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建筑工程转换层施工问题的思考与研究

时间:2022-10-10 12:29:39

基于建筑工程转换层施工问题的思考与研究

摘要: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高层建筑蓬勃兴起。在建筑结构设计当中,为满足上下楼层不同建筑功能的要求,需在结构布置差异较大的楼层中间设置转换层。转换层具有传力直接、受力明确、造价较节省的优点,在实际中得到了较广泛的推广应用,是目前高层建筑中实现垂直转换最常用的结构形式。如何采取合理的施工方法,保证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是关系到建筑物整体结构质量的重大问题。本文就此作出了深入的分析研究,以供此类工程参考借鉴。

关键词:高层建筑; 转换层; 施工技术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high building booming rise. In the building of the structure design, to meet the different function of the fluctuation floor construction requirements, the need to decorate differences in structure of the middle floor set convert layer. Conversion layers have power transmission directly, the structural behavior is clear and less cost advantages, in practice, get a used widely, is the high building is realized in the structure of the most commonly used vertical conversion form. How to take reasonable construction method, ensure the quality of construction to meet the design requirements, is related to the overall structure of the building quality important questions. This paper made a in-depth analysis of this research, for such projects for reference.

Keywords: high building; Conversion layers;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TU208.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结构转换层的施工难度大,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求高,以“坚持标准,规范管理,保证质量,信守合同”质量方针为准绳,事先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并精心组织施工,不断加强施工质量、工期、安全、文明各项管理工作,才能确保了工程整体质量。

一、施工技术准备工作分析

技术部门做好图纸会审工作,并按设计回复意见对相关部门做好交底。施工过程中发现疑问及时与设计做好沟通,及时处理。施工前由技术人员根据图纸内容及现场施工情况,制定混凝土施工顺序,对工人进行技术交底。试验人员全面负责混凝土的试验、资料的整理移交等工作。召开现场技术交底会议,就模板及混凝土施工技术要求对现场施工及检部门交底并划分相应职责范围,使其施工前作好充分准备。对特殊工作作业人员集中培训,考核合格取证后方可上岗。对各专业队伍进行施工前进行技术、质量交底。混凝土施工前,项目部技术人员向预拌混凝土厂家、施工单位、项目部工程管理人员、试验员等进行有针对性的交底,起到技术预控的作用。对劳务队伍全体人员进行进场前安全文明施工教育及管理宣传。

二、模板及支架的施工问题分析

1. 斜撑的施工要点。所有斜撑杆按小于或等于 45 度角设置,排距沿柱面竖向为 1m,梁底斜撑杆同梁底模板的外钢楞相协调,间距为400mm,其上端伸至模板底并与梁度模外钢楞相扣接,并作双扣件抗滑移保险,斜撑杆的下支点主柱面预留的内设定位短筋的凹槽,最下排斜撑杆的下支点为所在楼层的柱根部。梁底斜撑支架尽量与梁下排架同时搭设,如跟不上,也必须保证在大梁钢筋骨架就位前搭设完毕,以确保斜撑支架与梁下排架同步受力。所有斜撑杆要尽量与梁下排架的立杆、横杆相扣接( 用转向扣件) ,同时与楼层满堂架连体,以增强斜撑支架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2. 立杆和扫地杆的施工要点。立杆的上端直接与梁底的内楞、外楞分别相扣接( 外楞紧贴在内楞下面) ,从而形成双扣件抗滑移保险。立杆的下端支撑在楼面上铺设的通长木板上设置的钢垫块上。梁下排架下设扫地杆,中间设两道大小横杆,梁底排架两侧,横向设置斜撑,纵向设置双肢剪刀撑,同时将梁下排架与楼层满堂架连为一体,以增加排架的空间刚度。

3. 钢管支撑的施工要点。支撑体系中,一定要注意检查木楔是否顶紧、钉钉子、防滑动,这是避免钢管直接作用于楼板形成集中荷载的关键。用中Φ48 ×3.5 碗扣式脚手钢管搭设排架作为转换结构模板支架,可调支托安放于钢管支撑顶端,再把小中 48 × 3.5 钢管安放在可调支托上,碗扣式钢管立柱承受的是轴向力。作用在模板支架上的荷载特别大,用钢管碗扣脚手架做支撑最关键的问题是绝对不能出现模板支撑倒塌事故,否则损失和影响极大,因此,即使在排架三维间距均满足设计要求条件下,仍须采取必要的附加保证措施。利用转换结构区域的边缘构件如框架柱,剪力墙卸失一部分荷载。中间部分用纲管与柱子锁紧。对进场的构配件进行检查验收,扣件及底托等要有出厂合格证,碗扣脚手架要检查碗扣与杆件的焊接质量,杆件的变形情况。达到规定后方可使用。扣件符合《钢管脚手架扣件》的规定要求。各级共同制定施工方案,并逐级进行技术交底,参照公司的碗扣式脚手架施工工法及己施工的梁式转换架体支设的经验进行施工,执行《组合钢模板技术规范》和《建筑施工扣件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三、钢筋的连接和绑扎问题分析

1、钢筋翻样与下料。转换大梁的含钢量大,主筋长,布置密,在两梁相交的柱节点区上下共有儿十层上百根主筋在此“相聚”,加上腰筋、柱筋等,主筋还须弯起锚固,众筋“抢位”现象十分突出。任何一根主筋的就位错误,均会造成大量的返工。因此,准确地翻样和下料是钢筋顺利施工的前提。钢筋翻样前必须弄清设计意图; 审核、熟悉设计文件及有关说明;掌握现行规范的有关规定。翻样时要结合实际并考虑方便施工。一般设计转换大梁的主筋在柱节点区均弯起锚固,施工难度大。可与设计单位协商解决,如: 大梁的最上一排面筋向下弯并锚固至底筋以上; 底筋的最下一排主筋尽量靠柱边上弯 25d,其余主筋全部取销弯锚,负筋亦不起弯,均伸至弯起筋即可( 柱截面大,锚固长度满足要求) 。这样一来,增大了节点空间,为混凝土的灌注和振捣提供了条件。梁上部的主筋接头要求设置在跨中 1/3 跨长内,下部主筋接头要求设在靠近支座1 /3 跨长内。由于梁内主筋多,主筋下料时,必须考虑并调整好每根钢筋的接头位置,以保证主筋的焊接接头相互错开并满足现行规范要求。为方便钢筋的安装就位,满足上述规范要求,必须对所有梁主筋按就位顺序进行编号。梁箍筋大,下料时要注意对焊接头位置,避免接头出现在箍筋的弯折处。

上一篇:浅析工程管理中的造价控制 下一篇:浅谈施工方案与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