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政治课堂中的多媒体运用

时间:2022-10-10 09:23:53

浅谈政治课堂中的多媒体运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的教育水平及教育手段也不断提高。今天,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正走进学校、走进课堂,以其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促进教育技术的信息化,并逐步打破“一块黑板、一枝粉笔、一张嘴巴众人听”这种以教师灌输为主的传统教法,构建起新型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能通过短暂的影视片、简单的动画演示等,调动学生运用各种感官来直观地反映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做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激发、调动、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可以结合一些相关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但在实际教学中,如果多媒体使用不当,结果往往会适得其反。下面就我以前所上的一堂公开课《依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通过同事的分析,加上自己课后的反思,大致得出几点关于政治课中使用多媒体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多媒体的应用应以适用为主,避免过分花哨

看我当时的多媒体课件,从背景到例子到图片到小图标到文字等,虽然我自认为是花心思去找来制作进去的,但是现在的第一感觉是花哨,一味追求表面上的新颖、花哨、动感等效果,而有些和知识的表达没有任何直接关系,导致喧宾夺主,转移了课堂上学生的注意力,影响了教学的效果。

比如,在导入新课的时候播放了一首《3?15之歌》,这本来是和课题比较吻合的,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但是,后来在具体介绍消费者的几个合法权益时,又用到了“啤酒瓶爆炸”、“电热毯致命”体现安全权被侵犯;“顾客被搜身”体现人格尊严受尊重权被侵犯;“索尼、雀巢产品不合格”体现公平交易权等视频。不仅音频、视频被引用来分析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我还在多媒体课件里引用了不少图片,几乎每个权益都有一幅漫画或图片,即使那些漫画或图片很有代表性,但还是显得太多了,使得一节课下来学生不知是听课还是在看短片、看图片了。

实施多媒体教学不能华而不实,哗众取宠。使用多媒体为教学注入了活力,一方面可以通过直观的形式更好地让学生理解、解决重要的知识点,另一方面又可以增强学生听课的兴趣和主动性,即在一定程度上能实现授课的“深入浅出”提高教学的效率,使得教师在感到惊喜之余,往往舍不得割爱,将它们统统都用到教学中去。其实有时用得不当或过度,反而会成为教学的干扰源,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所以我们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绝对不能只求表面的热闹,而忽视课堂本身的任务和重点,应有目的、有计划、恰如其分地用好。

2、多媒体的应用不宜过分加大知识或信息容量

一堂课45分钟,“一块黑板、一枝粉笔、一张嘴巴众人听”的传统形式下,教师课堂上的知识容量往往有限,即使学生的认知、理解、接受能力还有空间。多媒体的应用可以把那些一张嘴巴讲的东西放到课件里播放,缩短了教师口述的时间,有效地解决了那些课堂知识充实的教师的难题。但是这中间一定要把握好度,不能因为多媒体的优势,而把某些知识点盲目地加深拓宽,使45分钟的知识容量超出学生的认知能力、接受能力,那样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违反教学规律,结果适得其反。

从教材内容上讲,《依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这一框中知识点还是较多的,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必然性和必要性、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六个内容、消费者的权利与商品交易原则的联系、维护消费者权益的立法和组织机构、如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一般应该用两节课的课时来解决,可是我却用多媒体将所有这些内容在一节课里解决,受课时的限制,只能够加快单位时间传输的信息量,结果五花八门的信息让学生头昏目眩,学生根本无法进行知识的接受,只能够囫囵吞枣。对学生而言看似接触了许多材料、信息,实则浪费时间一无所获。所以教师必须合理运用多媒体,把握时间,精心设计,防止信息过量。

3、多媒体运用材料应避免多而不精,要具备典型性

我在备课的时候找了不少和消费者权益有关的正面的、反面的例子。在具体介绍消费者的几个合法权益时,用到了“啤酒瓶爆炸”、“电热毯致命”体现安全权被侵犯;“顾客被搜身”体现人格尊严受尊重权被侵犯;“索尼、雀巢产品不合格”体现公平交易权等视频。虽然每段材料也的确可以体现所要分析的消费者的权益,但却忽视了材料的连贯性和典型性。如果我能够把我的材料更改一下,找一个能把消费者的几个合法权益都体现出来的更加典型的例子,那我的这节课也就不至于这么乱了。或者我也可以从其中一个例子展开,把消费者的权益、怎样维护消费者权益、维权的机构等几个过程一直深入下去,既解决了课堂知识点,也培养了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实不仅是多媒体运用材料,在平时的每堂课上,凡是要举例的,例子不在多,而最好都是能够一堂课围绕一个典型的例子展开分析,这样有利于学生对一个问题或一个现象进行较全面和深入的分析、理解,能从认识问题到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切实培养学生的能力,而不是从多个例子中听新鲜,光有兴趣而不培养能力。

4、多媒体运用不能完全代替板书

现实中不少老师利用多媒体教学时已经脱开了粉笔和黑板,一堂课下来黑板上干干净净。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作为传统课堂教学象征的黑板仍有一些地方是现代教学媒体无法替代的。首先是黑板即时重现力强,随写随看,内容还可以方便地增删,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有时会突然而至的灵感,这些灵感往往是教学艺术的动人之处,却往往无法加到多媒体中去而生出许多遗憾。

运用多媒体是为了辅助教学,其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但运用多媒体教学不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唯一途径和手段,教学中不能为了多媒体而去使用多媒体,应针对教学内容采取与之相应的教学方法、方式,合理地综合和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包括传统媒体,取长补短。这样才能发挥各种教学方法的综合功能,取得最佳效果。

作为新时代背景下的教师,要主动适应知识经济的挑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同时也要注意扬长避短。只要运用适当,我相信多媒体辅助教学必定能使政治课教学如虎添翼,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上一篇:中小学等级测评法实验报告(二)中小学等级测评... 下一篇:浅谈中职德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