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现状的现实逻辑与路径选择

时间:2022-10-10 03:50:45

基于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现状的现实逻辑与路径选择

摘 要: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应运而生的新型课程。新课程改革走到今天,综合实践课的开展并不理想,特别是农村学校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遇到了思想认识不足,课程安排流于形式;教师配备不合理,师资力量缺乏;缺乏有效的指导策略,活动缺乏层次;教育资源不足,家庭教育薄弱等困难。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尽人意的现象。本文拟就目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存在的一些现状与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路径。指出我们必须立足农村,合理利用区域资源,不断提高教师水平,循序渐进推动开展活动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现状;分析;改进路径

“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新课程改革中应运而生的新型课程。它是一种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目前,综合实践活动已成为中小学课程改革的热点问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是深化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新课程实施以来,广大教师积极投入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验和探索中,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成果,同时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也出现了一些不尽人意的现象。理想与现实的反差使我们陷入深深的思考。

一、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现状

(一)思想认识不足,课程安排流于形式

综合实践活动自小学三年级开始设置,是《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实验稿)》中规定的必修课程。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身广泛性、综合性、开放性的特点决定了它不可能像其他的学科课程那样按照传统课表每周固定时间固定在教室里上课,因此,国家教育部门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时间安排上,采取总量控制原则,即要求平均每周不少于3课时。也就是说,学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根据活动本身的需要采取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的方式灵活地安排教学时间。这种灵活性正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显眼”之处,但正是这“显眼”之处,却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一些学校由于对课程认识不足,加上诸多因素造成的困难,致使综合实践活动只是作为课程表上的一种摆设,未按规定开足综合实践课时量。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时间,经常被挪作他用。遇到学校承办什么大型的教研活动或者上级主管部门、教研部门来检查工作和教学调研时,那么教师就会故作认真的按要求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在这种情况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只是一种应景的门面缀饰,效果不言而喻。

我们不得将综合实践活动视为单纯的活动课程,把各种校外教育活动、课外活动、兴趣活动小组、学生团队活动等同于综合实践活动,使综合实践活动停留在活动层面上。也不得将综合实践活动等同于学科课程,把综合实践活动当作是学科课程的简单补充或延伸。学科课程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必要基础,综合实践活动反过来又促进学科课程的发展。

(二)教师配备不合理,师资力量缺乏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师资问题是关系到该课程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当前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队伍的现状不容乐观,教师的配备不尽合理、教师素质与课程需要不相适应等,难以满足综合活动课程的需要。要使教师适应目前小学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需求,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顺利开展,就必须补充师资力量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师资的水平,保障其教学成效。

(三)缺乏有效的指导策略,活动缺乏层次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但是目前却事与愿违。在活动实施前,教师没有制定具体的指导方案,对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缺乏预案;在活动实施中,或未对学生进行基本方法的正确指引;或缺乏详细到位的指导行为和指导规范;或指导偏重活动形式忽略方法;或偏重活动过程与阶段忽略活动的具体落实程度。甚至不明确自己在指导学生开展活动的过程中的具体指导任务有哪些方面,“无从下手”。 指导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基本方法的讲座,例如怎样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调查问卷、如何进行有效访谈,怎样对资料进行分类和整理,如何撰写活动报告等等。由于缺乏应有的层次性、系统性,学生无所适从。活动往往是只走过程、流于形式、鲜有成效。

(四)教育资源不足,家庭教育不配合

课程资源是课程实施的前提条件,没有课程资源的支撑,课程改革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在课程资源方面,农村学校比城区学校显得尤为不足。校内资源自不必说,就校外课程资源来讲,农村学校所在社区没有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有些地方还没有网络资源。课程资源的不足,给农村学校教师挖掘、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带来了很大难度,甚至使课程实施陷入困境。

农村学生家长因受本身文化素质的影响,缺乏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和认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存在着普遍的偏见和误解,甚至指责学校搞综合实践活动是不务正业,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不支持不配合。由于受家长抵触情绪的影响,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不强,没有掌握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缺乏探究能力,致使造成创新能力差综合素质较低的现实。

二、改进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现状的路径选择

实践证明,综合实践活动对推进课程改革、深化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素质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我们应立足农村、创新思路,主动化解困难,将综合实践活动上出实效、上出特色,为农村学生全面发展开辟一片新天地。

改进路径一:针对课程安排流于形式的现状,首先,学校领导要提高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和功能的认识,切实转变办学理念,制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规划。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进入学校课程实施的总体方案、年度方案和学期方案。确保课时开齐开足,确保不挤占、不挪用。其次,学校要制定规章制度和保障措施,把教师的指导工作计入工作量,纳入教师工作业绩考核。根据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以及指导学生的态度、能力和效果等对指导教师进行团体奖励或个人奖励。保证综合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入常态化。

