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劳动关系和谐城市纲要

时间:2022-10-09 05:48:01

打造劳动关系和谐城市纲要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战略任务。劳动关系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打造劳动关系和谐城市,建立规范有序、公平合理、合作互利的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保持劳动关系的长期和谐稳定,对于推进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和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特制定本行动纲要。

一、当前我市劳动关系现状

近年来,全市各地各部门高度重视和谐劳动关系建设,坚持把发展经济作为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的物质基础,把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作为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的核心内容,把打造“零欠薪城市”作为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载体,把加强监管、及时调处劳动纠纷作为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手段,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就业方针全面贯彻,各项劳动保障政策日趋完善,城乡统筹的就业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劳动合同制度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推进,劳动合同签订率逐年提高,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社会保障层次逐步健全,劳动者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职工维权渠道更加畅通,劳动争议处理体制进一步健全,劳动保障监察网络化、管理网格化建设加快推进,劳动保障监察作用有效发挥,全市劳动关系总体和谐平稳。但是,当前仍然存在着一些影响劳动关系和谐的不利因素,部分用人单位法律意识淡薄、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因劳动纠纷引发的劳动争议数量逐年上升,处理难度加大;合同短期化现象普遍存在,部分用人单位的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有待加强和改善;工资宏观调控机制不够健全,克扣、拖欠工资现象依然存在等等。这些问题需要引起各地各有关部门及全社会的高度重视,采取扎实措施,努力加以克服和改进。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按照“创业创新、走在前列”的总体要求和“重创业促富民、重创新促发展、重民生促和谐”的工作基调,着眼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着眼于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努力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协调发展。始终坚持把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致力于促进劳动者素质全面提升和企业可持续发展,协调平衡劳动关系各方利益,实现劳动者权益保护和企业发展有机统一。

--坚持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主体作用相结合。通过加强监督和管理,维护人力资源市场公平有序的市场秩序,充分发挥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主体作用,增强和培育用人单位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劳动者的法制意识,促进劳动关系和谐健康发展。

--坚持依法行政,齐抓共管。严格执行国家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依法规范政府职能部门的管理及监督行为,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营造良好的执法氛围。

--坚持标本兼治,长效管理。既要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行为,又要着力解决影响劳动关系和谐的深层次矛盾,着眼于完善和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的长效机制,努力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预防、监管和调处并重的劳动关系协调体系。

三、总体目标和任务

(一)总体目标

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把*打造成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和维权网络健全,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依法履行,劳动保障监察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及时有效,劳动者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障的劳动关系和谐城市。

(二)三年具体目标任务

1.各项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得到进一步落实,劳动保障依法行政水平明显提高,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法制意识明显增强。

2.统一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基本形成,招用工管理进一步规范,违法招用工现象基本消除。

3.用人单位劳动合同全员签订,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覆盖面进一步扩大。

4.最低工资制度进一步完善,工资支付保证金制度实施范围进一步扩大,一线职工收入总体明显提高,恶意欠薪现象基本消除。

5.用人单位参保率进一步提高,适合外来农民工特点的社会保险制度基本建立。

6.劳动保护、休息休假制度依法给予落实和保障,劳动者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7.畅通职工维权诉求渠道,劳动保障举报投诉咨询和工会维权网络更加健全。

8.建立高效、便捷和成本低廉的劳动争议调处机制,县(市、区)仲裁机构实体化,基层劳动关系协调组织健全,多数劳动争议案件通过协调得到解决。

9.劳动保障监察执法进一步加强,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执法监管网络有效运作,用人单位侵权行为得到及时发现和严肃查处。

10.全面建立劳动保障守法诚信制度,规模以上企业符合或者基本符合劳动保障诚信企业标准,和谐劳动关系企业创建面进一步扩大。

11.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运作规范有序,工会、用人单位代表和政府在协调劳动关系中的作用更加明显。

