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孙宏斌

时间:2022-10-09 10:15:50

少年得志,却几经波折。在孙宏斌身上传奇般的非典型遭遇恰恰造就了一个商潮涌动的中国背景下的“典型”创业者形象。

孙宏斌这个名字重又回到了媒体追逐的热点排行榜上,他对房地产行业的见地、对绿城遭遇的同情以及融创逆势扩张的消息屡见报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他依然用那着急的孙氏腔调表达对当下地产江湖的不满,并将矛头对准了大佬们:“万科产品也就做成那样,地产江湖上怎么总是任志强、冯仑这几张老脸在唱戏啊?”孙宏斌一不小心又霸气侧漏了。

事实上,向来性格张扬、敢说敢为的孙宏斌在出售顺驰之后,选择了沉寂,选择离开社会关注的焦点。不过,他并未离开房地产,而在一旁静静地经营另一家地产公司――融创。吴晓波在《大败局Ⅱ》中不无悲壮地写道:“这位在而立之年就经历了奇特厄运的企业家,在‘四十不惑’到来的时候再度陷入痛苦的冬眠。不过,他只是被击倒,并没有出局,他也许还会拥有一个更让人惊奇的明天。”是的,经历跌宕的孙宏斌在等待一个机会,一个可以让众人为之称奇的明天。

2010年10月7日,融创的香港上市帮它实现了这一愿望。上市初始的融创只是一家年销售额60亿元的中型房地产企业,而今,融创2011年合约销售额预计达到183亿元。夺人眼目的不仅是这位饱受争议的董事长重回舆论的核心,还有他背后闻名遐迩的股东――贝恩资本、德意志银行、鼎晖投资、新天域资本等,而这些资本家选择孙宏斌的现实理由都不约而同地指向了他“非典型”的失败经历。

狂人的命运

未过半百的孙宏斌已经历了三次人生起伏。面对世事变迁,他的拼搏与勤奋却依旧未变。在《普鲁斯特问卷》中,孙宏斌写到最不喜欢的是别人不努力,而他自己同样在以行动阐释自己的人生观。每天从早上7点到凌晨1点的超负荷工作量,他用1小时的长跑来调节。

1988年当孙宏斌从清华来到联想上班时,柳传志看重的便是他身上的干劲。操着浓重山西口音、稚气未脱的孙宏斌被安排在销售的岗位上。此时联想的销售业绩停滞不前,亟需新人加入充当公司的“鲶鱼”,以此激活员工的干劲。孙宏斌拼命的结果令柳传志十分满意――全国市场迅速打开,孙宏斌也得以重用,进想接班人的梯队。任何事情都有它的两面,在孙宏斌拼搏与团队意识的背后是他的强势与对公司利益的背离。在企业政治家柳传志眼里,这样的人很可能对公司构成伤害。年仅27岁的孙宏斌在企业发展部总经理的位置上,被柳传志以挪用公款之由送进了监狱。

监狱的生活能够让他拥有更加充裕的时间来思考问题、反省人生、改变自己,但始终没有改变的是他身上的狠劲儿。狂人的性格终究决定了他在哪都是众人瞩目的焦点。从1994年创立顺驰,到2004年销售额达100亿,成为全国房地产大鳄,孙宏斌仅仅用了10年。当然,这个100亿远不是他的目标,2003年孙宏斌宣称10年后顺驰的销售将达到1000亿。这年的夏天他还说了要做全国的第一,彼时,他看了看坐在一旁的王石。

孙宏斌的疯狂与激进连老上司柳传志也看不过去了。他托人传话,小孙太急了,做企业不能跑,而且在扩张时一定要注意资金链,有些话也不能说得太满了。向来擅长见微知著的柳传志点到了顺驰的要害。事实上,员工从几百人急速扩张到上万人,带来了管理的混乱加上资金链的紧张,顺驰的销售业绩尽管达到了全国第一,但似乎也印证了“月满则亏”的铁律。自2004年起,孙宏斌开始了与现金流的艰难赛跑,最终败下阵来。2006年9月,拥有大片土地却熬不过资金链危机的孙宏斌,将顺驰的大部分股权以1亿元卖给了香港路劲基建集团。此时,顺驰手中的土地价值已超1亿元。又能奈何?区区一根稻草,也能在关键时刻压倒骆驼。

