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来自北京

时间:2022-10-10 02:13:15

8月31日,第二批到兵团的援疆干部的脚步踏上了兵团的土地,国家三大企业全方位支援南疆3个师工作的专业人才和技术人员也陆续进驻。他们接过首批援疆干部手中的接力棒,信心百倍。

回首3年前,第一批由中央和国家机关选派到兵团工作的78名援疆干部,带着党中央、国务院对兵团的深切关怀和融融温暖,意气风发,一头扎进兵团,马不停蹄地奔赴各自岗位,仿佛就在昨天。经过3年的历练,他们深情地称兵团为“第二故乡”。

兵团党委书记、政委聂卫国评价说,第一批援兵团干部舍小家顾大家,圆满完成了3年的援疆任务。他们理解兵团、热爱兵团,在援疆工作中发挥了特殊团队作用、传帮带作用、桥梁纽带作用、宣传队作用,在促进兵团各项事业发展、提高兵团干部整体素质和工作水平、增强兵团与中央、国家机关及内地省市的密切联系与合作、扩大兵团的影响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78名干部78座桥

“兵团的70余名援疆干部来自60个部委,发挥好援疆干部的整体作用,就要突出一个‘援’字,当好兵团联系中央国家机关的纽带和桥梁,建立长效机制,为兵团多作贡献。”这是中直纪工委援疆干部、原兵团党委组织部副部长、援疆干部领队之一周天伦常说的一句话。3年中,援疆干部们不仅这样做了,而且成了兵团多项事业发展中填补空白、破纪录的高手和引进资金、技术、人才的能手,成为助推兵团发展的重要力量。78名援兵团干部,在北京的碧水蓝天和兵团的戈壁烈日间架起了78座桥。

3年来,外交部援疆干部、原农十四师副师长倪坚发挥援疆干部的整体合力作用,与来自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农业部、水利部的援疆干部一起牵线搭桥、协调关系,先后促成了国家投资额为4.47亿元的皮墨垦区水利工程项目、投资额为2500万元的教育基础设施项目;争取国家和兵团立项,投资810万元,建成和田地区一流的医院、门诊部、疾控中心。在他们的努力下,农十四师还与多家国内外企业商谈成功投资项目,引进资金2.5亿元,使农十四师招商引资工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实施“东西部科技联姻”的红娘,科技部援疆干部、原兵团科技局副局长彭以祺,协调多方关系,使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新疆兵团绿洲生态农业重点实验室”通过科技部委托验收,“新疆兵团绵羊繁育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申报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也获批准,填补了兵团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空白。

“作为一名援疆干部,作为一名民政工作者,就是要上为中央分忧,下为百姓解愁。”民政部援疆干部、原兵团民政局副局长杨国英发自内心所说的这段话,深深地刻在了兵团职工群众的心坎上。2004年,在国家“残疾孤儿手术康复明天计划”活动中,杨国英为兵团争取到各种有关资助资金165万元,去年12月和今年3月共资助11万元帮助两位残疾孤儿进行了唇腭裂手术。从2002年起,杨国英和同事积极向民政部、财政部等有关部门汇报兵团重点优抚对象经费缺口问题,努力争取上级支持,使兵团的优抚安置经费较往年有了较大幅度提高。2004年,近9000万元兵团最低生活保障金到位,有近5万兵团职工享受到了最低生活保障。

带着“屯垦戍边、人才强边、教育兴边”的重大责任,2002年,教育部援疆干部、原兵团教育局副局长林仕梁,与有关部门协调,将塔里木大学增列为西部高校校园网建设项目,争取到了650万元的经费支持。2003年,经过他和同事的协调和参与,石河子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塔里木大学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同时,兵团警官司法学校升格成为专科院校,石河子市职业技术学院组建成立,这两所高职高专填补了兵团教育在这个层次的空白。

国家发改委援疆干部、兵团发改委主任傅仲保通过国家发改委为兵团争取了38个重点团场的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其间,他一面安排重点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申报工作,一面向国家发改委汇报兵团基层职工群众生产发展中遇到的难题。在傅仲保和兵团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2003年9月,国家发改委批复安排补助资金6.5亿元,这意味着又一批兵团重点团场的“扬灰路”变为乌油油的沥青路,又一批数以万计的兵团人将不再饮用涝坝水,将在寒冷的冬天里感受融融暖意。国家支持兵团城镇建设一次性投入这么大的资金规模,这在兵团建设史上创了纪录。

兵团利用外资工作一直是“短腿”,利用外资项目少、金额小。针对这一情况,商务部援疆干部、原兵团商务局副局长吕继坚,积极倡导并建议加大兵团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制订工作意见文稿,形成了《关于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高利用外资水平的意见》,成为兵团各师今后一段时期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的指导性文件。3年来,兵团累计吸收外商直接投资项目24个,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7520.1万美元,是改革开放之后到2001年的23年中累计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2.6倍,相当于自治区同期累计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81.1%。

