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市场与分析师不一致

时间:2022-10-09 09:16:11

当市场与分析师不一致

目前市场的情绪明显与分析师的情绪不是很一致,而这也是正常的现象。分析师的转变往往慢于市场的转变。因为如果前期他们是正确的,那么会更加习惯沿用原有的逻辑。这个逻辑造就了他们之前的成功预测,他们因此而短期成功。那么坚持之前的作品,推荐市场依然沿用前期的逻辑,一般都是当时最好的选择。

例如,柯达早就研发成功了数码相机,但是为了传统的胶片事业,理所当然又不加思考的将其雪藏起来,最后被其他人颠覆。当赚取简单粗暴资金利差能够得到巨额财富的时候,银行就没有动力去进行所谓的金融创新,直到被互联网或其他行业所颠覆。当创业板总体涨幅超过90%的幅度后,要放弃今年以来的所有成功的理论支撑,从而转变思想转变逻辑,是需要勇气的事。当然,成功人士往往认为自己有承担短期风险的能力,毕竟你已经成功了90%涨幅,那么在损失了10%之后,再重新转变观点,依然可能是一个比较安全的选择,只是那时要承担一些舆论压力而已。

而我们需要关心的问题是,市场情绪是否与分析师的逻辑相一致。当一致的时候,则相安无事,大家都高兴。但是当市场情绪与分析师情绪不一致、出现分歧的时候,往往对于我们的判断力是个比较大的考验。目前的市场情绪就是处于这种状态。整个大TMT是今年的主要上涨板块,也是目前市场调整的主要领域,而在这个板块整体调整20%之后,看空的分析师依然寥寥无几。大多数分析师依然在找各种理由,以及沿用之前的逻辑,来进行持续的看多的推介。这就明显地暴露了市场情绪与分析师观点的分歧,经验上来看这是值得我们注意的地方。

这轮调整从时间来看不超过两个星期,从调整的幅度来看,创业板指数最高的跌幅,不超过15%左右,这个空间相对于今年以来90%的涨幅,不算高。一般来说,或许跌去涨幅的三分之一算是短期合理的。大盘指数跌幅更小,当然有它的理由:一是今年以来涨幅极小甚至没有涨幅;二是它们有各自的估值作为支撑,涨不上去,至少也不会跌的太多吧。那么即使市场在某个时候会有一个反弹,可能仅仅是再下跌的前兆。市场调整,要么是时间问题,要么是空间问题,要么是二者合一的问题。现在来看,时间不够,空间也不够,所以短期对于调整,笔者持谨慎的态度。

其实,站在十一月份这个时间角度来看,现在需要更多考虑的,或许是怎样为明年布局?今年的行情基本结束了,这样难得的结构性牛市都有了,何必还要执着于剩下的垃圾时间呢?总结今年,展望明年,或许能跳出短期的局限吧。

短期关注即将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风险,这里所说的风险,并不是指低于预期的风险,而是特指政策高于预期的风险。

上一篇:博弈是弱者成为赢家的武器 下一篇:TMT行业:备战年报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