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需求层次理论及人本主义教育观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时间:2022-10-10 09:35:21

人类需求层次理论及人本主义教育观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摘要] 讨论了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和人本主义教育观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和个性化需求,为学习者创造“安全感”,运用激励手段,调动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提升学习兴趣,挖掘学习潜能,激发和满足学生的高层次需求,从而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和文化素养。

[关键词] 需求层次理论 人本主义 大学英语教学

作为人本主义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马斯洛的提出的人类需求层次理论是目前为止被广为传播的一种理论,在许多行业被应用,它对教学和外语教师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和人本主义教育观出发,探讨大学英语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英语兴趣和动机,满足个体的基本需求,激发更高层次需求,从而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和文化素养。

一、人类需求层次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用满足基本需求、降低内驱力来解释人的行为,马斯洛是这种理论的倡导者之一。他认为,需求是人内心世界核心的东西,既然以人为本就得抓住人的本性的基本需求进行研究。他把人的需求按其强度不同从最低到最高分成了七个层次,分别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认识需求、审美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这些需求构成从下至上金字塔式的层次。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求层次越低,人们越是迫切要求满足。优先支配人的行为的需求,他称之为“优势需求”。每个人由于各种基本需求的满足程度不同而具有不同的优势需求,满足优势需求是人的主要行为动机。马斯洛将这七个层次的需求统属于两大类:缺失性需求(或叫生存需求)(deficiency or maintenance needs)和成长需求(being or growth needs)。人的需求层次中最低的四个需求属于第一大类,该类需求可引起匮乏性动机,为人与动物所共有,一旦得到满足,紧张消除,兴奋降低,便失去动机。人的需求层次中最高的三个需求属于第二大类 ―― 成长需求,可产生成长性动机,为人类所特有,是一种超越了生存满足之后、发自内心的渴求发展和实现自身潜能的需求。满足了这种需求的个体才能进入心理的自由状态,体现人的本质和价值。马斯洛认为达到人的自我实现关键在于改善人的“自知”或自我意识,使人认识到自我的内在潜能或价值,人本主义心理学就是促进人的自我实现。

二、人本主义教育观

人本主义心理学重视人类情感、价值、态度等方面对学习的影响,强调人的内心世界的重要性,并将人的思想、情感和情绪置于人的整个心理发展的前沿地位。人本主义运动的另一个重要人物罗杰斯在《学习的自由》一书中系统地阐述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教育思想。他指出:“只有学会如何学习和学会如何适应变化的人,只有意识到没有任何可靠的知识、唯有寻求知识的过程才是可靠的人,才是真正有教养的人。现代世界中,变化是唯一可以作为确立教育目标的依据。这种变化取决于过程而不是取决于静止的知识。”这一目标涉及的是完整的人的教育,开发人的潜能,培养人格充分发挥作用的人。要实现上述目标,必须:(1)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2)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3)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发挥学生的潜能。因此,教师应重视作为个体的学习者,尊重学生的个人需求和个人情感,不仅将他们视做教育的对象,更应切实地将他们看作是教育过程的平等参与者、合作者、教育与自我教育的主体,接受学生自己对现实世界的理解,鼓励学生的自我选择和自我责任感,为具有真实个人意义的学习和全人教育创造条件。此外,在人本主义看来,“单纯的语言教学不是教育,教育是使学生学会怎样学习,特别是持续的学习,是使学习经验富有个人意义,是促进整个人的成长的”。

三、人类需求层次理论及人本主义教育观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和人本主义教育观,为我国大学英语教育工作者提供了重新审视大学英语教学的教育心理学视角。

第一,它让我们教师认识到学生学习困难可能是某些基本需求未得到满足。时下,常常听到一些教师抱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其原因何在?中南大学杨昌英教授的调查结果或许可以让教师明白一二。他将学生学习外语的基本动机可分为三类:“生存”需要、发展需要和成就需要,在被调查的学生中的分布比例分别为:45%、30%和25%。笔者对所属学校的大二学生做过抽样调查,分析显示:89%的学生认为,他们英语学习上的安全需求主要来自于英语考试成绩的高低甚至是通过与否;38%的学生甚至认为他们面临“生存危机”,担心不能通过英语四六级。尽管国家教育部在逐年淡化大学英语四六级,不再发四六级证书,只发成绩单,但这反而给学生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因为在求职市场上,四六级成绩还是用人单位非常看重的一项指标。大学生们不但面临四六级及格线的压力,更面临如何取得高分的压力,否则他们毕业时可能被用人单位拒用。因此,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上多表现为工具型而非融入型动机。在就笔者所在学校的高年级已经通过四级或六级的学生(233名)的调查中,统计显示:除了专业英语学习之外,仅有21%的学生(49名)利用业余时间学英语,这其中大部分(约80%)是为了自我发展的需要,学习的目的是为考研、出国,把学习英语完全当作一种兴趣和成就需要的只有极少部分。因此,大学英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英语学习动机,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学习潜能,提升英语学习兴趣,激发和满足学生的高层次需求。

