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管理单位部门预算绩效管理分析

时间:2022-10-10 10:33:03

水利工程管理单位部门预算绩效管理分析

摘 要 我国的水利工程管制单位部门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取得一定的成绩,本文在列举水利部门取得的成绩的同时,也从四个方面分析列举了管制工作中存在的四个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管制建议。

关键词 水利工程 绩效管理 问题 建议

一、水利工程预算绩效管理现状

水利工程管理单位部门预算绩效管理在21世纪初就已经开始了,在接近10年的探索后,逐渐实现了水利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由“过程”到“效果”的管理,由“事后考评”到“事前制定目标绩效、事中进行绩效监督、事后实现评价绩效”的绩效观念已经形成雏形,基本建立了预算管理绩效制度,部门预算绩效管理中的领导组织体系也逐渐改善。2012年,我国的水利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受到了财政部门的表彰,并且在2013年中央部门的预算绩效管理考核当中得到了第二名的成绩。

虽然水利部门的绩效管理改革成效显著,但是由于我国在这方面起步较晚,对政府预算绩效管理的政策性强、技术要求高和涉及面较广的特征认识不够,很多时候都是处于不断摸索和尝试状态,在实践方面碍于诸多制约性因素,就必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及不足,这与新形势下党中央提出的转变政府职能的新要求存在较大差距。

二、主要存在的问题

(1)绩效预算管理体制不健全。第一,水利预算绩效管理体制还没有完善。管理绩效工作仍然是从上到下的行政工作状态,没有有力的约束体制,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基层工作还有“不愿意管”的情况。第二,尽管水利预算绩效评测指标体系已经初步成形。但是,离财政部门的要求,即达到体制的针对性、科学性、系统性和完整性还是远远不够的,主观指标相比客观指标来说,太多。另外,随意性太大的指标值确定值也存在缺陷。同时,缺少标准、规章流程或规范程度的一部分业务工作也会影响到绩效评测的质量。

(2)还没有建立的绩效管理结果的运用体制。目前,水利工程部门对绩效评价结果的反馈应用还仅局限在对基本情况和问题的反映上,没有真正地将其与绩效预算的编制、财政资金的安排和绩效结果的问责实现挂钩,现有的关于绩效评价结果的配套应用办法,缺乏对出现问题责任的界定追究,对于预算编制和资金划拨起不到该有的参考指向作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流于形式,无论绩效评价结果再怎么不理想,有关项目的资金拨付还是会照常进行,严重影响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严肃性。绩效评价结果形成后缺乏必要的正向激励机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各环节之间缺乏有效衔接,最终影响到了部门绩效目标的管理和部门预算的执行。

(3)预算绩效管制的基础太薄弱。第一,现阶段水利绩效管制工作仍没有独立的管理人员和绩效专职机构,低程度信息化的绩效管制、缺乏基础数据的业务工作、实施主体太单一的绩效评价。第二,因为水利绩效预算管制工作仍然处在刚起步的程度,各预算基层单位没能全面地把我、理解绩效管制工作,存有在绩效预算管制工作“不会管”的状况。

(4)滞后的绩效管理工作中的支付转移。一方面是不够明确的职责。财政部门的相关预算文件规定,各级地方财政部门负责转移地方支付资金的绩效管理,财政部门通过农业司、建司在项目实际绩效管制办法与具体工作中由主管部门与财政部一起负责。另一方面是不均衡的工作。有一部分专项支付转移资金还没有制定出具体的管制制度,也有一些已经制定出了制度但没有依照新形势进行合适的调整。还有一方面是不明朗的形势。现阶段,财政部门正在整合、清理地方的专项转移支付,完善有关的管制制度,以后业务部对于转移专项支付项目的管制形势也不够明朗。

三、增强水利预算绩效管制建议

(1)加速建设预算管制制度。增强水利绩效预算管制的顶层设计,根据水利绩效预算管制体系所制定的建设方案,逐步推动水利绩效预算管制制度的进程,其中包含制定相关的推动水利绩效预算管制的建议、水利预算绩效管制的方法、工作流程、施行细则、考查方法等,建立具有水利特色的绩效预算管制体制。另外,不断细化相关的绩效目标,改善水利绩效预算评测指标体制框架,增大绩效数据和目标的研究,尽可能地使得使用的指标客观,减少主观指标的使用,改善、健全水利绩效预算评测指标体制,确保得到准确、真实、客观的绩效评测的结果,有效提升绩效评测结果的质量。

(2)实现绩效评价结果和预算安排的有效衔接。对于绩效考评中得分较高、资金利用效果较好的部门加大支持力度,绩效被评定为“最佳”的,财政部门和预算部门可以考虑按项目安排资金的一定比例给予专项奖励;评价结果被评定为“中等”的则根据谨慎性原则安排接下来的预算;对于绩效评价中得分较低、资金利用效果较差的项目,可予以通报批评,并责令其限期整改。不进行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应当根据情况调整项目或相应调减项目预算,直至取消该项财政支出,将节余调整的资金转而用在绩效评价效果较好的其他项目上。这样就做到了政策上的“进退自如、增减得当”,使绩效评价结果真正影响到实际预算安排,减少盲目、无效投资,合理配置财政资源,提高投资的效益性和安全性。

(3)扩大预算绩效管制范围。一方面继续增大绩效目标的填报范围,在已有的绩效填报目标基础上,增多编报绩效目标的预算单位与项目,逐渐增大绩效目标填报所覆盖的范围,实现预算资金的最终全面覆盖;另一方面是增大绩效评测点的覆盖范围,根据稳步推进、重点突破、统筹规划原则,增大绩效评测点项母的范围,使得全面评价代替重点评价,争取在以后几年内把一切的水利预算项目加入到绩效评测,同时增大整体的单位支出绩效评测范围,一步步达到对一切的单位整体支出展开绩效评测。还应该鼓励二级及其二级之下的预算单位展开自我评测工作,一步步完成水利绩效预算的分级评测。

(4)夯实绩效预算管制基础。尽可能快地健全完善预算绩效管制的机构组织,增多专职的绩效管制人员,完善绩效评测的主体。还应该与水利财务管制信息系统建设相结合,健全完善所有的对基础数据的动态收集体制,一步步完善对所有单位机构工作量、业务范围、工资、资产、人员、编制、职责及津补贴标准等基本数据的动态管理,达到对一切项目相关工作对象的分布、种类、性质、规模、数量等基本信息与数据的动态管理,提升绩效预算管制信息化的建设水准。另外,还要一步步健全完善指导监督库、中介机构库、学者专家库,摸索、推进由第三方中介机构单独完成绩效预算评测工作。

(5)推动专项支付转移资金的绩效管制。完善、研究中央财政对地方财政资金的转移支付的绩效评测管制工作体制,摸索财政专项资金在整合形势之下的绩效评测管制方法,研究新的绩效评测方法,一步步增大绩效管制范围,对于社会重点关注的民生项目优先展开绩效评测,一步步把各水利专项财政资金纳进绩效管制范围。完善、细化水利财政专项预算资金绩效管制规章体制,拟订各个专项绩效评测管制方法,建立起合理科学的绩效评测指标体制,保证绩效评测结果的质量。有效强化绩效考查结果应用,完善资金安排与考察结果相挂钩的约束激励体制,把绩效评测最终结果当成以后安排专项年度资金的重要根据。

(作者单位为盐城市大套第二抽水站管理所)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预算司.中国预算绩效管理探索与实践[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

[2] 裴红萍,宋樾.水利预算绩效管理现状与思考[J].中国水利,2013(6).

上一篇:如何有效运用自制体育器械 下一篇:浅议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法规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