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育国际化区域推进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时间:2022-10-09 09:46:24

高中教育国际化区域推进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才竞争日趋激烈。教育国际化和信息化已成为世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趋势。《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要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中小学对外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培养大批国际化人才。同时还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全面的提高,接受良好教育成为人民群众的强烈期盼,深化教育改革成为全社会的共同心声。起初,教育国际化的理论关注和实践探索主要聚焦于高等教育。近年来,基础教育国际化发展逐渐成为许多地区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主要表现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国际化,如重视外语教学、加强国际理解教育、扩大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等,逐步形成了开办国际班、师生互访、缔结姊妹学校等模式。

一、高中教育国际化区域推进现状

(一)高中教育国际化的规模逐渐扩大

教育规划纲要颁布以来,全国各地积极落实规划精神,部分省份明确要支持推进高中国际化发展。北京市提出要支持首都高中与国际知名学校多种形式的合作办学;上海市强调要加强普通高中教育的开放性和选择性,扩大高中学生国际交流的规模和渠道,试点开设高中国际课程;黑龙江省鼓励具备条件的高中开展国际课程试点,积极支持中小学开设俄语课程;湖北省明确提出,要扩大高中阶段中外合作办学,促进1000所左右中小学与国(境)外学校建立稳定的交流合作关系;江苏省提出要探索高中阶段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建设一批高度整合的国际化课程;山东省鼓励有条件的中小学协助外国中小学开设孔子课堂。

高中教育国际化的规模呈逐渐扩大的趋势,高中生出国留学人数也持续增长。据悉,上海市开设各类国际课程的普通高中已达到33所,其中公办高中18所、民办高中15所,在读学生超过6000名,约占当前上海普通高中在校学生总数的4%。湖北省武汉市于2013年起开设国际班的高中数量达到了12所。浙江省从2003年宁波李惠利中学开办省内第一个国际班算起,10年间,浙江开设各类国际课程的普通高中已达到29所。

(二)高中教育国际化的区域需求不断增大

虽然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高分低能、缺乏创新能力的培养等问题也较为突出。随着我国家庭经济能力的不断提升,通过高中国际班的学习申请国外大学,越来越受到学生和家长的青睐。学生国际优质教育需求的不断上升,促使基础教育国际化的区域实践由最初的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以及县域地方扩展,青海、宁夏、新疆等经济不发达地区的部分中学也都开设了高中国际班。

二、高中教育国际化区域推进的问题

(一)出国留学规模远远大于来华留学规模

近年来,我国高中毕业生成为留学的一大群体。第一,高中毕业直接申请国外大学的学士骤增。美国国际教育协会相关统计显示,中国赴美攻读学士学位的学生人数每年维持在9000人左右。2009年,中国有2.6万名学生赴美攻读学士学位,与2008年相比,学生数目增加两倍。美国国际教育协会于2011年底公布的《门户开放报告》显示,2010-2011学年,在美留学的中国学生数目达到了15.76万,其中攻读学士学位的学生数目占36.5%,较2010年增长42.7%,远高于赴美攻读硕士与博士学位的的学生数目。

第二,出国读中学的人数大幅增加。2006年,我国仅有65名赴美中学生,2011年赴美中学生人数增加100倍,达到6725人。2011年我国仅高中生出境学习人数就占我国总留学生人数的22.6%。

2011年,我国在海外留学生总数为110.88万人,而在华留学生仅有29.26万人。2012年,在美国留学的中国大陆学生已经达到19.4万人,而同年美国来华留学生只有1.46万人,不足我国赴美留学人数的十分之一。2011年,我国赴英国留学的学生人数占我国大学生总数的17%,赴法国留学的学生人数比例为12%,赴日本留学的学生人数比例为3.8%。同年,在华留学生仅占我国在校大学生总数的0.425%。这种“留学赤字”现象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迅速增长的国际化人才需求及家长、学生追求国际化教育的需求,二是主要留学目的国家制定的相关教育产业出口战略。比如2012年,赴英留学的中国学生数目约为6.5万,每个学生的学费约为八千到三万英镑。因此,仅仅学费就为英国带来近20亿英镑的收入。另外,留学生还带动了当地的餐饮行业、房产中介、零售业等迅速发展。

(二)国际课程体系较为复杂

目前,我国高中国际班设置的国际课程主要分为五类:一是国际组织开发的课程,学生完成这类课程的学习后可以直接申请外国高校;二是国际性的考试课程,如A-Level、ACT课程等;三是国别课程,如美国的AP课程、SAT考试课程等;四是托福、雅思的培训课程;五是直接引进外方合作学校的课程。

实际上,这五类国际课程与国内高中课程并没有很好的衔接。另外,为了快速提高学生对外国课程的掌握,很多国际班缩短国内课程的学习时间,从而影响了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知识。

(三)高中国际班学费较高

按照《中外合作办学条例》,高中国际班属于公益事业,按照办学成本收费,学费标准一般要经教育部门、物价部门等相关部门审核后方可获批准。但由于第三方的介入,国际课程教育教学工作、教师队伍建设和财务管理工作往往由第三方运营,造成运营成本的增加,使得高中国际班学费相对较高,从每年学费2万元到12万元不等,乱收费现象也较为严重。据悉,宁夏省银川市的部分高中国际班的学费已达到每年8万元,2011年北京高中国际班的平均学费达到8.9万元。

高中国际班的高收费将那些家庭条件一般或困难的学生拒之门外。利用有限的优质资源开办国际班,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富裕家庭子女的需求,但同时也造成了入学机会的不公平。

三、高中教育国际化区域推进的对策

(一)国际教育资源与信息技术相融合

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促进教育的创新与变革,是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的重大战略决策。全球范围内的优质资源在不同国家之间的流动和配置,将成为新的历史时期世界教育发展最显著的特点之一。数字教育的硬件设施在全国大中城市高中学校已经基本得到普及,面向全国的高中教育信息基础设施体系初步形成,而高中国际教育的优质课程和师资资源目前大多只为国际班的学生服务。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建立优质资源共享平台,将优质国际课程和信息技术结合,提供国际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和软件工具,开展校内和校际之间的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学习的教学新模式,将是高中教育国际化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有效实践。

(二)在线教育与传统教育相结合

2012年以来,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在全球迅速兴起,对传统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线教育将打破学校的围墙,管理者可以全面跟踪和掌握学生特点、学习行为、学习过程,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更准确地评价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同时,由于在线教育成本很低,能够使国际优质教育资源惠及到每一个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有接受国际优质教育的机会和途径,有利于推动实现教育公平。

虽然在线教育的发展速度很快,但仍然不能完全替代传统教育。在线教育会对传统教育的教学和服务手段进行升级,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高中教育国际化需要在线教育与传统教育的结合,从而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目前高中国际班收费太高和优质教育资源被少数人享有的问题。

(文章系作者在2013中国基础教育国际化研讨会分论坛上的专题发言)

上一篇:美国中学职业生涯教育课程设置 下一篇:台湾成功大学的学科建设与协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