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语境中的“微博”文化生态

时间:2022-10-10 04:55:10

全媒体语境中的“微博”文化生态

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已经表征出媒体的多渠道传播形式的融合。微博亦是当今网络传播的“新宠儿”,它实现了手机短信、即时消息软件、电子邮件、MP3和网页等多通道的信息传播,形成了及时性、随意性和点对点的传播方式。它的传播生态系统在内外环境和多层符码的作用中日臻完善。

“自媒体”――传播主客体生态位的更迭调整

媒介生态学中的媒介生态位是指“媒介种群”从“媒介生态环境”中取得的并能供给本“媒介种群”的各媒体使用的生存资源,包括受众资源和广告主资源。微博作为媒体传播的新生力量,目前媒体市场占有率已逼近传统媒体,如报纸、电视等,正在与网络媒体形成多层多级“嫁接”模式,其抢占的传播市场份额日渐增广。

“自媒体”(we media)作为普通市民通过数字科技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提供并分享他们真实看法、自身新闻的途径,是一种私人化、平民化、自主化的媒体,其核心在于普通市民信息的自主提供与分享。它进一步调动传播主体参与社会传播的能动性,有效激发了人们的表达欲望,在充分满足人们交流、沟通的同时,微博也能成为国与国之间跨境传播的信息出口。下面我们通过几则事件做一分析。

腾讯微博“与其在别处仰望,不如在这里并肩”,记录身边的事情和点点滴滴的感动。这一传播理念极大地拓展了大众接收和信息的平台,在“方寸之间”获得信息体验的多重体验感受。腾讯公司相继研发出在签名中更新腾讯微博,将“说说”自动同步到腾讯微博,以及与好友分享视频等新领域的互动方式。

例如,2010年4月14日的青海玉树地震,地震发生后,腾讯微博上大量关于玉树地震的信息使“脖友”们组织了地震祈福活动,为灾区人民祈福,同时在微博中大量转帖,组织帮助寻找失散亲人、募捐救灾等活动,这不仅在第一时间向广大受众传播了灾区各项信息,同时也使全国人民心连心,同舟共济,共同抗灾,重建家园。

微博的“自媒体”传播特性要求“媒体生态人”必然要完善自身对于构建传播生态系统所具有的调适、融通能力,完善那种始终使传播系统处于自由、平衡的生态中的能力,这样才会有效建立公共交流平台,使各种意见有表达的公共空间。

“碎片化”处理――传播生态系统的多元延展

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指出:这是一个碎片化时代,信息碎片化、受众碎片化、媒体碎片化。“碎片化”是当前传播语境的热议名词,它表征了新兴媒体的多面延伸和受众达意的多元扩展。进入丛林时代的互联网,需要一种媒体让受众以最短时间获得最易明晰的信息。而“碎片化”处理使微博能很快成为同一信息不同渠道和载体、互动的平台。与接收动态的主动权掌握在民众手中,这使得微博的生命力无限强大。

如何迎合小众市场的信息需求,如何提供多样化的个,如何追随移动快捷的生活节奏,成为微博抓住市场契机的投放点。在其生态系统获得内外部协调开放的同时,其传播生态系统的核心――大众信息交流平台,已经使全民感受到真实、快捷和跃动的信息狂欢。

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一书中,提出“媒介的变化带来了人们思想结构或者认知能力的变化”。“微博新闻发言人”,即传播主体的多元化,必然导致传播内容的多元化。微博页面上综合了传统的新闻消息、明星的近期动态、机构的活动信息和普通人的心灵火花、精彩瞬间等。传播形式可以是二维的文字,也可以是多维的图片、音频和视频,这些元素的完美结合更增加了微博传播生态系统的多元化色彩。传播学大师麦克卢汉曾言:媒介即讯息。“微博新闻发言人”的兴起将热情、权威和真实的传播理念深植受众心中,通过发表专业性见解,提供专业性策略和谋求专业性发展等,微博与客户或公众建立起持久高效的信息桥梁,从而获得几方的认可与支持。

