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p协议范文

时间:2023-03-02 16:19:55

tpp协议

tpp协议范文第1篇

TPP是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推动力量,中国应抓住这一契机,在亚太区域整合中发挥与自身实力相对称的作用。在TPP主导权问题上,中国可能无法直接与美国抗衡,但可以借助美国的力量,打开更多亚太市场,为中国企业开创更便利的国际市场环境。此外,美国希望通过TPP谈判,将其打造成一个所谓21世纪贸易协议的标准模式,未来中国企业可能会面临来自劳工标准和环境标准的冲击。中国应制定自己的预案,制定应对措施。

越南:关税削减促行业发展

低工资、依靠出口的越南有可能成为TPP的最大赢家。据估计,这份由12个成员国达成的历史性协议有望削减1.8万种关税。未来10年,TPP协议将让越南GDP提升11个百分点,或大约360亿美元。随着更多外国企业在越南设厂,同期出口有望激增28%。美国和日本进口关税下降将让越南服装制造商受益。另外,越南的海鲜出口也将受益于虾、鱿鱼和金枪鱼进口关税的废除,而取消越南产品的关税可能带来更多外国投资。

日本:有助于经济复苏

对日本而言,TPP最大的吸引力就是美国。在TPP框架下,日美经济关系将进一步提升,这不仅会给日美两国带来经济利润,同时也会在政治及安全上产生足够的信任。日本参与TPP协定的重要意义不但有助于经济复苏重建,更有助于日美关系进一步修好。此外,在“安倍经济学2.0”反响平平之后,TPP有助于推动日本进行结构化改革,促进安倍经济学1.0。

加拿大:巩固经济战略地位

作为目前全球分量最重的贸易协议,TPP不仅深化加拿大与亚太地区的经贸联系,还加强与美洲地区传统贸易伙伴的紧密度。加拿大作为TPP的创始成员,将在未来吸纳新成员时享有重要影响力。TPP继续巩固了加拿大在全球经济中的战略地位,加拿大已成为G7集团中唯一与美、欧、亚太地区都建有自贸区的国家。

美国:重塑国际贸易格局

对于美国来说,TPP协议为其打开了日本与加拿大的农业市场,加强了对医药与科技领域技术产权的控制。而美国总统奥巴马将TPP视为美国战略重心重回亚洲的关键,并将此作为他剩余任期的第一要务,但他或将在未来几个月面对来自国会的挑战。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院东亚政策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Mireya Solis表示,TPP协议达成一致是美国打造全新国际贸易格局的里程碑。

China

专车之路仍漫漫

World

梦想何惧死亡

tpp协议范文第2篇

关键词:TPP协议;国际经济组织;域外法权;国有企业;地缘经济;技术性条款

2015年10月5日,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新加坡、文莱、马来西亚、越南、新西兰、智利、墨西哥和秘鲁等12个国家结束了长达10年的“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议”(TPP)谈判,签署TPP协议。

由于中国不是TPP协议的签署方,TPP协议不会对中国产生直接的影响,但是间接的影响不可忽视。尤其美国作为TPP协议中最大的经济体,也是规则的主导制定者,通过TPP协议对中国经济造成的影响和遏制可以达到美国与中国经济竞争、制约中国经济的目的。

本报告将分为四个部分:先简要介绍美国积极参与TPP谈判的目的;然后分析TPP协议对中国产生的影响;由于TPP协议中有专门章节提到国有企业,将对该章节进行分析;最后是结论部分。

1 美国积极参与和推动TPP协议的动机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下,世界贸易组织(WTO)无疑是促进跨国间贸易,推动各国经济交往的最广泛的国际组织。除了这一全球性经济组织,世界各个地区经济关系比较紧密的国家也纷纷成立地区性经济组织,以更加优惠的政策促进地区间贸易和经济的交流发展。国际上影响比较大的地区一体化组织包括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中国和东盟自由贸易区、拉丁美洲统一市场等。非洲国家也成立了各区域各层次的地区经济一体化组织,如南部非洲经济联盟、西非货币联盟、东非共同体等。但由于非洲国家普遍发展比较落后,经济体量比较小,因此影响和重要性远不能和以上提到的经济一体化组织相提并论。

北美自由贸易区是地区经济一体化组织中比较完善,区域内贸易自由化程度很高的国际经济组织。但是,北美自由贸易区仅有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三国,从经济体量上不够庞大,也不能满足向更多国家寻找贸易出口的要求。如果要寻找更大的贸易出口,通过向传统的、程度比较高的经济一体化组织进行渗透,拓宽国际市场的难度比较大。比如欧盟,欧盟成员国联系紧密,既有经济一体化,还有很大程度上的政治一体化,并且和美国有传统上的竞争关系,欧盟成立的初衷就是增加实力与美国抗衡,因此美国想以和欧盟成员国同样的条件打开欧盟市场没有可能。再比如拉丁美洲统一市场,由于地缘的相邻性和经济发展程度的接近性,因此市场也相对封闭,美国难以进入。最后,中国和东盟自由贸易区是由中国主导的,美国难以进入,即使进入,由于贸易自由化程度比较低,形式大于实质,美国也难以得到实质性的利益。

正在此时,几个太平洋国家着手协商“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而且面向APEC及非APEC国家开放。虽然这几个国家经济体量小,并非在国际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但是这些国家涉及亚洲、大洋洲、拉丁美洲的国家,开放程度高,美国看准这个机会积极加入其中。首先,在这个经济体中,美国轻易可以取得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其次,通过制定较高的标准,一旦美国的商品、服务、投资等进入该市场,就可以顺利进入与这些国家相关的地区经济一体化市场,比如拉丁美洲经济一体化组织、东盟等,借此以杠杆作用轻易撬动更加广泛的市场。

虽然随着日本、加拿大等经济体量大,发展程度高的国家加入谈判,美国的主导地位会受到一定挑战,谈判难度会有一定增加,但是谈判制定出来的更高的标准,也更有利于遏制中国这一本地区地位重要却与美国存在竞争关系的经济体。

当然,美国加入TPP协议还有其地缘政治动机,但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之内。

2 TPP对中国的影响

如上所述,中国不是TPP成员国,因此TPP协议不能对中国直接适用,而且西方国家官方或非官方都曾表示TPP就是要将中国排除在外,但是作为重要的国际贸易协议,又是在中国家门口签订的,必然要对中国产生影响,甚至不小的影响。

2.1 削弱了世界贸易组织

TPP十二成员国经济体量占全球经济体量的40%,他们签署的协议在标准上要求更高,在关税上减让更多,在贸易自由度上更加宽松。对WTO这一目前世界上最广泛的推动贸易自由的组织形成强大的竞争,削弱了WTO在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中的作用。

中国经过长期的艰苦谈判才加入WTO,通过十几年的适应和实践,渐渐熟悉和懂得运用规则,并努力成为制定规则掌握话语权的合作伙伴。通过削弱WTO的作用,也削弱了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和重要性,把中国边缘化。

如果中国想要加入TPP,就要符合TPP的规则,因此美国又成了规则的制定者,而中国只是个追随者。目前的TPP加上中国的经济体量,除了欧盟的份额,WTO基本将形同虚设。

尽管TPP要真正落地执行,还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但是TPP的存在已经对未来世界贸易格局带来一定不确定性。容易让中国这个国际贸易规则的年轻参与者手足无措,频于应对而打乱阵脚。

2.2 将中国在地区边缘化

TPP成员国中,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都是中国主要的贸易伙伴。除了周边的越南、新加坡已经加入TPP,韩国、香港也正在准备加入。在TPP成员国之间,贸易条件更为优惠,关税更低,因此他们之间贸易的加强,将减弱他们与中国之间的贸易量。一方面,中国的对外贸易量减小,另一方面,在地缘经济上又被周围的国家孤立。

2.3 协议具体技术条款对中国的影响

TPP协议对原产地、环境保护和劳动保护标准等这些条款上都有更加严格的要求,都将会对中国经济产生间接的影响。

以原产地条款为例,由于对成员国生产的产品有原产地要求,增值的百分比不符合标准则不能满足原产地要求,也就不能享受TPP成员国之间可以享受的优惠待遇。以前,中国是世界的加工厂,许多在中国完成主要部分生产的产品,只是到某些国家进行最后的加工环节就进行产品的销售。为了满足原产地要求,此时不能再在中国进行主要环节的生产,而不得不把这部分生产转移到成员国内,因此中国在加工行业上也受到了影响。

由于产品在中国加工已经不能找到出口市场,或者到TPP国家内部进行加工更加有利可图,一些国外投资也会撤出中国市场而转向其他国家。由此一来,环环相扣,对中国经济方方面面都会产生影响。

3 关于国有企业的规定

TPP协议第一次对国有企业制定出全面的规则。WTO对国有企业是没有规则的,WTO在所有权方面保持的是一个中立的规则,不管你是国营公司还是私营公司。WTO涉及最多的就是一个补贴,政府可以补贴国有企业也可以补贴私营企业,但要符合贸易公平、竞争公平的原则。

TPP协议第17章“国有企业和指定垄断”中,专门对国有企业的补贴进行了规定,即所谓的对国有企业的“非商业援助”。本章属于竞争性条款的规定。通过本章节的规定,美国更显现出其规则制定者和引领着的本色。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3.1 域外法权的推广

一般来说,政府补贴属于经济政策或产业政策的范畴,政府可以通过给特定的行业、企业等的补贴,来引导、调节宏观经济的发展。补贴属于竞争法的范畴,而竞争法是传统的国内法。一国政府的补贴行为是不受其他国家的管辖的,除非由于一国政府的补贴行为,影响了其他国家范围内的市场竞争。最常见的例子是WTO争端解决机制中的反补贴案例,即由于一国政府的补贴行为,使其出口到其他家的受到补贴的产品,影响了其他国家市场的正常竞争,使其他国家市场上的同类产品,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此时要对出口到其他国家的产品征收反补贴税。可以看出,政府的补贴行为只有影响到了国外市场的竞争才受到质疑,而且最终承担责任的不是政府而是受到补贴的企业,因为反补贴税是对企业征收的。

通过TPP协议中“国有企业”章节的规定,使其他国家对一个国家的补贴行为的管辖的权力延伸到了该国的国内。也就是说,一个国家对本国企业进行了补贴,即使该企业没有把产品销往国外市场,而是在国内市场影响了从其他国家进口的产品,使这些产品在国内市场上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TPP的其他成员国可以对该国家以违反TPP的规定为由提起争端解决程序。

该章节的规定,使成员国可以在一定情况下对其他国家在本国实行的经济政策进行干涉,是美国“涉外法权”原理的推广和运用。

3.2 产业信息的收集

该章节给予成员国另外一项重要权力在于获取别国产业和行业信息的权力。首先,成员国应该在官网上披露国有企业名单并且定期更新,对于垄断企业还要披露经营范围及垄断内容;其次,如果某国企业可能影响成员国间的贸易或投资,其他成员国可以提出请求获得与该企业相关的信息,信息的内容从任职的高管到近几年的财务报表审计报告范围非常广泛;再次,与绝大多数的法律以及国际条约不同,该章节没有对特定行业或者公共利益设定保留性条款,即本章的规定涵盖所有国有企业,信息披露也无一赦免。

如此高的透明度标准,让人不禁猜想各国在签字后的国内审批环节是否能够得到国内权利机关的认可。我们只有拭目以待了。

4 结语

TPP协议的签订,是中国地缘经济乃至世界经济贸易格局的一件大事。其对关税减让幅度之大,对原产地标准、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保护等标准要求之高在同类贸易协定中均属罕见。

虽然协议已经签订,但在各国权力机关审批的难度值得关注。而且协议中具体条款要在短期落实难度大,有一个相当长的过程,近期对中国不会产生明显影响。

参考文献

[1]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第17章。

[2] 《TPP协议的五大要点》载“商务部网站”,(http:///article/i/jyjl/m/201511/20151101158043.shtml)2015年11月6日

[3] 《为什么中国不能加入TPP》载“知乎网”(http:///question/21850586),2016年1月20日访问

[4] 朱玉赢:《TPP协议达成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载《经贸实践》,2015年第13期

tpp协议范文第3篇

关键词:TPP;WTO;国际协议

2016年2月4日,来自环太平洋的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文莱、加拿大、智利、马来西亚、墨西哥、新西兰、秘鲁、新加坡和越南12个国家,在新西兰的奥克兰正式签署了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同时美国正在与欧盟进行TTI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的谈判,虽然没有透露文本内容,但是许多条款可能与TPP一致。TPP的经济体量占到全球的40%,如果加上TTIP,则占全球经济体量的达80%。因此TPP的签署及执行,将对世界贸易的规则与格局产生影响,也不可避免对中国产生巨大的影响。2015年11月新西兰政府率先公布了TPP文本全文,我们从条款本身来解读美国所试图建立的贸易新规则,并从中发现与WTO的关系。

