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代篮球运动发展趋势谈小学生篮球意识培养

时间:2022-10-09 05:22:35

从现代篮球运动发展趋势谈小学生篮球意识培养

摘要: 在学校体育中篮球项目已经成为学生最喜爱的和最容易开展的项目之一,我国篮球成绩已进入奥运会的前八强,但是经过比较,我们清楚地发现我国球员与外国球员之间存在的差异,尤其在球性和意识等方面还存着很大差距,这就要求我们从基层抓起,从小学生抓起,加强篮球意识方面的训练,来推进我国篮球运动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 篮球运动 小学生 意识培养

1.前言

世界篮球运动总的发展趋势是技术、战术、身体素质、全面对抗向更高层次发展,十分重视攻与守的平衡;篮球意识更加强调“全面性”;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智能结构、实践经验等因素所起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在我国篮球运动在各大中小学广泛开展,虽说我国篮球成绩已进入奥运会的前八强,但是还是能清楚地发现我国球员与外国球员之间存在的差异,尤其在球性和意识等方面还存着很大差距,而今篮球意识决定着比赛胜负越来越明显,由此可见,衡量一名优秀篮球运动员的标准,不仅要看他是否有扎实的基本功和良好的身体素质,更重要的是他是否具备良好的篮球意识,而篮球意识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就要求我们从小学生抓起,加强篮球意识方面的训练,来推进我国篮球运动水平的提高。

2.现代篮球运动发展趋势

纵览篮球运动的发展历史,篮球运动的普及和技术水平的提高与日俱增,并表现出高大队员普及化;技术、技能全面化;队员位置模糊化;攻、守、转换速度快,更加注重进攻节奏防守凶狠;对抗激烈身体接触频繁;防守形式变换多、打法更加灵活;更加注重智慧与技战术身体素质等综合能力的结合,篮球球场越来越“小”、比赛时间越来越短、攻守转换越来越快、攻防队员身体接触越来越多、比分越来越接近、对抗结局不到最后一分钟很难见分晓,这些归根结底源于篮球意识。

2.1高大队员普及化,技术全面化,位置趋向模糊化。

如今一个篮球运动队队员的身高在比赛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明显,队伍身高“高大化”已成为世界强队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世界强队普遍重视队伍的整体身体平均高度的增长,这是篮球运动项目特征决定的,在篮球场地面积、篮筐高度恒定的情况下,高大队员在争抢篮板、封盖时具有高空优势,攻、防面积扩大,在对抗中所起的作用显而易见。传统意义上的位置分工日趋模糊,中锋、前锋、组织后卫、攻击后卫已没有绝对的位置区别,一个队员往往能够胜任多个不同位置的职能,在此基础上更强调身高、力量和灵活性相互统一,技术全面与身高兼备,这不仅是当今高水平男子篮球运动员的显著特征,而且是篮球运动的发展趋势。

2.2攻、守、转换速度快,对抗激烈身体接触频繁。

篮球竞赛规则对进攻有时间限制,一次进攻必须在24s内结束,世界篮球运动强化了“快”的意识,掀起了全面“快”的浪潮,比赛中高速运球、传球变幻莫测,攻守转换速度快,对抗程度激烈,球员发挥稳定,代表着当今世界篮球运动的发展趋势。今后的趋势有可能还要将进攻时间限制得更短些,这便给篮球运动提出了更快的要求,从而形成各种快的技、战术方法。篮球比赛是在十分激烈的身体接触和对抗中进行的,运动员的技战术运用是在推、拉、挤、挡甚至在猛烈的冲撞中完成,对抗从跳球的第一秒就开始,你争我夺,寸步不让,每球必争,深刻揭示了对抗的激烈性在篮球运动中的不可避免和客观存在性。

2.3防守形式变换多,打法更加灵活。

由于篮球比赛中防守的攻击性和破坏性日益增强,防守区域的不断扩大,局部区域两三个人的机动进攻正逐渐被世界强队广泛采用,战术的简练性、实效性增强,“人球为主”的攻击性、多变性防守运用更加普遍,贴身防守更加凶狠。随着队员身体素质、技术的进一步提高,快攻形式的多样,攻守转换意识的增强,进攻战术运用将更加简练、实用,防守动作更加积极、主动和凶狠,防守者往往利用贴身紧逼、积极抢球,以身、心、技等全面的具有强攻击性的防战术主动攻击对手,给对手施以重压,增加了进攻的难度,特别是在限制区内绝不允许队员自由地活动,否则必须发生剧烈的身体接触和猛烈的冲撞,增强了比赛的进攻难度,同时也使比赛更具观赏性。

3.小学生篮球意识培养因素

3.1小学篮球意识培养的机制。

篮球意识要从小学时期抓起,小学时期是少年儿童长身体、长智慧的时期,大脑的发育已在12岁时就接近了成年,他们的好奇心很强,求知欲旺盛,模仿能力也强,接受新事物快,比较易于形成新的条件反射,是学习新事物、培养能力的最佳时期,此时,对他们进行篮球意识的培养是很有必要的。如果在小学时期,学生只是初步地懂得一点篮球技术,对篮球朦朦胧胧地了解,没有经过系统科学的篮球意识的培养,小学篮球运动员的潜能就不能得到更好的发挥,只有在掌握运动技能的初期,发展心理机能,才能培养出大而不呆、高而不笨、技术好、意识强的优秀运动员,简单地说就是既要学习技术,更要学会灵活运用技术。

