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退休干部个性化服务调研报告

时间:2022-10-10 10:09:07

离退休干部个性化服务调研报告

做好“双高期”离退休干部个性化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老干部工作既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离退休干部整体进入“双高期”后,居家养老、就近就医等各种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层出不穷,且愈发凸显,如何因人而宜开展个性化服务,切实改变他们生活状况,解决他们燃眉之急,提高他们晚年生活质量,真正把党和政府的关怀落到实处,是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离退休干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3月份,我们结合在全市开展的老干部工作大走访、大调研活动,采取召开座谈会、重点走访、上门访谈等形式,对全市离退休干部“双高”期个性化、亲情化服务工作所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调查、认真研究,为进一步做好新时期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水平提供了较为详实的参考。

一、离退休干部及其养老情况

目前,我市现有离退休干部__人,其中,离休干部__人,副县级以上__人,其他退休干部__x人。离退休干部的平均年龄__岁,年龄最大__岁,最小__岁。其中,60—69岁__x人,占总数的56.2%;70—79岁__x人,占23.8%, 80岁以上__x人,占20%;从生活居住地看,城区 __x人,农村__x人,常年在外与子女同住__人;从健康状况看,相对健康的__人,略有小病的 __人,常年患病、但能够自理的__人,因病不能自理的__人;在本地与子女一起生活的 __人,占离退休干部总数的80%,夫妻双方健在__人,占总数的85%,失去配偶而独居的__人,占总数的15%。

调查显示,年龄偏大、体弱多病、生活孤单、自理能力减弱是当前离退休干部的四大特点;身体越来越差、依靠越来越强、“圈子”越来越小、活动越来越少、余热越来越弱是离退休干部、特别是年事已高离退休干部的一个发展趋势。

总的来看,居家养老是当前离退休干部的一个主要生活方式。通过调查、走访、座谈,居家养老中,离退休干部的生活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困难,生活质量与经济社会发展相悖,生活质量日益下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身体状况日益堪忧。由于自然规律,离退休干部普遍进入“双高期”后,体弱多病,自理能力差,特别是“空巢”、独居老同志和常年因病卧床的,生活起居无人精心照顾,医疗需求、家政需求日益迫切,导致生活质量每况愈下。二是精神世界日益空寂。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都在不停地为生活而奔波,其子女能在身边陪同、照顾的越来越少,致使他们精神寂寞没人陪,出现了一些诸如思想偏激、精神空虚、生活无望等心理健康问题。三是生活困难日益凸现。部分离退休干部配偶没有工作,子女下岗失业,经济拮据,生活困难,因“养”致困、因“医”致贫是导致他们生活困难的直接原因。四是家庭矛盾日益增多。部分老同志家庭存在着诸如老年再婚、财产继承、遗嘱公正、子女赡养等维权方面的问题,需要得到法律上的援助。

二、离退休干部个性化服务工作的实践

近年来,我市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针对离退休干部“双高期”特点,始终把“多样化关怀、个性化服务、亲情化照顾”贯穿在具体工作之中,积极探索老干部工作由社会化服务向个性化服务转变新路子,扎实做好离退休干部个性化服务,不断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努力提高工作的实效性,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是完善现职领导联系老干部制度,体现人文尊重。我市自1999年建立现职领导联系老干部制度以来,根据各级领导班子变动和离退休干部增减,适时调整联系对象,着力完善联系制度,不断适应“双高期”需求,真心实意为老干部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十几年来,该市现职领导联系老干部制度已经实现全覆盖,共解决老同志“双高期”实际问题551件次。

二是建立老干部工作“双联”制度,推进整体发展。 建立以老干部工作部门联系涉老单位、工作人员联系离退休干部为主要形式的“双联”制度,着力解决老干部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老干部思想生活存在的实际困难。邀请组织、财政、卫生、民政、人社等涉老部门召开3场联席会,解决老干部普遍关注的增加津贴、提高护理费、抚恤金等重大问题5件次,工作人员与23名困难离退休干部建立联系对子,开展走访座谈180场次,解决政策释疑、聘请家政、住房维修、遗属补助等实际问题9件次,得到了广大离退休干部的一致好评。

