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代县边靖楼的建筑特色

时间:2022-10-10 08:03:37

山西代县边靖楼的建筑特色

边靖楼是我国古代建筑中典型的军事防御性建筑,位于北京至原平铁路线上的代县城,它耸立于县城中央,俗称鼓楼,又名谯楼,是古代守望敌人、击鼓联络、指挥作战的重要军事设施。边靖楼有守卫北边使之安宁之意,是北方军事防御建筑体系的核心,因此,边靖楼又有“万里长城第一关”之称。

一、边靖楼的空间布局

边靖楼主要由通道、台基和楼体三大部分组成,城墙高14米,厚7米,台基高13.3米,长43.3米,宽33.3米,楼身高26.7米,总高40米。楼体建在城台之上,通过由一条青砖铺设而成的台阶连接,台基上有城墙样式的大垛口。边靖楼为三层四檐,上层为重檐歇山式楼顶,二层设有勾栏,三层于勾栏之下设平座。一层檐下不施斗棋,斗棋仅施於二三层上,二层檐柱之上施五彩双翘斗棋,三层檐下施五彩重昂,每层四周搭交形成上下重叠柱网布局,别具特色。

边靖楼的布局严格遵照礼制,一层用于排兵布将,二层作为会议室,三层则为指挥作战、了望敌情的地方。边靖楼的底层为大方形城台,之上做单檐,第二层做五大问,带廊子共七间,在上层做歇山式顶,第三层的进深皆做五大间,构成一个方形,实质上呈现了一个矩形,在歇山式顶中设有一个平座,登楼的人可以从楼内走出外檐,欣赏代县城的景观。

边靖楼是以“间”为单位构成的单座建筑,楼身面宽七间、进深五间,四周为廊坊。就单体建筑而言,边靖楼是以普遍的长方形平面为建筑形式,并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以楼层为单元,沿着纵轴线与横轴线进行设计,借助于建筑楼体的有机组合和烘托,从而将整体建筑凸显得格外雄浑壮观。

二、边靖楼的建筑结构

边靖楼以木材和青砖瓦为主要建筑材料,建筑结构为中国传统的“木构架结构”,此结构方式由立柱、横梁、顺檩等主要构件建造而成,各个构件之间的结点以榫卯相吻合,构成富有弹性的框架。“木构架结构”具有很多优点首先,承重与围护结构分工明确,屋顶重量由木构架来承担,外墙起遮挡阳光、隔热防寒的作用,内墙起分割室内空间的作用,由于墙壁不承重,这种结构赋予建筑物以极大的灵活性;其次,有利于防震、抗震,木结构很类似今天的框架结构,由于木材、斗拱和榫卯又较大的伸缩性,因此在一定限度内可减少由地震对这种构架所引起的危害,“倒屋不塌”即生动地表达了这种结构的特点。

边靖楼建筑二层以砖木混合结构为主,三层以梁柱木结构为主,廊柱内柱与柱之间安装有格门和格扇代替墙面,都为四扇,既通风、采光、装饰,又与外界隔断。边靖楼中窗户与门的制作为“攒插”工艺,这种技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克服木材的应力。“攒插”工艺省工省料、舒展大方,它不仅使几何纹样的门窗展现惊人的细腻风范,也使花节这一原本只是门窗构件的小小物事变得多姿多彩。

边靖楼的梁架结构为六架椽屋,四周围廊用四柱。各层檐下皆有斗拱,结架精巧,结构合理,连接严密。边靖楼的四层屋檐挑出很大,而柱高甚低,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和动韵律美,再加上屋坡舒缓流畅,角翘简洁平缓,给整体增加了舒展大度的气魄,感觉清新飘逸,是充分表现中国传统建筑屋顶美的杰作。

三、边靖楼“天人合一”的选址艺术

边靖楼采用了“因天时,就地利”的灵活布局方式,不仅建筑内部各组成部分充分考虑了配合与协调,而且还特别注意了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中国古代的设计师们都十分重视对中和、平易、含蓄而深沉的空间追求,对建筑周围的环境,如山川形势、地理特点、气候条件、林木植被等都要进行认真的考察研究,使建筑的布局、形式、色调等与其周围的环境相适应。遵从这一原则,边靖楼的选址集中地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建筑思想。

中国传统风水学认为选址要求坐北朝南原则,中国位于地球北半球,欧亚大陆东部,大部分陆地位于北回归线(北纬23度26)以北,一年四季的阳光都由南方射入。朝南的房屋便于采取阳光。阳光对人的好处很多:一是可以取暖,冬季时南房比北房的温度高1-2度;二是阳光中的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三是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坐北朝南,不仅是为了采光,还为了避北风。中国的地势决定了其气候为季风型。冬天有西伯利亚的寒流,夏天有太平洋的凉风,一年四季风向变换不定。甲骨卜辞有测风的记载。《史记律书》云:“不周风居西北,十月也。广莫风据北方,十一月也。条风居东北,正月也。明庶风居东方,二月也。

结论

边靖楼造型独特,根据县城特殊的地理环境而运用特别的营造法式,楼体梁架精巧、结构合理、建造宏伟,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它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整个中华军事建筑体系的全面和完备。边靖楼的构建布局,充分显示了古代军事建筑文化的技艺,不仅有很高的艺术审美价值,而且在建筑材料、布局形式、人文观念上都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上一篇:论人体上肢躯干柔韧性训练 下一篇:中国传统石雕艺术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