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显地方特色 紧扣时事热点

时间:2022-10-09 06:17:43

凸显地方特色 紧扣时事热点

摘 要:随着福建省高中新课程改革热潮的逐步推进,校本课程的研发与建设也已提上议事日程,各种极富地方性、时代性特色的校本课程教材不断涌现。笔者根据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泉州地方特色,把弘扬和培育学生爱国、爱乡的民族情感纳入历史教育的全过程,抓住课程改革契机,找准切入点,确定了开发《闽台溯“缘”》的特色历史校本课程。本文笔者意在就历史校本课程《闽台溯“缘”》的开发实践进行总结、反思,谨与大家共同交流研讨。

关键词:校本课程 闽台溯“缘” 地方特色 时事热点

21世纪伊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新的理念、新的名词开始走进教师的视野。“校本课程”的概念就在这个时期为教师所认识、理解直至认同、参与实践。由于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利于不同的学校根据自身实际,因地制宜地进行相关教学,因此广大学校和教师都积极投身于校本课程的开发之中,使得校本课程的开发在当前实施新课标,推行新课改的新形势下,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历史蕴涵着人类文明的传统,蕴涵着民族优秀文化的传统,蕴涵着时展的经验与教训。以史为鉴,批判地继承,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客观需要。因此,在强化高中阶段的历史教育的同时,加快开发作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拓展、延伸和有益的补充的历史校本课程自然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的大浪潮中,笔者就此做了一些探索和思考。现将历史校本课程《闽台溯“缘”》开发的选题、活动开展等方面所做的实践探索和反思做个总结,以供参考。

一、校本课程主题提出的背景及依据

福建,位于祖国大陆东南沿海,与台湾隔海相望。地理位置上的优势,使得福建与台湾有着难以割舍的历史渊源。近年来,随着两岸关系的缓和,闽台两地人员往来逐年增多,经济、科技、文化等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蓬勃发展,两地间互补互利、相互促进的关系亦日益明显。闽台渊源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时事热点。

当然,校本课程强调的地方特色,也是笔者确定本课题的主要依据。泉州地处闽南三角洲,是大陆(福建)对台工作的重要窗口,也是闽台交流的重要平台,其所保存下来的大量史迹文物、文字史料充分证明了闽台间的历史渊源关系,为本课题提供了极其丰富的历史教研资源,如泉州天后宫、泉州花桥慈济宫、李氏族谱、闽台博物馆等。与此同时,2006年国家闽台缘博物馆的建立与开馆,为本课题的深入开发与研究提供了更加有利的平台。

二、校本课程的主要内容与框架设计

闽台两岸同源一脉,渊“缘”流长。本历史校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共由两大部分组成:一是闽台之间的“五缘”文化介绍,二是两岸关系(闽台关系)的回顾与展望。

1.闽台“五缘”文化

第一章地缘相近

第一节地质变迁与闽台整体性认识

第二节考古发现与闽台统一性认识

第二章血缘相亲

第一节移民与闽台族源

第二节神话传说与闽台渊源关系

第三章文缘相承

第一节方言

第二节建筑

第三节教育

第四节艺术

第五节

第六节民俗

第四章法缘相循

第一节历代封建政府对台湾的行政管理

第二节近代闽台人民并肩作战与台湾光复

第五章商缘相连

第一节古代闽台贸易关系

第二节现代闽台经贸交流与发展

2.两岸关系历史回顾与展望

三、校本课程的实施及教学评价模式

闽台关系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和独特的文化传统,《闽台溯“缘”》的教学目的就是使学生了解闽台间的“地缘”“法缘”“商缘”“文缘”“血缘”等“五缘”文化,了解两岸关系的历史发展及展望,掌握、理解泉州在闽台交流中的作用。

本校本课程结合实地参观、社会调查等,加强学生对闽台渊源的感性认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门,从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了解两岸关系的“一脉相承”,并通过自己的观察提出自己的思考。

四、校本课程的教学实践总结与反思

历史校本课程《闽台溯“缘”》的成功开发与实践,在学校师生中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其中独具地方特色,新颖、紧扣时事热点的选题角度,丰富、全面的内容框架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以及极具创新的教学评价模式都被给予充分肯定。

1.充分挖掘地方教育资源,加强地方史教学,培养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的热情。施琅故居、天后宫、李氏族谱、闽台缘博物馆……一个个地方教育资源的充分挖掘和利用,在深化本校本课程教学的同时,也推进了泉州地方史教学,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探究历史的积极性,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意识,树立闽台间“同源一脉”的大一统思想。

2.力求历史与实际相结合,注重时事热点教学,激发学生学史的兴趣和关注时政的意识。无论是对历史教材内容的教学,还是历史校本课程《闽台溯“缘”》的教学,笔者的终极目的,都不是以学生的知识识记多少为标准的,不是让学生去记住多少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而是为了获得对历史的深入认识,掌握科学分析,正确看待历史的方法,能够将历史的经验与教训用于指导我们今天的社会实践。简言之,历史的教学,应该紧扣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代生活相结合,要充实以鲜活的时代内容,只有这样,我们的历史教学才会有旺盛的生命力。

3.充分运用现代多媒体课件、网络信息等先进的教学手段,直观、生动地再现闽台渊源。近年来笔者一方面积累了福建各地特别是泉州地区反映闽台渊源的风土人情、文物古迹、古籍宗谱和民间故事等;采访了研究闽台区域文化的专家学者;把与闽台“五缘”文化有关的照片、回忆录、影像等集中起来,并公开展示讲解,反响强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另一方面通过对文物、族谱、照片的搜集以透视历史的缩影;对名胜、古迹、老人的探访以重温历史的踪迹;对歌曲、诗文、影视的鉴赏以解读历史的意趣。

4.促进教学评价模式的多元化。当前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学习方式的改变,学习的本质是自主学习。进行研究性学习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中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是进行素质教育的较好方法。因而在进行校本课程教学时,笔者特别注重对教学评价模式的创新与完善,主要采取了撰写实地走访的参观心得、历史小论文、学习感悟、课件图片展播、朗诵、演讲等多种形式进行书面考评。

5.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得到了培养、锻炼和提高。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不仅仅是变革传统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过程,更是改变人的过程。校本课程开发大大加快了教师的发展。笔者在开发历史校本课程《闽台溯“缘”》的过程中,运用多种知识与能力,如:资料收集与处理的能力、文字处理的能力都得以不断提高,还有地理学科的知识、考古学的基本知识、社会学的知识等等都得到了极大的丰富。

总之,历史校本课程《闽台溯“缘”》的开发与建设,具有强大的时代意义和地方特色,彰显了积极的教育改革理念。但新课程改革的推行在福建还不是很长,“校本课程”这一概念使用的时间并不长。因此,广大教师对校本课程还存在认识的偏差。另外,过分依赖和迷信统编教科书的传统思维定式与校本课程的现实需求之间存在着反差和深刻矛盾,将对校本课程的开发带来阻力。这需要教师的课程理论水平不断提高、更新。最后,校本课程开发中系统的规划、理论指导和实践性研究还很缺乏,亟须提高教师课程开发的正确意识、知识储备、教学能力以及团队精神。

作者单位:

福建省泉州市培元中学

上一篇:关于初中语文诵读教学的几点建议 下一篇:“Reading”板块教学方法应侧重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