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生猪养殖行为影响因素的探讨

时间:2022-08-20 01:29:09

农户生猪养殖行为影响因素的探讨

[摘 要]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呈现上升的趋势,其中生猪养殖一直占据主要的位置,猪肉历年来是我国广大的人民群众生活的必需品,也是主要的肉类消费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猪肉的消费量一直保持较高的增加速度,占肉类消费总量的一半以上,人民群众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猪肉,所以生猪养殖的发展与稳定直接影响到我国社会生产秩序的稳定、国民经济的发展。一直以来我国猪肉主要来源是依靠广大农户,不断兴起的养殖业使我国生猪生产保持长期的稳定状态。但是自从2006年以来,个体养殖企业迅速减少,逐渐退出了生猪养殖业,影响了我国生猪生产的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是农户生猪养殖行为不规范,容易受到外在条件的影响,导致养殖效益降低,经济效益不高。本文通过对农户生猪养殖行为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找到问题的所在,并结合具体的情况提出建议。

[关键词] 农户 生猪养殖 养殖业 因素

[中图分类号] F30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11-0228-01

一、影响农户生猪养殖行为的因素

总的来说,影响农户生猪养殖行为的因素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内在因素,一种是外界因素,不同农户的养殖行为方式存在的差异就是因为内部和外部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在具体的进行划分,内部因素主要包括家庭因素和个人行为特征两方面,外部因素主要涵盖市场、政策、自然环境及服务保障体系四大因素。

1.家庭因素

家庭因素又包括许多细小的方面,比如家庭人口、耕地面积、收入情况、家庭财富、家庭成员的精神生活等等,家庭人口方面主要的影响是劳动力,人口越多的家庭其劳动力也就越多,也就有条件养猪,同时也会影响养殖的策略,根据家庭成员的年龄来确定劳动力的高低,从而影响养殖的数量;耕地面积的多少一方面影响猪饲料的数量,另一方面影响了养猪的劳动时间,耕地面积多就能提供较多的饲料,养殖数量也会增多,但是也会较少养猪的劳动时间,因此这是个双向的影响因素;家庭收入的来源一般比较多样,收入结构的不同影响农户的养殖行为,非农业收入较多的家庭对养殖的依赖就较小,养殖的可能性就小,反之,养殖的可能性就大;家庭财富对生猪养殖的影响是不确定的,也是难以把握的,财富多的家庭在养殖上就有较为充足的资金保障,养猪的可能性就大,但是实际情况是,财富多的家庭其选择的面比较广,更多的不愿意养猪,财富少的家庭因为资金不足就难以有养猪的机会。

2.政策因素

农户生猪养殖除了受经济和市场的影响外,还受到相关政策的影响,国家根据生猪生产的趋势和行情制定相应的鼓励政策,一般来说鼓励性较强的产业导向政策能够提高农户养猪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会促进农户养猪业的发展,限制性的产业导向政策会阻碍农村生猪养殖的发展,同时在税收方面,对养猪业的低税收政策能够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通过减免一定的费用,增加农户的收益,提高农户养猪的热情,反之高税收政策会大大挫伤农户养猪的积极性;国家扶持和优惠政策的出台促进了农村养猪企业数量的增多。因此,合理、科学、实际的利用政策能够促进和保持农户养猪业的发展。

3.市场因素

市场是影响生猪养殖的重要也是最关键的因素,市场影响猪肉的需求量,需求量的增多就会促进养殖户扩大养殖规模,甚至促使新养殖户的诞生,反之,需求量减少就会降低养殖户的养殖信心和动力。作为一个基本的生产单元,农户养猪的最终目的是获取最大的收益,一般情况下,养猪经济利润高时就会提高农户养猪的积极性,从事养猪的农户也会增加;而当养猪的经济利益较小时,农户养猪的积极性就会大大降低,甚至转行从事其他行业,使养猪的农户急剧减少。

4.自然条件因素

气候、地理位置以及疫病都会对生猪养殖造成绝对的影响,气候适宜的地区,养猪的成本比较低,利润空间相对较高,农户也会乐意养猪,而一些气候比较恶劣的地区,养猪成本太高,一般人不会选择养猪;一些地处相对繁荣的地段,非农业收入来源较多,很多人不会考虑养猪带来的经济收益,而相对偏僻的农村地区,收入来源较少,选择养猪获取收益的可能性就会增加。

5.服务保障体系因素

任何生产活动都离不开技术服务保障,养猪业也是一样,需要的服务保障体系主要由技术、销售、繁殖和防疫,技术服务体系可以提高生产者的专业素质,提高养殖的技术和水平,保障养殖的质量;销售服务体系能够使养殖产品及时的销售出去,加快养殖资金的流转速度,保证养殖者长远可持续的发展;繁殖服务体系能够保障养殖的数量和规模,保证各方面的生产;防疫服务体系能后确保养殖业的长期发展,保持养殖者的积极性。

二、意见和建议

1.切实抓好卫生防疫防治工作

动物疫病是影响我国生猪养殖业发展的主要因素,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动物疫病频频发生,使我国养猪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严峻的形式,加上我国大部分养殖户规模较小,基础比较薄弱,且较为分散,防疫体系非常薄弱,一旦出现问题就会产生严重后果。因此,各级政府有关部门从当前养殖业和畜牧业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角度出发,实事求是,建立高效、全面、科学的疫病防疫体系,提高动物防疫防控水平,确保生猪养殖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2.加强对养殖户的技术培训

由于我国养猪企业大都集中在农村,养殖户的文化水平较低,养殖技术欠缺,养殖的经验也不足,不能适应未来发展的需求。因此,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养殖户的技术培训定期举行技术培训和函授教育,向广大农户传授养殖技术、卫生防疫技术、管理技术等,是他们能够科学的进行养殖,保证养殖的数量和质量

3.要制定生猪价格保护措施

为了规避生猪价格的风险,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十分必要,可以保护养殖户的积极性,确保养猪业的长远发展,保证市场生猪的供应量。在粮食方面我国已经出台了相应的价格保护制度,确保了我国粮食生产的稳步进行。生猪生产也是一样,应当把在粮食方面采取的措施运用于生猪生产上,制定价格保护措施,使生猪市场价格保持在合理的浮动范围之内,根据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落实一定的比例保护价,最大限度的保证养殖户的利益,保持其养殖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冷继明. 农户生猪养殖行为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

[2]杨子刚,毛文坤,郭庆海. 粮食主产区农户生猪养殖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对粮食主产区272个农户的调查[J]. 中国畜牧杂志,2011,10:27-31.

[3]汤国辉,张锋. 农户生猪养殖新技术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J]. 中国农学通报,2010,14:37-40.

上一篇:奥巴马想来东亚,却被政府关门拖住了腿 下一篇:农村水利节水工程的发展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