中国气象局气科院援疆干部、原农六师农业局副局长刘柏林依托组织优势,穿针引线,向联合国申报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项目,并在五家渠市建起了西部第一家绿色产业示范园区。经过多方协调,他争取了30万元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用于农六师气象局雷达监测站的升级。双雷达的运用,进一步促进了兵地之间农业科技气象服务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2003年,兵团党校获得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走新型屯垦戍边道路研究》课题,课题立项本身及研究成果对兵团改革发展将发挥深远影响。这其中凝结了中央党校援疆干部、原兵团党委党校副校长焦平的心血与努力。通过他与同事们的积极协调和努力,兵团实现了兵团社科界国家委托项目“零”的突破。

北京中日友好医院的援疆干部在农三师医院工作期间,促成了中日友好医院领导带队来兵团开展技术援助活动。院长何惠宇亲自带领由内科、普外科、骨科、检验、重症监护等方面的13名专家组成的专家团,行程6000多公里,赴农三、五、七、八、十师5个师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技术援助,并为农三师医院捐赠了急需的理疗设备。专家团所到之处受到了各师干部职工的热烈欢迎,在兵团上下引起了良好反响。

兵团党委常委、副政委王崇久评价说:“中央和国家机关首批援兵团干部们在深入基层调研,了解社情民意的同时,结合自己的工作进行思考,把中央、国家机关顾全大局、办事严谨、工作规范的好思想、好作风带到了兵团,推动了兵团机关的作风建设;在医院和学校的专业技术干部,将自己掌握的科技知识和科研成果应用到教学和科研领域,促进了兵团的技术进步和学术水平的提高。他们在兵团和中央国家机关之间搭起了一座座互通的桥梁。”

“三山”“两盆”留足迹

在3年的援兵团工作中,无论严寒酷暑,无论晴天雨天;无论是在兵团机关,还是在“水到头、路到头、电到头”的边境团场,都遍布着援疆干部们的足迹,遍洒着援疆干部们的汗水。他们跨“三山”,踏“两盆”,深入基层,理性思考,深入研究,为兵团的发展稳定建言献策,培育人才。千里平畴,兵团大地,万象更新;援疆干部,履历人生,异彩纷呈!

中国银监会援疆干部,原兵团党委、兵团副秘书长,原兵团外事局党组书记、局长刘承萱几乎踏遍了兵团所有边境师、团,参与、组织、实施了兵团边境团场政策调研和编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边境团场政策研究报告》。该项调研形成了一份百万余字关于边境团场改革与发展政策问题的研究报告。这项工作为兵团争取国家支持起到了重大作用,其主要政策建议对兵团今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和作用。

中国文联援疆干部,原兵团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兵团文联党组书记许柏林,经过深入调研,提出了加强基层、加强边境团场、加强民族聚居团场文化建设等有针对性的工作思路和方案。他向提出建议,在每个少数民族聚居团场建设文化活动中心,该建议已被列入国家文化安全调研课题。针对兵团文艺人才短缺,文艺佳作不多的状况,许柏林提出了面向基层青年作者、着眼兵团未来发展的“双优计划”,重点培养首批25名青年文艺人才,确立了一批表现兵团生活的创作题材,制定了学习培训、考察交流、深入生活、集中创作、研讨提高、作品出版、评论宣传齐头并进的5年计划。

在3年时间里,财政部援疆干部、原兵团财务局副局长宋康乐的足迹遍及天山南北14个师的70多个团场,行程达5万多公里。为提高财政资金投资的使用效果,加强建设项目的管理,他提出成立兵团财务投资评审中心的建议,得到兵团领导的高度重视。

2002年8月,农十师北屯中学来了一位副校长,他就是西南师范大学援疆干部罗朝斌。3年来,他奔赴四川、重庆等地高校“招兵买马”,先后招聘了25名大学本科生来北屯中学、北屯高级中学任教;倡导开展“以能带新、以老带新”活动,以发挥老教师经验丰富、专业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特点;选派5名教师到西南师大参加培训,逐步培养起一支业务水平高、工作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的专业、兼职教研队伍。该校教师黄玉华编写的《走进金山》《我的家乡》被选入国家综合实践教材。北屯中学在全国英语竞赛中有6人获全国一等奖,700多人次在省级以上学科知识竞赛中获奖。这一切对北屯中学来讲,都是史无前例的。