第二,为学习者创造“安全感”,以提高学习效果。如何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呢?首先,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实施情感教育。教师应有一颗爱心,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爱护学生,关心学生,了解学生,多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困难和需求。其次,老师对教材的内容应当非常熟悉,对教学理论有较深的理解,才能在教学的实施上灵活多变。第三,课堂组织上采用网络多媒体等多种手段塑造轻松的“语言习得”氛围,以便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在老师和同学的互动协作中获得归属感和自尊。 再者,教师在设置任务时,应考虑到学生个体差异,任务要有挑战性、启发性,难度适中,既要尽可能消除学生的学习焦虑,又要满足学生的认知和美学需求,并帮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潜能。依照最近发展区理论,学习任务应是学习者现有知识技能略高一层、经他人协助后方可达到的。因此,在教学中,应将学习任务的难度设置为略高于学生现有层次,学生经过努力可以完成任务,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三,有效利用激励手段,让学生有充分的归属感,使学生通过受到别人的尊重建立起自尊,从而激发学生英语学习中的高层次需求。在外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如想达到激励学生的目的,应对班级中的群体及个体采用不同的激励模式。比如,老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过程评价,对学生的良好表现给予及时鼓励,并记录到平时成绩中,作为总体评价一项重要依据,这有助于学生学业中“安全需求”的满足。除了物质激励之外,老师应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的精神激励,包括目标激励、参与激励、竞争激励、荣誉激励、情感激励等有效手段。在这些激励手段中,笔者认为,情感激励对于英语成绩较差的学生特别有效。外语学习心理所说的情感是指人类行为的情绪和感受方面,其发展变化涉及性格因素以及对人对己的感受。对成绩较差的学生来说其中归属、爱、尊重是他们最需要的。通过情感激励,有助于获得友谊、支持、理解,得到内心的慰籍,解决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和思想问题,提高自信心和自尊,启动学能,释放学习潜力,调动学习积极性,从而有助于认识到自我存在的价值, 始终保持良好的情绪和学习热情。

以人为本的大学英语教学应该培养学生自我实现的理念,尊重学生的尊严、价值取向、需要、愿望、信念、意志、感受、体验,开发学生的个性、潜能和创造意识,使其成为全面发展的完整的人。英国学者Williams,M. 和Robert L.B.将人本主义对语言教师的启示概括为:(1)给学生创造一种归属感;(2)学习的内容应与学生自己有关;(3)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完整的人;(4)激励学生对自己的认识;(5)发展学生个性;(6)鼓励自尊;(7)注重学生的情感;(8)将对学生的批评减少到最地限度;(9)鼓励学生创造;(10)培养对学习过程的认识;(11)鼓励主动学习;(12)允许多种选择;(13)鼓励自我评价。

勿庸置疑,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对我国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项目组在调查分析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时指出,目前,大学英语教学所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大学英语教学发展不平衡。就全国而言,我国大学生的英语水平存在着地区和学校之间的不平衡,总体水平不高。 (2)大学英语教学中不同程度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学生的阅读能力有提高,但许多学生听力和口语能力提高不大,与社会需要有差距。(3)英语师资短缺。大学英语教师普遍超负荷工作,学历层次偏低,进修和培训机会偏少。高等教育的发展速度对大学英语教学资源造成的压力越来越大,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的发展形势。(4)大学英语教学缺乏足够的分类指导,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和科技文化发展对不同种类人才的需求。如教学的“一刀切”,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备考,四六级考试对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检测不够等。

以上问题表明,由于各方面原因,大学英语教学对学习者个体差异、个体需求、地区差异和社会需求等方面重视不够,从不同侧面影响了大学英语教学质量。2007年7月,教育部正式颁布了新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作为指导大学英语教学的新的纲领性文件,该大纲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和个性化需求、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建立网络与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对人、书、机、网的有机结合,帮助学生发现知识、意义建构,培养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四、结语

根据大学公共英语教学的特点,应建立一支基础型、文化型、研究型的师资队伍。大学公共英语课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教师应具备传授基础知识的能力;此外,还应有广博的知识面,即成为文化型、全能型的教师;大学英语教师在完成教学工作之外还应具备一定的科研创新能力,自觉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与时俱进。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课堂的组织者,更是教学改革的具体执行者、贯彻者。在大学英语教学工作中,各位教师应以人为本,注重学习者个体差异、需求层次,把英语教学与发展人文精神有机地融合,既要传授知识,又要把学生培养成为既会做事,又会做人的完整的人。这是现代英语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1]Maslow, A. H. 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M]. New York:Harper and Row,1970.

[2]Roger,C. R. Freedom to Learn[M].Ohio:Charles Merrill,1969.

[3]杨昌英.情感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31(6):121-123.

[4]何继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与外语教学[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7,19(2):63-66.

上一篇:唐诗中的转喻种类 下一篇:浅谈高职教育英语教学改革的实用性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