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中小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

时间:2022-10-09 05:42:43

影响中小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就是为了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特别是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德才兼备、身强体健且能从事各种实践活动的急用人才。我们知道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之下,广泛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正是旨在引领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过渡的有效抓手,更是推进新课改的最好抓手。也是为学生的一生奠基、塑造一代人的伟大工程。只有全面发展的人,才是社会有用的人。梁启超先生曾说过.少年强则国强,少年雄则国雄。那我们的下一代要是没有强健的体魄、坚强的意志和拼搏的精神,那我们的国家还会强大领先吗?笔者就影响中小学学生的体质下降的原因分析如下。

一、学生的运动量不足

1 教育体制和教育管理对学生体质的影响。

(1)以文化科的考试分数作为指挥棒的教育体制,衡量学生的主要标准是分数,而分数背后则是大量读书、超量作业、枯燥记忆等等。尤其是上级部门衡量学校办得好与坏只看应试成绩,这样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加之各学校一味追求升学率的教育导向使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少而又少,那活蹦乱跳.的孩子只能在题海战里熬岁月,考试声中度春秋。

(2)运动场地面积与学生人数比例严重失调,直接制约学生的体育锻炼。随着城市人口越来越多,城市学校优质的教学资源吸引着众多家长、孩子。高考分数线就像是学生的生命线,于是郊区、农村的孩子都涌向办学质量较高的城市学校,班容增大,60~70名或更多的学生挤在一起,原有活动场地本来就不满足全体学生活动,人多为患,班级学生的严重超编造成体育活动场地和器材明显不足,严重影响、制约着阳光体育活动。

2 家庭教育及社会对学生体质的影响。

家长及社会对学校的认识存在偏颇,有的家长对学生放任不管或溺爱,有的农村学生家长为了让子女摆脱“面向黄土背朝天”的难堪局面,认为只要孩子没有身体上的疾病就可以了,他们普遍认为体育活动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让孩子放弃体育锻炼,甚至连最基本的体力劳动也包办代替。其实这是违背了人的正常生活、生理规律,既削弱孩子的意志,又影响孩子的体质。

3 体育锻炼兴趣减少对学生体质的影响。

锻炼可以增强人的体质,锻炼可以激起学生的兴趣。即便有了时间,如课余时间、双休日、节假日等,由于好多学生平时没有养成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不敢去好的锻炼场所锻炼或体育锻炼也不是他们的首选强项。现在可供学生选择的课外生活内容多了,看电视、听音乐、玩游戏机、上网聊天等成了学生的热点嗜好。运动的负荷越来越小,运动的间隔越来越大。久而久之。恶性循环。其次,人们的生活环境、条件、方式的改变,交通便利,运载工具有了明显的改进,上学、外出基本上以车代步,自然也失去了好多运动的机会。

二、学生的营养不均衡

中小学时期是体格和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膳食能否保证供给充足、均衡的营养是很重要的,否则会影响中小学生的生长发育。当今社会的好多家长生活、工作节奏快、时间紧,很难顾及孩子的正常作息,学生上学时间偏早,有的家长不做早饭,通常随便塞给孩子点钱,让他们自己在上学路上或学校附近买零食吃。甚至匆匆忙忙乱吃,还有的不吃,中餐乱七八糟凑合着吃;而晚餐家长有时间去做,通常都很丰盛。目前许多中小学生普遍饱尝如此的“一日三餐”。加之孩子一吃完后一般都是坐着写作业或者写完作业就上床睡觉,这样对孩子的健康有着直接的危害,不能正常发育。

三、学生的睡眠不足

正常的小学和初中生应保证每天有九小时以上的睡眠,高中生应保证八小时的睡眠。由于学生的压力大、课时多、作业重、在校时间长或好多学生挑灯夜战,凌晨即起,深夜苦熬等,学生根本没有充足的睡眠时间。这种上学早、放学迟、睡觉晚的现象严重影响学生身心的正常发育,引起免疫力和抗病能力下降,也导致精神不振思维紊乱,造成健康隐患。学生长期睡眠不足,更会导致注意力和记忆力下降,学习效率低下,影响身心及智力发育,引起各种慢性生理疾病,形成恶性循环,体质下降。学习固然是重要的,但休息不好绝对会影响学习的。

总之,我们要在思想深处真正认识到“阳光体育”之于学生、学校乃至民族的重大意义,合理调整作息时间,精心调配营养食物,努力克服不良影响,充分利用阳光课堂这一主阵地,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激励学生大胆创新,顽强拼搏,让中小学生健健康康成长,快快乐乐学习,全面推进整个素质教育,进而进一步提高全民素质。

上一篇: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调查分析 下一篇:小学生心理叛逆现象的原因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