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学课程中“针灸”模型教学和真人教学的体会

时间:2022-10-10 06:44:23

中医护理学课程中“针灸”模型教学和真人教学的体会

摘 要:针灸是传统中医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取模型教学和真人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中医针灸的学习兴趣,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在此笔者简略地谈一谈在课程中的一些粗浅体会。

关键词:中医护理;模型教学;真人教学;针灸

针灸即针法和灸法的合称。针法是把毫针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治疗疾病。灸法是把燃烧着的艾绒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肤,利用热的刺激来治疗疾病。针灸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内容包括针灸理论、腧穴、针灸技术以及相关器具,在形成、应用和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鲜明的汉民族文化与地域特征,是基于汉民族文化和科学传统产生的宝贵遗产,我们应当继承、发扬、光大。

有关针灸的教学,理论难懂,操作难把握。教师必须经过思考和探索后,应该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把模型教学和真人教学结合起来获取更好的教学效果。这些教学方法有:

一、激发兴趣,引导入门

讲故事,激发兴趣是《针灸学》入门的关键。因为之前学的中医的基础理论抽象又未学精,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又与现代医学模式有出入,比较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学习针灸时比较茫然。教师应当在学生刚接触这门学科时,找一些与针灸相关的历史或者现实生活中真实的故事讲给他们听,寓教于听。同时穿插的讲讲针灸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实用、便利等优点。通过所讲的故事,来消除学生对中医的偏见,甚至是对针灸是否能治病的顾虑,然后通过一些专家们的临床实例介绍,坚定学生对学好针灸学的信心。

二、模型教学,直观多练

针灸的教学中,经络、腧穴是针灸学的基本理论,深奥难懂,而针法灸法的具体操作比较难掌握。但绝不可忽视,必须让学生有一定的认识。只听与记是不能解决问题的,针灸是操作性很强的一门技术,没有具体的实践操作,就如同纸上谈兵,无法掌握进针与行针的操作方法。学生在理论上掌握了针灸的知识后,便会渴望能亲自动手实践。所以,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必须利用教学模型,让学生可以直观地在模型上找到相应的穴位,反复地练习扎针。即使扎错了也没关系,可以重新来扎。现在又有一种智能针灸教学模拟系统,由人体穴位模型、穴位传感器、信号放大跟随电路、穴位矩阵键盘电路、矩阵键盘扩展电路、中央处理器、终端PC机及控制软件所组成,其特点是:每个穴位传感器设有三层导电膜层,对应针灸“接触穴位”“的气”“偏离穴位”三种状态,并分组构成矩阵键盘电路,中央处理器扫描矩阵键盘电路、检测传感器状态信号,判断出某个穴位有针灸,并控制终端PC机提示针灸“接触穴位”“的气”“偏离穴位”三种状态及该穴位相关资料。优点是可使学员准确地掌握人体针灸穴位及针灸技术,使抽象难懂的针灸教学变得具体直观,大大缩短教学时间。

三、真人教学,身体力行

前段已说明模型教学的方法虽好,但是,模型没有感官,学生本人无法获得针刺入皮肤和穴道的亲身体验。所以,我们需要在学生有理论知识的基础,并且已经在模型上练习熟练后,开始亲身体验针灸。首先教师应以身示范来消除学生对针刺的恐惧感。其次,鼓励学生互相配合在自己或者对方身上扎针。最后,教会学生点压重点穴位,教会取穴技巧,熟练掌握行针手法。真人教学,选择穴位应由浅入深,从简单到复杂。学生经过亲身体验,对针灸的印象比较深刻。

四、相互结合,相辅相成

针灸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技术学科,需要勤加练习,并且亲身感受。所以需要模型教学与真人教学相互结合,使学生准确地掌握经络的循行与分布、腧穴的定位,进针的针感以及针刺补泻手法,通过模型练习和真人联系轮流进行,使学生对针灸治疗疾病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知。

五、总结

针灸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它是中国医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精髓,我们应该把它好好的发扬光大。中医护理专业的学生学习中医针灸,有它的特殊性,也确实存在一定的难度,对于在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只有教师积极认真地去思考与探索,并针对学生的特点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由理论结合实践,模型教学结合真人教学,才能提高教学的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为培养实用性人才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韩燕.针灸研究的反思.中国针灸学会全国中青年针灸发展论坛论文汇编,2003.

[2]陈丽,文华,余秋琼.护理学基础设置模式的探索理论研究,2003.

[3]梁繁荣.针灸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6).

(作者单位 随州职业技术学院)

上一篇:班主任工作案例:他需要更多阳光 下一篇:音乐课上他“动情”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