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诵读教学探微

时间:2022-10-10 08:57:35

古诗诵读教学探微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编选了不少短小精悍的古诗。在古诗的教学中,诵读是一个重要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发挥学生的阅读主体作用,进入情境,获得审美体验,具有重要的意义。《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三个学段的诗文诵读提出了“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等具体要求。如何落实语文课程标准对古诗诵读教学的要求?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一、注意节奏,读出韵味

古诗一般只有几十个字,但作者的情感,所表达的内容极其丰富。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反复地朗读,深刻理解诗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古诗的诵读对节奏的要求比较严格。节奏作为语言音乐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双重功能:一是使声音的刺激具有规律性,使人读起来有一种舒适感,便于大脑吸收语言信息,易于识记;二是以一定的节奏表达一定的情感。

节奏关联着声音的速度和力度,读出节奏,不仅要读出快慢,而且要读出轻重,读出其中的情感韵味。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读“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这句诗时,要读得快一些,特别是要把“巴峡”、“巫峡”、“襄阳”、“洛阳”这几个地名读得欢快、流畅一些,以表达作者盼望回家乡的迫切心情。此外,点睛之笔要读得重些,停顿长些,突出重点,如“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满园春色关不住”的“关”,等等。总之,读诵的时候不仅要读出速度,而且要读出力度;不仅要读出韵律美,而且要读出情感色彩。

二、展开想象,体味意境

古诗的语言高度凝练,字数有限,要把短短的几行诗句的韵味和美感读出来,从而进入作者所描绘的意境,就必须挖掘古诗中的艺术空白,启迪学生展开想象,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领悟、品味无穷的韵味。因此,在诵读古诗前,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入诗的意境,沉浸其中,这样方能读出诗的情感意味。

想象可以把无生命的东西变得有生命,把非人的东西拟人化。想象是创造意境的杰出画家,是诵读的得力助手。如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村童扑蝶图,诗的后两句“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是全诗的中心画面。儿童追蝶,蝶入黄花,不是瞬间的情景,而是持续活动的画面,体现了儿童天真活泼的性格特点,衬托了春天的勃勃生机。教学中,教师应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把诗中没有绘出的而生活中存在的声音、动态想象出来,丰富画面。如让学生想象儿童的动作:儿童手持扇子,快步奔跑,追捕上下翻飞的蝴蝶;蝴蝶落在篱笆上,儿童屏息轻步,举扇猛扑。想象儿童的语言:儿童盯着飞舞的蝴蝶,嬉笑着,叫嚷着:“小精灵,哪里逃!”黄色的蝴蝶与黄色的菜花融合在一起,难以分辨,儿童骤然止步,一脸无奈。此时,学生脑海中浮现出一幅生动形象的画面,朗读时就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欢快、活泼的语气,与诗人一起感受村童朴蝶的乐趣。

三、推敲语言,体验情感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传达情感的媒介,要领略文学作品的情感,就必须推敲语言。古汉语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单音词具有多义性,具有很强的表现力,这使古诗从整体上看极为凝练,十分含蓄。分析古诗的语言就要抓住古诗的这个特点,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有两个“异”,即“异乡”和“异客”。这两个“异”的意义是不一样的,前面的“异”指他乡与故乡有别,包括文化习俗的差异。后面的“异”除了表示“他乡作客”的意思外,还有心理和情感与当地人、在朝者格格不入的意思。这两个“异”加上开头的“独”,强化了孤独感,有力地衬托出作者的思乡之情。在推敲语言的时候,还要注意推敲那些不起眼的地方,如“故苏城外寒山寺”的“寒”不能仅理解成寺名,把它与寒霜、寒夜对照,便会使人顿生清冷之意。由此可见,语言的推敲对理解与体验作者的感情是十分重要的,因而,它也是诵读的前提。

四、借助音乐,创设情境

古诗语言凝练,节奏鲜明,韵律和谐,富有音乐美。如果教师在古诗诵读教学中,不失时机地配上精心挑选的古典音乐,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他们进入古诗的意境。如李白《赠汪伦》一诗,音乐如果贯穿着整个教学过程,就能很好地起到渲染气氛、创设情境的作用。在讲述汪伦家乡“十里桃花”、“万家酒店”的典故时,可以用古曲音乐《高山流水》来衬托;学生表演李白和汪伦送别的情景时可以配上音乐《相见时难别亦难》;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时,背景音乐可以用上《春江花月夜》,如此一来,学生在音乐伴奏下将李白与汪伦的深情厚谊理解得更透彻了。

五、反复吟诵,深化体验

吟诵不同于一般的阅读,它是在人们了解诗意后,有所感、有所思地低吟高诵。反复吟诵,读出每句诗的跌宕起伏,读出诗的情调气韵,读出激荡的心潮,会让人情不自禁地进入诗的意境。

此外,由于古诗作者所处的年代与现在相距太远,小学生阅历较浅,所以教师要注意向学生介绍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诗人所处的生活环境,让学生走近诗人,进入角色,真切地体验蕴含于诗中的境界和情思,与作者、作品产生情感的共鸣。例如教学曹植的《七步诗》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曹丕逼迫曹植七步成诗,否则从严治罪的故事,以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曹植诗中所表达的对兄弟骨肉相残的悲愤之情。

总之,想象、理解与诵读是阅读古诗的三个重要环节,想象与理解既给诵读以指导,又最终落实到诵读上。通过诵读强化审美感受,增强语感,对培养学生理解、感悟古诗的能力大有裨益。

(责编 莫彩凤)

上一篇:浅谈小学语文开放性作业的设计 下一篇:优化落差合作 缩小两极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