一、TPP与WTO的联系

首先,TPP目前成员国只有12个,且12个国家都是WTO成员国。而WTO自1995年接替GATT(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以来,成员国已经从128个增长到160个。TPP与WTO相比,绝大部分的国家都没有纳入进来。

其次,TPP在第一章《初始条款及一般定义》中就开宗明义指出“本协议之全体缔约方,遵循WTO1994年GATT第24条及服务贸易总协定第5条之规定成立自由贸易区。”换言之TPP协议是根据GATT与WTO相关条款起草并签署的。在定义条款中也将WTO的相关附件写入了定义,如“反倾销协定指1994年GATT第6条执行协定,载于WTO协定之附件1A”,“关税估价协定指1994年GATT第7条执行协定,载于WTO协定之附件1A”,“服务贸易总协定指服务贸易总协定,载于WTO协定之附件1B”。

此外在正文条款中TPP也多次引用WTO的相关内容。如第二章《货物之国民待遇与市场准入》中明确“农业协定指载于WTO协定附件1A下的农业协定”,“进口许可协定指载于WTO协定附件1A下的进口许可程序协定”,“各缔约方依1994年GATT第3条及其注释的规定,应一致给予其他缔约方货物以国民待遇。为此,1994年GATT第3条及其注释的规定作为本协定一部分并用之。”

第四章《纺织品与成衣》中约定“本条规定不应解释为限制缔约一方在1994年GATT第19条、WTO防卫协定或第六章(贸易救济)的权利及义务。”

第六章《贸易救济》中明确“本协定并未对全体缔约方依据1994年GATT第19条及防卫协定所采取的行为授予或课以任何权利或义务。”

第七章《食品安全与动植物防疫检疫》中约定“在执行风险评估时各缔约方应考量WTOSPS委员会及国际标准与相关指导”。

第八章《技术性贸易障碍》中明确“各缔约方应适用WTO技术性贸易障碍委员会所公布、WTO技术性贸易障碍委员会自1995年1月1日起通过的决议及其后相关修订。”

第十八章《知识产权》中明确“承认2003年8月30日WTO总理事会执行TRIPS协定及公共卫生宣言及相关WTO总理事会主席声明,以及2005年12月6日WTO总理事会通过的与贸易有关知识产权修订案决议及相关WTO总理事会主席声明”。

第二十九章《例外及一般条款》中明确“1994年GATT第20条及其注解均作为本协定一部分并准用之。”“货物交易方面,1994年GATT第12条及1994年GATT收支平衡条款备忘录均作为本协定一部分并准用之。”

第三十章《最终条款》中明确“如全体缔约方对本协议因WTO协定修订而有所修改,除非另有规定全体缔约方应协商是否修订本协定。”

综上所述,TPP对WTO相关条款的引用基本贯穿了整个TPP协议,不仅直接采纳相关条款,还强调出现纠纷可以援引WTO救济措施,因此TPP与WTO是紧密相连的。

二、TPP对WTO的改进

当然TPP并不是仅仅照抄WTO的相关内容,而是在WTO相关条款的基础上或多或少都做了一些改进。如第二章《货物之国民待遇与市场准入》,本章主要以WTO货物贸易协定及农业协定为基础,但增加了如不对再制品进出口限制、出口许可证签发程序透明化及农业生技产品贸易等不在WTO中的新规范。

第六章《贸易救济》,本章约定TPP缔约方保有在WTO下采用防卫措施的权利,但在通知WTO防卫委员会时,应将电子文档提供给TPP的缔约方。维持WTO反倾销协定等规范,但对调查过程增加一些程序及透明化的规定。

第八章《技术性贸易障碍》,本章主要架构在WTO协定基础上,同时对最基本的原则如“不歧视”、“透明化”和“使用国际标准”在本章节中加以深化,用大量的篇幅(共15个条款)对WTO协定中透明化做了更加明确的规定。

第十三章《电信》,本章基本上是以WTO的电信附则为基础,但加入了缔约国所关心的电信议题或与其它国家洽谈的双边合作协议(FTA)的相关内容,完善了相关条款。

tpp协议范文第4篇

关键词:TPP;中国外贸;影响;对策

2015年10月5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12个谈判国在美国亚特兰大举行的部长级会议上,终于达成TPP贸易协定,同意大幅降低投资、贸易壁垒和确立新的商业规则,同意进行自由贸易,并在投资、知识产权、劳工待遇等广泛领域统一规范,希望以此为样本重塑亚太乃至全球贸易规则。这表明,一个基于全新贸易规则、占全球经济规模的40%,且超过欧盟的巨大经济圈即将形成,这一经济圈的形成必将给中国及中国经济贸易带来巨大的影响。

一、TPP的产生、发展及特征

1、TPP的产生、发展

TPP即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TPP)。它的前身是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rans-Pacific Strategic Economic Partnership Agreement,P4),是由智利、新西兰、新加坡和文莱四国于2005年7月签订的,主要是就货物、服务、知识产权贸易和投资等相关领域给予互惠提出的经济合作协定。由于初始成员国为四个,故又称为“P4协议”。

2008年2月,美国高调宣布加入这个P4协议的谈判,2009年11月秘鲁、越南和澳大利亚紧随其后加入,P4就升级成了P8,并于2010年3月15日正式启动了TPP协议的谈判。2010年马来西亚、越南加入。2012年10月墨西哥和加拿大加入。2013年3月日本宣布开展加入谈判,P4也就扩张到了12个国家,变成了P12,同时,该组织正式更名为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这就是TPP的由来,也是P12的由来。

2、TPP的特征

(1)TPP最大的特征是关税减免。TPP最为核心的内容是关税减免,即成员国90%的货物关税立刻免除,所有产品关税将在12年内免除。依据协定,相关国家间约1.8万种商品的关税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逐步减少或完全取消。协议原则上采取开放的态度,欢迎世界其他国家参与。该协议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建立自由贸易区。

(2)TPP是经济规模最大的自贸区。TPP各成员国均环绕太平洋,在地理范围上,连接了亚洲、北美、拉丁美洲和大洋洲,地理范围跨度大。在经济规模上,2013年,12个TPP协议成员国的经济总量之和达到270968.93亿美元,约占全球经济总量的40%,受TPP影响的实际货物贸易额在全球贸易总量中仅占约13%,成为超越欧盟的经济规模最大的区域化自由贸易区。同时还有一些国家有意愿加入TPP,比如哥伦比亚;还有一些国家也密切关注着TPP的动向,比如中国。TPP覆盖范围和经济规模均呈现出增大的趋势。

(3)TPP是一个全覆盖、高标准的协议。TPP是一个“全覆盖”的协议,一方面体现在TPP包涵的内容十分广泛,以往大多数自贸协定主要限于降低商品关税、促进服务贸易,而TPP不仅规定取消或降低商品关税,还涵盖投资、竞争政策、技术贸易壁垒、食品安全、知识产权、政府采购以及绿色增长和劳工保护等,覆盖领域之广远超一般的自贸协定。另一方面体现在,TPP协议涉及了不同层次、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集团。

TPP是一个高标准的协议。TPP协议成员国的目标是为了在亚太地区提供一个21世纪高标准、高规则的自由贸易协议。它在市场准入、知识产权保护强度、劳工标准、竞争政策严密度、环境标准、争端解决机制的约束力强度等方面均制定了诸多高标准的条款。专家指出,这些高标准或许体现了国际贸易未来的某种趋势,但是考虑到TPP所包含的国家还包括一些发展中国家,这些条款实际上超过了部分国家的现实情况和承受能力。

(4)TPP是有弹性和开放性的协议。TPP协议是一个有弹性和开放的协议,愿意接纳任何一个愿意签署承诺、解决新问题的新到成员。比如,日本同意就牛肉、汽车和保险行业谈判,得以成为TPP谈判国。还有很多国家是TPP谈判的候选国和地区,如经济发达的加拿大、韩国,中等收入的具有经济活力的泰国、菲律宾。另外,亚太经合组织之外的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等国家和地区也对加入TPP表达了兴趣。

二、TPP协议的达成对中国外贸的影响

1、中国对某些TPP成员国的出口受阻

根据美国经济学家范纳(Jacok Viner)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在关税同盟建立,实行自由贸易后,产品从成本较高的国内生产转往成本较低的成员国生产,从成员国的进口量增加,新的贸易得以“创造”,这就是关税同盟的贸易创造效应。此外,一国由原先从同盟外国家的高价购买转而从结盟成员国的低价购买也属于贸易创造。假定缔结关税同盟前区内成员国不生产某种商品而采取自由贸易的立场,无税(或关税很低)地从世界上生产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国家进口产品;关税同盟建立后,同盟成员国该产品转由同盟内生产效率最高的国家进口。如果同盟内生产效率最高的国家不是世界上生产效率最高的国家,则进口成本较同盟成立增加,消费开支扩大,使同盟国的社会福利水平下降,这就是贸易转移效应。根据这一理论,TPP协议达成后,12个成员国之间会产生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效应。成员国中的一些发展中国家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经济结构相似,产品具有较强的替代性,由于区域内成员国对外实行统一关税,对内免关税,因此一些成员国可能会减少从中国进口产品,转向成员国进口产品。例如,美国以前从中国进口的产品可能转向从日本进口,这样会导致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下降。

2、TPP的高标准抬高了中国产品进入其市场的难度

TPP是一个高标准的协议,市场准入高、知识产权保护强度大、劳工标准高、竞争政策严密度强、环境标准高、争端解决机制的约束力强度大,这些旨在保护内部市场的较高的贸易壁垒,使得成员国的贸易结构及流向发生重大变化,从而使得中国产品进入TPP协议国的市场难度加大。比如国有企业条款规定,除提供公共产品的少数行业外,国有企业不得享受任何优惠待遇,中国钢铁、化工、金融等大型国有企业的出口产品在不享受任何优惠的情况下,可能会失去原有的价格优势,出口难度加大。

3、TPP对中国在亚太地区的经济地位产生不利影响

作为亚洲最大的经济体和亚洲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引擎,中国借助“10+3”框架,推动东亚经济合作,但是作为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日本,同样也是“10+3”的重要成员,加入TPP后,使得TPP变得空前强大,占全球经济总量的40%,以“10+X”为主体的亚洲区域经济合作进程可能因此而陷入停滞,也使中国有可能面临在亚太经济版图中被孤立的格局。

三、面对TPP中国外贸发展的对策建议

1、提高出口产品竞争力

由于中国对美国长期以来都是贸易顺差,因此在TPP协议达成,日本与美国实现自由贸易后,日本必将成为中国向美国出口产品的最大竞争对手。比如汽车用轴承领域,在国际市场上,中国产品与日本产品与欧美产品的价格比为1∶4∶5。中国产品的制造精度、质量以及产品种类与日本和欧美产品相比没有优势,竞争优势主要来自价格、响应速度。但TPP实行之后,日本企业向美国市场出售产品,不再征收关税,将比中国产品具备更多的价格优势,抢占中国产品的市场空间,当然,同时也会抢占欧美产品的份额。因此,随着TPP进程的深入,中国的这些出口产品的产业竞争力将逐步下降。对此,短时间内,中国应该着力增加这些产业的附加值,提升其出口的核心竞争力。

2、加快调整产业结构

TPP在知识产权、劳工标准、环境标准、国有企业等方面建立了一系列的高标准,比如知识产权条款规定禁止运用强制许可、专利撤销手段使用发达国家的专利,以往免费获取的专利变为必须付费,增加了出口企业引进先进技术的成本,也不利于中国企业开展模仿和产品升级。因此中国应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中国出口产品的优质质量和核心科技含量,增强中国产品的硬实力,同时加强企业文化的塑造,发展“软实力”,“软硬兼施”提高中国产品的国际影响力,立足国际市场,力求达到TPP所制定的劳工标准和绿色环境标准、知识产权和国有企业规则等要求,提升现代服务业,满足消费多样化需求,扩大市场规模,发挥中国作为最大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多样化与多层次的特点,寻找新的贸易发展机遇。

3、寻找国际合作时机

首先,中国虽然不是TPP成员,但应该在时机成熟之时,抓紧推动与TPP成员开展自由贸易协定谈判,重新开始与澳大利亚进行双边谈判,尽早与加拿大商谈双边FTA,抓紧考虑与文莱、马来西亚、越南等国在CAFTA基础上再签署更优惠的双边FTA(称之为CAFTA+),加快推动签署中美双边投资协定,积极推动中墨双边FTA谈判等,尽快参与TPP协议的进程,成为成员,享受关税同盟带来的效益。其次,坚持以周边为基础,推动立足于周边国家的双边自贸协定谈判,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着力打造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一步提升区内贸易自由化的便利水平;积极推进中韩、中日韩、RCEP自由贸易协定谈判。最后,借助“一路一带”,实现在亚太地区与亚欧大陆更灵活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安排。

参考文献

[1] 姜跃春:TPP新特征与日本加入谈判的影响[J].亚太经济,2014(2).

