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幼儿拆装沙漏瓶凸显的《指南》精神

时间:2022-05-04 10:13:20

从幼儿拆装沙漏瓶凸显的《指南》精神

沙漏游戏一直得到孩子们的青睐,每次去科学区玩,大家都迫不及待地选择这个内容。今天也是如此,菲菲和洋洋在科学区也玩起了这个游戏。只见他俩激动地将沙漏瓶竖在桌上,看着沙子不停地往下掉,幼稚的菲菲竟然兴奋地拍起手来。突然一个沙漏瓶里的沙子漏不下来了,菲菲看见后自言自语地说:“咦,怎么不动了呀?”洋洋见状,不由分说就将瓶子使劲摇了起来,摇了摇再放到桌上,哈哈,沙子又成功漏下去了,菲菲高兴地大叫起来:“好了!好了!”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链接:科学领域目标1(中班)

常常动手动脑探索物体和材料,并乐在其中。

(评析:这里教师巧妙地运用了材料嫁接法,通过有意识地投放材料来引发孩子的探究行为。案例中发现孩子们在教师提供的一些有趣的探究工具中,既动手又动脑,积极主动地参与着探究,可见教师材料嫁接的成功。后来的创造性游戏有的孩子还想到了将沙漏瓶放在桌上轻轻敲、用套圈的塑料棒敲击沙漏瓶等方法使沙子重新漏下去……孩子们解决问题的方法是那么多元,足见其探究能力之强,思维之宽广。)

转了好几圈回到科学区,发现菲菲和洋洋仍沉浸在欣赏沙子漏下去的快乐中,于是教师以同伴的身份申请加入到孩子的游戏中:“看到你们玩得那么开心,我也想来玩一玩,我能跟你们一起玩吗?”菲菲点起了头。我继续微笑着说:“我们来进行沙漏比赛怎么样?正好一人一个。”两个小家伙都同意了。经过商量,洋洋当裁判。只听洋洋发令:“开始!”我们一起将沙漏瓶放到了桌上,第一次,我是冠军,菲菲不服输,嘟着小嘴说:“再来一次好吗?老师。”我点头同意,可是第二次我还是冠军,小家伙们便建议进行第三次比赛。这次比赛时,菲菲看着看着,就大喊起来:“老师,你的沙子怎么漏得那么快呀?我要跟你换一个。”说着菲菲一把夺过了我的沙漏瓶看着我得意地笑,心想:这次冠军总是我了吧!我同意后第四次比赛开始了,菲菲得了冠军,激动得“耶!耶!”地大声呼喊!洋洋不服气了,抗议道:“你这个瓶子里的管子肯定要大,不公平!”“哦,是吗?怎么才能知道到底是不是菲菲这个瓶子里的管子要大呢?”洋洋说:“我来看一看。”本来是能看清楚的,可是玩了一阵,瓶子上、洞洞处粘上了沙子,加上老师为了美观,将两个瓶子的连接处粘了一圈黄色的包装袋,就更看不清楚了。洋洋无奈地说:“看不见,老师。”制作玩具时是想让孩子通过探究、通过观察盖子上洞洞的样子,来发现沙漏瓶的秘密的,现在想来何不引导孩子通过拆装沙漏瓶自主发现其秘密呢?再说洋洋已经猜到大半。我看了下表,已经到了收拾的时间,于是我说:“这个沙漏瓶是老师将两个饮料瓶粘起来做的,可以把它……”“打开来看看。”洋洋接着我的话说。我们一致同意,为了验证猜想,还特意将菲菲的沙漏瓶粘了个五角星做标记。

《指南》链接:科学领域教育建议之一

和幼儿一起发现并分享周围新奇、有趣的事物或现象,一起寻找问题的答案。

(评析:这里教师是睿智的“助产士”。当发现孩子们只观察到沙子能从上一个瓶子顺利下漏到下一个瓶子,并反反复复地操作时,教师以同伴的身份参与到孩子们的游戏中,通过沙漏比赛的游戏,引导孩子自主发现沙子下漏速度的差异,并自然地猜想原因,比较机智。)