改进路径二:针对教师配备不合理,师资力量缺乏的现状,当务之急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不断壮大师资力量,提高师资水平。第一,优化配置教师资源。一方面,学校应物色综合能力较强的教师担当该课程的主角,引领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根据《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强调“整合各科教师资源”的要求,专职与兼职并存,科任教师、班主任共同参与,学校全员协助。整合各学科、各类型教师的资源,以达到优势互补,最优组合。另一方面,由于综合实践活动需要跨出校园、走进社会进行实践活动,学校还可以聘请学生家长、行业专家、校外辅导员、社区干部等社会教育力量,建立综合实践活动的校外指导教师队伍。 第二,加强培训,切实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与教学水平。学校要为教师提供学习培训的机会,开展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探讨和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一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组织教师深入到综合实践活动开展较好的学校学习,“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聘请县教研室教研员为顾问,把外校的骨干教师请进来进行指导,让教师尽快适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二是开展多层面培训。首先是加强学校骨干教师的培训,培养学科领头雁,引领教师整体提升;其次是加强全员培训,通过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读书沙龙、专题讲座、交流研讨等活动,提高教师素养。

改进路径三:针对缺乏有效的指导策略,活动缺乏层次的现状,首先,指导教师在要求学生设计和制定活动主题的实施方案时,针对学生活动主题的展开过程及其需要,设计指导方案,明确具体任务,落实指导行为,提高活动的效度。教师指导方案应包括设计学生活动主题具体目标、必要的资料和工具准备、具体实施过程指导、具体方法及其实施、学生评价方案等。其次,在活动实施全过程中渗透必要的专题讲座,训练活动的必要方法。再次,制定并落实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指导的基本行为规范。第四,要设计层次、循序渐进开展活动。依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组织适当的活动,让学生能够学有所得。以西红柿种植实践基地为例:三年级,可以安排“认识西红柿”、“我和西红柿做朋友”等简单易行的活动,让学生关注西红柿、土壤、病虫害,用简单的画或话来描述西红柿的外形、特征等,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到了四年级时,可以安排“走进西红柿王国”、“西红柿种植方法”等主题活动,让学生能了解西红柿、写观察日记,记录西红柿的生长过程,并开展读经济作物常识类书籍的活动;五年级时,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学习方式日趋成熟,情感日益丰富、开始关注家庭、社会的种植及绿化问题。此时可以安排“我家的盆景”、“社区绿化花木知多少”、“我为绿化家乡献力量”等主题探究活动。这样,通过由浅入深的活动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会不断提高,情感、态度、价值观也会明显提升。

改进路径四:针对教育资源不足,家庭教育不配合的现状,笔者认为:一要有机开发、合理利用区域资源。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有着迷人的自然风光、悠久的民俗传统、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生产经验,这都可成为学校的教育资源,能为学生提供比城市更直观生动、更富有人情味的环境。因此,农村小学可以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农村的自然美景、文化生活、风土人情不断开发新的课程资源,组织开展诸如 “大棚西红柿的生产”、 “本村生活废水洁化现状调查”等等主题活动。培养学生参与农村生活、关注农村发展、自觉服务农村的意识。同时,学校可与当地教育机构、工厂、企业协商,开辟活动基地,如“县少年素质教育实践活动基地”,“气流纺厂活动基地”,“超市活动基地”等。这些基地类别不同,课程资源内涵丰富,教学的价值不可限量。二要家校联动、合力推进课程实施。学校可以通过召开家长会、告家长书、家长网校等多种渠道,与家长进行广泛深入的沟通,争取得到家长的普遍支持,帮助家长正确树立家教理念,倡导学生参与家务与各种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劳动情感。另外,引导家长辨证地看待孩子,学业成绩,但并不代表他们的素质的全部,在动手能力上、在吃苦精神方面,农村孩子的表现往往比城市学生更加优秀,这将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三、结语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亮点,更是难点。只有各个部门、各个层面共同努力,科学有效地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管理,才能发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提高课程实施对学生发展作用的有效性。我们农村学校应认清客观条件,发挥社区优势,以培养学生“爱农、学农、兴农、为农”的情感为出发点,充分开发丰厚的农村课程资源,合理指导学生开展具有乡土特色的实践活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参考文献:

[1]郭元祥主编.姜平等编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

[2]乐素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学校实施层面存在的问题及思考》.《中国教育学刊》,2007年1月第165期.

[3]郭元祥.《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现状分析与问题思考》

[4]胡瑞珍.《基地型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5]张玲.《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如何从现象走向本质》

[6]于海霞.《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现状与思考》

上一篇:论在科学活动中如何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 下一篇:如何提高农村幼儿园教师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