[2] 李春顶:TPP年底签署成泡影,TTIP又会怎样[J].世界知识,2014(1).

[3] 李慧、祁春节: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的发展及中国应对之策[J].世界农业,2014(3).

[4] 何帆、杨盼盼:中国不应缺席TPP[J].经济导刊,2013(2).

[5] 沈铭辉: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的成本收益分析:中国的视角[J].当代亚太,2012(1).

[6] 刘昌黎:泛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发展与困境[J].国际贸易,2011(1).

[7] 蔡鹏鸿:亚太自由贸易区对APEC机制化进程的影响[J].世界经济研究,2005(2).

tpp协议范文第5篇

关键词: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贸易自由化;战略考量

中图分类号:F114.46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s).2012.03.28 文章编号:1672-3309(2012)03-66-03

TPP是亚太跨区域自由贸易协议(FTA)之一,所含议题广泛。其中,由于成员国承诺至少在2017年之前全部商品实施零关税,TPP具有高标准的FTA的特征。2009年1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在访日时高调宣布美国将参加并扩大“跨太平洋战略伙伴关系协议”。随后美国借助TPP的已有协议,开始推行自己的贸易议题,全方位主导TPP谈判,这引起许多亚太国家的兴趣。2010年10月,日本首相菅直人在国会发表政策演说,日本正积极准备参加TPP谈判,以推动建立亚太自由贸易区。此后,在多个场合,日本政府都表示日本将积极采取农业改革等措施,努力推动以TPP为中心的贸易自由化。根据日本媒体的报道,TPP问题也将成为5月份日美首脑会晤中重要问题而予以积极讨论。[1]TPP的持续深入,引发了全球对未来亚太经济一体化的诸多猜测。它反映了美日在当下的目标和动机?对中国的影响?TPP前景如何?本文将尝试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

一、美国介入TPP谈判的战略考量

TPP本是四个亚太小型开放经济体之间的FTA,其之所以成为推动全球贸易自由化的发动机,关键是美国的大力推动。TPP实际上已经成为奥巴马政府主导未来亚太政治经济格局的一块战略基石。美国在TPP上面有着多层次的战略考量。

(一)TPP与美国出口战略

在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以及金融危机严重拖累美国经济的情况下,TPP成为美国扩大出口、重振经济的重要选择。2009年初,奥巴马政府在《2010年贸易政策议程和2009年年度报告》中提出“五年出口倍增计划”,希望未来美国出口额翻番,由此拉动就业岗位增长200万个。由此可见,扩大出口在美国削减贸易赤字、刺激经济增长、增强综合国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而与身陷债务危机、高失业率与低经济增长的欧洲相比,亚太地区庞大的市场空间、新兴经济体快速的经济增长可以为美国实现其出口计划发挥极为重要的影响力。亚太地区还是美国实施新出口战略的核心地区,2010年美国出口亚太地区的商品价值总额高达7750亿美元,较2009年增长25.5%,占美国当年出口总量的61%[2]。因此,美国需要一个全面高效的FTA来确保商业利益的持续实现。在此背景下,“高质量”的TPP成为了美国亚太贸易战略的首要选择。

(二)TPP与美国贸易战略

在当前全球范围内贸易进程停滞的情况下,TPP是美国推动贸易自由化新的政策工具。亚太地区是世界上最具有经济活力的地区,但其经济一体化程度却远远逊色于欧洲和北美洲。虽然亚太地区有APEC作为地区重要的经济合作组织,并且确定了在亚太地区实现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长期目标,但是在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与“911”事件后,亚太地区贸易自由化发展程度停留在“深入讨论和研究”阶段。由于成员国贸易自由化上的动力不一,会议议题不断泛化,APEC在推动亚太贸易自由化方面作用乏善可陈。此外,亚太地区双边或多变优惠贸易安排(PTA)众多,已有的与正在谈判中的PTA将近250个,复杂的原产地原则等错综交织的贸易安排已导致了亚太地区贸易成本和贸易行政管理成本大大提高,“意大利面条碗”效应十分明显。由于在全球背景下多哈谈判也长期面临着停滞局面,美国需要重新选择贸易战略以推动贸易自由化。即TPP谈判中几乎涉及所有货物和服务贸易的因素,符合高标准高质量的FTA的基本特征,有助于美国开创并主导21世纪贸易协议的新标准,推动美国国家利益的最大化。因此,美国可在TPP首先达成的情况下,推动更多的APEC经济体加入,最终完成亚太自由贸易区(FTAAP),同时美国也可以借此推动长期停滞的WTO多哈谈判,推动全球自由贸易的发展。

(三)TPP与美国亚太政策

TPP是美国重返亚太、巩固地区主导地位的重要举措。“911”以后,美国奉行单边主义政策,忙于反恐战争,将东亚排除其战略重心之外。随着美国严重的金融危机的爆发,美国在亚洲的地位和影响力也逐渐下降。但在这10多年间,东亚地区的区域合作取得很大的进展。东亚国家以东盟为核心,在东盟推动自身经济政治一体化的同时,构建了一系列地区合作与对话机制,包括“10+1”、“10+3”、“东亚峰会”、“东南亚区域论坛”等等。为了应对金融危机,中日韩通过举办领导人峰会走上了制度化区域合作的道路,“亚太共同体”、“东亚共同体”等构想也相继提出,东亚一体化成为了地区热点问题。东亚地区区域合作的背后是美国在东亚利益的损失。除在亚太政治、安全、外交等方面的利益损失外,根据美国相关学者的研究,一个将美国排除在外的东亚自由贸易区可能使美国丧失巨大的经济利益,这包括至少250亿美元的年出口或约20万个高薪岗位。[3]

中国因素是奥巴马政府亚太政策的核心。与美国忙于反恐战争并陷入严重金融危机相比,中国在东亚的地位和影响力逐渐上升。在国内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中国积极介入东亚区域合作之中;在经济领域与东盟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积极展开与韩国和日本的FTA谈判;在政治安全领域,以东盟为中心,积极推动东亚一体化的发展。中国在东亚日益发挥着地区主导作用,因而也愈加受到美国的关注。但随着对东亚的重新回归,美国可以借助TPP阻碍正在进行的东亚一体化趋势,削弱中国对东亚的经济、政治影响力,缓解其盟友对中国崛起的忧虑,阻止东亚国家向中国靠拢,确保美国在亚洲的地位和威信。

二、日本加入TPP谈判的战略考量

TPP在美国的主导下迅速发展,但是就长远而言,TPP的成功离不开日本的参与,因而美国积极鼓励日本参与TPP谈判。出于本国经济、外交等方面的战略考虑,日本首相菅直人于2010年11月在横滨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首脑会议上宣布日本将参与TPP协商谈判,引起了亚太国家的瞩目。这里有必要认真思考日本参加TPP谈判背后的战略考量。

(一)TPP与日本出口战略

TPP对日本扩大出口,促进经济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根据相关数据表明,在2009年参与TPP谈判的9个国家占世界经济总量27.7%,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7.4%,占日本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40.6%,占日本出口总额的25.7%和进口总额的24.6%。[4]而且日本以贸易立国,采取出口导向型战略,除农业以外,日本产品的平均关税水平一般低于参加谈判的其它国家。可以预见TPP将有效促进日本出口的增长,刺激经济发展。根据日本官方测算,日本加入TPP后,日本出口增长将带来GDP增加2.4万亿―3.2万亿日元。到2020年,汽车和电器等主要产业将增加生产额10.5万亿日元,就业人数增加81.2万人。[5]因而参与TPP谈判受到了日本产业界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如前所述,东亚贸易自由化中“意大利面条碗”效应十分明显,这无疑大大增加了日本对外贸易的交易成本。而TPP谈判一个重要方面是打破传统的FTA模式,达成无例外的综合性自由贸易协议。这样日本通过积极参与TPP谈判,从而能够掌握规则制定的主动权,并在美国巨大的经济号召力下,推动TPP在亚太地区的扩展,尽可能多得获得经济利益。

(二)TPP与日本东亚政策

TPP是日本重要的地缘政治工具。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中日经济总量上的差距逐渐缩小。虽然中国巨大的市场需求带动了日本经济的发展,但日本经济优越感逐渐丧失。近年来,特别是金融危机后,中国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再加上中国成功举办奥运会、世界博览会等,中国的世界影响力逐年上升。此外,由于中国积极推动东亚一体化并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日本担心中国崛起排挤日本在东亚的优势地位。而且,东亚地区有着复杂的地缘政治状况,俄日北方四岛问题、朝鲜核危机、南海问题等都严重影响着日本经济、安全和外交利益,这并不是日本单独能够解决的,因此日本欢迎美国重返亚洲。鉴于普天间基地搬迁等问题已经影响到了日美同盟关系,但日本响应美国的号召积极参与TPP谈判,修复并巩固日本同盟关系,抗衡中国日益增长的影响力,争得更大的地缘政治利益。

三、TPP对中国的影响

TPP作为美国重返亚洲的重要工具,其在亚太地区的推进将对中国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自美国2009年宣布参加TPP谈判到现在已经两年有余,而且TPP谈判迅速推进,吸引了众多国家的注意力。可是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一直被排除在外。一旦达成实质性协议,TPP将对中国形成巨大的贸易歧视与贸易转移效应。而美国在TPP谈判中纳入劳工与环保议题,并希望达成无保留的高质量自由贸易协议,这样美国通过在亚太地区积极推进TPP,最终扩展至全球,主导全球贸易规则的改变,增加中国对外贸易的竞争压力,从而迫使中国在自己利益受损的情况下加入TPP。

另一方面,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在东亚地区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凭借“10+1”、“10+3”、“东亚峰会”、APEC等机制,中国在东亚一体化逐渐发挥主导作用。在这种情况下,美国通过建立TPP机制,从新整合其在东亚的战略资源,巩固与其盟友的关系,改变东亚地区现有的合作机制,从而稀释中国的影响力,压缩中国的发展空间。

四、TPP的发展前景

作为美国重返亚洲的工具,TPP凝聚了美国巨大的希望。美国希望借助TPP谈判达成无保留的高水平自由贸易协议,从而实现自己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布局。但是,由于谈判过程矛盾重重,TPP的达成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首先,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带来了激烈的利益冲突。参与TPP谈判的国家之间经济发展水平严重不平衡,这其中有美国、日本这样的发达经济体,也有文莱、秘鲁这样的小国家,各个国家之间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而且往往是相互冲突的。如在劳工标准问题上,越南反对美国在此问题上的立场,反对将劳工标准作为变相贸易壁垒的做法。这样在短时间内就劳工、知识产权、农业等敏感问题达成高度共识并不容易。

其次,TPP具有超前性。TPP是无保留的高水平自由贸易协议,这使得参与谈判的很多国家都面临巨大的国内阻力。以日本为例,由于农业规模小,发展相对落后,日本长期对农业进行保护,其农产品平均关税为22.2%,高于美国5.2%水平,并且对花生、大麦、小麦在内的100多种农产品征收非常高的关税,而且日本长期保持对牛肉进口的限制和非关税壁垒。根据日本农林水产省估计,一旦日本开放农产品市场,将导致农业产值减少4.1万亿日元,减少340万个就业机会,而且大大降低农业自己率。[6]因此,参与TPP谈判受到日本农业利益集团的强烈反对。

最后,虽然参与谈判的国家都一再表示,TPP实行开放政策,欢迎其它国家加入谈判,希望TPP机制能尽快得到其它亚太国家的接受。但到目前为止,TPP谈判迟迟不邀请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没有中国的参与,TPP机制的意义将大打折扣,其成功实施的可能性也将大大降低。

参考文献:

[1]日本首相将于5月访美时提出“野田主义[EB/OL].中国新闻网,2012-3-23.

[2]刘中伟、沈家文.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研究前沿与架构[J].当代亚太,2012,(01):43.

[3]魏磊、张汉林.美国主导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谈判的意图及中国对策[J].国际贸易,2010,(09):54-55.

[4]高兰.日本TPP战略的发展特征及其影响[J].世界经济研究,2011,(06):77.

[5]刘昌黎.日本参加TPP谈判的动因、制约因素与政策措施[J].日本学刊,2011,(01):68.

