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省道S203线K151+960―K151+980路基左侧滑坡特征分析及诱因探讨

时间:2022-10-10 03:05:58

青海省省道S203线K151+960―K151+980路基左侧滑坡特征分析及诱因探讨

【摘 要】 青海省省道S203线K151+960-K151+980段公路自建成以来该路段左侧山坡经常滑塌、掉块现象,尤其在雨季,更为明显,坡体变形严重,随着时间推移,变形范围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若不及时采取治理措施,滑坡将严重威胁该路段的路基安全,对公路的安全运行带来了安全隐患,文章从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等方面,对K151+960-K151+980路基左侧滑坡的形成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对滑坡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及诱因探讨,对滑坡体的危害性提出防治措施。

【关键词】 省道S203线 滑坡特征 诱因探讨

1 概述

青海省省道S203线K151+960-K151+980段左侧滑坡位于黄南州麦秀山垭口约200米处,路线以路基形式通过,走向161°。该段路基左侧局部已形成高0.5~1.5m塌陷,塌方侵占路面1~2m,造成路面严重破坏,严重影响车辆通行,调查期间滑坡的后缘已下滑了近0.3~0.5米的高度,坡体变形严重,随着时间推移,变形范围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若不及时采取治理措施,滑坡将严重威胁该路段的路基安全。滑坡的两侧边界清晰,前缘土体受挤压出现隆起,受地下水的影响,目前处于蠕滑阶段,坡体的变形有进一步下滑的趋势。

2 工程地质概况

2.1 地形地貌

该区域为典型的高原山岭地貌,属构造抬升河谷侵蚀区,工程区地面高程在3480~3570m,相对高差90m,地形起伏较大,岗坳相间。坡面基本完整,坡向为100°,坡角约30°,局部平缓。地表植被以高山草甸为主,地下水较丰富,路基左侧有多处地下水泉眼出露。

2.2 地层岩性

滑坡区分布的地层主要为滑坡堆积体,下伏基岩为三叠系泥质砂岩。其岩性特征如下:(1)滑坡堆积体岩性主要成份为粉土、粗砂:局部夹碎石、角砾,灰黑色,松散,手捻砂感较强,无摇震反应,干强度低,无光泽。表层富含植物根系。粗颗粒母岩为泥质砂岩。(2)三叠系风化泥质砂岩:分布于整个滑坡区下部,褐红色,局部青灰色,细粒砂状结构,泥质胶结,主要矿物为长石、石英、云母,节理裂隙发育,芯呈碎块状。遇水易软化,手捏易断。

2.3 地质构造

滑坡所在地区隶属昆仑山东段,地质构造错综复杂,互相干扰,互相利用。在南北方向和东西方向两大水平压力的交替、持续作用下,经历了反复多次的构造运动,挤压极为强烈,各类构造的干扰、复合此起彼伏,造成在空间展布上方向迥然不同、规模大小悬殊的各种构造形迹。地壳结构复杂,褶皱多残缺不全,断裂错综复杂,新生代构造盆地十分发育。区域构造以东西向、北西西向和北西向占主导地位。经褶皱断裂隆起形成一系列北西西走向的巨大线状山脉,相间以断陷高地和谷地。

滑坡西侧发育有一逆冲断裂,断层产状295°∠71°,位于扎毛隧道左侧约200m左右,呈北北东走向,地形上形成垭口与沟谷相连呈线状延伸,向南南西方向逐渐消亡,破碎带位于三叠系中统砂板岩中,破碎带宽约0.50~20.0m,两侧岩石可见碎裂结构。

2.4 水文地质条件

依据滑坡区的岩性特征,地下水的赋存条件主要分布有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和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两大类型。覆盖层为透水岩组,下伏泥质砂岩为隔水岩组。

(1)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以潜水形式存在,赋存于滑体和周边第四系松散堆积体的孔隙中,主要接受大气降雨和后山基岩裂隙水补给,补给区与径流区基本一致,顺坡径流。(2)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主要赋存在泥质砂岩裂隙中,受大气降水、上覆第四系孔隙水及同一含水层的补给,顺坡向径流排泄,流量较大。

线路左坡有地下水出露,坡体内地下水丰富,地下水通过渗流的方式向沟底径流或以泉的方式排泄。

3 滑坡基本特征分析

3.1 滑坡体基本特征

该滑坡位于青海省省道S203线K151+960~+980段线路左右两侧,地貌上略显堆积形态,地形坡度约20°。滑坡在平面上呈“圈椅”状,前缘剪出口位于地形相对平缓处,形成隆丘,海拔高程3512~3514m,后缘位于公路右侧,海拔高程3529~3531m。滑坡体地形高差约19m,滑坡平均宽约45m,主轴线长约62m,主滑方向为270°,厚度1.20~4.20m,平均厚度约3m,体积约0.9×104m3。坡面植被较不发育,主要为小草,固坡能力差。

3.2 滑坡物质组成及结构特征

滑体岩土主要为饱和松散状的粗砂土和粉土。滑动面位于饱水松散的砂层与较硬质的风化基岩接触带,河床母岩为紫红色及青灰色强风化泥质砂岩。据勘探剖面分析,滑床纵向呈折线,局部略有起伏,总体倾角约20°。

3.3 滑坡成因分析

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是其滑动的自然因素,存在饱和砂层与风化基岩为滑坡提供了滑动面,坡体的人为加载诱发滑坡滑动。

(1)滑坡前后缘相对高差较大,K151+960~+980段坡体坡度约为20°,这种地形为滑坡形成提供了动力条件。(2)滑体中的含砾粉土及粗砂层有利于雨水渗入,使得上部第四系覆盖层长期处于饱水状态,抗剪强度大大减小,滑体下滑力增大,有利于滑坡发生,这是滑坡发生最主要因素。(3)修筑公路时此处设有涵洞,本次勘察时该涵洞已经严重受到变形破坏,导致雨水排泄不畅,渗入土体。

综上所述,该路段滑坡是在特殊的自然及地质条件下,人工筑路堆载和车载诱发的工程滑坡。

4 滑坡评价

滑体平均厚度约6m,体积约0.8×104m3,为砂砾土滑坡。根据滑坡的变形特征,滑坡是在路基荷载、地下水及降雨的综合作用下,先是坡体中部出现张拉裂缝,进而逐渐向左推移形成的,故为推移式滑坡。

5 结论与建议

(1)S203省道以路基形成通过滑坡,因此,该滑坡随时有再次滑动的可能,该段滑坡现处于蠕滑变形阶段,目前对已对公路产生严重破坏,必须采取防治措施。(2)建议在公路外侧(前缘)进行支挡防护,以软性挡墙为宜。以中风化泥质砂岩做挡墙持力层。(3)建议对该滑坡处涵洞进行修复施工,使其发挥正常使用效果;建议在公路右侧设置边沟,在右侧斜坡上设置排水措施,在左侧滑坡四周设置排水措施,并设置相应的地下排水措施。

参考文献:

[1]黄求顺,张四平,胡岱文.边坡工程[M].重庆大学出版社,2003.

[2]梁钟琪.土力学及路基[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80.

[3]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岩土工程勘察规范[S].GB50021-200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4]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公路路基设计规范[S].JTG D30-2004,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

[5]祝玉学.边坡可靠性分析[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3:136-146.

上一篇:青海省牙什尕至隆务峡段公路工程朵给隧道出口... 下一篇:基于改性超薄磨耗层技术在公路路面大修工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