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室内灯光照明设计探讨

时间:2022-10-09 04:46:57

关于室内灯光照明设计探讨

摘要:室内照明是室内环境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室内照明设计要有利于人的活动安全和舒适的生活。在人们的生活中,光不仅仅是室内照明的条件,而且是表达空间形态、营造环境气氛的基本元素。本文探讨了室内灯光照明设计的原则、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处理方法。

关键词:室内灯光照明设计原则

Abstract: the indoor lighting is indoor environment design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indoor lighting design will be helpful to the activity of person of safety and comfortable life. In people's life, the light is not only indoor lighting conditions, and expresses the space form, create the environment the basic elements of atmospher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design principle of the indoor lighting, of the impact on the environment and the treatment method.

Keywords: indoor lamplight illume design principles

中图分类号: TU113.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室内设计目的

室内照明设计是为了创造能够满足人们视觉的和心理的审美需要,且具有使用功能的室内环境而进行的合理而完美的设计。也就是说,室内设计要让室内环境具有使用价值和欣赏价值,满足人们生活需要,达到使用功能和审美功能的统一。

2室内灯光设计的表现

现在室内灯光设计已提出了智能照明控制的理念。具体表现在:

2.1灯具的高效节能性

2.2回路电压为DC24V,确保安全

2.3提高使用寿命

2.4灯光明暗可调性的无线控制

2.5多彩的按设计师要求的场景设计等等。一套完整的室内设计方案通过空间与灯光设计之后,就是色彩搭配的设计了。从装修角度看,色彩搭配分为前期硬装修阶段与后期装饰阶段。色彩在整体的空间设计语言中占据较高的效果比例,它运用得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前期设计工作的成立与最终的体现。因色彩运用的失误造成设计方案失败的例子很多,是资源的极大浪费。

3灯光照明设计的原则

3.1功能性原则

灯光照明设计必须符合功能的要求,根据不同的空间、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对象选择不同的照明方式和灯具,并保证恰当的照度和亮度,智能化多场景灯光系统可满足不同的功能需求,将光源作为室内装饰的一部分,利用其形态、色彩营造美感。例如:会议厅的灯光照明设计应采用垂直式照明,要求亮度分布均匀,避免出现刺眼的眩光,一般宜选用全面性照明灯具;商店的橱窗和商品陈列,为了吸引顾客,一般采用强光重点照射以强调商品的形象,其亮度比一般照明要高出3~5倍,为了强化商品的立体感、质感和广告效应,常使用方向性强的照明灯具和利用色光来提高商品的艺术感染力;漫反射光带或间接光通过间接照明的形式模拟日光环境,可体现人与自然融合的情怀。

3.2美观性原则

灯光照明是装饰美化环境和创造艺术气氛的重要手段。为了对室内空间进行装饰,增加空间层次,渲染环境氛围,采用装饰照明,使用装饰灯具十分重要。在现代家居建筑、影剧建筑、商业建筑和娱乐性建筑的环境设计中,灯光照明更成为整体的一部分。例如:高照度、暖色调的光源,可以营造出温馨的家庭氛围;不同色温的灯光组合,可以营造舒适的氛围;波动形态的天花配以低照度、冷色调的光源,可以将水波投影其上,营造光影舞动的效果;金属灯饰搭配低纯度重色环境,营造的空间气质如同绅士,成熟、高贵,稳重又闪烁着智慧。灯具不仅起到保证照明的作用,而且十分讲究其造型、材料、色彩、比例、尺度,灯具已成为室内空间的不可缺少的装饰品。灯光递变的照明系统,令光影构成人与空间交流的媒介。灯光设计师通过灯光的明暗、隐现、抑扬、强弱等有节奏的控制,充分发挥灯光的光辉和色彩的作用,采用透射、反射、折射等多种手段,创造温馨柔和、宁静幽雅、怡情浪漫、光辉灿烂、富丽堂皇、欢乐喜庆、节奏明快、神秘莫测、扑朔迷离等艺术情调气氛,为人们的生活环境增添了丰富多彩的情趣。

3.3经济性原则

灯光照明并不一定以多为好,以强取胜,关键是科学合理。灯光照明设计是为了满足人们视觉生理和审美心理的需要,使室内空间最大限度地体现实用价值和欣赏价值,并达到使用功能和审美功能的统一。低耗能灯具满足空间的照度要求,达到节能目的。华而不实的灯饰非但不能锦上添花,反而画蛇添足,同时造成电力消耗,能源浪费和经济上的损失,甚至还会造成光环境污染而有损身体的健康。

3.4安全性原则

灯光照明设计要求绝对的安全可靠。由于照明来自电源,必须采取严格的防触电、防断路等安全措施,以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4室内照明的艺术设计