[6]刘中伟、沈家文.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研究前沿与架构[J].当代亚太,2012,(01):48.

tpp协议范文第6篇

关键词:TPP谈判协议;版权;相关权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以下简称TPP)是以美国为主导,澳大利亚、秘鲁、新加坡等12个国家参与谈判的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的综合自由贸易协议。由于此次谈判采用了秘密谈判方式,对于其中的具体内容和条款没有正式公布,从已知的协议内容来看,关于“版权和相关权利”部分,提高了与现行世界组织《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的保护标准和执行标准,充分体现了美国化、全面化、高标准化的特点[1],主要体现在关于版权中的复制权、平行进口、反规避标准、职务作品和损害赔偿方面。

1、版权人享有的复制权范围扩大

TPP谈判协议中扩大专有复制权,规定了版权所有人对临时复制和缓存的专有权利。谈判协议规定应授予知识产权持有人“禁止所有的复制,无论以何种方法或形式,永久的或暂时的(包括以电子形式的临时存储)复制行为。这样的临时存储是指在打开网页点击网络上的视频或其他视听资料而产生的。除此之外,在使用中使用者的计算机本身也会产生临时存储,如缓冲副本等。该条规定将版权人对其作品的权利扩大到该作品的任何再创形式,包括电子的临时存储形式。不管从国际公约、美国国内法还是司法实践来看(Cartoon Network LP,LLLPv,cscHoldings一案),这一规定将版权人的复制权范围扩大到前所未有的水平,不利于文化产业的创新和互联网用户。

2、禁止平行进口

TPP谈判协议中首次在国际知识产权法律中授予版权人阻止版权作品平行进口的权利。版权作品的平行进口标志着进口商可以有选择性的从价格不同的国家进口同一版权作品。关于该问题,国际通行做法是各国法律自主解决平行进口问题。如一些发展中国家指出:”为了在世界各地合法获得其所需要的馆藏作品时,图书馆不应受到进口权和出口权的妨碍“。[2]在该次谈判中,版权的平行进口会被论及,是代表好莱坞利益的”美国电影协会“和代表IBM等大公司利益的“商业软件联盟”等强力推动的结果,[3]体现了该次谈判美国化的特点。

3、版权期限

TPP谈判协议中延长了版权的保护期限。协议中规定将版权的保护期限延长为作者的有生之年加70年,或如果不以自然人的生命为基础计算,则从作品第一次被授权出版、表演或唱片发行之日起不少于95年,或作品创作之日起25年内并没有授权出版、发行,其保护期为该作品完成之日起不少于120年。这种“地板“式的最低保护标准,是版权保护的下限,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进一步延长,这完全突破了大多数国家支持的TRIPS协议规定的作者有生之年加50年的最低门槛,这种延长剥夺了公众利用现有文化进行再创作的权利,强行提高了知识产权的公共成本而没有提供任何公共利益,打破了公益与私益的平衡,违法了著作权法促进文化繁荣的宗旨。[4]

4、版权人反规避范围的扩大

TPP谈判协议大大提高了反规避标准,扩大了法律禁止的范围。协议中的反规避条款更为严苛,协议规定任何关于规避或买卖规避物件或服务的法规应制定有民事和刑事处罚的措施。其中刑事处罚措施应适用的主体是除非营利的图书馆、档案馆、教育机构或公共非商业广播机构以外的任何人,只要采取了“为商业利益或个人财务收益之目的“的规避措施,这一规定,在主观方面,超过了《反假冒贸易协议》与《美韩自由贸易协定》[5]后两个协议中均规定:只有在(行为人)知道或有合理的理由知道行为是违法的情况下,才能对规避行为采取法律惩罚。但关于“主观要件”的要求在TPP的反规避条款中并不存在,它只要求对技术规避进行惩罚,而毫不考虑行为人的主观故意。

当然,TPP谈判协议中也规定了一系列有限的对规避责任的限制和例外,但是这些限制和例外类似但不等同于美国《数字版权法》1201条。其1201条,确立了一种常设的行政规则制定程序,用来评估禁止规避控制访问技术措施所带来的影响。对此行为的禁止规定要到两年后才生效,即应对某种特殊类型作品的使用者适用一项例外,条件是如果这种连非侵权性使用也禁止的规定对这些使用造成或可能造成不良影响。该例外规定的适用要由版权局局长和负责通讯和信息的商务部长助理商议后提议,由国会图书馆通过一定的规则决定。

除此之外,TPP建议案还构建了一种新的版权权利管理信息制度,从而降低了相关侵权门槛,扩大了法律禁止的范围(如对于电子权利管理信息,被移除或改变的作品、表演、录音制品的复制品,禁止任何人播放、传输及将作品向公众提供。)

5、法定损害赔偿

TPP谈判协议中关于损害赔偿的具体规定基本类似于美国国内严格的损害赔偿体系。其中关于损害赔偿,谈判协议中知识产权部分第162条规定:在版权和邻接权的侵权案件中,每个成员国应该提供民事诉讼程序,成员方的司法当局有权命令侵权者赔偿被侵权者所遭受的损失。第163条规定了损失的计算方法,在确定损失的数额时,成员方的司法当局有权考虑到侵权人的损失的利润、侵权物品的价值。这里损失的数量是侵权物品的数量,这里的价值是以市场价格进行衡量或建议零售价。在163条中还规定了版权和邻接权的加赔偿(附加赔偿)。从以上规定来看,中谈判协议关于版权侵权损害赔偿的计算方式的特点,首先,在确定赔偿物品的数量上,其规定的是侵权商品的数量,这里的侵权商品的数量肯定会比减少的发行量或者复制品的市场销售量多。正如有学者所言:因为并不是有多少侵权复制品就卖出了多少。[6]其此,T谈判协议中规定了”附加赔偿“(additional damages)。这里的附加赔偿就是惩罚性赔偿。

6、无限增加雇用作品(职务作品)中雇主的权利

TPP谈判协议第4.7条要求TPP成员方许可“任何人均可通过合同获得或掌握作品中所有的经济权利并可以自己的名义使用这些权利和充分的享有这些权利所派生的利益。这与当前关于职务作品的权利规定有很大不同。

从以上谈判协内容可以明显看出版权权利内容的扩张,文化信息的产业化偏离了促进文化创新、增长、流动传播的道路,反而形成了文化信息上的认为闭塞、阻碍、限制,遏制了文化产品的创新,减损了社会公众本应有享有的信息福利。(作者单位:四川大学)

参考文献:

[1] 丛立先,《TPP》知识产权谈判对我国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2015,10,8,IPR daily.

[2] 见“版权及相关权常设委员会第二十四届会议“文件,2012年7月16至25日,日内瓦,SCCR/2318,世界知识产权组织,2012年8月1日出版.

[3] 郑万青,《从TPP建议案版权条款看美国的版权扩张政策》,知识产权,2015年第1期.

[4] 冯晓晴,《知识产权法的价值构造:知识产权法利益平衡机制研究》,中国法学,2007年第1期.

[5] 参见KORUS Art.18.4.7(a)(i),at.http://www.ustr.gov/trade-agreements/…trade-agreements/korus-fta.

tpp协议范文第7篇

在过去,美国常常利用贸易协议作为推动知识产权保护的工具。《反假冒贸易协议》(以下简称“ACTA”)是最新的成果,但ACTA墨迹未干,美国贸易代表已经着手谈判新的贸易协议:《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以下简称“TPP”)。目前的谈判国包括澳大利亚、文莱、智利、马来西亚、新西兰、秘鲁、美国、越南、新加坡、加拿大、墨西哥和泰国。

TPP包含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并且特别包含了知识产权一章。而与世贸组织《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以下简称TRIPS)相比,TPP大幅提高了知识产权保护标准和执法标准。

到目前为止TPP并没有达成任何草案文本,目前一份在网上泄露并引起轩然大波的文件是由美国商界联盟(包括美国药品研究和制造商协会、美国商会和美国电影协会)起草供美国贸易代表在TPP知识产权谈判中使用的草案(下文简称“美国草案”)。从这份文件来看,美国商界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本文将结合TRIPS以及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相关条约对比分析TPP美国草案对知识产权高于现有国际条约的规定和要求(为便于论述,将这类条款统称为TRIPS-plus条款)。

TPP知识产权规则中的TRIPS-plus条款

(一)关于商标和地理标志

扩大可注册为商标的客体。美国草案规定商标注册不得以可视性为条件,即声音和气味等都可以申请注册为商标。此外,证明标志和地理标志亦可申请注册为商标。草案特别强调对地理标志的保护,赋予地理标志与商标保护相同的待遇,同时为其申请注册规定了详细的实体和程序规则。另外,草案对基于政府间协议或安排而实施的地理标志注册和保护作出了特别规定,允许对来自真实产地之外的产品在一定条件下给予注册。

(二)关于版权及相关权利

1 临时副本:美国草案要求TPP缔约方应在TPP协议中规定对临时副本提供保护。临时副本是在打开网页、点击网络上的音乐或其他内容而产生的。此外,使用者的计算机也会产生临时副本,例如缓冲副本等。草案第四条将作者、表演者和制作者对录音录像产品享有的权利扩大至该作品的任何再创形式,包括电子的临时储存形式。这和WIPO的版权公约是冲突的。

2 数字封锁的规避:美国草案要求TPP谈判国阻止规避数字封锁。概括地来说,这项义务要求缔约方通过禁止侵权人突破数字化封锁而阻止版权侵权,但另一方面这种做法也阻止了合法的使用(例如阻止消费者突破DVD上的封锁)。美国草案要求缔约方规定任何关于规避或买卖规避器件或服务的法规应制定有民事和刑事处罚措施。刑事处罚应适用于除非营利的图书馆、档案、教育机构或公共非商业广播机构以外任何人,只要其采取了“为商业利益或个人财务收益之目的”的规避措施。相比之下,TRIPS完全没有这方面的规定,WIPO的版权条约和录音录像制品和表演者权利公约倒是对成员方施加了此类义务,但责任追究条款没有美国草案这么严格。

3 版权期限:美国草案敦促TPP规定更长的版权期限。TRIPS协议作为大多数国家坚持的知识产权保护的最低门槛,规定期限为作者有生之年加50年。草案的建议是所有TPP缔约国将版权保护期限延长为作者有生之年加死后70年(个人),或95-120年(公司)。

4 法定损害赔偿:美国草案敦促TPP文本包含法定损害赔偿条款,具体规定基本上类似于美国国内严格的损害赔偿体系。

(三)关于专利

1 拓宽了授予专利的范围:美国希望降低授予传统药品新形式之专利的难度。TRIPS协议授予成员方政府必要的灵活性以决定哪些类型的“创新”可受专利法保护。一些关键的词汇诸如新颖性、发明步骤和工业实用性都没有定义,而是留待成员方政府根据本国的立法和国情来确定。然而,美国草案希望消除这种灵活性,它希望TPP引入新的规则,从而削弱成员方政府确定“可授予专利性”的能力。

此外,美国还希望成员方可授予植物和动物专利、授予针对人和动物的诊断方法、治疗方法、手术方法以专利。而TRIPS第27条明确排除这些内容为可授予专利的对象。

2 限制专利授予前的异议程序:美国希望加大挑战不当专利的难度。TRIPS允许国家和第三方(包括一般公司和市民社会组织,例如患者团体)可以对专利授予提出书面异议——专利授予前和专利授予后均可。然而,美国试图压制这种灵活性,禁止TPP成员方采取专利前异议程序,这大大增加了反对一项专利的成本和其他负担。此外,这也将剥夺专利局依赖异议方的专业知识来判断是否应授予专利的权利和便利。

3 对未披露数据给予特殊保护。传统上,制造商在将药品投放市场并在市场上销售之前,必须向该国的药品管理机关申请准予上市。为了确保药品的质量以及安全,药品开发商必须进行临床实验并将结果和其他数据提交给药品管理机关。当后申请者申请同样的药品注册时。不需要重新进行同样的临床实验,而只需要证明其药品与已经注册的药品具有同样的质量和疗效,这就大大便利了仿制药品进入市场。TRIPS协议第39.3条规定,成员对于为申请新化学原料之药品或农药之上市许可,而被要求提供经“相当努力完成”且“尚未公布之测试或其它资料”,应防止该资料被不公平地使用于商业上。这项规定并未要求成员应以药品数据专有权之方式执行保护,成员应有权以任何方式执行该条款义务。而美国TPP草案却对于未披露的数据提供了更大范围和更高水平的保护。按照该草案的规定,受保护的未披露数据不再仅仅限于“经相当大的努力”才获得的数据,而是扩大到了任何与药品的安全和效力相关的信息。而且,草案规定将给予未披露数据若干年独占的专有权利。在原研药享有的数据独占期内,仿制药制造商如果想将仿制药品投放市场,就必须另做临床实验并将其结果提交给药品管理机关。但是,做临床实验花费昂贵,仿制商很难做到这一点。即便仿制商能够做到这一点,得到了所需的数据,但是做实验所需费用自然提高了仿制药品的价格。此外,另做实验也延误仿制药品的上市时间。还需注意的是,该数据独占期限是独立于专利的,而不管药品在该国是否获得专利。因此,即使某药品在某国没有获得专利,数据独占权在某种程度上也起到了与专利保护同样的作用,保证了制药公司一定期限的垄断,构筑了药品进入该国的人为屏障。

