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P年底签署成泡影,TTIP又会怎样

时间:2022-10-09 05:16:02

近年来,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和WTO多哈回合谈判进程的停步不前促进了全球范围内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简称TPP),以及美国和欧盟共建的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Transatlantic Trade and Investment Partnership,简称TTIP)是其中最受关注、也是对世界和中国经济潜在影响最大的两个区域一体化安排。

都涉及哪些内容

TPP是2010年正式发起、由美国主导的旨在进一步推动亚太地区经济自由化的高水平多边自由贸易安排,参与的国家目前有13个。2013年8月日本正式成为TPP的谈判成员,9月韩国宣布加入TPP谈判,并很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正式参与。根据TPP发展的规划,将在2015年之前实现13个成员的目标,即韩国加入TPP;而终极的目标是要建成亚太地区所有国家参与的高标准区域一体化安排。按计划TPP应在2013年底前签署,然而,12月10日在新加坡闭幕的TPP谈判部长会议仍未就相关议题达成一致,《华尔街日报》网站的文章甚至指出“美国与日本的僵局使TPP谈判陷入停滞”,年底前结束谈判并签署协定的愿望也就成为泡影。

TPP的谈判议题和内容没有明确的信息。原因是TPP谈判过程对外严格保密,谈判结束前不对外公布技术文本,只能从公开的各国官方、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公布的简报资料、谈判小组组成的情况以及部分谈判国在每轮谈判前提交的建议分析协议的可能内容。TPP的定位是一个开放性的高水平和高标准的区域一体化安排,不仅要实现区域内的全面零关税,使区域内成员成为统一大市场,还会涉及各成员的国内政策,如监管、竞争政策、经济立法、基础建设、市场透明、反贪、金融业改革、产品一体化等。从现有的资料看,TPP涉及的议题将包括知识产权保护、劳工标准、环境标准、促进中小企业发展、金融监管、竞争政策、国有企业条款、经济立法、市场透明、反贪等多个领域。

TTIP是2013年2月13日由美国总统奥巴马、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以及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联合发起的自贸区安排。3月12日,欧盟委员会通过了与美国进行自由贸易协定谈判的授权书,6月14日欧盟各成员国通过了欧盟委员会开启TTIP谈判的决议。7月8~12日,美国和欧盟在华盛顿启动了TTIP的第一轮谈判,初步确定了谈判框架,将包括农业和工业产品市场准入、政府采购、投资、服务、能源和原材料、监管议题、知识产权、中小企业、国有企业等20项议题。

TTIP的谈判刚刚启动,具体的谈判议题和内容尚未确定。从美国和欧盟政府层面的表态看,双方积极性很高,达成协议的意愿很强烈。双方可查的约定包括:第一,尽可能取消跨大西洋贸易领域工业品和农产品的全部关税;第二,进一步开放服务市场,加强在公共支出、政策制定领域的合作;第三,在竞争、贸易便利化、劳工和环境领域制定最新规则;第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确定共同的目标和策略,推动在第三国市场和国际组织的实施。显然,美欧谈判和合作的领域主要在非关税壁垒和制度规则方面。

对中国的潜在影响

TPP和TTIP体现了美国“一体两翼”的自由贸易战略,一旦建成,将囊括主要的发达国家和亚太经济体,对于世界和中国经济的影响是深远而重大的。

其一,将冲击中国的出口贸易和对外投资。任何的区域一体化安排,对区域内成员的贸易和投资都是有利的,而对区域外部成员的贸易和投资一般是不利的。TTP和TTIP包括了最主要的发达经济体以及重要的亚太地区经济体,一旦建成全面的自贸区,对于中国出口和对外投资的冲击是不可避免的。

其二,TPP和TTIP或将重塑国际贸易和投资的新标准与新规则。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发达国家企图构建新的国际贸易与投资规则的动因是:一,多哈回合谈判十分艰难甚至停滞不前。随着发展中经济体在原有WTO框架下的发言权和话语权不断增强,美欧等发达国家无法通过WTO多边贸易体系获得更多的贸易利益,这是其无法容忍的。二,发达国家希望重塑国际贸易与投资的新标准与新规则,迫使发展中国家扩大开放,从而提高发达国家的收益。三,全球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导致发达经济体增长乏力,为了走出经济的低迷,它们千方百计搜寻新的增长点。

目前,美国、欧盟和日本的企图已经较为明显,TPP包括了美国和日本,TTIP包含了美国和欧盟,而欧盟和日本也正在积极寻求构建自贸区。发达经济体的布局和战略已经崭露头角,重建贸易和投资新标准与新规则是主要的目标。一旦TPP和TTIP建成,并形成了新的对外贸易与投资标准和规则,他们将会联合一致,迫使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被动接受新的贸易与投资标准和规则,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和投资的利益会被进一步削减和掠夺。

其三,将削弱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近十年来,全球贸易格局发生了令发达国家意想不到却又无法控制的质变与逆转,金砖国家、新兴市场经济体异军突起,在世界贸易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发达国家当然不甘心在全球贸易体系中主导地位的消逝。主导国际贸易规则和秩序的共同目标促使美欧这两个全球最大的经济体走到了一起,希望通过自贸区在战略上和政治上树立主导地位。

美国希望通过美欧区域一体化收获地缘政治红利的意图已然昭昭。美国正推动TPP的发展以实现“重返亚太”的战略目标,如果能够促成TTIP的发展并形成美欧联合主导的局面,美国和欧盟针对亚洲的政策协调程度无疑会明显加强,美国借助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协定推动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脚步和进程会大大提速。美国通过北美自由贸易区、TPP、TTIP等多重区域一体化安排,很容易主导和影响全球多边贸易体系,从而取得战略上的主导权。

其四,也可能会推动全球经济自由化和一体化的发展。通过TPP和TTIP的构建形成新的国际贸易和投资规则,再吸纳其他国家加入,形成一个近似全球性的自由贸易区安排,最后取代WTO成为新的多边贸易体系,这对于全球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可能是有利的。但可以肯定的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新规则和新体系在贸易与投资的利益分配上必然是不利于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

中国怎么应对

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

第一,直接或间接影响全球贸易规则和标准的制订与形成,促使其朝着有利于中国经济增长的方向发展。这要求中国不能坐以待毙,而要积极参与其中,甚或抑制美欧自贸区对于全球贸易和投资规则的影响。

第二,团结和凝聚其他发展中大国,通过集体行动来影响全球贸易规则的形成,努力构建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利益的全球贸易和投资规则。

第三,在充分进行利害关系研究之后,如果必要,也可以考虑融入这些发达国家主导的区域一体化安排,成为参与者来影响新规则的形成。

第四,加强与美国或欧盟的联系和沟通,促进相互贸易与投资,促成相互区域一体化安排的发展,成为主要自贸区安排的“局中人”。

(作者为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贸易室副主任、副研究员)

上一篇:浅析夜间云的观测 下一篇:量宽退出:“晚些时候”,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