三是建立实施帮扶机制,解决特殊困难。20__年,按照“单位尽责、财政支持、特事特办”原则,我市建立实施了困难离退休干部帮扶机制,同时,紧密结合离退休干部“双高”期需求,不断扩大帮扶范围,着力完善困难离退休干部帮扶机制。先后帮助教育局副县级退休干部毛有昌等9名离休干部解决家庭生活拮据、住房维修、看病住院、抚养残疾子女和3位离休干部遗属生活困难等具体问题17件次。

四是定期大走访大调研,深化亲情服务。20__年以来,我市坚持每年春季组织党员干部开展老干部工作大走访大调研,逐户走访看望老干部,及时掌握老干部所思所想和生活情况,认真协调解决老干部生活方面的具体问题和实际困难,并继续坚持以发放 “亲情服务卡”为载体,深化亲情服务活动。几年来,共开展大走访大调研8场次,建立了资料完善、功能齐全的老干部信息库,制作发放以老干部个人情况和老干部急需急救联系电话为主要内容的“爱心卡”1100余张,方便老干部外出和生活,得到了广大老干部的普遍欢迎。

五是开展笑颜义工,做好个性化助老。成立笑颜义工领导小组,制定活动方案,招募100名笑颜义工志愿者,组建4支“襄阳市笑颜义工老河口市助老服务队”,把20个社区100名确需帮助的离退休干部作为作为服务对象,定期开展健康咨询、家政服务、心理疏导、陪同阅读、交心谈心活动。百名志愿者坚持每周一次上门服务,开展为离退休干部叫医生、买药品、洗衣服、做卫生、拉家常等活动,得到了广大离退休干部的一致欢迎。

六是利用社区资源,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在离退休干部居住社区,建立了“四册一卡、六项制度”,稳步推进利用社区资源做好老干部“四就近”服务工作。“四册一卡”即:离退休干部个人档案册、老党员花名册、离退休干部健康档案册、联系手册,制作了“爱心联系卡”;“六项制度”即:离退休干部“四就近”工作领导制度、学习制度、联系制度、走访慰问制度、学习活动制度和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先后组织近200名党员、团员、青少年成立社区“四就近”服务管理工作志愿者服务队,为老干部提供“服务上门,亲情到家”的个性化、人性化关怀和服务。

三、离退休干部个性化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

通过近几年的不懈努力,我市在做好“双高期”离退休干部个性化服务方面尽管做了一些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加强社会管理工作要求相比、同离退休干部晚年需求相比,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和问题。这些不足和问题,既有大的社会环境客观原因,也有涉老部门自身工作条件、工作能力等主观因素。具体问题和不足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思想认识偏差

一是老同志所在单位认识片面。总认为个性化服务是老同志子女的事儿、是老干部部门的活儿,因而服务不主动、工作不积极、活动不配合。

二是涉老部门认识偏差。片面认为,都是离退休干部,思想应该好、觉悟应该高、生活应该好,导致在解决享受低保、医保、救助等老同志具体问题时不予倾斜照顾。

三是社会力量不够。老龄化步伐日益加快,但至今仍然没有设立专门的敬老助老教育教学项目,造成助老专业人员缺失,即使开展志愿者服务,也是应付性、零时性、阶段性,成效不大。

(二)社区资源不足

社区建设普遍滞后,办公用房绝大多数都是由政府出资在居民楼内购买的住宅,或是租用其他单位的闲置房,面积不很大,人员偏少、经费不多、资源不足,加之除了党务、低保、残疾、计生等既有硬性要求、又有政策支持、还有资金扶持的工作外,老干部工作仅靠强调、仅凭自愿,导致社区开展个性化服务,工作断档、服务断层。

(三)医疗服务滞后

随着年龄增长,离退干部的医疗需求越来越强烈。但由于受医疗经费、居住区域分散等条件限制,定点医院多为县级医院,服务和医疗水平还不够高,转诊就医的现象比较多;一些老同志所住社区医疗网点空白,大病医治距离定点医院较远,小病就医不方便。