在美国与其他国家达成的双边自由贸易协定中,数据排他期的期限通常为五年。不过,美国药品研究和生产商联盟强烈游说美国政府要求TPP为生物药品规定长达12年的数据排他期。

4 要求延长专利保护期。TRIPS协议规定专利的保护期为20年。美国则希望延长这一期限以弥补申请过程中的行政拖延。TRIPS要求其成员给予发明专利至少20年的保护期限,是从提出专利申请起算的。一般来说,专利申请和注册审批的时间通常为8到12年,这就意味着成功申请到某种药品专利的公司获得垄断的年限大大缩短。根据TRIPS的规定,为了避免无故缩短专利保护期限,成员国应当保证在合理期限内授予专利。但是TRIPS并没有明确什么是“合理期限”,也没有明确因延误“专利期限”而缩短专利时间时应如何补偿专利权人。但是,美国草案建议如果一国药品管理机关在审查注册申请时,或者专利局在评估是否授予专利时有“不合理”的延误,则政府要延长专利期限来对医药公司以补偿。

5 将药品市场准入与其专利地位相联系。在传统标准下,专利局决定药品是否具有原创性、新颖性,是否满足该国对专利的要求,而药品管理机关只评定药品是否具有被投放市场所必须的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申请上市的仿制药品制造者是否侵犯专利人的权利,对药品管理机关的决定没有根本性影响。TRIPS没有明确提到仿制药品制造商在专利过期之前为了获得仿制药品的上市批准是否享有利用专利药品的权利。但是TRIPS协议第30条规定了有限的一些例外情形,如研究例外、先用例外等。美国草案建议将专利地位与是否批准药品上市联系起来。即规定国内的药品管理机关在未经专利持有人同意的情形下不得给仿制药注册,这就是所谓的专利链接制度。这些规定不仅延误了仿制药品进入市场,也可能阻碍利用TRIPS承认的强制许可。

6 对平行进口的限制。TRIPS第6条明确表明,该协议不涉及知识产权权利穷竭问题。这说明各国在此问题上难以达成一致意见,所以协议采取回避态度,对该问题既不支持也不反对,将解决问题的权利留给各成员国。多哈宣言也确认了WTO成员享有的此项权利,因此平行进口本身并不违反TRIPS。但是,近年来美国通过FTAS对平行进口进行严格的限制甚至禁止。此次美国草案同样要求TPP缔约方作出类似于美国FTAS中的严格规定,这种严格的规定使得发展中国家很难以公共健康为由来支持平行进口。

(四)关于知识产权执法措施

1 增加新的知识产权执法措施:美国希望允许海关官员基于知识产权侵权怀疑而扣押在运药品,并试图提高知识产权侵权的损害赔偿额。TRIPS在成员方采取知识产权执法措施方面给予了成员方很大的灵活性。美国则试图迫使缔约国在其国内增加新的知识产权执法措施。例如,美国要求TPP缔约国规定其海关可以在边境依职权扣押在运药品,哪怕这些药品仅仅是过境该国,只要该批药品有仿冒的嫌疑或与已注册的商品令人混淆地类似。在TRIPS协议下,假冒产品是指那些会引发刑事责任的商标侵权产品,必须是故意的,且是商业行为。美国希望TPP采用完全不同的、更为宽松的一种标准——令人混淆的类似。该标准混合了纯粹的商业性商标纠纷和商标的刑事侵权。前者对公共健康或患者权利不构成威胁,后者则诸如生产假冒、伪造和劣等药品。此外,美国草案还建议在原产国和目的地国均为合法的货物仍然可受过境国的监管和扣押。美国草案还建议授权司法机构有权“基于建议零售价或其他合法的由权利人提交的估价方法”来评估损害赔偿额。每一国应可自由地决定如何来评估知识产权侵权的损害赔偿。

2 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的责任。美国草案第16条规定“有关数字环境下执行的特别措施”。值得一提的是,第3(a)款要求当事方提供立法上的激励措施以鼓励服务提供者与版权所有者合作以阻止未经授权的存储和传播。该款规定与美国《数字千年版权法》(DMCA)安全港条款一致。但是对其他国家的立法改革要求甚大。

3 增加现有责任追究条款的力度。例如,在民事司法中,对民事赔偿的判决应考虑被侵权产品的进出口,给予权利人选择“先行赔付”的权利等。刑事保护仿冒,明确了“商业规模”的含义,增加了公共场所盗录影视作品的刑事责任,提出了给犯罪嫌疑人给予“实刑”的要求。

中国的立场和对策

1 YPP是亚太地区的综合性自由贸易协议,本质上仍然属于自由贸易区的安排。在WTO框架下,《关税和贸易总协定》第24条、《服务贸易总协定》第5条均对自由贸易区做出了相关的例外规定。但与上述两大协定共同构成WTO三大支柱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中,却没有关于自由贸易区中知识产权内容的例外安排。这意味着各种自由贸易区协定中的知识产权内容将适用TRIPS中的国民待遇和最惠国待遇原则。因此,作为亚太地区涵盖范围最大、涉及领域最全面的综合性自由贸易区安排,TPP最终协议中的知识产权内容将可能得到扩大适用,这将对双边、诸边、多边知识产权规则带来较大影响和变化。可以预见,TPP中的知识产权内容将对亚太地区与知识产权有关的贸易状况产生深远的影响,在此过程中,中国无论是否加入TPP,都将面临来自TPP知识产权内容的影响。

2 从目前已知的信息来看,TPP的现有缔约方对美国草案也并非持全盘支持的态度,因为这对他们国内立法改革的要求也非常大。例如澳大利亚就对地理标志的保护部分持反对意见,而新西兰政府也发表声明认为美国草案对知识产权保护过度。正如某些评论员所述,这是美国的一种谈判技巧,即先设定最严格的规则,这样即使经过讨价还价有所降低,但结果仍然相当超前。因此,可以想见美国草案并不可能全部变为现实。值得强调的是,本文所分析的仅是透露出来的TPP知识产权谈判美国草案文本,该文本的内容与TPP最终协定文本之间应该还存在差距。

目前,TPP各谈判方经济发展水平参差,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更有天壤之别,越南和马来西亚在谈判中已经明确提出要在知识产权条款上获得例外安排。谈判方提出的例外条款安排,不仅限于知识产权内容本身的例外,也涉及知识产权条款执行措施的例外,甚至还包括TPP中与知识产权相关条款生效时间的例外安排。虽然在TPP谈判开始时,美国就宣称TPP将是一个高标准、全覆盖、无例外的贸易协定,但经过13轮的谈判之后,并未能如预期,在7月份形成框架协议,在美国行政当局尚未获得来自国会的TPA授权之前,可以预见年内依然将无法达成框架协议。对于TPP谈判而言,现状是“没有例外即没有协议”,最终协议文本中对于知识产权一定会存在例外条款安排,从而降低TPP知识产权内容的影响。

3 当前中国正在全力建设创新型经济,知识产权战略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的重要内容。因此,知识产权保护是我们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需要。在这一层面上,中国有必要关注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的最新发展趋势。但与此同时,在具体落实知识产权保护措施时,必须始终依托中国现有的国情。美国草案中的诸多内容和中国现有的知识产权规则差距甚大,尤其是关于专利保护部分和知识产权执法措施部分,中国若要实施将承担非常大的改革成本和压力。这是我们短期内无法承受的。从已知的TPP知识产权谈判美国法案的内容来看,其保护力度远大于中国现有的知识产权规则,虽然TPP协议的最终文本可能会对个别国家进行知识产权条款的例外安排,但TPP知识产权在保护强度仍将大大高于现有的TRIPS协定。

作为FTA,TPP知识产权内容的制度溢出效应势必对中国产生影响。所以,面对TPP谈判及共知识产权相关内容,中国不能因其与我国内现行贸易制度差别较大而视其如洪水猛兽,而应以更加开放的心态面对TPP谈判。毕竟,现状是一旦TPP谈判协议达成,无论主动或是被动,中国在亚太地区的经贸行为都将受其影响。中国是否加入TPP谈判,或是在TPP协议签订之后再决定是否加入,不仅仅是经贸问题,更是国家战略问题,需要在中央统一部署下,由各有关部门共同解决。

最后,在现阶段,为应对TPP知识产权内容对中国可能的影响,至少可以做如下工作:

第一,跟踪了解TPP协议中知识产权谈判的最新进展和各方的谈判意向。TPP谈判是内部谈判,其过程中的文本内容并不向外界公布,但并不意味着谈判信息被完全屏蔽;此外,TPP谈判中,在政府间代表的闭门会议之外,还有利益相关方(stakeholders)参与,其中有很多是关心TPP问题的学者。中国学者可以通过学术交流形式,从“第二轨道”出发,了解谈判中关于知识产权内容的最新进展,做到“知己知彼”。

第二,根据已知的TPP知识产权内容,制定应对预案。TPP框架协议一旦达成,其将适用于所有缔约方,这些缔约国同时也是与中国有着密切经贸往来的国家,TPP知识产权内容势必对中国与相关国家的经贸关系产生深远影响,所以应该尽早制定应对预案,以期届时能将TPP知识产权内容实施给中国带来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

tpp协议范文第8篇

关键词:TPP;知识产权条款;外贸发展;新型贸易壁垒;软法规则

一、TPP知识产权条款评析

(一)TPP中主要的TRIPS- Plus条款

TPP协议第18章为知识产权专章,共83个条款及6个附录文件,确立了诸多超越TRIPS协定的条款,将知识产权保护标准推向了新的高度。

1.专利权领域。TPP第18.E.1条第2款规定只要确保符合“已知产品新用途、使用已知产品的新方法、或使用已知产品的新工序” 三者之一即可获得发明专利资格,降低了新颖性标准,从而降低可专利客体的标准,使得制药、化工等企业在其专利即将进入公有领域时更易获得专利权,强化了对专利贸易顺差国制药企业的利益维护。这一做法突破TRIPS协定关于新颖性的要求,知识产权私利保护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的平衡格局受到直接影响。TPP第18.E.16条还对药品数据保护、未公开的试验或其他数据规定,“自该新药品在该缔约方获批上市销售之日起五年内”,未经同意该缔约方不得批准第三人对相同或类似产品销售。这一规定实质上是在“长青专利”愿望落空后弥补对药企不利的积极举措。此外TPP还在农业化工品、生物制剂的专利期延长及相关数据独占保护、商业秘密的刑事保护方面作出规定。

2.商标权领域。TPP更加注重权利人的利益,扩大驰名商标的权利范围,第18.C.5第2款规定突破了TRIPS协定第16条第3款“……比照适用到商标注册的商品或服务不类似的商品或服务上……”,提高了TRIPS协定对驰名商标保护的力度,将未注册驰名商标的保护从同类保护延伸至跨类保护,并通过18.C.5第1款规定,将确定商标是否驰名的条件宽泛化。此外TPP还将商标保护期限从7年增至最低10年,对常见食品名称提供公告水平的保护,并着力关注商标保护与域名抢注冲突解决问题。

3.版权领域。美国一直力推高标准的版权保护标准,并致力于将现有保护范围及于数字媒体的应用,力图在自由贸易协定中反映类似于美国法的相应标准。TPP协定集中体现在TPMs(技术保护措施)、RMI(权利管理信息)保护,互联网服务商的责任及限制以及将版权保护期限扩张至70年。此外,TPP协定第18.H.7条降低了刑事处罚和措施的标准,即使不具有商业利益或没有经济营利的严重行为情形,只要其对版权或相关权的权利人造成实质性的破坏即达到“商业规模认定标准”,这突破了TRIPS协定第61条关于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有意且达到商业规模”的最低标准,使得商业规模的认定主动权完全掌握在权利人所在国家;在执法方面也降低了刑事保护门槛,偏好启用刑事程序和处罚。

