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创新思维和理念调动小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

时间:2022-10-10 07:52:22

用创新思维和理念调动小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

摘 要:为学生布置作业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要从教学相长的角度看待学生的作业习惯,要培养学生阶梯型进步的成就感,要科学布置作业,要通过比赛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要学会让学生来做主人翁。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做作业成为内在的需要。

关键词:教学相长;成就感;科学性;荣誉感;主人翁;小学生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4)26-0013-02

学生的作业是学生对已学知识进行巩固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教师检查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现在大多数学生都不愿做作业,有的学生甚至不做作业。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势在必行。结合多年的基层教学经验,我认为应该认真分析引起学生逃避做作业的深层次原因,针对小学生的思维状况和心理特点,采取创新理念和科学思维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一、要从教学相长的角度看待学生作业习惯

教师的备课、课堂教学和布置作业三者,不是相互割裂的片段,而是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的有机整体。教师只有仔细备课,用心上课,才能以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抓住的心,让他们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要利用生动有趣的小故事来教育学生做事情要一心一意,集中精力才能把事情做好。从而引导克服对写作业的抵触情绪,培养做作业的兴趣和主动性。总之,学生只有在课堂上对教师所讲所教都听懂、学会了,才能为完成课后作业奠定基础,才能焕发完成课后作业的热情。

二、要培养学生阶梯型进步的成就感

由于小学生年龄偏小、天性活泼、爱玩好动,让他们静下心来、专心做作业往往十分不易。因此,我们每个教师要树立“平等、博爱”的教育观,相信孩子们都想成为好学生,都想得到老师的关注与赞扬,才能学会经常鼓励学生,隐其恶,扬其善。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设置一个个进步阶梯,对每上一个阶梯的学生,教师都要给予积极评价,引导他们的课后作业从不写到写、从写得不好到写得好。学生们看到了自己的进步,看到了希望的曙光,有了成就感,就会渐渐地喜欢上写作业这件事,逐步养成完成作业的好习惯。

三、要加强作业布置的科学性

教师布置作业,不能不做精心准备,更不能信口开河。应该把握作业的质和量,作业必须具有练习和巩固课本知识的作用,不能与课堂教学内容相背离。要科学设定作业量,作业太少起不到作用,作业太多孩子们会厌倦。作业要有新意,每天都是五遍生字两个词,学生难免会动手不动脑。比如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针对写英文单词cloud、rain、wind等,可以让学生一个单词写五次,再画一幅相应的图,这样,学生一听英语作业本上还能画图就很兴奋,可激发学生作业的兴趣,有效提高了作业布置的科学性和创新性。

四、要通过比赛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以比赛的形式来复习旧知识,激励做作业相对落后的学生迎头赶上。将学生分为红、黄、蓝三队,比赛的基础分值就是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没有完成作业的学生归属哪个队,那个队就要失掉相应的分数,一名减2分。当然基础分数低的队很容易就输掉了比赛,队员们有的埋怨为什么没有交作业,有的告诫下次一定要写完,“掉队”的学生也会很内疚。这样以来,不写作业的顽疾在大家的帮助下就会“痊愈”了。

五、要学会让学生来做主人翁

在小学的学习生活中,存在一个有趣的现象:学习好的同学可以为老师抱作业本,给同学收发作业本,感觉这项工作既光荣又神气,因此,教师可以尝试让“差生”也来做主人翁的方法,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比如在五年级《品德与社会》课上,有一个章节就是选举班干部,为了让课堂贴近生活,让学生体验生活,经过任课教师点拨,全班同学选出了平时最不爱交作业的两个同学当科代表。两名同学自从当上科代表之后,他不仅准时收上来了作业本,他们自己也上课用心听讲了,课后作业准时完成了,细细看看他们的作业本,本皮干净、字迹工整,真可谓“良法显奇效”。

我国教育界的开山鼻祖――孔子说过“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广大教师要本着“尊重学生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教育观念,不断在教学过程中,开阔思路,创新方法,将素质教育的理念渗透到备课、课堂教学和作业等教育教学的各环节中,让小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长为对国家、社会有用的栋梁之才。

上一篇:打造快乐校园 师生快乐成长 下一篇:复杂科学在教学质量评价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