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0例乡\镇幼儿园儿童行为问题调查与分析

时间:2022-10-10 07:34:13

460例乡\镇幼儿园儿童行为问题调查与分析

摘 要 目的:了解新会区乡、镇幼儿园儿童行为问题与家庭环境的关系,为减小乡、镇幼儿园儿童行为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学龄前儿童心理卫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制订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筛查表,以问卷形式对460名2~6岁幼儿园儿童父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19.78%,居前五位的心理行为问题是注意力不集中、发脾气、进食问题、多动、睡眠问题,心理行为问题在男女性别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关键词 幼儿园儿童 家庭环境 行为问题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3.247

为了解新会区乡、镇幼儿园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及相关影响因素,加强儿童心理卫生工作,改善家庭环境及教养方式提供依据,作者于2009年4月对新会区乡镇定幼儿园儿童460例进行了心理行为问题调查及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

调查对象: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抽取7间乡、镇幼儿园2~6岁儿童460名,其中男童237名(51.52%),女童223名(48.48%)。

调查工具:采用编制的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筛查表和自编的家庭环境调查表进行调查,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筛查表共包含17项心理行为问题,家庭环境影响因素包括围产高围因素、主要养育人、家庭关系、教育方法、家庭经济、父母文化等。

调查方法:组织7间幼儿园保健员及卫生院妇幼保健医生,由保健院保健部医生详细说明此次调查的目的和意义,并详细介绍填表方法,让家长根据儿童在半年内的行为表现情况正确填写,由幼儿园保健员统一收回调查表,整理统一上交保健部,由经专业培训的主治医师进行资料统计、分析

统计学分析:调查结果经审核编码输入计算机,应用SPSS11.5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X2检验。

结 果

行为问题检出率:在有效的460份调查表中,有行为问题儿童91人,检出率19.78%,排前五位的心理行为问题是注意力不集中、发脾气、进食问题、多动、睡眠问题,见表1。

不同性别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发生情况比较:男童237人,有行为问题33人(13.92%),女童223人,有行为问题58人(26.00%),经X2检验,男、女童行为问题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

不同年龄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发生情况比较:4岁以下儿童行为问题有52人,发生率25.0%,>4岁儿童行为问题有39人,发生率15.48%,

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围产高危应素、主要养育人、家庭关系、教育方法、家庭经济、父母文化对儿童心理行为的影响有显著性差异(P

讨 论

新会区乡镇幼儿园儿童不同性别行为问题检出情况:本次调查乡、镇幼儿园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19.78%,男女童行为问题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P

不同年龄行为问题检出情况:4岁儿童,差异有显著性(P

乡、镇幼儿园儿童行为问题与围产期高危因素的关系:母亲孕期有流产史、难产分娩、婴儿出生低体重、有窒息史及出生后有重要病史的儿童,其行为问题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乡镇儿童行为问题发生与家庭环境的关系:儿童行为问题与自小由祖辈为带养人密切相关(P

家庭成员及父母的关系与儿童行为问题:儿童行为问题与家庭成员不和、父母关系不良密切相关[2],本次调查显示:父母经常吵闹、母亲情绪不稳定、对长辈缺乏尊敬、父母离异、家庭成员不和睦,儿童行为问题明显增多(P

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率与家庭教育方法、态度、经济状况、父母文化程度和家庭特征有密切关系[3]:对孩子管教方式不当,母亲有神经质个性,孩子经常被体罚、指责、负面评价及有绪不被理解,其行为问题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又称儿童多动症,是儿童最常见的心理行为障碍之一,其患病率一般报告为3%~5%,男女患病比例为4~9:1。临床主要表现为注意力分散,不分场合地过度活动,情绪及行为冲动,严重影响患儿的学习、伙伴关系、自尊等社会功能。过去认为ADHD仅限于儿童期发病,其主要影响患儿的学习。近年来大量研究证实,ADHD 症状70%持续至青春期,30%可持续至成人,ADHD可共患多种精神障碍,成年期物质依赖、及违法犯罪的风险增加,因而目前ADHD已被认为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ADHD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遗传因素:家系及双生子研究均表明,ADHD具有较高的家族聚集性。ADHD患儿的一级亲属中(父母及同胞兄弟姐妹)同患该病的风险是一般人群的2-8倍。同卵双生子同患该病的可能性为79%,而异卵双生仅为30%。因此,遗传因素被认为是ADHD发病的主要因素。分子遗传学研究尚未能明确ADHD的基因位点,目前研究认为该病是多基因遗传的结果,与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的受体、转运体及代谢酶等多个基因相关联。

母孕期因素:母孕期接触尼古丁、酒精或某些药物,明显增加儿童出现行为问题的几率。动物实验表明,尼古丁可影响多巴胺活性,导致动物出现多动表现。尼古丁可透过胎盘,因此母孕期吸烟或被动吸烟,都可对胎儿产生影响。国外也有研究证明,母亲饮酒也将增加儿童出现多动及其他行为问题的危险性。

孕早期合并感染、中毒或X线暴露,围产期异常如窒息、早产等导致轻微脑损伤也是ADHD发病的危险因素。有研究表明ADHD儿童在前额叶区、基底核区及小脑体积减少,伴有功能异常,脑发育的异常与母孕期及围产期病理因素有关,部分病例可追问到围产期异常的病史。

环境因素:部分研究表明,铅暴露与ADHD相关。铅中毒导致多动、注意力分散及行为问题。也有一些研究发现色素、防腐剂等食品添加剂及农药残留等也可引起多动。但这些因素尚没有得到更广泛科学研究的证实。

参考文献

1 凌锋.父母教育方式与学习不良、儿童行为问题及自我意识的相关研究.中国临床心理杂志,2004,12:52.

2 张智,李沙,马燕.幼儿行为问题与家庭功能关系的调查.中国临床康复杂志,2005,9(40):48-49.

3 任传波,李晓菲等.大连市1200名儿童行为问题的测查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13(3):218.

4 史俊霞,余毅震,黄艳,等.初中生攻击行为相关影响因素分析.医学与社会杂志,2004,17(4):42.

上一篇:白银区甲型H1N1流感疫情流行病学分析 下一篇:浅谈脑卒中患者恢复期家庭治疗的必要性和情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