4.执法与司法。主要包括:(1)临时措施与边境措施。TPP第18.H.5条“各缔约方的主管机关应依据其司法规则就涉及知识产权的救济请求不做预先通知地快速做出处理”,给予行政机关极大的自由裁量权,突破了TRIPs对此项权力的两项限制,“任何延迟可能对权力持有人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害”、“或者在证据显然有被毁灭危险的情况下”。第18.H.6第1款、第7款的规定将边境措施执法的对象扩大至混淆相似的商标,海关可以依职权启动边境措施,采取扣押或中止放行等措施,加大了海关执法力度。(2)民事和行政措施。TPP第18.H.4条第7款规定“对于侵犯保护作品、表演、录音制品著作权或相关权的侵权行为及假冒商标行为,各缔约方应建立或维持以下一个或多个制度:经权利人的选择而给予事先设定的赔偿金或附加赔偿金”;这一规定实为惩罚性赔偿,与TRIPS第45条确定的损害填平原则不符。TPP将惩罚性赔偿作为侵权赔偿的普遍性原则加以适用,司法的天平已严重倾斜于权利人。

5.国民待遇原则。TPP第18.A.9条明确了缔约国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应给予其他缔约国国民待遇,但并未见TRIPS协定第4条确立的最惠国待遇原则。TRIPS协定第4条通过穷尽式规定的5种例外,并不包括FTA的例外,也就是说TRIPS协定不允许FTA给其成员提供排他性优惠待遇,FTA在知识产权保护上不能适用最惠国待遇原则的例外。因此TPP仅确立国民待遇原则是典型的TRIPS-plus条款,从动因上分析,这一做法似乎为了回避区域贸易协定(RTAs)的利益外溢,维持该区域贸易协定的贸易转移效应。

(二)知识产权条款效应评价

通过与TRIPS协定的比照分析可以看出,TPP是采用知识产权高保护标准的自由贸易协定。美国在这一跨区域贸易协定谈判过程中,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推行美国自由贸易协定模板,采取一贯的“有顺序的谈判”,并将之作为迈向全球规则的平台。这一跨区域贸易协定,旨在通过有顺序谈判创建新的全球多边知识产权执法标准,将会使非成员国处于不利地位。美国通过TPP谈判对中国形成合围之势,TPP已成为美国实现“亚太再平衡”战略的重要一环。

尽管TPP对人权、可持续发展理念构成挑战,已遭到不同方面的批评,但国际贸易规则往往受到政治的干预与劫持。著名的经济学家约瑟夫.斯蒂格利兹指出“知识产权的基本经济原理是以更快的创新来弥补垄断带来的无效率和损失”。TRIPS协定第七条也明确规定“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实施应有助于促进技术革新及技术转让和传播,有助于技术知识产权的创造者和使用者的相互利益,有助于社会和经济福利及权利与义务的平衡。”而严格高标准的知识产权保护一味满足跨国集团的利益,妨碍社会公共利益的平衡,最终会抑制创新,打破原有的平衡格局。

二、TPP知识产权条款对我国外贸发展的影响

(一)知识产权侵权风险增大

同时TPP规定海关可依职权启动边境措施,扩大海关执法权限,这一变化使得过境商品商标侵权风险增大,我国在TPP成员国转口贸易、过境贸易货物被查扣风险加大。据统计,2014年中国海关查扣进出口侵权嫌疑货物近2.4万批,在出口环节查获的侵权货物数量逾2.3万批,占全年扣留批次的96.5%;侵权嫌疑货物涉及商标专用权、专利权等多种知识产权,其中涉及商标权的货物达8900余万件,占扣留商品总数的96.9%,这说明我国出口商品商标侵权现象严重,其中包括大量的贴牌加工。

TPP第18.E.16条还对药品数据保护、未公开的试验的规定、对药企提供类似于专利保护的规定,其是TPP规定的超长保护期限,将对我国大量存在的仿制药行业产生极大的不利影响。TPP第18.I.1条规定缔约国法律制度应当保证“权利人从网络服务提供者处迅速地获得由提供者所掌控能够识别被控侵权者的信息”、“某人知道在通知和反通知中制作了虚假材料,并且网络服务提供者依据该虚假材料造成利益方损失,设有金钱补救措施”,实质上是对网络服务提供者提出了更高要求,并将民事、行政、刑事措施适用于数字环境,增加了互联网行业的知识产权侵权风险及责任。

(二)易诱发新型知识产权贸易壁垒

如前文所述,近年来发达国家对我国出口产品打压严重,我国企业在对外贸易中遭受着形式多样的知识产权贸易壁垒。而TPP扩大化的执法与司法权,易于诱发新型贸易壁垒。其一,TPP将混淆相似的商标也纳入边境措施执法的对象,严苛的边境措施条款为执法留下较大空间,混淆相似的判断界限本来就不易于把握,按照申请人的要求即可对任何涉嫌“混淆相似”进口产品中止放行或者扣押,这一做法打击面远远超出TRIPS协议,可能导致权利人滥用司法权,形成新型贸易壁垒;其二,由于TPP对版权市场盗版行为的商业规模认定标准赋予新的内涵,使得非故意侵权行为、没有商业性质的大规模利用也会招致刑事处罚和措施,这一规定虽然大大增加了刑事制裁的威慑力,但也因其认定过程的不确定性形成一种潜在的知识产权贸易壁垒。其三,将主管机关启动边境措施从依申请转变为可依职权直接启动,增加了发达国家利用这一职权制造贸易壁垒的可能性,或许会造成无辜贸易商的利益受损。

(三)贸易转移、出口受限

目前国内外关于TPP在贸易转移方面的影响观点不一,有学者经过经济影响分析指出,TPP仅仅有利于成员国,对于中国仅存在贸易转移的微量负面影响。有学者尝试通过GTAP模型建构的方式对TPP的经济影响作出定量分析,对TPP达成将会导致我国四大部门的贸易差额加大,以及五大部门的产出缩减。从TPP知识产权条款的角度观察,其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只确立国民待遇原则而不遵循TRIPS协定中的最惠国待遇原则,有防止区域贸易协定利益外溢的动能。首先,TPP知识产权中任何一项针对缔约国的优惠或灵活制度安排,并不能无条件地适用于所有TRIPS协定其他缔约方的国民,这一做法为新型知识产权贸易壁垒埋下隐患;其次,TPP包括知识产权条款在内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必然带来贸易转移效应,会减少对外部非成员国的进口;再次,TPP高标准的知识产权条款,对我国加工贸易产业、仿制药行业、互联网行业以及跨境电商等业态造成严重威胁,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自不待言。

三、扩大贸易出口视角下我国应对TPP知识产权规则的策略

(一)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定位应本着“合作共赢”的宗旨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各国的经济发展息息相关,休戚与共。TRIPS协定签署后,知识产权与国际贸易的关系日益紧密,逐渐成为国际经贸领域通行的法律准则。在后TRIPS时代知识产权法律全球化的背景下,一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定位应放眼全球,将本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融入到知识产权法律全球化进程中,但同时要以基本国情为基础、以维护本国利益为立场,保持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与本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知识产权保护水平高低选择应从知识产权法全球一体化背景、知识产权保护长效机制等方面综合考虑。发达国家基于其优势地位的维护,控制知识产权资源,限制和排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诉求,为了维持相互和谐的国际合作秩序,发展中国家应采取“合作共赢”的态度,结合本国国情保持相适应的、较高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最为妥当。

(二)理性回应并适时调整国内知识产权相关法律

区域贸易协定对非成员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协定的辐射效应、虹吸效应产生的。TPP所确立的“零关税、无例外、全面性”规则与标准,会吸引越来越多的非成员国加盟。其他非成员国虽然没有义务全面遵守,也不必按照TPP的各项要求修改包括知识产权法律在内的国内法律制度。但TPP成员国广泛分布在亚太地区,其经济总量远超欧盟,占全球经济总量的40%,中国与其成员国之间有着紧密的贸易往来,相互间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必定要受到TPP的制约和限制。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既涉及一国自身利益,又事关国际协调机制的运作,在当前TPP贸易转移效应不确定,虹吸效应尚未显现的情势下,应充分细致研究TPP包括高标准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在内的各项规则,与国内法律制度积极比对,作出正确回应:

1.专利权领域。针对药品、农业化学物质未公开数据保护条款,我国的确存在一定程度药品专利保护匮乏情况,在发达国家强烈诉求之下,可以考虑在《专利法》第四次修订中增加该条款;但TPP中可专利客体标准降低条款与TRIPS协定的专利申请基本原则相违背。对高新技术过高保护会损害民族产业的发展及社会公众利益,“如果某一公共政策所产生的社会成本较高,就可能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甚至可能带来不利的后果”,基于这一政策科学理论,我国目前没有必要一味牺牲自身利益,在此条款上作出妥协。

2.商标权领域。我国在2013年《商标法》第三次修改中完善商标申请注册、驰名商标保护制度,规范商标使用行为,加强商标专用权的保护,吸收和借鉴了国际商标理论和实践的最新成果。TPP关于商标权保护期限延长及客体扩大的条款与我国《商标法》一致,关于未注册驰名商标跨类别保护的条款,在我国商标法领域一直是最具争议性的理论问题,但在国内商标实践中已经发映出对未注册驰名商标跨类别保护的需要,世界各国对此也并不否认,故而可以结合国情充分论证,适时考虑吸纳该条款内容。

3.著作权领域。基于比较分析各国保护著作权期限设置的做法,建议对著作权区分一般作品、特殊作品著作权及邻接权保护的不同期限,与世界各国保持相互协调。关于版权领域的刑事处罚和措施标准,TPP条款缺乏主观故意的入刑条件,也无视量的大小,不符合TRIPS协议“故意+侵权”模式的评定标准。让“不具有商业利益或没有经济营利的严重行为情形”直接接受刑法评价,可能会使得对违法行为毫不知情者入刑,这种打击面扩大化、刑事保护门槛过低的标准,完全出于美国知识产权保护的实用主义标准,过于偏向保护权利人对商业利益的追求,与我国当前执法措施差距甚远,不必强行追赶,一味迁就。

4.执法与司法方面。TPP将边境措施扩大适用于混淆相似的商标,范围囊括过境货物,并可依职权启动,对各国海关边境执法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我国科技水平进步迅猛,全国积极推进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在这一背景下可适当完善知识产权边境保护法律制度。譬如可将现行《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第2条确定的保护范围细化,将商标专用权侵权的具体情形标明,并将混淆近似商标列入其中,同时扩大适用于商业秘密、平行进口、虚假原产地等行为。对于边境措施依职权启动的程序,要结合我国海关执法资源的实际情况考虑是否吸纳。而过境货物的边境措施可能会过于加重执法义务,建议通过FTA的建立或其他软法策略暂时规避。在民事措施上,惩罚性赔偿的适用不宜泛化,应仅针对情节严重的恶意侵权行为。一般侵权行为以损害赔偿为原则,主要功能在于补偿权利人所遭受的损害,这一折衷的立法价值取向已在《商标法》第63条中体现出来,在《专利法》、《著作权法》修改时可参照以上做法,而不是一味采取过高的“一边倒式”的保护标准。

(三)加强亚太区域经贸合作,运用“软法”规则稀释压力

截止到2015年12月,我国已签署14个自贸协定,其中涉及到知识产权内容的有10项,正在商建的自贸区有6个。目前亚洲的经贸安排框架除了TPP外,主要有“东盟10+1”与中日韩自贸区。我国签署FTA的最终目的是寻求合作,实现互利共赢,通过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构筑辐射“一带一路”、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在中日韩自贸区谈判过程中,应参照国际通行规则及其发展趋势,加快推进知识产权保护议题谈判,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谈判,争取贸易规则话语权,形成与TPP并行竞争的局面,以削弱影响,稀释压力。此外,国际知识产权保护适用领域呈现多样化态势,我国可以在FTA谈判中谋求多样性领域的知识产权对话,对现行协议重新解释,推动新的非约束性宣言产生,以软法规则弥补短期内硬法规则的不足,形成对发展中国家更有利的知识产权新规则,扭转其在知识产权制度国际化过程中的不利局面。

(四)强化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机制,引导企业规避知识产权法律风险

TPP将直接改变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海外市场环境,在知识产权领域,TRIPS-Plus条款将会辐射所有面向TPP缔约国的涉外企业。针对前所未有的知识产权高标准风潮,我国企业要及早做好承受和规避知识产权风险的准备。

tpp协议范文第9篇

关键词:TPP;FTA;美国;中国

1 TPP的进展

TPP是《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简称,前身是《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rans-Pacific Strategic Economic Partnership Agreement,简称P4),由智利、新加坡、文莱和新西兰四个国家联合发起,从2002年开始内部谈判,至2005年正式签署协议。TPP主要以“无例外地撤销货物贸易关税” 为基本原理,同时进行“服务贸易、投资等综合性自由化谈判”,通过谈判制定“贸易规则”。根据最新的资料,TPP谈判内容(草案)共由20章组成,主要包括货物贸易、原产地规则、通关手续、贸易救济措施、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贸易的技术壁垒、竞争政策、知识产权、政府采购、服务贸易、短期入境、透明度、争端解决、战略性合作等组成。总体来讲,TPP是不同于一般意义的自由贸易协议(FTA),它是一个高水平、综合性的贸易自由化协议。

