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检验结果误差统计与分析

时间:2022-10-10 12:16:33

生化检验结果误差统计与分析

[关键词]生化检验;结果;误差统计

[中图分类号] R44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10-220-01

生化检验作为临床中的常规检查项目之一,对于协助诊断与指导治疗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价值,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如何尽最大程度地降低或避免检验结果的误差率就成为目前检验工作中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鉴于此种情况,我们在对生化检验的每个环节与步骤进行了仔细调查与误差统计,结果发现在标本的采集、送检、处理、分析、甚至报告等环节均存在着能够对检验结果造成误差的隐患,这样便给医疗工作质量带来了较大干扰,所以我们认为加强对生化检验结果误差进行统计与分析就成为提高检验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方案之一,现总结与报道如下:

1 生化检验资料

于2009年2月-2010年8月在本院抽取生化检查结果共计7632例次,通过二次复查后发现存在误差较大的生化常规例数为62例,约占0.81%。62例生化常规误差可分为两类,即临床误差与实验室误差,其中临床误差包括严重溶血、采集方法(如输液侧抽血)、标本送检不及时以及标本与申请单存在误差,而实验室出现的误差主要含有标本处理不当(水溶时间过长、温度>37°C、离心不完全、纤维蛋白未完全析出)以及样本出现加错现象的误差,一旦发现以上重大误差时,立即再次给予化验检查。

2 研究方法

对本次研究存在较大误差的62例患者生化检验结果再次给予化验检查,并按照现行的试验设计方案规定,设计《生化检验结果误差统计调查报告表(Case Report Form)》套表,其内容包括:存在误差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疾病史、造成结果误差的临床原因和实验室原因;并由专业检验人员对其结果进行复查,然后对其误差和复查的各项数据进行详细记录与统计,最后对其结果进行分析。

3 统计方法

利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其中计数资料采用秩和检验。

4 误差统计结果

4.1 临床误差统计结果见表1所示。

5 分析

通过本次所抽取的7632例次生化检验结果发现有62例结果存在着误差现象,其中临床误差占32.26%、实验室误差占67.74%,另外从表1及表2中的结果可以看出临床误差以严重溶血和血液采集方法不当较为常见、而实验室误差则以对血液标本的处理欠妥当为主,且此种误差明显高于其他误差(P

出现此种误差情况,我们对其分析如下:⑴临床误差,比如①在采集标本时患者不当(正确应为坐位或卧位[1])以及为了使血管更加明显暴露而过度使用止血带(如时间过长超过1min、止血带过紧)、患者反复握拳以及对患者血管进行过度拍打而造成严重溶血等,这样就会造成严重误差的出现;②由于在在输液侧进行标本采集,这样也会造成生化检验结果的误差,比如本次所抽取的检验结果中就存在着于输液手臂采集标本者2例、占所有采集方法不合理的28.57%;采集时间不合理,为了更好的反应机体状况应以早晨空腹采集为好。③血液标本储存与送检,首先对于血液标本的储存应选用抗凝管且为了防止血液凝固标本量应以适量为度,同时需注意采集容器不得重复使用;其次对于标本的送检应坚持及时的原则[2],因为标本过久放置极易引发溶血现象而给造成误差(如本次统计中就存在1例标本送检不及时、占1.61%),一旦标本不能及时送检应尽快分离血清,并立即放入3°C-6°C冰箱中予以保存(分离血清时应保证一个吸头一管血,防止交叉污染)。 ⑵实验室误差,比如①质量控制含有[3]室间质控和室内质控,以上两方面的质控工作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至关重要,因为这样不仅可以降低误差率、同时还能够保证实验方法的可靠性以及结果的准确性,所以也就能够避免表2中标本处理欠妥当的问题,那么误差率也就会下降;②仪器质量和性能,例如我院所使用的日立7180仪器,为了使其能够达到最佳运行状态,我们定期对该仪器进行保养及校正,同时严格遵守仪器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从而尽最大程度降低误差率;③试剂选择、储存,首先对于试剂的选择应以稳定性良好、线性范围较宽、正向型试剂空白吸光度低、反向型试剂吸光度高、试剂空白速率低、瓶间差小、终点法反应速度快为原则,而在试剂的使用上需要注意其用途、有效期、性能特点和检测步骤及相关注意事项等;其次对于试剂的储存应注意勿将试剂放在阳光直射或潮湿的地方以及对于储存试剂的容器应给予密封。

6 体会

总之,临床生化检验质量往往涉及到诸多步骤与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降低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所以给临床诊疗带来了一定难度,且阻碍了整个医院医疗水平的提高。鉴于此种情况,我们认为加强对生化检验结果误差统计与分析才能减少人为不规范操作和控制造成生化检验结果出现误差的因素,进而提高结果的准确度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1] 左安业.浅谈做好临床生化检验质量控制的体会[J].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7,13(22):3306.

[2] 陈芳建.血液标本保存时间对各生化检测指标的影响[J].检验医学,2006,21(1):87.

[3] 李燕平.重视分析前质量控制提高检验质量[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5,28(2):21.

上一篇:实验室锐器伤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下一篇: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价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