四、*年主要工作

*年是本纲要实施的第一年,做好*年的各项工作,对于推进本纲要的顺利实施十分关键。各地各部门要科学谋划,精心组织,力求在重点问题上取得新的突破。

(一)进一步加大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尤其是《劳动合同法》的宣传贯彻力度。切实提高法律法规宣传普及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律法规培训,增强用人单位依法用工和劳动者依法、理性维权的意识。重点抓好《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工作。按照全员签订劳动合同的要求,把提高劳动合同签订率作为贯彻《劳动合同法》的首要任务来抓。全市组织开展两次专项执法检查。

(二)进一步加强招用工管理,建立和完善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继续重视人力资源市场的建设和管理,努力形成城乡劳动者公平就业的制度和环境。深入开展“春风行动”,维护劳动力市场秩序。按照“六个到位”要求,加强乡镇(街道)、社区等就业服务基层工作平台建设,全市创建示范社区面达50%以上。落实和完善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5400人以上,基本消除城镇和农村低保户“零就业家庭”。

(三)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基本实现社会保险全覆盖。以全面实施社会保险“五费合征”为重点,整体推进社会保险提质扩面工作。全市养老保险参保人数新增6.3万人以上,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新增5万人以上,工伤保险新增19万人以上,职工失业保险新增5.1万人以上,生育保险新增4万人以上。在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医疗保障制度框架的基础上,基本建立起人人享有养老保障的制度框架。探索建立适合外来务工人员特点的社会保险制度。

(四)进一步加大企业工资收入分配调节力度,规范工资分配秩序。健全最低工资制度,并根据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进一步完善工资指导线、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和人工成本信息指导等宏观指导制度。推进企业工资集体协商,覆盖的劳动者人数比上年增加10%。完善企业工资收入分配监管机制,探索建立租赁企业试行工资执法保证金制度,建立健全工资支付监控制度。

(五)进一步畅通维权渠道,理顺劳动争议仲裁体制。加快建立劳动保障举报投诉咨询中心。支持工会加强三级维权网络建设,充分发挥工会在劳动争议预防、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中的作用。以《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实施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劳动争议仲裁三方办案机制,推进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实体化建设,发挥基层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的作用。劳动争议案件协调调解率达到60%。

(六)进一步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完善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监管工作模式。切实加大劳动保障执法检查力度,建立健全应急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加强劳动用工源头管理工作。全面建立、完善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监察网络,落实专项资金,建立和健全乡镇(街道)劳动保障监察中队,充实劳动保障监察协管员队伍,充分发挥劳动保障监察基层基础作用。

(七)进一步开展打造“零欠薪城市”专项活动。建立事先预防、事中监控、事后惩戒、部门联动和社会救助相结合的“五位一体”的长效管理机制,进一步打响“零欠薪城市”品牌,努力实现“四个确保”:确保职工按时足额领取工资,确保不发生新的拖欠,确保不发生因欠薪引发的重大,确保*的清薪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八)进一步健全劳动保障诚信示范体系建设,推进和谐劳动关系企业创建工作。全市劳动保障书面材料审查覆盖面达到85%以上,劳动保障诚信示范企业比例达到30%以上。进一步扩大和谐劳动关系企业创建面。筹建市劳动用工促进会。

五、保障措施

(一)落实工作责任。各地各部门要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出发,把打造劳动关系和谐城市的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将本纲要确定的各项目标和任务,作为着力改善民生的重要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二)加强综合协调。各级劳动保障部门作为和谐劳动关系建设的牵头职能部门,要切实发挥综合协调作用;经贸、人事、公安、财政、建设、建管、交通、水利、旅游、国资和工商、工会、妇联等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按照职能分工,各司其职,形成合力,推动打造劳动关系和谐城市的各项工作。

(三)营造社会氛围。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大宣传力度,切实提高全社会对打造劳动关系和谐城市重要性的认识。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宣传报道一批先进事例和先进典型,依法曝光一批严重侵害劳动者权益的用人单位,形成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的良好氛围。

(四)强化监督评价。通过日常检查和专项督查,推进本纲要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顺利实施。运用多种方式和途径,对各项工作进行科学考核和评价,适时表彰一批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先进单位和个人。

上一篇:安全生产专项整治通知 下一篇:做好地质灾害防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