2008年2月,美国高调宣布加入TPP,使原本默默无闻的TPP正式跃升至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心。截止至2013年12月,TPP已举行了20轮谈判,参与TPP谈判国家发展至12个国家,主要包括美国、日本、澳大利亚、越南、马来西亚等,其GDP总和约为27万亿美元,占世界GDP总量的约39%,国际贸易总和超过世界贸易额的三分之一。

2 TPP对中国影响

中国作为东亚地区最重要的新兴经济体,也是东亚地区经济一体化重要的推动者和领导者,其日益庞大的经济总量、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都让世界霸主美国日益不安,美国积极推动TPP谈判,是其亚洲“再平衡战略”的经济层面延伸。归根结底,TPP是美国重返亚洲的战略平台,是美国制衡中国的经济利器。一旦TPP谈判结束并顺利实施,将对中国的经济、政治等多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

2.1 宏观经济利益层面

TPP成立后将加剧“贸易转移效应”,导致中国出口总量的大幅下滑,严重影响国内经济产业转型。“贸易转移效应”是指关税同盟国把原来从同盟外非成员国低成本生产的产品进口,转换为从同盟内成员国高成本生产的产品进口,从而发生了贸易转移,是一种福利损失。据2012年数据统计,中国全球十大贸易伙伴中参与TPP谈判的经济体占了6个,依次分别为:第二位美国(双边贸易总值为4846.8亿美元)、第三位东盟(双边贸易总额为4000.9亿美元)、第四位日本(双边贸易总值为3294.5亿美元)、第八位澳大利亚(双边贸易额达1223亿美元),与TPP谈判国的贸易量占中国对对外贸易总量的近四成,这还不包括韩国(双边贸易额为2151.1亿美元,第六位)、中国台湾(双边贸易额为1689.6亿美元,第七位)、加拿大(双边贸易额为700.8亿美元,第十二位)等已表态希望加入TPP谈判的国家和地区。由于TPP产生的贸易转移效益,原本占据价格优势的中国出口商品将被越南、马来西亚等生产的类似产品取代,使中国的外贸出口环境迅速恶化。在人民币不断升值、中国国内劳动力成本日益上升的多重压力下,TPP将严重影响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负面影响相当明显。

2.2 东亚经济格局层面

TPP将影响东亚一体化进程,削弱中国在东亚经济一体化过程中的主导权。在TPP的突然冒出前,东盟与中日韩三国的“10+3”模式为东亚地区经济合作的“优先项”,该模式已探索多年,汇集东亚多国的共识,并为东亚国家带来巨大经济利益,中国在其中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但TPP的出现,犹如一把“楔子”,不知不觉的将“10+3”自贸区国家分裂成两个阵营,TPP成员国中的新加坡、文莱、马来西亚、越南、菲律宾已占据东盟10国一半,日本也加入TPP谈判,韩国虽暂时未表态但表现出加入TPP的浓厚兴趣。TPP使原本领先的“10+3”模式停滞,并大有将“10+3”模式纳入到TPP进程中的倾向。美国通过TPP战略积极介入亚太地区经贸一体化进程,压制中国领导东亚区域合作的目的已初步达到。

2.3 亚太地区政治层面

美国通过TPP强化与东亚各国的经济联系,进而巩固双边或多边的政治、军事联盟,抑制中国在亚太地区日益增长的影响力。美国以亚太地区的“平衡者”身份,利用中日领土纠纷、南海问题等,通过强化美日、美菲军事同盟关系等手段,牵制、分化中国在东亚地区努力发挥的和平稳定作用,传递出美国重返亚洲,制衡中国的信号。中国势必将面临一个更加复杂多变、不稳定的周边政治局势,也将分散中国一心发展经济的精力。

总之,美国希望通过TPP战略的实施,确立其在亚太地区经贸一体化中的的主导地位,压缩中国的对外发展空间,这对中国的和平崛起道路而言是一个重大的挑战。

3 中国应对TPP的对策

美国的TPP战略将对亚太经济合作和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它也将对中国的亚太外贸政策、国内经济发展战略、FTA 战略等政策产生一系列的冲击。对于中国应对TPP的策略,笔者认为中国加入TPP是大势所趋,国内很多研究学者对此都有过详细的分析和测算,本文不再累述。针对该趋势笔者认为我们应该将着眼点放在两处:一方面,积极准备各种应对措施,既对冲中国未加入TPP的风险,也为加入TPP作准备;另一方面适时投入TPP谈判,既扭转TPP的“排中国化”倾向,也引导TPP议题方向,降低后期加入的成本。具体对策分为以下死个方面:

3.1 加速中日韩FTA进程

一方面,中日韩三个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经济总量的近20%,占整个东亚地区经济总量的70%左右,三国共有15亿人口的巨大市场,在东亚地区的经济版图中举足轻重;另一方面,中日韩三国经济联系紧密,中国是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出口对象国以及进口来源国,中国也是日本第一大贸易伙伴国,日韩之间经济布局方面也多有互补,若三国之间建立FTA,将促进东北亚的经济发展。中日韩三国对建立区域FTA也很早就达成共识,并做出了一些尝试和探索:2011年12月,中日韩FTA官产学联合研究机构宣布完成联合研究。2012年5月, 中日韩签署“三国投资协定”并同意在当年年年内启动三国FTA谈判。但由于中日纠纷、韩日竹岛、日本右倾化等问题,中日韩FTA谈判未能如期进行。

在中日韩FTA在短期内很难有较大进展的背景下,中国可考虑按照由易到难的原则,分阶段建立三国FTA。首先可考虑先建立中韩FTA,将其作为中日韩FTA的第一阶段目标,毕竟中韩之间的经济、政治等干扰因数较少。其次中国可在过去中日两国已确定的FTA框架和原则下,加快双边谈判,尽力推进中日FTA,将其作为中日韩FTA的第二阶段目标。鉴于当前中日两国紧张的双边关系,这需要中日两国首脑发挥更大的政治智慧和耐心,也需要双方民间做出更大的和解努力。最后,在三国之间两两FTA已建立的基础上,中日韩FTA也水到渠成。

3.2 扩大FTA网络,对冲风险

中国可考虑利用自身快速增长的贸易总量,加快与亚太地区其他经济体建立FTA,以形成更加紧密的双边贸易关系,降低中国被排除在TPP的风险。截止到2012年,中国与亚太经济体已签署生效FTA或经贸合作协议共计12个,正在谈判或研讨中的FTA或地区一体化协议共9个,详见下表。

已签署生效的FTA或经贸合作协议 谈判或研讨中的FTAFTA或经贸合作协议

1、中国—东盟综合经济伙伴协议 1、东亚自由贸易区 (10+ 3)

2、亚太贸易协议 2、东亚综合经济伙伴协议(10+6)

3、中国—新西兰自由贸易协议 3、亚太自由贸易协议 (FTA-AP)

4、中国—智利自由贸易协议 4、上海合作组织自由贸易协议

5、中国—哥斯达尼加自由贸易协议 5、中日韩自由贸易协议

6、内地和香港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 6、中韩自由贸易协议

7、内地和澳门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 7、中国—澳大利亚自由贸易协议

8、中国—巴基斯坦自由贸易协议 8、中国—印度地区贸易安排

9、中国—秘鲁自由贸易协议 9、中国—蒙古自由贸易协议

10、中国—新加坡自由贸易协议

11、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

12、中国—泰国自由贸易协议

一方面,中国可根据自身国家利益,加强已建立的FTA,利用中国经济的强大向心力,将这些国家经济牢牢的与中国经济捆绑在一起,形成中国的FTA核心内圈。另一方面,积极构建新的双边FTA,特别是已加入TPP谈判或希望加入TPP谈判的国家,如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削弱这些国家加入TPP的积极性。中国可通过构建蜘蛛网状的FTA网络,对冲中国被排除在TPP外所面临的风险,达到与TPP同台竞争的目的。

3.3 适时加入TPP谈判,防止边缘化

长远来讲,中国若加入TPP谈判将利大于弊。其一,可减少因贸易转移效应而造成的本国出口大幅度减少。其二,中国通过主动参与到TPP的贸易规则制定过程中,可自己由规则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其三,利用TPP内部的优惠政策,扩大对美国、日本和其他亚太国家的出口,促进国内经济增长,增加就业。其四,通过了解下一代最新的贸易和规则,倒逼国内进行经济改革,特别国有垄断企业的改革,再次激发中国经济活力,促进中国产业的技术升级。其五,降低中国企业国际交易成本,促进中国企业走向亚太市场,有利于加快中国企业国际化步伐。

故中国不应当自我孤立,而应该选择一个合适的时机介入 TPP谈判,影响TPP的议题设置、标准高低等实质性内容,最大限度将TPP引向符合自身国家利益的方向。至于有些人担心,美国是否会真正接受中国加入TPP,这倒大可不必,毕竟一个缺少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TPP是必将是残缺的,难以将亚太地区的自贸功用最大化的发挥。

总之,TPP对中国而言是机遇大于挑战,中国需要以“对内苦练内功,强健筋骨,对外扎紧篱笆,防患未然”的方针,就能在亚太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发挥自身优势,引导和推动东亚一体化向纵深发展。

参考文献

[1]秋山宪治TPP与东北亚日本研究 2012 年第3 期

[2]吴颖妮 应对TPP-中国的机遇和挑战 国际经济观察 2013年第4期

[3]资料来源:APEC官方网 (htp://)

tpp协议范文第10篇

[关键词]TPP;出口;自由贸易协定;博弈

[中图分类号]F51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2)08-0004-04

作者简介:郭霞(1975-),女,河北保定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在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世界经济。作为地区性多边自由贸易协定,跨太平洋伙伴关系(TPP)协议起初并未引起太多关注。但近两年来,在美国奥巴马政府的力推下,该协议在亚太地区迅速升温,引起了普遍关注。

一、TPP的缘起、发展和特点

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P4)最早由智利、新加坡和新西兰,在2002年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峰会上发起。文莱在以观察员身份参加了一系列回合谈判之后,于2005年以创始成员国加入。P4是第一个连接亚洲、太平洋和美洲的多边自由贸易协定。虽然文莱的服务和政府采购问题谈判安排在2008年,但是大多数谈判到2006年就完成了,所以P4于2006年生效。P4的初衷是为亚太地区经济合作提供一种良好的模式,2009年,缔约方不再限于4个创始成员国,也就是从这一时期起,开始使用跨太平洋伙伴(TPP)这个名字。

目前,除四个创始成员国外,TPP协议缔约成员国还包括美国、澳大利亚、秘鲁、马来西亚和越南,共计9个国家。另外,日本、加拿大、墨西哥和台湾地区也表现出对TPP的兴趣。截至2012年7月15日,TPP已完成了十三个回合的谈判。

回合时间地点会议进展评价一2010315-319墨尔本取得的成果丰富。二2010614-618旧金山进展巨大。三2010104-109文莱马来西亚加入。四2010126-1210奥克兰稳步推进。五2011214-218圣地亚哥继续努力达成高质量、全面的二十一世纪地区性贸易协议。六2011324-41新加坡缩小文本草稿立场差距,讨论初始市场准入条件。七2011615-624胡志明会谈成果稳步推进。八201196-915芝加哥力争敲定框架协议。九20111022-1029利马谈判人员、相关方和媒体的870名代表参加。十2011125-129吉隆坡参会规模较小。十一201232-39墨尔本为达成全面的二十一世纪协定而继续努力。十二201258-518德克萨斯成果好于预期,进一步缩小了分歧。十三201272-710加利福尼亚在诸多领域取得重大进展,如政府采购和能力建设。TPP的第十四回合谈判将于2012年9月6日至15日在弗吉尼亚举行。此外,TPP成员国领导人也在APEC峰会期间会晤,如2012年6月4日至5日在俄罗斯喀山召开的APEC峰会期间,TPP成员国商务部长就探讨了加快谈判进度以及加拿大、日本、墨西哥等国加入的谈判问题。过去两年间TPP成员国不断扩展,谈判安排密集化,日渐增大的影响不言而喻。