3.2主观因素对小学生篮球意识培养的影响。

主观兴趣对学生的活动有导向作用,只有对篮球产生了兴趣,学生才会不断地学习基本的理论知识以及技战术,并能在学习、训练中克服种种困难,不怕苦,不怕累,同时发挥主观能动性,促进篮球意识的不断完善,兴趣的激发,会使学生拥有坚强的意志品质,从而提高活动的效果。否则,主观兴趣不大,学生就会消极地对待篮球这项的运动,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就会影响着篮球意识的提高。

3.3学生个人的身体素质对篮球意识的影响。

身体素质通常包括力量素质、耐力素质、速度、柔韧性和灵敏性等素质。如果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不要说培养好的篮球意识,连打篮球都会有问题:没有力量素质,就会缺乏对抗性;没有耐力,就不能很好地完成比赛;没有速度,就不可以发起快攻。可见,身体素质直接促进或限制意识的培养。

3.4教师、教练执教水平因素。

作为一名篮球教师、教练,在教授小学生篮球运动时除了本身应当具有良好的运动能力外,执教的能力也应具有较高的水平。执教水平高的教师,会根据学生的现状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纠正错误的技战术意识形成,从而提高学生对正确技战术的理解;执教水平低的教师,则不能及时发现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使学生一错再错,导致技战术水平难以提高或提高得很慢。

3.5训练环境及训练时间的因素。

训练环境及训练时间这些客观因素虽然不是主要因素,但是它们也会对篮球意识的培养造成一定的影响。好的环境及场地器材,会有利于运动员更好地发挥个人技战术水平,而且有利于在此基础上对场上情况作出更加适宜的反应动作,有助于培养良好的篮球意识,反之篮球意识的提高则会减慢。训练时间的安排也要有科学性,小学生运动员不同于专业的职业球员,他们还要学习文化知识,训练时间的安排情况也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情绪,从而影响技战术水平的发挥。

4.小学生篮球意识培养的途径

小学生篮球意识存在于教学训练的各个环节之中,能否在教学训练的每个环节中认真分析和研究,并在教学训练过程中抓住这些环节,效果大不一样,在此过程中,方法是最重要的,如果方法得当,就会事半功倍,反之,则事倍功半。

4.1意识在技术训练中培养。

篮球技术是篮球意识培养的基础,每一个篮球基本技术动作都有一定要领和运用要求,小学生有较强的可塑性,技术动作正确、规范,对今后篮球意识的形成至关重要,教师在教学训练的过程中要注重示范,在每一个动作示范前先讲解正确的方法、要领及要求,并边讲解边示范,让学生模仿,这样就容易使学生从小就建立正确的技术动作定型,从而对篮球意识的形成产生良好的作用。

4.2意识在战术中培养。

在篮球战术训练中培养配合意识。一个好的球队和篮球运动员必须具备良好的整体意识,教练员首先要使队员明确为谁打球,为什么打球,球队和自己的奋斗目标是什么,应该做一个怎么样的队员。教师要让学生了解本队打法特点和阵地配合的战术路线,掌握传切、掩护、策应、突分等基础配合战术手段,在配合的基础上,培养强烈的个人进攻意识,果断、不失时机地捕捉战机实施个人进攻。个人进攻和整体战术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依存,只有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掌握好火候,才能谓之意识强,反之则意识弱。

4.3观察能力的培养。

篮球运动员在比赛场上对任何一个技术动作的运用和应变,都取决于能否周密地在瞬间作出正确的判断。运动员要具有良好的意识,首先,要培养眼睛余光的观察力,用余光对场上双方的情况进行观察,并用于与同伴之间的沟通,比如在运球中的突破分球,使自己与同伴之间捕捉战机,进行默契交往。

4.4培养良好战斗作风。

培养运动员勇猛顽强和良好的战斗作风,教师在训练时必须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创造各种复杂条件,培养运动员不灰心、不泄气、不服输并有自控力的心理品质,做到顺境中不松懈,逆境中不气馁,相持中不急躁、不紧张的战斗作风。教师可通过让队员打开局落后球、打领先球、打逆境球、打决胜球等,来培养他们的战术作风和心理状态。

4.5在比赛和观摩中培养篮球意识。

教师在培养篮球意识的过程,要创造条件让运动员参加实际比赛,尤其要多与强队和不同风格的队比赛,同时有机会可以让队员观摩别的队的比赛,分析对方训练和比赛的情况。观摩比赛是培养篮球意识的重要一环,见多识广的运动员,通过大脑积极的思维和分析,可扩大眼界,增加信息的来源,往往一次成功的观摩学习,会使运动员的意识有意想不到的提高。

5.结论

小学生篮球意识的培养是一个系统的过程,绝不仅仅是以上所述的几个方面,篮球意识是衡量一个学生篮球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必须给予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将篮球意识从小抓起,有计划、有目的、有措施、科学化地融入到训练和比赛中。良好的篮球意识是合理运用技战术的保证,同时还可以弥补基本技术的不足,延长运动寿命,这是篮球运动发展趋势的需要,也是篮球运动规律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刘旭.从NBA季后赛探析当代竞技篮球发展的新趋势[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3):49-52.

[2]孙继新.面向2008北京奥运会中国男篮整体实力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2):263-264.

[3]王武年.当全世界高水平男子篮球运动防守战术特征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11):1576-1578.

[4]石军红.对题高中学生篮球战术意识的几点思考[J].中国学校体育,2008,(8):64-65.

[5]刘玉林.中小学生篮球训练法指导与实践方法[J].中国学校体育,2008,(4):52-53.

上一篇:从学生信息素养的角度探讨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 下一篇:李小龙现象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