(四)政策支持缺位

近年来,中央、省委在涉及民生方面,制定、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拿出了许多专项资金,诸如,民政部门安排有优抚金、救助金,人口部门安排有计划生育奖励金、劳动人社部门有就业扶持金,妇联有救助金,残疾部门有残疾救助等等,但对老干部这块儿却是一个“空白”。

(五)居家养老无奈

在做好离退休干部个性化服务中,子女应该是最好的护理人、最佳的工作者。但子女迫于生存、迫于生活,无奈只有“舍老顾小”,以至于连“常回家看看”都做不到。究其原因,主要是我们总是习惯于把尊老敬老养老提升到法律法规层面强制进行,而没有通过从政府制定政策的角度予以引导、鼓励、支持子女尽孝道。一些老同志反映,通过法律维权,无人情、无脸面,有苦难言。

(六)服务形式单一

从近几年工作实践看,离退休干部工作思路有所调整,但是服务形式比较单一。在生活待遇服务上,只注重检查督导生活待遇的落实,没有关注到离退休干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具体困难。在政治待遇服务上,只注重参观学习、座谈讨论等普遍化、一般化、粗放式的服务方式,忽略或轻视了离退休干部,尤其是“双高期”离退休干部的精神、心理等方面的个性化服务需求。

四、切实做好“双高”期离退休干部个性化服务工作的思考

个性化服务是一种有针对性的服务方式,是根据离退休干部“双高期”需求项目的设定来实现,依据各种渠道对资源进行收集、整理和分类,向他们提供和推荐相关信息,以满足不同群体、不同层次、不同情况离退休干部不同需求的服务形式。从整体上说,个性化服务打破了传统的被动服务模式,它是一种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优势,主动开展以满足离退休干部个性化需求为目的的全方位服务。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根据调查情况,经过深入研究,我们提出如下几点建议,以期进一步做好“双高期”离退休干部个性化服务。

(一)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双高”期离退休干部服务工作的责任感

养老即是民生,关连千家万户,涉及群众利益,影响社会和谐,牵动改革发展。作为社会老人的一个特殊群体的离退休干部,进入“双高期”后,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更大的关心和更好的照顾。因此,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应该把养老纳入整个国计民生,在制定政策、安排资金等方面,统筹兼顾、科学施政,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让尊老敬老、爱老养老成为社会的良知共识、人们的自觉行动。各级涉老部门,要进一步增强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继续弘扬孝心、尽心、同心“三心”精神,不断探索新形势下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的规律,尽心尽职为离退休干部办实事,办好事,切实做好“双高”期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

(二)统筹兼顾,切实营造全社会尊老敬老养老良好氛围

一是设置养老社会学科,为应对人口老化做铺垫。建议在各类大专院校,开设涉老专业课程,培育更多的涉老专业人才,并把该专业作为社会公益事业,实施定向就业优惠政策,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社会做积极探索。

二是制定引导激励政策,构建政府担责、社会支持、子女尽孝新体制。国家、省级政府,应设立“养老”专项扶持基金,加大社会养老帮扶力度;在社区,按照居住老同志年人均100-200元标准,划拨相应经费补贴,鼓励、引导社区做好就进照顾、就进关心工作;在家庭,借鉴香港养老办法,对供养父母的子女,在下岗就业、创业等方面,制定生活救助、就业照顾、创业免税等政策和措施,从政策层面鼓励居家养老,延续孝道传统。通过政府担责,社会支持、子女尽孝,切实把“老”变成“宝”。

(三)与时俱进,努力提升“双高”期离退休干部个性化服务工作的水平

当前,“双高”期离退休干部服务工作内容多、难度大,要求更高。各级涉老部门,特别是老干部工作部门,要与时俱进,紧贴离退休干部身体状况和思想实际,通过开展亲情服务、结对帮扶、志愿者助老等活动,定期或不定期到家中、医院病床前,了解他们的生活,关心他们的疾苦,做好思想疏导工作,想方设法从精神上、物质上、生活上为离退休干部提供亲情化、个性化和温馨化的服务,力争让每一位“双高”期离退休干部都能愉快地度过幸福的晚年。(编辑:果宝)

上一篇:生态公益林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下一篇:建委工作总结和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