TPP协议是单一涵盖所有核心贸易以及与贸易相关领域的协议。除了对原自由贸易协定下议题的传统解决方式进行更新之外,TPP还包括新出现的以及跨领域议题。20多个谈判组协商协议的法律文本和特定的市场准入承诺,TPP成员国相互开放货物、服务和政府采购领域。成员国一致同意采取高标准,以使协议项下的权利与义务完全共担,同时,适当考虑发展中国家成员国的具体困难。TPP协议酝酿一套新的跨领域承诺,实现TPP成员国之间贸易流动以及网络的无缝对接,并鼓励中小企业参与国际贸易。

TPP被成员国称之为21世纪的标志性协议,主要有五个方面的特点。第一,全面的市场准入。撤销关税并消除针对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投资的其他壁垒;第二,全面的地区性协议。在TPP成员国之间大力发展生产链和供应链。第三,跨领域贸易议题。涵盖规管一致化、竞争力和商业促进、中小企业以及发展四个方面的跨领域议题。第四,新贸易挑战。促进创新型产品和服务方面的贸易和投资,并确保成员国区域内商业环境的竞争性。第五,开放的协议。在未来贸易出现新问题和有新国家加入时,协议能适时更新。

二、美国力推TPP的原因分析

学界对美国力推TPP的原因分析,多着眼于美国“重返亚太”的政治战略。分析认为其真实意图是扩大其地缘政治和在亚洲的影响力,为了应对中国的崛起。美国意在孤立并包围中国,通过构建一个地区性的自己能够完全驾驭的法律体系,为自身利益服务。作为美国“重返亚太”的主要政策支柱,TPP显然具有深远的政治和军事意义。但在当今国际经济背景之下,TPP对于美国经济的意义尤其具有现实性和实效性。

约瑟夫·奈认为,亚洲重返世界舞台中心是21世纪具有重大意义的实力转移。在1750年,亚洲人口约占世界的3/5,总产出也占全球的3/5。到1900年,即欧洲和美国工业革命后,亚洲在世界总产出中的比例已缩减到1/5。然而,到2050年,亚洲的经济水平预计会重回其300年前的水平。尤其在本次国际金融危机中,亚洲一直“独善其身”,保持着良好的增长势头,同时,亚洲各经济体之间联系更加紧密,呈现出一体化的趋势。美国一方面需要搭乘亚太经济增长的顺风车;另一方面,要占据亚洲地区的主导权,深恐自己在亚洲各国经济合作中被继续“边缘化”。

郭霞:浅析跨太平洋伙伴关系郭霞:浅析跨太平洋伙伴关系据粗略估计,一个东亚自由贸易区马上使美国失去了250亿的年出口额,相当于20万个高收入工作岗位。“全球重新平衡”是本届美国政府从一开始就制定的国际经济政策的主基调。奥巴马总统2009年11月表示了加入TPP谈判的意愿,在其2010年1月的国情咨文制定了出口倍增计划,即到2014年底名义出口从2009年的158万亿美元增至316万亿美元,要实现这一目标,美国的名义出口年平均增长率必须达到15%。TPP正是支撑这一目标实现的重要政府政策动议之一。的确,亚太地区生机勃勃的巨大市场已经成为美国制造业产品、农产品以及服务的重要出口地区。TPP协议下的国家作为一个整体,是美国第四大产品和服务出口市场。2010年,美国出口到泛亚太地区的产品达7750亿美元,较2009年上升了255%,占美国出口总额的61%。同年,美国农产品出口到该地区达830亿美元,占当年美国农产品出口总额的72%。美国2009年私人服务出口额为1770亿美元,为当年私人服务出口总额的37%。仅美国中小企业2009年对亚太地区的出口额也达到1710亿美元。

美国与韩国、哥伦比亚的自由贸易协定已分别于2012年3月15日和2012年5月15日生效,接下来美国将对TPP投入更多精力,为美国公司寻求更好的市场准入和发展机会。数据表明,近两年美国和其他TPP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发展势头良好。2011年美国商品出口到其他TPP成员国合计为1054亿美元,比2010年的892亿美元增加了18%。主要出口产品为计算机、电子产品及设备、运输设备、化工品、石油和煤产品。TPP国家还为美国出口渔产品、饮料、烟草和农产品提供宝贵的市场机会,2011年上述每类产品出口同比增长均超过了40%。

除了与TPP目前的成员国之间的贸易,美国力推TPP的一个更重要目的还在于要吸引日本和印度尼西亚等其他亚太地区主要经济体的加入。

此外,当前WTO所管理的多边贸易体制进展缓慢,对于当前美国减少和扭转贸易逆差,增加就业,提振经济等问题起不到太大的作用。同时,APEC在亚太经贸领域缺乏实质性进展。全球经济除亚太地区之外,都处于疲弱状态,恢复尚需时日。种种因素促使美国力推TPP协定。

三、TPP未来走向分析

美国加入后,两年来TPP谈判进展迅速,前景颇为引人注目。但是,最终协议的达成还要取决于各种影响因素之间的博弈。TPP达成的阻碍和促进因素之间的博弈,决定着这一协议未来发展的速度和方向。

首先,除美国外,当前TPP的其他8个成员国并非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为美国的贸易和投资者提供更多新机会的可能性不大。当前TPP各成员国经济发展程度各异,谈判需考虑不同的发展阶段,照顾不同的利益诉求,很难在短时间内达成妥协和平衡。TPP成员国中与美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有澳大利亚、智利、秘鲁和新加坡,这些国家参与TPP谈判就意味着将原来的自由贸易协定中未达成一致的部分重新谈判,各国都需要时间重新审慎对待。以澳大利亚为例,虽然与美国签定了自由贸易协定,但是美国的食糖不包括在内,还有其他没有完全放开或延迟放开的产品。马来西亚、越南、文莱和新西兰四国没有与美国签定自由贸易协定,TPP的谈判需要从头开始,艰难程度可想而知。对越南而言,TPP协议除了对国内相关产业造成冲击之外,还涉及其国有企业、劳工和环境等政治敏感度较高的议题。农业大国新西兰未与美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双方在农业领域的谈判将从零开始,利益冲突与协调面临严峻考验。据一直主张早日加入TPP的日本政府分析,目前TPP 9国谈判虽取得一定进展,但总体推进速度缓慢,在21个领域的具体规则磋商中意见分歧较大。如撤销关税方面,没有形成TPP 9国多边谈判局面,尚停留在双边谈判阶段;在知识产权领域,由于各国制度上的差异,就如何保护著作权、商标权等议题意见不一等等,成员国最终形成统一意见仍需时日。TPP的初步目标是于2015年在成员国之间实现零关税,现已将这一目标落实的时间延后10年。

其次,美国利益的实现重点在于扩展TPP到亚太地区的主要经济体,近期目标为墨西哥、加拿大和日本。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就墨西哥和加拿大加入TPP谈判,已分别于2012年7月9日和10日致函国会。但是,墨西哥和加拿大本就是北美自由贸易区成员国,较现有协定,TPP协议条款所能提供的新机遇毕竟有限。日本加入TPP协议是当前美国最大的期待,尽管日本政府表态愿意尽早正式加入TPP谈判,然而国内两派的观点难以在短时间内达成一致。至于亚太地区其他主要经济体,如东盟最大的经济体印度尼西亚,对加入倡导高度自由化的TPP原本就态度消极,2011年11月19日印度尼西亚总统苏西洛在东亚峰会闭幕后的记者会上就表示:“不必着急加入。印尼将研究其是否符合本国利益。”苏西洛还表示“如果真的有利,且对我们而言有必要,那么就加入TPP”,展现出静观谈判动向的姿态。2012年4月印尼驻华大使易慕龙接受采访时表示东盟仍然是印尼优先考虑框架。就韩国而言,与美国签订的美韩自由贸易协定历时四年,于2012年3月15日生效,短时间内加入TPP的可能性不大。亚洲各国选择加入TPP至少要经过国内和国际的两轮博弈。一方面是国内产业的博弈;另一方面是巧借中美两国间的战略关系与分享中国经济红利之间的博弈。在此背景下,选择加入TPP就会非常谨慎,所以,美国所希望的亚太主要经济体,如日本和印度尼西亚,在短期内加入的可能性不大。

再次,TPP协议对美国的贸易政策也具挑战性。同其他成员国一样,美国在农业和劳动力等敏感部门也是不愿让步的。另外,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国国会是否可以接受原来属于“”的改革。

除了上述对TPP协议短期达成起阻碍作用的因素,同时也存在一些促进因素。

第一,国家之间进行双边和多边贸易谈判时,既要考虑国内政治经济因素,也要考虑他国的策略选择,博弈的结果是通过合作获得更大的利益,这已经成为各国参与国际贸易和竞争的共识。按照多边贸易理论,在两国静态完全信息博弈模型中,通常会遇到“囚徒困境”,即两国分别设置它们的最优关税,但两国都会因此受损。在无效率的纳什均衡点上,单边行动不能使任何一国获益。但通过合作共同削减关税,会使两国都得到帕累托改进。历史的经验也已经证明,自由贸易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

第二,目前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关系以双边和多边自由贸易协定为主,自由贸易协定以WTO协议为基础,比WTO协议更具全面性和约束性。而建立在自由贸易协定基础之上的TPP协议,其涵盖范围更加广泛。基于市场准入、知识产权、投资、贸易简化等重要领域的TPP协议,代表着未来贸易协定的发展方向,有可能成为未来贸易协议的蓝本。所以,对现有TPP成员国意义重大,对亚太地区其他主要经济体也有一定吸引力。

第三,纵观美国倡导国际组织以及世界贸易体系的历史,其领导力不容小视。当前,在美国的积极参与下,TPP前进的步伐加快就是明证。

第四,虽然美国国内的农业和劳动力敏感部门不愿就TPP协议相关条款让步,但是,从奥巴马2009年11月表示美国加入TPP协议的意愿后,国内支持政府主推TPP的声音不绝于耳。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于2010年1月5日向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递交了全力支持TPP的报告,分析了TPP的重要性,指出了美国在TPP中的目标以及TPP对美国政策的挑战,并提出了建议。由众多美国贸易组织和相关公司组成的美国商界联盟于2011年2月3日致信国家经济委员会主席斯柏林和白宫总统经济政策助理,力促政府达成TPP协议,他们认为TPP将为未来美国在快速增长的亚太地区创造新机会。在最近的一轮谈判中美国首次引进利益相关方参与,力促TPP协议在国内获得更多的支持率。

四、中国的对策

美国加入TPP协议之后,一系列的高调动作,舆论往往将其解读为针对中国而为。无论美国是有意还是无心,我们都不应该将重点放于对此的揣度和解读之中。对待TPP协议,首要的是持冷静和客观的态度。虽然,TPP谈判进展密集度形成了对现有贸易体制的强烈冲击,但是,TPP协议毕竟只是一个地区性的贸易协定,除此之外,尚有WTO等多边和其他双边贸易协定,TPP协议仅作为美国当前力推的重要协议之一。从美国历年的贸易地区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亚太地区与美国的贸易也并非一家独大,欧洲和美洲所占份额不可小窥。欧洲是美国出口的重要目的地,占美国货物出口总额的20%,服务出口总额的近40%。此外,美国跨国公司在欧洲的子公司销售额2008年达31万亿美元,而当年美国跨国公司海外总销售额为61万亿美元。而且,目前加入TPP的国家对美贸易额的总和只占美国对外贸易总额的6%。

双边、多边与区域合作始终伴随着国际贸易体制不断演进。当今世界,世界贸易组织多边贸易谈判多哈回合陷入僵局,各国纷纷积极倡导区域经济合作以及双边或一定区域内多边自由贸易协定。目前,中国正与五大洲的28个国家和地区建设15个自贸区。其中,已经签署了10个自贸协定,分别是中国与东盟、新加坡、巴基斯坦、新西兰、智利、秘鲁、哥斯达黎加自贸协定,中国内地与香港、澳门的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以及与台湾的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除与哥斯达黎加的自由贸易协定外,其他9个自由贸易协定已经开始实施,情况良好。正在商建的自贸区有5个,分别是中国与海湾合作委员会、澳大利亚、挪威、瑞士、冰岛自贸区。同时,中国已经完成了与印度的区域贸易安排联合研究,与韩国结束了自贸区联合研究,正在开展中日韩自贸区官产学联合研究。此外,中国还加入了《亚太贸易协定》。而且,中国—东盟自贸区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10年中国-东盟双边贸易额达到2928亿美元,同比增长378%。2011年双边贸易额达36233亿美元,同比增长24%。同时,中国与东盟的双向投资也十分活跃。目前东盟已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因此,对于美国会否短时间内抢走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市场份额,中国当前不必过于担心。

上一篇:框架协议范文 下一篇:土地转让协议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