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生物课堂里的合作学习

时间:2022-10-10 08:49:30

浅谈初中生物课堂里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之所以能在世界范围内取得成功,很大程度取决于它对学生之间互动行为的创造性运用。实际上,教师的一切课堂行为,都是发生在学生同伴群体关系的环境之中的。在课堂上,学生之间的关系比任何其他因素对学习成绩及个体素质的影响都更强有力。

但目前走进课堂,合作学习往往成为一种时尚,流于形式较多,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往往存在“重形式,缺实质,少实效”的现象,严重制约了合作学习在日常教学工作中的效能发挥。因此如何有效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我们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本人在这方面有一些小小感触,总结如下:

一、改变教师固有理念,充分理解课标精神

新课标的实施已有几载,但部分教师固有理念根深蒂固,对新理念难以接受。他们总认为,新理念无法完成预设的教学目标,课堂气氛会变的难于控制等等,他们总走不出老套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不敢放手于学生。其实种种质疑、种种不适应都是很正常的,要坚定迈出第一步尽快进入状态,对新课标深入钻研必不可少,要充分理解新课标精神,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相结合,不断反思、总结,积极向新课标靠拢。在充分理解新课标精神基础上,教师应积极改变课堂上主宰者身份,去充当“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顾问”和“参与者”等多种角色,将与学生之间原有的“权威――服从”关系逐渐变成 “指导――参与”的关系。

二、科学构建合理小组

小组的建立有多种方式,但据众多专家及一线教师的多年经验,多数倾向于“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一般以6―8人为一组,把全班学生按:性别比例、兴趣倾向、学习水准、交往技能、守纪情况等合理搭配,分成学习小组。依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小组的建立为6人一组:一位优等生、一位中上等生,两位中等生和两位学习相对困难的学生。且必须与班级管理建设相结合,这就需要班主任及各科教师的通力合作,让小组的建立不止是在生物课堂上,从而让小组的形成更加稳固、持久,其接受评价的方向也更加广泛,综合,立体。让小组不会流于形式。

上一篇:如何搞好学校管理提高管理质量 下一篇:高考英语模块11―阅读理解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