2006年底,孙宏斌与朋友在北京的一家KTV里,一整个晚上就唱了两遍崔健的《一无所有》,吼得声嘶力竭。 “听他唱歌的时候,谁都能体会到他长时间压抑后的宣泄。”北京融创总经理荆宏曾向媒体记者说。十二年的心血白白送人,其中的心酸与无助大概只能在迟暮英雄心里藏着。

时势造英雄

都说孙宏斌性格张狂,才走到了今天,并用他的例子来验证性格决定命运。媒体也在告诉我们,对于他过去的渲染甚至达到了妖魔化程度,孙宏斌已经在试图改变自己性格中的某些因素,以期能够实现自己的事业宏图。

如果我们将孙宏斌放到中国经济改革的大浪潮中区观察,可以发现他的经历不过是经济改革的商业典型。如果说孙宏斌在联想被重用,是因为市场派柳传志与其志同道合,而之后的牢狱之灾,又是孙性格中的危险因子太多。那么,之后跨入地产江湖的种种遭遇,也许并不足以说明仅仅是他个人的问题。

将记忆的线索拉回到1993年,全中国大概都还能触摸到上一轮海南乃至全国房产热到巅峰滑落的余温。正是在热寂之后的1996年,孙宏斌逆潮流而上,进军房地产。如吴晓波所言:“一个朝阳行业,在经历了漫长的酝酿期之后,必定会迎来一个突发式的暴涨期。在这个阶段,激情与混融,暴利与风险共舞,往往会出现若干匹傲视天下的‘黑马’。”1997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央决定放开商品房市场,全国的购买需求像泄闸的洪水,滋蔓横生。顺驰则像一匹发疯的黑马,用5年时间占据了天津房地产市场30%的份额,这样的区域绝对优势,目前在一线城市无人能出其右。

2004年,就在孙宏斌宣布进军全国的第二年,在全国拿地的那一年,国务院开启了房地产调控的帷幕,加息、提准、严格土地管理办法;2005年,国务院先后出台“旧国八条”、“新国八条”。此时,孙宏斌一边要面对日益紧张的资金困局,一边却还在抓紧拿地、加快工期。他似乎没有功夫、也不屑于讨论什么宏观政策对企业和房价的影响。与其坐而论道,不如行动起来。如日中天的孙宏斌,自然不相信自己的努力会付诸东流,他要做的是用实践证明他能摆脱那些虚幻的政策,创造地产商业的奇迹。如果他能够再熬一年,事实也许能够证明他是对的。2007年政府迫于经济发展的压力,重新松绑,房地产行业又迎来了热火朝天的场面。但顺驰的地产魔咒就在2006年应验了,孙宏斌再也撑不下去了,大量的土地、大笔的欠款、还有大量的员工,使得他只有选择“退而结网”。在经济常识与规律面前,在那些看似遥远的时势面前,孙宏斌不得不承认自己的弱势地位。

2007年初,招商银行年终答谢会上,身处艰难时光的孙宏斌又遇到了柳传志。这位老字辈创业者再一次认真地对孙讲:“你做企业别的都挺好,就是有一点,太急躁了。如果把心态稳一稳,我相信你能再次起来。”

孙宏斌一改之前的激进风格,集中高端住宅,并且注意管控风险。2010年10月,孙宏斌终于将自己的地产公司带上了香港联交所。此时,他表现出了更多的沉稳。

当再被问及融创的未来――譬如和万科相比时,他只是淡淡地说:“我已经不再去想什么规模了。做房地产最重要的是产品与风险控制。”

孙宏斌学会了审时度势。他懂得了与时势共舞才能造就英雄。

上一篇:“灰霾元凶”浮现 下一篇:食品污染影响你的生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