默写”课文,然后引导学生将自己写的与原文作比较,从而感受文本语言的精确和生动,并学会运用语言。

【片段】

师:同学们,故事记住了吗?

生:记住了!

师:会讲吗?

生:会讲。

师:那好,请同学们合上书,拿出本子来,把故事写给大家看,看谁真的记住了,先写个开头试试。

(教室里格外安静,只听到“沙沙”的写字声。几分钟后,王老师请几个学生读,并把原文打在屏幕上,让其他学生一边听一边比较。三个学生读完后,师组织大家讨论)

生:杨成写得太简单,“只见一个人在汹涌的波涛中奋力挣扎”,他写成“只见一个人在水中挣扎着”,“立即”“纵身”等词语也没有用上。

师:“在汹涌的波涛中”与“在水中”意思不是差不多吗,有什么区别?

生:意思虽然差不多,但“在汹涌的波涛中”突出了当时的情况很危急。

生:我来说殷兆俊写的,前面说了“九色鹿在河边散步”,后面又说“急忙跑到河边”,矛盾了。

生:而且前面说是一条“小”河,后面说“惊涛骇浪”,好像不可能。再说,如果是小河也就没有什么危险了。

生:“惊涛骇浪”这个词,我感觉用得好,还有“自由自在”也很好,写出了九色鹿当时悠闲自在样子。

师:好,能发现别人的长处。但是说小河里惊涛骇浪显然不妥当。

生:吴凡也有几个写得好的地方,“奋不顾身”写出了九色鹿救人心切,“连拖带拉”很……很……像生活中的样子。

师:是呀,真不错,“连拖带拉”很形象。但“奋不顾身”和“立即纵身”比,在这种情境里用哪个词更好一些呢?大家读读,体会一下。

生:用“立即纵身”更好些,“立即纵身”说明九色鹿当时没有犹豫。

生:“纵身”给人感觉它不仅跳得快,而且跳得远,让人好像看到了当时的情景。

生:我感觉用“立即纵身”读起来更顺畅。

师:好,大家都读读自己写的开头,与原文比较,看看有哪些不同,比较后,你明白了什么呢?(生读)

生:我们只是记住了故事的大概内容,当要我们来写时,往往写不好。

生:我知道了一个意思可以用几种不同的句式来表达。

生:以后我们读书时,不仅要注意课文写了什么,更要注意作者是怎么写的。

……

赏析《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到底怎样做才是落实了“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呢,这个教学片段给了我们鲜活生动的说明。第一,语文学习的重点不是理解内容,而是学习运用语言文字表达。王老师让学生读懂故事只花了十几分钟,用大量的时间来“默写”课文,来比较辨析词句的异同,一切活动都指向语言文字的运用——文本中的语言准确与否,自己描写的恰当与否。学生在尝试中体会到困难,比较中发现了问题,探究的重点不再停留在故事情节或者人物形象上,而是语言的生动妥帖上。第二,语文是综合性和实践性的课程。这个实践是学生的实践,是运用语言文字的实践。平时,教学我们也关注语言的精妙,但通常是选取一些重点句段,引导学生通过圈、画、点、评、读等手段去体会,这只能是局部的感受,甚至是沿着教师设定的套路在实践,很难表现出自主性,语言实践的机会和时间都得不到保证。而王老师的课大量的时间都是学生在写、在读,在评、在比,在咬文嚼字时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遣词造句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在课堂上学生表现出从未有的积极性和敏锐语感,主动的语言实践带来能力的提升、素养的积淀。(作者单位:江苏省宝应县桃园小学)

上一篇:送教下乡要符合当地实情 下一篇:教学中把握知识间的落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