下一次游戏时,洋洋和菲菲又一次选择了科学区的游戏,瑶宝也加入了他们的行列。可是过了个双休,瓶子上的五角星不见踪迹了,不过这没有影响两个小家伙拆下来一看究竟的兴致。只见他俩兴奋地将沙漏瓶拆下来,果然看到了盖子上的洞洞有大有小。他俩高兴极了,尤其是洋洋,自言自语:“不是装了管子,是有个洞洞,这个肯定是漏得快的。”菲菲指着戳了最小的洞洞盖接口到:“这个是漏得慢的吧,洋洋。”洋洋认真地点了点头。

后来孩子们尝试将沙漏瓶连接起来,可是现在的孩子动手能力普遍弱了,再说要对齐并用宽胶带粘连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大家独自试了好久也没有成功,不是胶带粘在一起了就是瓶子不小心掉了。这时,瑶宝提议:“菲菲,你跟我一起试试吧。”两个人合作,虽然粘得歪歪斜斜,瓶子被五花大绑,不过还是顺利制作成了,大家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指南》链接

多为幼儿选择一些能操作、多变化、多功能的玩具材料或废旧材料,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幼儿拆装或动手自制玩具。

(评析:在幼儿拆装沙漏瓶的过程中,教师当了个悠闲的“观望者”。当孩子们拆沙漏瓶时,发现瓶子里没有管子而只是盖子上戳了洞洞时,根据盖子上洞洞的大小推断沙子下漏的速度时,当一个人不能成功用胶带连接上沙漏瓶时……老师都没有干预,允许孩子们放慢脚步,通过与材料的互动、同伴的互助自主探究、自主学习,不断促发研究的兴趣,不断发现经验。这是真正在科学探究区中“凸显了幼儿的探究过程”。“懒”一点,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总结

《指南》中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幼儿科学领域学习与发展的三大目标的关系是:“亲近自然,喜欢探究”是前提性目标,“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是关键性目标,而“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是产物性目标。可见,科学活动更应关注幼儿的兴趣。因此,现在我们的科学区是这样引领孩子学习的:教师只呈现各种各样的、能操作、多变化的玩具材料或废旧材料,让孩子根据各自的兴趣自主选择,鼓励孩子自主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尽可能“观望”,当孩子有问题向老师求助或者孩子的探究一直停留在粗浅的摆弄阶段时,老师才会以玩伴的身份介入指导。如案例中当教师发现孩子们总是停留在简单观察沙子下漏的速度时才加入到孩子们的游戏活动中,且加入时也只引了下“我们来进行沙漏比赛怎样”?教师是在不断的比赛中让孩子自己发现沙子下漏的速度是不同的,给了孩子充分的观察问题、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空间。并没有像以往那样提问得很清楚“看看沙子漏下来时有什么不一样?”直接将问题抛向幼儿,长此以往,会削弱孩子的“提问意识”与“探究能力”。

根据《指南》的精神,我们在组织科学区活动的过程中,更凸显的是“关注儿童的探究过程”,即关注“兴趣”、“好奇好问”、“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发现经验”等要素。如案例中当洋洋提出“菲菲的沙漏瓶里的管子大”时,老师鼓励其拆装沙漏瓶,顺应孩子的兴趣,让孩子们自己发现沙子下漏速度的差异、瓶盖洞洞的大小与沙子下漏速度的关系,一个人制作沙漏瓶不成功而调整用合作的方法……只有关注了儿童的探究过程,才能提升儿童探究、解疑等多方面的能力,才能真正实现“激发探究兴趣”,“提升探究能力”的目标。

上一篇:小班“娃娃家”游戏的现状分析与调整策略 下一篇:又是一年入园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