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村社区引领“三化”协调发展

时间:2022-10-10 09:28:00

新型农村社区引领“三化”协调发展

建设中原经济区,核心是“三化”协调发展。“三化”协调发展,特别突出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河南省南阳市把稳步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三化”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开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强化产业支撑,促进产业集聚,破解发展难题,促进产业升级,在以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科学发展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着力提升认识,凝聚发展共识

自南阳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启动以来,南阳广大干部群众以学明白、想明白、说明白、做明白为目标,突出“学”,立足“转”,着力“化”,注重“做”,认识不断提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已经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共识,成为广大农民过上美好幸福生活的新期待。目前全市100个试点社区中98个开工建设,累计投入建设资金56亿元,新建社区服务中心28个、文体广场31个,已建成住宅1.56万套,在建2.1万套。

在学明白上下功夫。南阳市委、市政府多次组织县市区、市直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赴新乡、安阳、洛阳等地市考察学习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各县市区也相继组织了不同层次干部群众参加的学习考察活动,广大干部群众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坚定了信心。

在想明白上下功夫。南阳市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市,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是适应农民生活方式转变、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客观需要,是在确保耕地面积不减少、粮食产量有增长的前提下,走出一条“三化”协调发展路子的必然选择,对于加快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在讲明白上下功夫。南阳市各级党员干部围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目标是什么、规划是什么、路径是什么、措施有哪些、自己怎么做”等走进居家各户,步入田间地头,讲意义,说政策,夯实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群众基础。

坚持规划先行,强化产业支撑

南阳市坚持以科学规划为引领,实行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四规联动”,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是科学布局。统筹考虑自然条件、产业优势、规模效益、历史文化等因素,经充分论证,科学选址,合理布局布点。全面进行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分期分批逐步把南阳市行政村整合为新型农村社区。

二是抬高起点。选择有实力、水平高、资质高的规划设计单位,科学编制规划,确保高标准、管长远,具有前瞻性和科学性,确保30年不落后。同时,要充分发挥规划的作用,坚决做到“不在没有规划的地方建房,不建没有经过规划设计的房子”。

三是突出特色。按照“因地制宜、彰显优势”的原则,充分考虑当地的生态、习俗,保护、传承中原地域特色和文化传统,突出个性、特色和品位,选择适合各自的建设模式,形成聚散相宜、大小适度、错落有致、特色凸显、匠心独具的特色和风貌。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主要是促进农民向社区聚集,让农民能够享受到社区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如何解决农民的就业和收入问题,使群众搬得起、可居住、能发展、快致富?

南阳市坚持把产业发展放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核心位置,以农村社区化、农民职业化、农业现代化为方向,强化产业的支撑作用,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注入持久动力。

一是培育壮大特色产业。依托各地不同的资源优势和种养传统,着力发展特色种植业、现代化养殖业和规模化林果业,加快发展有地方特色的小辣椒、花卉、中药材等特色支柱产业,努力打造一区一品,一乡一业的产业格局,形成农民增收致富的稳定来源。

二是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扶持壮大一批经营规模大、技术含量高、辐射带动作用强的农产品深加工“航空母舰”,拉长产业链条,让农民分享更多的农产品增值收益。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促进土地流转,推动农业规模经营,大幅度提高农业的升值效果,使农业由传统产业变为优势产业。

三是促进创业就业。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一个项目来运作,与产业集聚区建设结合起来,转变农村发展方式,打通一、二、三产业,促进社区居民向二、三产业转移就业或创业。

四是确保可持续发展。在新型农村社区产业发展中,始终坚持守好1302万亩基本农田这一“红线”,牢牢守紧林业、水系等生态保护区这一“绿线”,确保不牺牲农业和粮食、不牺牲生态和环境。

完善政策体系,破解建设难题

目前,资金和土地是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最大瓶颈制约,南阳市在实践中改革创新,积累经验,闯出路子,找出破解难题的办法。

一是拓宽筹资渠道,着力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发挥好政府主导作用,市、县财政都拿出一部分资金作为引导资金,积极整合、捆绑使用各项涉农资金,集中用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协调金融部门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探索通过土地、房产抵押等办法,加大对农户建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信贷支持力度。采取各种优惠政策,吸引投资商参与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也可采取企业、社会共建的办法来破解建设中的资金瓶颈。除此之外,发动农民投入一点,多管齐下解决基本的建设资金问题。

二是用好“三项制度”,着力解决“地从哪里出”的问题。灵活运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土地置换和土地综合整治“三项制度”,充分利用原有建设用地、空闲地和废弃地,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采取按村兑出、相邻滚动、合村并点、集中连片的模式进行宅基地整合,最大限度挖掘农村土地潜力。落实“建新拆旧”措施,与群众签订切实可行的土地置换和拆旧复垦协议。同时,充分利用国家给予的中原经济区先行先试的优惠政策,结合各地实际,突出节约集约,努力破解用地矛盾。

三是建好长效机制,着力解决“管理怎么办”的问题。建立社区管理的长效机制,维护好社区环境,改变农民群众长期存在的不良生活习惯,提倡文明新风尚,探索新型社区居民自治管理体制,真正把农村建成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管理民主、文明祥和的新型农村社区。

健全工作机制,突出为民惠民

在推进过程中,南阳市始终坚持一切为了农民,一切依靠农民,始终坚持惠民为本,始终把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放在首位。

一是发挥农民群众主体作用。从社区规划、拆迁复垦、建设模式等全程实行“四议两公开”,依法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让群众当家做主。

二是充分尊重农民群众意愿。从实际出发,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和选择,顺势而为、量力而行,稳健有序推进。

三是建好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按照城市标准进行规划建设,做到有社区服务中心、医疗卫生机构、学校、养老机构、超市便利店等,让农民享受到跟城里人一样的公共服务,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革故鼎新,任重道远。南阳市在体制机制上应重点做好“四抓”:

一抓组织领导。南阳市成立了市委书记李文慧和市长穆为民牵头的高规格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推进小组,建立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联席会议制度,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各县市区都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建立了职责明确的组织领导体制和工作推进机制。

二抓协调配合。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纳入重大项目和政策支持范围当中。进一步明确市直有关部门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的职责,做到政策上倾斜,资金上扶持,项目上优先安排,努力形成强大工作合力。

三抓宣传引导。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意义、政策措施、运作模式和建设规划,形成浓厚的舆论氛围。

四抓督查考评。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南阳市委、市政府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周通报、月站队”制度,南阳市委、市政府成立督导组分包各县市区,督查组一周一碰头、一通报,每月对各县市区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排序站队,年底进行总结,严格兑现奖惩,以此加压增责,开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新局面。

作者系中共南阳市委农村工作办公室主任

上一篇:中国种业产业尚在萌发期 下一篇:王树森:“折腾”成就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