2011年4月4日,腾讯微博广播的“舟曲灾区清明前夕见闻:用希望告慰逝者”新闻,向民众传递着舟曲灾区人民重建家园、恢复生产的坚定决心,展现着正在建设中的新舟曲的美好画面。

2010年11月4日,网名为“丽江大松”的网友发出一条呼救微博,引起了网友的广泛关注:“邵怀高速大巴车翻!求救!我们人手不够,快联系邵阳派救护车来。”危及生命关头,那撕心裂肺的呼喊和现场清晰可见的照片,使得这条微博被网友们争相传阅并迅速传播开来,紧随而来的是“微博救援”及时进行,虽然救援行动是虚拟的,但其巨大的传播功效已经获得实际举动的真实效果,那一个个感人泪下的场景至今在参与者中仍记忆犹新。

湖南卫视打造的大众歌手选秀节目《超级女声》,吸引的不仅仅是歌手和艺人,更多的关注目光来自普通民众,正是有了千万粉丝的热捧,这类真人秀节目才有肥沃的生存土壤。因为微博的介入,今年的比赛,将进一步扩大大众娱乐文化的传播领域,尤其是“全民皆明星”传播理念的深入推广。在实现草根百姓星光四射梦想的同时,微博也在抢占着市场先机,实现传播价值最大化。

媒介共生――传播种间相互作用的合作竞争

美国生态学家奥德姆在其《生态学基础》中认为,种间正相互作用表现为双方或几方的相互有利或相依为命。微博在全媒体的发展空间中既可以利用网络传播渠道,又可以通过手机、即时通信工具随时随地地、接收信息,以移动、简易、快捷的方式实现即时传播,并通过手机短信、桌面客户端在线更新、即时通信(IM),使其在整合各类工具上表现出更强大的兼容能力。这种兼容能力能使不同用户在多个媒介之间相互切换,使网民、手机用户都成为微博传播的对象。

在全媒体时代,“跨媒体”真正实现了技术对人类全部传播手段的融合和提升。微博整合了传统媒体成熟完备的公信力和整合力,借以提高其信息的权威性和规范性,达到信息传播价值的最大化。如充分利用纸媒和广播电视的传播优势,在受众面的增广、信息量的提升和影响力的扩大等方面均有大幅提高。

2010年4月,腾讯微博正式推出。腾讯微博在传统博客的基础上放大了手机用户的使用潜力,在140字的方寸平台上微博客与手机得以完美融合,用户通过绑定IM即时通信软件就可以随时随地地向好友信息、表达感想。手机、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的融入激活了微博简短精练的传播优势,最终达到不受时空限制传播信息的最优目标。

2011年4月腾讯微博的“核泄漏危机的周边影响扩大”这一信息就可看出微博在最短时间内传播信息的优势所在。

【欧盟:日本核事故将影响气候变化谈判】据共同社报道,欧盟委员会的首席气候谈判专家昨天表示事态仍在发展的日本核事故毫无疑问会对全球气候变化谈判产生影响。阿图・润格-梅茨格告诉记者日本福岛核危机会促进全世界寻找更好的、风险小的技术。

腾讯微博快速准确地对日本大地震及其引发的核辐射做出信息采集和技术处理等多层面传播对策。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多类型信息展示使传播主客体获得第一时间信息回馈。此事件的微博传播链条在文字的表述中体现信息传播的理性色彩,在音视频的勾勒中表征事件发生的视觉冲击,每一位“微博新闻发言人”在属于自己的140字空间中将媒体共生的价值点置于新的高度,释放着信息产业更大的能量。(本文为湖北黄冈师范学院青年科研基金一般项目“地方高校播音主持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1CQ161)

参考文献:

1.邵培仁:《传播生态规律与媒介生存策略》,《新闻界》,2001(5)。

2.孙卫华、张庆永:《微博客传播形态解析》,《传媒观察》,2008(10)。

3.刘菁菁:《微博客:碎片化沟通时代来临》,《计算机世界报》,2009(10)。

(作者单位:李强,黄冈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李菁,武汉体育学院体育新闻与外语系)

编校:董方晓

上一篇:电视文化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塑造 下一篇:中外虚假广告监管政策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