兵团旅游发展中存在的较大问题是旅游从业队伍的素质亟待提高。为解决这个突出矛盾,国家旅游局援疆干部、原兵团旅游局副局长胡呈军全力倡导组织培训,仅在2004年就在兵团举办各类培训班17个,参加学习培训的人员达1212人次。胡呈军还邀请国家旅游局组织旅游专家学者首次免费“送教上门”,成功地举办了兵团加快发展旅游经济研讨班,还派人免费参加国家旅游局举办的西部地区旅游局长培训班。在国家旅游局的大力支持下,胡呈军成功争取到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管理干部学院“西部助学工程”,50名兵团团场的贫困家庭子女将走进该院免费学习3年旅游专业。

第一批到兵团工作的援疆干部像一股和煦的春风,吹遍了兵团的每一个角落。“送人玫瑰之手,历久犹有余香。”援疆干部的心和兵团干部群众的心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三年天山水永远兵团情

3年时间,弹指即逝,78位援疆干部在兵团的每一个日子都充实忙碌。他们在和时间赛跑,希望能为兵团再多做一点事情。而深深根植于78位援疆干部心中的兵团情结,从此挥之不去。离别时,援疆干部们一步三回头,因为他们早已深深爱上了兵团这片土地。他们都自豪地称自己为“兵团人”。

中直纪工委援疆干部周天伦说,在兵团工作的3年,是终生难得的锻炼机会,不仅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得到了增强,而且领导能力、文字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都得到了锻炼。“我的心灵得到了净化,也更明白身上的责任和使命。现在我是中央国家机关派到兵团工作的援疆干部,回去以后就是在中央国家机关工作的兵团人。”

“回望到兵团工作生活的3年时间,我以为,从生理成长来看,这段短短的岁月只是人生过程之一秋,但从心理成熟程度来掂量,正是这期间的实践和经历,令人心海翻浪、云飞雾扬,教人领略了一种伟大的真正含义。”中央办公厅援疆干部、原兵团党委政研室副主任高嵌与兵团融在了一起。

中央党校援疆干部、原兵团党委党校副校长焦平坦言,兵团有一种世代传承着的精神和力量,兵团在50年发展过程中,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同时也是精神上的富有者。这些精神品质,是我们国家和民族在发展的各个时期都必不可少的。从这个角度说,兵团永远是一座丰碑。虽然援疆过程是短暂的,“三年天山水,永远兵团情”,其影响是长久的。他说,回去后,还要继续学习兵团、宣传兵团和服务兵团。

国家信息产业部援疆干部、原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张洪远,在组织上为援疆干部安排的参观活动中,第一次看到了向亘古荒原开战的军垦第一犁雕像,看到了第一代军垦人留下的缀满补丁的破棉袄,看到了一部艰苦卓绝的军垦创业史。他的心为之震撼,深深爱上了石河子。他为自己定下了这样的目标:融入兵团,做一个合格的兵团人。

一位曾在全国31个省区市的500多个县跑过调查研究,可以说对我国的基本国情、水情十分了解的水利人――水利部援疆干部、原兵团水利局副局长顾斌杰,在回首3年的援疆工作时,给自己下了这样一个定义:过去对国情的了解虽然是真实的,但是不够全面和深刻。他说:“在新疆、兵团工作的经历,使我具体了解到我国地区不平衡的程度,真切感受到在不同经济条件和文化背景下形成的水利管理方式的特殊性。”

光明日报社援疆干部、原农十师党委政研室、体改委副主任任洁,身患乳腺癌仍然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她已把自己融入了兵团和农十师人的生活之中。用她自己的话说:“在农十师的工作和生活丰富了我的人生。感谢兵团、感谢农十师为我的人生经历创造了这样一个特殊的空间,给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平添了一份丰厚的馈赠。我为自己能够成为兵团人这伟大的创造者和建设者中的一员而备感荣幸和骄傲!”

援疆干部们3年来为兵团所作的贡献,所作的牺牲,不是寥寥数语可以表述的。他们中的一桩桩感人至深的事例、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因篇幅有限,不能一一列举。

3年来,兵团党委始终关心着78名援疆干部,对他们在政治上充分信任,工作上大胆使用,生活上关心爱护,为他们在兵团这块热土上大显身手,增长才干,锻炼成长创造条件,提供支持。在援疆干部们无私奉献的同时,他们的家属也作出了很大的牺牲,为援疆干部撑起了一个稳固的大后方。

首批到兵团工作的援疆干部良好的精神风范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赢得了兵团各族职工群众的信任、赞誉和肯定。据统计,78名援兵团干部中,有10名优秀援疆干部受到了表彰,倪坚同志被授予二等功,25名同志被授予三等功。

大漠落日,戈壁旷野,金秋胡杨,田野草原不会忘记这78位援疆干部;250万兵团人将在心中为他们立下永久的丰碑!

我们期冀第二批到兵团工作的援疆干部与广大兵团干部群众一道奋起创业,再续辉煌一页!

上一篇:咱们的兵团 下一篇:以优势资源转换促新型工业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