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存在问题及解决

时间:2022-10-09 08:47:58

浅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存在问题及解决

当今社会科技信息高速发展,在全国,很多学校都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这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同时在这种实践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审美力、逻辑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由于信息技术学科本身的特点,我们发现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

一、我们来看一下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

(1)综合性强。和其他学科比较,信息技术学科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涉及很多学科知识,这样对学生要求就相对要高,在掌握一些基础学科的知识后才能学好信息技术。

(2)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信息技术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一大特点就是实用性极强。很多学科知识在生活中很少体现,但信息技术知识现实生活中却能得到很广泛的运用。

(3)教学内容不断更新。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很快,不管是硬件还是软件都在不断更新,很多新概念、新观点被提出,这使得信息技术课程需要不断更新、发展现有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

(4)学科实践性强。信息技术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要求学生上机操作,突出学生动手能力,注重操作训练。学生可以运用自己学到的各学科知识通过计算机来实现自己的创意、展示自己的个性。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创新能力等。

二、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三个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问题一:在一个班级里,学生掌握的信息技术知识存在很大的差异,学生接受知识能力不同,这样就增加了课堂设计难度。

目前,高中信息技术课的主要内容是以操作实践为主,而教师也大多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来完成课堂教学目标,但由于学生知识存在差别、接受和掌握新知识的能力也不相同,有的学生对电脑的基本操作很熟练,对电脑能够运用自如,有的学生则可能连电脑都没用过,学生们的信息技术水平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对于老师布置的实际操作任务,一些学生可能五分钟就完成了,而另一些学生可能直到整堂课结束后也还不能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针对上述情况,可以在教学中采取以下策略。

(1)对基础不同的学生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可以让其模仿老师的操作,让学生从模仿中学习;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老师布置教学任务后,并不直接告诉学生方法,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探索。

(2)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根据学生知识水平、性格、能力等方面的不同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进行小组之间学习,不但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还能增加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在合作中碰撞,做到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这种做法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加强了学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比如在学习制作电子板时,学生虽然已经掌握了汉字的输入、word文档的字符格式的设置、剪贴画的插入、保存、通过Internet收集信息等知识,但要设计一份完整的电子板报对学生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方式,让每个学生负责不同的任务,大家分工合作,最后通过师生共同努力,一起完成任务。

(3)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进行课外辅导。对基础较差的学生进行课外培训,让这一部分学生重拾信心,逐步掌握所学的基本技能,缩小与其他同学之间的差距。

问题二:在课堂上,老师讲解时学生自己做自己的,完全不管老师在讲什么,而当老师讲解完毕轮到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时,他们又不知道该怎么做。

相信上述问题很多老师都遇到过,甚至在其他学科也曾出现过,对于这个问题,实践证明,范例学习和情景教学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

(1)范例学习法。范例学习法是指老师在课堂上选择以基础知识作为教学内容,通过“范例”进行讲解,使学生能通过“照葫芦画瓢”的方式来掌握知识的方法。在信息技术课上,老师在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后,可以利用多媒体边展示范例效果边作点拨提示,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还可以收集学生作品在班上进行演示,这样的话一定会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比如在讲解文本的格式化内容时,如果老师仅仅只是输入几个汉字,然后给学生演示字体、字号、字形、文字颜色的设置,对学生肯定没吸引力,上课时就会出现不专心听讲、自顾自的现象。但如果老师先是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张已经做好的电子板报,相信一开始学生就会很感兴趣,在展示的同时就可以讲解上面的各种具体设置,最后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具体内容设计出一张更加精美的电子板报。这样一来,既能达到训练的目的,还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2)情景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是指以生动形象的情境激起学生学习情绪为手段的一种教学方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促使他们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信息的获取”时,就可以创设“以了解自己家乡风土人情、风景名胜”为主题的应用情景,学生因为热爱自己的家乡,想要更多了解自己的家乡,学习兴趣就会很浓厚,这样就会很快掌握“搜索引擎”的使用,还能自己摸索到一些搜索技巧。

问题三:教育体制问题导致教学安排不合理、无考核制度。

目前,大多数学校对信息技术课的安排为一周一节,课时设置严重不足,导致任课老师对教学内容取舍困难,如果老师按照教材的章节教学,教学内容只能完成一半;如果不按照教材的章节教学,考试时学生又无从下手;由于信息技术课不是高考课程,在大多数学校普遍缺乏重视,虽然开设了信息技术课,但缺乏具体的考核标准和制度,虽然任课老师也会随堂进行期末考试,但考试成绩始终和高考无关和学生成绩的排名无关,使得学生对这门课缺乏积极性。

作为任课老师,在开学初期一定要做好整体教学规划,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抓重点。在实际教学中,一般情况下,每节课都有课堂作业,把每次的作业汇集起来,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一来可以把教学落到实处,二来也可以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信息技术。另外,学校可以不定期地组织各种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比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习信息技术创造一个良好环境,对优秀者应给予表扬,增加学生信心,还能为其他学生作学习榜样。

总之,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同而不合”,与其他学科相比有很强的学科特殊性。作为任课老师,我们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寻找规律,不断进取,把这门学科教好、建设好。

作者简介:

汪婷(1985),女,贵州贵阳人,本科,贵州师范大学毕业,单位:贵阳市乌当中学,职称:中学二级,研究方向:高中信息技术教学。

上一篇:培养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方法与技巧 下一篇:幼儿园小班常规培养的重要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