4.1光照对室内环境的影响

室内照明给人的视觉印象来之于照明空间光和影的分布。任何物体的形状显示和主体感都取决于光照条件。建筑物的形式是以半透明漫射材料作吊顶,可在其吊顶内设灯,形成亮度均匀的大面积发光顶棚,使光照效果既模拟了昼光照明的环境,又将形成光线柔和的漫射照明,能充分表现建筑空间的体积感。对于一些高大的厅堂内采用浅浮雕和花纹线角等装饰时,漫射照明难以充分显现出这些装饰线的形状、尺度和立体感。

如果顶棚和墙壁的色调相近似,均匀的漫射照明易产生单调感觉。此时,可适当减少顶棚发光部分面积,控制室内色调的分布,以便在视野中形成亮度和色度的变化。或另增设壁灯、吊灯、台灯等局部照明装置,增加光线的层次感来渲染室内气氛。餐厅、咖啡厅等室内空间的照明设计,要考虑到对人们心理上的影响。高亮度能促使人兴奋和活跃,低亮度使人轻松和遐想。

因此,室内照明亮度及其分布应视其类别而定。豪华型餐厅、咖啡厅,光照设计应考虑照度要适中,光线要柔和并形成均匀散射,其室内照明要与建筑结构有机的结合,使整个空间具有良好照明视觉环境。自助餐厅或快餐厅,照明设计应考虑在餐桌上方有较高的亮度,其它部位照明应柔和而隐蔽,使人们注意力集中在餐桌上,达到快速服务和快速流通的目的。若餐厅内有透光的墙板,可在其与建筑结构之间装灯,以形成发光墙板,这对近处视觉是一个良好适宜的背景,而对整个房间又可形成悦目远景,使室内外环境融为一体,收到扩大室内空间的效果。进行室内照明设计时,应在考虑使用功能的同时,利用不同的人工照明方式、光照亮度的变化、光影的分布来美化环境烘托气氛,增强空间感觉,创造出动人的艺术效果。

4.2室内照明的处理方法

进行室内照明设计时,应在考虑使用功能的同时,利用不同的人工照明方式、光照亮度的变化、光影的分布来美化环境,烘托气氛,增强空间感觉。照明作为一种装饰手段,在具有艺术性的同时,也应注重实用性。居室中的各个不同功能的房间,对照明的要求会有所不同。设计师首先要考虑照明设计是否能满足居室的功能要求,切不可为追求所谓的艺术效果,而忽略了实用功能,也不可只为追求灯具的高档豪华的外观,而忽视其光学性能和照明质量。因为只有恰当、合理的照度,才能满足人们视觉和生理的要求。所以,在室内设计中,掌握一定的照明设计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5选择合理的照明配电系统

照明配电系统设计应结合日常节能的需要加以考虑。

5.1 一般照明光源的电源电压应采用220V,1500W以上的高强度气体放电灯宜用380V,以降低损耗:照明灯具的端电压宜介于其额定电压的95%和105%之间,有利于延长灯具寿命和降低能耗。

5.2 照明安装功率不大时,电力设备又没有大功率冲击性负荷,共用变压器比较经济,但照明最好由独立馈电线路供给,以获得相对稳定的电源电压;照明安装功率大时,采用专用的变压器,有利于保证照度的稳定和光源的使用寿命。

5.3 照明配电系统宜采用放射式和树干式结合的系统,三相供电系统的各相负荷尽量平衡,最大相负荷不宜超过三相平均负荷的115%,最小相负荷不宜低于三相平均负荷的85%。照明配电箱宜置于照明负荷中心且方便操作的地方,减少各级照明线缆的长度,降低电压损失和线路损耗。

5.4 荧光灯及其他气体放电光源应在灯具内或近旁就地装设补偿电容器,使功率因数达0.9以上。以T8型36w单只荧光灯为例,由于配用节能电感镇流器时,功率因数较低,仅为0.4,装设电容补偿器前电流约为0.450A,装设之后为0.172A。这样不但大大降低了照明线路电流,减少了线路损耗,而且各级配电线路、开关设备和保护设备均可相应降低,节能效果非常显著。

5.5 照明配电干线和分支线,应采用铜芯绝缘电线或电缆,分支线截面不应小于1.5mm2,可降低线损;主要供给高强度气体放电灯的三相配电线路,其中性线截面应满足不平衡电流及谐波电流的要求,且不小于相线截面,保证供电可靠性。

6结语

光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光的理解和认识已经非常深刻。光和影已构成现代美学中的核心元素。合理布局的室内灯光,使灯光与墙壁、地板构成完美和谐的统一。就人类的视觉而言,没有光就没有一切。在家装室内设计中,光不仅仅只为满足人们视觉功能的需要,更是一个重要的美学因素。光可以形成空间、改变空间或者破坏空间,它直接影响到人对物体的大小、形状、质地和色彩的感知。近几年来的研究证明,光还能影响细胞的再生长、激素的产生、腺体的分泌以及体温、身体的活动和食物的消耗等生理节奏。因此,室内照明是家装室内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设计之初就应该加以考虑。

上一篇:浅谈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管理 下一篇:浅谈市政工程中的施工管理